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huan是谁拿走孩子的学习能力?

[复制链接]

794

主题

0

好友

4084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31 19: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标签: 亲子大讲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能力育儿 分类: 少教多学随想录  
是谁拿走孩子的学习能力?
少教多学随想57     文/陈禾



    在新浪亲子中心“亲子大讲堂·每周专家问诊”主持了4期“亲子教育: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昨日和几位朋友小聚,谈话间,大家不约而同地问:“你究竟发现了哪些问题?真的能够帮助家长们解决吗?”

这话提醒了我:现在是做个小结的时候了。

做了一辈子老师,凭着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亲子教育研究的心得,加上这二十年来为学生、为家长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难题的建议,本着发挥余热的心境,在亲子大讲堂邀请“坐诊”的时候,便欣然答应了。然而实际投入这项义务劳动之后,才发现家长们问题之多、涉及面之复杂,远远超过我的想像。

今天调出所有家长的咨询记录,仔细比对,经过分析、归纳,发现其实也并不十分复杂。大多数家长提出的问题其实都来自同一个病源——孩子缺乏学习能力。许多教养问题,要不是因为缺乏学习能力所造成,就是因为缺乏学习能力引起的“并发症”或“病变”。

学习能力从哪里来?
    什么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从哪里来?学习能力有什么用?

我们不忙着说这些。先来接受一件事实:通过某种训练技巧,你可以让一个孩子把《三字经》、《弟子规》倒背如流,这时候他能够干什么?有人事关系的家长,可以把孩子送到电视“春晚”或某个电视综艺节目表演,赚取一笔出场费。但仅此一场,此后没了市场,立刻就“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过一些时日,孩子别说“倒背”,“顺背”也不行。为什么?他没有学习能力,当时能够倒背,犹如请人在沙滩上做一幅画,美极了,但过后海潮一冲刷,沙还是沙,画已消失。

孩子诞生的时候,除了吸奶、啼哭、趴着睡觉这些原始反射功能以外,这个世界对他而言是“未知”的。但他的大脑功能开始运作,指挥着他去“感知”世界,随着运动神经、骨骼及肌肉的发育成长,他有了活动能力后,感知兴趣越来越强烈,探索的热诚和锲而不舍的认知活动天天在升级在增长,你只要给他时间与空间,配合适合的、可行而有效的引导,给他创造体验的机会,他就会“天天向上”——由探索求知的兴趣促成种种认知的活动,在经验积累中获得了智慧。这个过程收获的,就是“学习能力”。

孩子的父母都是成人,几十年的生活、学习和社会磨炼,“已知的世界”越来越大,但在这个知识增长的过程中,他也同时沾染上一些习气,养成了一些偏好,存在一些偏见、思维习惯,和自我感觉良好的生活与行事作风。他当然也在不停地学习,但大多数人总是在应付生活或工作的需要而学习——可以不需要过程,讲求的是现买现卖。因为能够解决眼前的需要,这些人就不会有太多的想像,时间和空间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只看结果。这就是功利主义思想主宰了家长思维的发展过程。有人这样形容这些陷入现代社会功利主义泥淖的成人:“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这话当然很过分,但也促请我们不断反思:以功利主义的教育手段来养育孩子,对孩子成长的祸害,是不是其中有些手段是只有魔鬼才在干的事儿吗?

和受功利主义侵蚀的家长相反的有另一类家长,他们或是高学历享受着高俸禄的各界领导或社会精英,就是低学历低收入的底层百姓,前者的思维是“天塌下来有我高个子的顶着,孩子们操什么心?”后者是有心无力无可奈何。而结果是相同的,在教育儿女方面,他们都是不作为。

这两类家长对待子女虽然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极分化,但也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怎样发展?
    婴儿在探索求知中如何积累学习能力?这是一个大课题。现代亲子教育把培养子女成才分成三个阶段:

    1. 启蒙时期:0-6岁的婴幼儿阶段,教育的核心在孩子的心智成长。心智成长包括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发展的重点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可以推动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同时推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2. 发展阶段:7-15岁的小学和中学阶段,在心智成长达到入学的成熟度开始,学习的模式、内容和手段,都晋升到“全面开花”的境界。这时期不只是要求知识面的广,更要求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下,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必须拥有足够的观察力,才能发现需要学习的课题;必须拥有足够的思考力和分析问题、查找学习资料的能力,才能在学习课题上有所收获。

