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e6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残酷的小升初斗争 一位妈妈的一声叹息

[复制链接]

25

主题

0

好友

66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31#
发表于 2006-8-1 14:51 |只看该作者
转载参加2006年小升初家长写的文章-------一个家长的“反省”

经历了小升初的战斗,由信心百倍到逐渐紧张,由满怀希望到彻底失落,最终从战场上惨败而归,我们和孩子都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感想甚多,记下些许,希望能对其他的家长有所启示。


   教育的方式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比较松散比较民主,孩子从小被我训练较多的是生活习惯,她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是她进入小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为今后的生活增添一些情趣,四岁开始学电子琴,老师说她乐感不错,7岁时征求她的意见同意改学钢琴,在当作一种休闲的同时拿取证书。由于孩子学习自觉,成绩优异,就没在她的学习上多花心思,而是侧重于关注孩子的思想引导。她爸爸周末在家时给她灌输最多的是关于国家民族的一些大道理、国际国内的形势、古今中外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等等,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关心国家大事,有一远大的目标,我们认为即使孩子不能全明白这些大道理,但经常讲还是能对她有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也感到孩子的视野渐渐地开阔,去年她竟然和爸爸讨论起郎咸平与中国的经济形势这种中国经济界的热门话题。她的班主任说从她写的作文就能看出她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她一个同学的家长经常找她聊天,希望我女儿多引导帮助她的孩子把成绩提高。而我则重点关心她的心智心理健康,引导她与人相处要学会谦让,要善于帮助别人,当她抱怨老师常让她帮助同学修改作文、辅导功课而耽误了她自己的学习时间时,我就教育她如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告诉她能帮助一个成绩不好的同学提高成绩也是她有能力的一种表现。

   成绩与收获

   孩子一直都是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不仅是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优异,情商智商都被同学老师认为是出色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几乎没有操心。整个小学学习期间,我因常出差,她爸爸也很忙,我们很少看她的作业本,只看期末考试年年各科全优,后几年每年都能把三好学生的奖状拿回家,同时班里的活动她常能显示多面的才艺,做过歌咏比赛的钢琴伴奏、指挥、伴舞(舞蹈也是她自己编排后再教会其他同学)……。我们几乎不与老师沟通,更不知道孩子课本上的什么内容、进度如何,每学期的家长会我都会因为看到别的家长热烈地与老师沟通,提出很多教课进度等问题而感慨不已,一是感觉惭愧??花在女儿身上的精力太少;二是感到欣慰??女儿独立自觉的学习能力很强。五年级上学期的家长座谈会上,老师宣布最近突击的一次数学测试全年级唯一的100分就是我女儿,会后竟有家长要求我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六年级下半学期孩子说要去参加一些比赛,若拿奖可能对升中学有帮助,我们就让她自己安排,结果自己拿了海淀区计算机和书法比赛两项一等奖回来,我们很开心主要不是因为获奖而是孩子独立自觉的学习意识和要求上进的态度…… 所有的这些光环使我们暗自得意,导致我们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重大错误。

   失误与挫折

   第一,孩子在三年级时考入人大附仁华学校的7班,在非典时停课,通知恢复上课时我们都在外地从而奥数学习就此中断,后来在学校的数学分班中她一直没能进入A班,我们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若是当时就知道仁华就是培养重点中学学生的摇篮,而学校数学A班的都能被重点中学提前录取,我们无论如何都会设法继续仁华的学习,重视奥数。第二,盲目乐观,我们对往年和今年的小升初状况一点概念都没有,误认为孩子进入重点中学一点问题都没有,都不屑于去报考各校的特长班(其实她是有优势的)。第三,对外界的信息一点不了解,在小升初的战场拉开序幕时,许多家长早就进入备战状态而我们竟浑然不知。

   直到今年4月底开始了解各校报名的时间和政策,随后在网上给海淀区四个市重点和八一填了报名表,最先有消息的是八一中学回的邮件告知我们不符合优中选优的条件,故被淘汰,我们原本当成垫底的学校竟然首先就是这种结果,让我们一下很疑惑;随后又得知人大附、清华附面试的资格都没有,我们才开始感觉形势不妙,但是我又按一个错误的公式推算??“中关村三小是海淀区至少前4名的小学,我女儿在班里一直保持前5名,也即学校前50名,应该相当于在海淀区的前200多名,今年市重点中学招生总数是280,再加上人大附部分名额,我们怎么可能落选呢?(后来才知道应该按数学成绩排名次)” 因此仍然觉得市重点还有希望,21日参加了北大附的测试后,突然意识到奥数的重要性,于是几天时间里突击奥数,期望在101的测试中奥数不会拖太多的分,超短时间突击的结果是女儿学会了如何解方程,但还是以101中学24日的测试失败为这仓促的小升初画上了句号。

   经验与教训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成功家长的话:聪明的孩子是需要好好培养的。我们的失败只说明了家长的失误,我们痛心于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但依然认为孩子是很棒的,孩子的心态也很好,我们鼓励她要从这次失败中学会很多,正确认识自己,继续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奥数的学习,争取中考时证明自己的实力。

   愿所有的家长都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25

主题

0

好友

66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32#
发表于 2006-8-4 10:05 |只看该作者
转载奥数网的文章------2006年小升初回顾系列之一:尴尬局面之下,陷入苦恼、困惑和茫然

引子

   2006年的小升初“战役”已经结束,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角——战争的亲历者,几多酸楚、几多忧愁已然埋于昨日,过电影般地再去回顾昨天的经历,无奈、无助,再夹杂着点滴展颜后的笑容也必将是历历在目,恍若昨日。

   小升初之形式,一年比一年严峻!回顾2006年的经历,对2007年要参加小升初的学生和家长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借鉴。我们将在近日陆续刊登“2006年小升初回顾”系列文章,请广大家长关注。

   尴尬局面之下,陷入苦恼、困惑和茫然

   说起北京小升初的“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可以追溯到1992年。1992年,北京市市教委便开始实施了“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其当初的本意乃是为孩子们减轻负担,还孩子以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当然,如今其本意也并没有改变。但是,正是在这个政策实施至今——14年来——其本意并没有真正地得到实施,反而往相反的方面越走越远。单从05、06年来看,其形势乃是一年严峻于一年。更直接的表现就是:政策之前考试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之后便涌起了奥数热、公英热,而公英原本乃是成人考试,如今小学生参赛的人数远远多于社会成人人数,当然,其难度也是不难想象的。

   取消考试后要如何做呢?便是落实这一政策的重要手段,但是,从这一政策一出台开始,它就明显地不被广大家长、孩子,以及包括校方在内所赞同。

   那么,面对上之政策,下要如何做呢?——择校!正是在形势所逼之下,便促使了择校现象的日益剧烈。我们不妨看这样一个数字:在2006年北京市某区择校的人次数是该区小学毕业人数总数的2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几乎难以想象的情况呢?其实,细细想来,原因很简单,有两个:一是某些考生认为自己所在区没有心仪的理想中学,于是在择校的时候选择了外区;二是出现了一个学生报考多所学校的状况,这种现象已经不足为奇,有的孩子报考4、5个学校都已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便是“电脑派位”所引发的尴尬局面!正是在这种尴尬局面之下,广大家长、孩子,以及校方都完全陷入了苦恼、困惑和茫然的地步。

   首先,家长和孩子。06年年初,北京市教委再次重申任何学校不得以书面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选拔考试,并且对某些学校的“顶风作案”也进行了“杀一儆百”的处理。于是,家长们都“短暂性”地陷入了幸灾乐祸的旋涡,以为严明的政策之下孩子终于可以有所轻松了,但是很快便发现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各个学校毕竟最终还是要选拔学生的,但是既然不能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那么好吧,电脑答题、看录像做题等新花样层出不穷,奇招怪题也更是把家长和孩子们搞的云山雾罩,不知所措!比如什么面试、笔试、口试等,甚至还出现了脑筋急转弯般的题目。

   于是,事实再次证明,一切的表现都是虚假的,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总结今年的“做战方式”,无非两点:一是证书,二是测试。证书是敲门砖,最终看测试结果。而更为让家长们茫然的则是不同学校的证书要求条件和测试标准都不尽相同!而有的家长为取得自己心仪学校认可的证书,早在二、三年级的时候便开始了准备工作,而更为恼火的则是到了录取的时候,该校的证书标准却发生了变化。