3. 应用阶段:16岁以上的高中(初级学院)和大学阶段,学习能力已达成熟阶段,必须在课题研究或实习中加以实践,为未来踏出校门积累智慧和工作能力。

本文只谈论婴幼儿的成长教育,所以以下只讨论学前阶段的学习能力发展。

在向我提问的几百个问题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提到“管教”,包括孩子不听话、打人骂人、顶嘴、不好好吃饭、不分享、不合群、怕陌生人。而家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的两套战术就是:一是软硬兼施,先哄,后骂,继而打;一是讲道理。前者的自我评价是“很心疼”,但越来越糟糕;后者的评价是孩子答应了,但是没改变。

对于婴幼儿,本来应该是没有这么多问题,甚至根本就不会、不该有问题。那问题是怎么来的呢?原因只有一个:没有学习能力。为什么没有学习能力?因为向来家庭教育所强调的“管教”,也因为迷信“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

管教,是先否定孩子,以自己的主观思维来要求孩子,所以从“训诫”到“不打不成器”的一条龙作业,越打越顺手,最终孩子都成了“器”,哪来的学习能力?原先已经有了的那一点点学习能力呢?早给打跑了!

说教,也就是说大道理,这是传统的教师本色。按自己的主观要求编织成的大道理,对不对、可行不可行先不说,孩子能够听懂吗?请注意:教养上的这个“懂”,不是面对生字时一查字典就懂了的“懂”,而是在理解后有感受、有实践意愿,那才叫懂。孩子顺着你的问话回答“懂了”,这有两层意义:一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懂了”的真正含义,以为只是从语言上听懂你在说什么;一是顺着你的要求,可以尽快结束这幕不愉快的经历。

我这么说可能有人认为牵强,同时也在怀疑,这究竟和学习能力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就进一步来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1.     打人、抢玩具
1-3岁幼儿冷不防就打小朋友、抢夺小朋友玩具,许多妈妈采取的做法就是:告诫他不准打人、不准抢玩具,不听话就打屁股,打哭了再来哄。他完全无恶意,也不是不听话。他只是想玩、想和小朋友玩,直接就行动了。在他的意识里,打他一下,不就是告诉了他吗?把玩具拿来,不就有得玩了吗?这样说,问题的发生和孩子听话不听话有关吗?是孩子坏、犯了错误吗?不,他只是不懂得怎样表达自己的要求,也没有物权的概念,更没有分享意识。你教训他、责打他,他糊里糊涂地闹了个不愉快,就渐渐领会了:“妈妈不准我和小朋友玩!”以后他还是会继续打人、继续抢玩具,只是他学会了:在妈妈看不到的时候才做。
如果妈妈抛掉这套管教战术,换个正面引导的教育:蹲下来,搂着孩子,问他:“你是不是想和小朋友玩啊?”以温和的语调、认真的神态告诉孩子,想和小朋友玩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可以拿自己的玩具来和小朋友交换,玩完了再换回来。孩子听懂了,接着就引导他行动,先和被他打哭了的小朋友说对不起,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他玩,也引导他们怎样做朋友。
这里有个难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时没有物权意识,也没有分享概念,自己想要就要,想独占就不给,如果家长只会和他讲道理,他永远没学习到什么。所以,家长必须懂得孩子的这个成长特点,接受他的这个特点,然后引导他建立新的概念,学习新的应对方法。从一个点切入,做到了,他就有感受,也懂得了,以后相关的事件他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去做尝试。学习能力就是这样发展的。

2.     不吃饭、边吃边玩
孩子吃一顿饭,全家总动员,奶奶端着碗拿着勺追逐着目标,爷爷拿着玩具哄着随目标团团转,妈妈跟在后面威逼利诱,这样的联合兵种作战,每天一上演就闹个半小时一小时。好一点的,不必追逐,但喂一口玩一阵玩具,哄了半天再喂一口;坏一点的,一边是责骂吼叫,一边是哭哭啼啼不甘愿地张口然后在逼迫下吞咽。这些都是妈妈的描述,不是我的编造。
孩子本来都是喜欢吃饭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婴儿开始吃辅食的时候,静静坐着,一口一口的喂,你不给他玩具,他吃得香;在这同时,他每天看着爸爸妈妈围着饭桌吃得那么高兴,早就想加入这样的“游戏”了。孩子在一定的时间里只能做一件事,你不给他玩玩具,他学着大人,专心吃饭,这样就会享受到饭菜的美味。所以一开始就按照吃饭的规矩,孩子怎会不好好吃饭?破坏了规矩,想挽回就难上加难了。这和学习能力有关吗?当然有。