   其次,各重点中学。陷入困惑旋涡的不止是家长和孩子们,同时还有各重点中学的负责老师。要知道,一个被大家广为认可的好的重点中学,其好的生源才是重中之重的。而如何把握好这“重中之重”,也着实让各重点中学的负责老师劳了神。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个个都本领超群,且不说乐器多少多少级别,光看公英的成绩都足能让不少人汗颜,在大学里要过的四级考试(相当于公英三级),这些孩子们都是为数众多。面对众多优秀的孩子,如何选拔便成了校方的难题。于是,无奈之下,将证书作为敲门砖,没有取得某某证书的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敲开门便要进行筛选。如何筛选也是一大难题,教委不许笔试,于是就想尽一切除笔试外的方式变相地进行。同时,又面对一个问题:如果面试的学生较少,便可以从容应对,而一旦学生蜂拥而至,面试的时间、质量就不能够保证,从而无法有力地让众家长信服,于是抱怨在所难免。

   总之,尴尬局面之下,问题多多,而“择校”之风来势只能也比如会越来越汹。最后,送给各位家长一句话:早做准备,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


2006年小升初回顾系列之二:数千学生竞相报名,谁该走进名校大门?

2006年的小升初形势之严峻是明显的,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状况就是:一所学校招生,便有数千学生竞相报名,再经过重重关卡淘汰筛选,而最终如愿的便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这样的情景,实所罕见。

   为有名额,疯抢报名表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字:2006年整个北京市的小学毕业生人数为约9.5万人,这个数字和去年相比,是基本持平的状态。但是,在这种状态下,选择择校的人数和去年相比要增加很多,今年将近达到了半数。

   我们再来看一个现象:在今年五一时期,北京八中和陈经纶分校等重点中学举行的小升初咨询会上,场面热烈,人流如潮,前来报名的家长都不下4000人。在壮观的咨询会上,心情急切的家长们更是不断向老师们“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令招生老师都几乎招架不住。

   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现象,越是重点的名校参加报名测试的学生家长就会越多,因此,有时会出现只要有重点中学招生,整个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去报名的情况。因为,大家无一不认为,择校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孩子的前途,而一所好的初中直升高中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从而高考就会比较顺利,上一所好的大学就也会容易。总之,一环扣着一环,谁也不愿意在最初的一环上就把握不好,从而出现问题,最终引起连锁反应式的错误。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只要有重点中学报名,便想尽一切办法能够让孩子拥有一个名额,为孩子争取测试的机会。在这里,我可以举个比较有趣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西城某一中学报名时,由于家长很多,好多家长都担心自己领不到报名表,于是都疯抢了起来。同时又可能是因为校方准备的报名表不足,所以后来就用另外一种不同颜色的纸打印了一些,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却引起了很多家长的猜疑:是不是校方故意做的记号,学校玩了什么猫腻?于是,学校又不得不出面解释,澄清因由。报名的整个过程,学校有关老师始终都在拿着一个大喇叭维持着秩序,但现场还是一片混乱。

   综合测评严于500强录用员工

   以上的情景还仅仅是个开端,或说是序曲、前奏,真正的实质性内容还在后面。家长们为孩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领到了报名表,终于拥有了测试的机会。且不说结果如何,那么好吧,测试大战开始吧。

   如何开战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海淀某重点中学面试时的场景:一个非常宽敞的教室,足够你施展本领,为你提供了充分的英雄用武之地。然后,十多个孩子一字排开,前面是十多位考官,后面是二十多位家长。这样的阵势布成后,PK开始!什么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来个遍。因此,有人曾将此比做“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考评模式”,称这种综合测评,其严格程度要胜于世界500强招聘员工。

   相关链接:电脑派位学生不足1/3

   正是在这种家长想让孩子上名校,学校同时又想要好的生源,再加上小升初形势的“混乱”,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些行为:有权的和有一定家庭背景的便成了“条子生”、“共建生”,有钱而又有强硬社会关系的又“顺理成章”地成了“缴费生”,于是只剩下了这些既无权、无背景,又无钱、无社会关系的家长们在小升初的战场上“火拼择校”,于是就形成了真正参加电脑派位的学生不族三分之一的状况。


2006年小升初回顾系列之三:五花八门的考试,让你无规则可寻

说起今年小升初,我想令众家长和孩子们感受最深的,考试应该算其中之一了。大家都知道,书面考试已经是被明令禁止了,但正是这书面考试的取消,又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于是今年的小升初便出现了这样八个字,如同“八字方针”一般地指引着大批人前行,无论你是否心甘情愿,这“八字方针”就是: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正是这“八字方针”使得考试(当然是非书面考试了)五花八门起来,综合、择优也把人整的没丝毫规则可寻。分析其个中原因,主要由以下两方面:

   一、特长生的招生没有比例限制。

   有一项规定是初中的改制校今年不参加电脑派位,同时,特长生的招生也没有什么比例上的限制,于是,这就在无形中就加剧了择校风。为什么呢?因为这给各个学校找到了一个择校的很好的借口。招特长生的测试是名正言顺的,因此,学校可以去规定时间、地点来做这些工作,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各个学校便可以浑水摸鱼一把,于是,在今年的小升初时就出现了大量这样的情况:明明说的是参加特长生考试的,但最后考的却是语文、数学、英语等。

   二、考试题目五花八门。

   当然,也并不是明目张胆地发卷子考试,而是变着法地考,比如看录像、上机答题等。考试的内容也更是五花八门,智力、心理等一应俱全。各种各样的题目让孩子们眼花缭乱,什么“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当树叶落地时,正面朝上的概率高还是反面的概率高?”甚至还搀杂了不少的中英文试题。因此,一考就是两三个小时,已经不足为奇。其考试难度也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前文已分析过)。


2006年小升初回顾系列之四:择校战愈演愈烈,只为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

遥想当年,作为家长何曾为孩子的小升初而发愁?且看今朝,哪位家长不为孩子的小升初而殚精竭虑。家长择校、校方择生,这一誓死争夺战在一场叫做小升初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如此这般争夺为哪般?

   择校战愈演愈烈

   从近几年的小升初形势看来,感触最深的便是“择校”这个字眼,以及由“择校”所引发的一系列活动。

   且看今日之形势,择校竞争已从高中下放到了初中,甚至到小学。每年的小升初不知有多少家长为孩子上学而搞的焦头烂额。曾经,高考被称为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但今天看来,这个转折点明显地提前了,已经提前到了小升初。在如今教育资源还没有达到均衡状态的情况下(其实,我们细想,教育资源达到均衡状态那是一种多么理想的需求啊,所以,就如同实现共产主义一样的困难),孩子们的小升初便引起了家长们的极度重视。因此,小升初的关键性已经在众家长们的心中达成共识:考上一所好的中学,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好大学的校门。

   正是好中学、好大学的这个“好”字,也正是家长们心中强烈的“名牌意识”,使得重点中学的名气越来越大,再加上重点中学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的强有力的吸引,使得择校大战顺理成章地达到了“愈演愈烈”的状态。

   揭开新的人生“三部曲”

   尽管北京市教育部门不止一次地重申,今年的小升初要严格地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但是最终的结果已经很明确,那就是这一政策丝毫未阻挡住那些早已做好准备为孩子择校的家长们“勇敢”前进的步伐。

   在报名现场,大家的感受是相同的——“人多”,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暴”场面。离家近的学校没有╳╳╳重点中学有名气,没有╳╳╳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于是,便坚决要孩子上╳╳╳重点中学。因为,上不了好的中学就上不了好的大学,而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没有好的工作,从而一生都将荒唐。因此,这已经成了一个连锁反应,这已经成了人生的新的“三部曲”——上一所重点中学,考上一个名牌大学,最终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对于家长和孩子们来说,唱好这“人生三部曲”中的任何一部都将是一个极其不容易的过程,而第一部曲(小升初)便是重中之重。

   其实,不光是小升初,依当前的形势发展来看,以后上一个好的小学,甚至一个好的幼儿园,都必将要走一个艰难的择校过程。

   只为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

   如今,家庭中独生子女已是普遍现象,作为父母无一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能够为家争光,给父母脸上添彩的。那么,怎样才能尽到责任,怎样才能让孩子读一所理想的学校呢?这便成了萦绕众父母们心头的一件大事,一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坚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成了这全部的诠释。于是,择校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正是因为家长们总在“起跑线”上为孩子们着力,正是因为家长们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于是便有了“择校”、“择班级”、“考各种证书”等等,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形象而又生动的比喻:“中国的孩子自从生下来的那一天便掉入了一个可怕的、永无休止的竞争旋涡之中,犹如回到了古罗马的奴隶角斗士的厮杀。”