3.     失手打破东西
窗台上摆放着金鱼缸,养着两条金鱼,孩子趴在那里和金鱼说话,神游象外,他想亲一下可爱的小金鱼,然而双手一拨,金鱼缸啪啦一声,滑落到地上,妈妈从厨房里冲过来,伸手就一巴掌,大声吼叫。孩子本就吓得大声啼哭,这一来,他更吓坏了,自己是大罪人、大坏蛋,金鱼是不是给我害死了?不然妈妈怎么会那么生气?我该怎么办?妈妈气呼呼地在收拾金鱼缸和地上的水,他赶快躲到窗帘后面抽泣,全身控制不住地发抖。
孩子犯错了吗?他是故意打破金鱼缸吗?妈妈为什么要给他安上这么些罪名?
如果妈妈有学习能力,她就会知道孩子原来想做什么,她也就不会暴怒。她会首先搂着孩子安慰,看看他有没有受伤;然后告诉他现在应该做什么:“地上的玻璃碎片会割伤你的脚,你站着别动,妈妈现在要救小金鱼,再收拾地上的玻璃碎片和水。别担心,妈妈先把小金鱼养在盆子里,一会儿我们去给小金鱼买个新的家,你可要好好安慰小金鱼哦,他刚才一定吓坏了!”
有学习能力的妈妈其实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但她拥有智慧,立刻就懂得怎样做了。孩子呢?这一下学会很多,知道了以后如何小心做事,也知道了保护自己很重要,更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应对突发事件时候要很镇定,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



从家长提问的问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第一、   每个没有学习能力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个没有学习能力的爸爸或妈妈;

第二、   家长不了解、不接受孩子的成长特点,是扼杀孩子学习能力的主要原因;

第三、   婴幼儿阶段不能采用管教的手段,只能从正面引导下手,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学习能力;

第四、   只有通过体验去建立感受,才能提高学习能力,空讲道理或任何灌输式教育,都会破坏孩子的学习能力。

44

主题

0

好友

1636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1-11-10 14:48 |只看该作者
怎样做有智慧的家长,真是一个大题目,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很多的育儿书都交给了家长一些技巧,这些技巧本身是好的有用的。
但我总觉得当前中国的家长(或者更多的是和社会有关)缺少的不是技巧,而是怎么认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几乎所有家长都会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事是为孩子好,但真的是这样吗?孩子在某些时候不是经常被家长当做自己实现某种愿望或目的的工具了吗?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家长们不是也做了很多损害孩子的事吗?
所以,归根结底,只有你真正爱孩子,才可能真的去了解他从而帮助他引导他,让他成为他内心想成为的(而不是你想让她成为的)那样的人。
在这个前提下,才有谈论技巧的可能。
有时候笑笑别人,有时候被别人笑笑,人生如此而已。

44

主题

0

好友

1636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1-11-10 14: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mile 于 2011-11-10 14:57 编辑

这个帖子里的内容我还是很认同的,前面想说的就是:
家长们想做到这些,前提必须是真正地爱孩子,而不是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或砝码。有了这个前提,你就会去理解孩子,考虑他内心的想法。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也许倒是更容易学到和体会到的。
有时候笑笑别人,有时候被别人笑笑,人生如此而已。

132

主题

0

好友

168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1-11-10 16:33 |只看该作者
国情造成的

25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1-11-10 18:38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人这一辈子总是要经历过几次生死别离的,所以我选择坚强的面对,因为我是妈妈,我是我孩子们的依靠!!!

写给我深爱着的苏胖胖和巴克利:有你们陪伴的日子里我很快乐和幸福,在你们未来这2年的老年生活中,我祈祷你们能少受病痛的折磨,能在那一天来到的时候走的不痛苦!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更长更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11-20 21:31 , Processed in 0.0475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