39

主题

0

好友

96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33#
发表于 2006-8-4 10:56 |只看该作者
谢谢糖葫芦姐姐,把整个小升初研究得全面,给大家一些借鉴。
“其实,不光是小升初,依当前的形势发展来看,以后上一个好的小学,甚至一个好的幼儿园,都必将要走一个艰难的择校过程。”

看来,危机在下降,太可怕了,都到了幼儿园和小学。择校,即使远也要孩子上个好小学。  

[s:61]  [s:61]

111

主题

0

好友

356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4#
发表于 2006-8-4 11:44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24楼夜叶2005-12-08 09:51发表的“”:
对!以上观点都对! [s:61]

你倒哪边不不反对啊,哈哈。。。。。

180

主题

0

好友

556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5#
发表于 2005-10-27 10: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不少受过良好教育并自认为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妈妈,一直标榜将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可是,当孩子陷入升学的压力漩涡中,她们又不自觉地被传统的教育体制所裹挟,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苛刻。文中的妈妈只是其中一例,相信现实中有许许多多妈妈正经历着这样的阵痛。

  开学后,不约而同,我和女儿都松了一口气。女儿拒绝我再给她报任何兴趣班,包括她喜欢的游泳。“我累了,你让我歇会儿吧。”女儿这样说时,像个大孩子,而我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陪不动了。  从7月11日起,女儿每天早上8点到9点半学游泳,晚上6点到7点半学乒乓球。7月29日,两项训练同时结束,我俩都松了口气。这只是我给女儿定的“完美暑假”计划中的一部分。  
   仿佛上了一条有帆无舵的船  9月开学女儿就该上小学三年级了,以前的假期都是以玩为主,但这个暑假不能再这么玩了。我自诩为“完美”的暑假计划本来还包括:8月1日开始,参加一个为期12天的跆拳道夏令营;除完成暑假作业外,每天背一首古诗,弹两小时钢琴,背两段《论语》,练一篇字,做一篇奥数,读至少20分钟英语……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遭到了女儿的坚决抵制,她的理由是“假期是要让小孩玩儿的,你要是我你会怎么做?”我最怕女儿问我这个问题,每次她这么问,我都会妥协。这让我感觉很失败。  
   为了给女儿定暑假计划,我从6月中旬就开始准备,查遍了北京几乎所有暑期培训课程和夏令营。经过反复衡量,终于确定以游泳和乒乓球作为主攻项目,因为这两项分别是我相中的两所“重点”初中的体育优势项目,如果今后参加市级比赛得了奖,就有机会作为体育特长生顺利完成“小升初”。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就是这样升入了“重点”中学。“孩子学任何东西都一定要让她考级或拿奖。”她这样向我传授经验。我另一个好朋友的儿子刚小学四年级,围棋已下到业余6段,据说下到这个段位将来上清华没问题。  
   虽然我天生体育是弱项,但万一女儿比我强呢?我不能扼杀了女儿成长中的无限可能性。当我6月份去给女儿报名时,发现7月的班已经快报满了。  于是,每当下班后,我饿着肚子在体校外面汗流浃背地等打乒乓球的女儿时,都会想:这是何苦呢。我仿佛上了一条有帆无舵的船,不知风会把我和女儿裹挟到何方,明明看见了彼岸,但走着走着就偏离了航向。  我不能逆潮流而动  女儿尚未出生,我和老公就决定要让她快快乐乐地度过童年。我们俩都是大学毕业,都有一份如意的工作,似乎没有什么人生遗憾要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我们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女儿出生后,我们给她做了两支胎毛笔作为将来送给她的18岁礼物。在笔上,特意刻上了对她的祝福与期望:宁静致远,天然图画。那时,我们对她最大的希望仅是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一生平安。  

   而今,似乎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小学期间钢琴至少要考到6级(这已经是低要求了,我有几个朋友的孩子已经考过了8级、9级);英语要通过剑桥3级,最好能在市级比赛中拿到名次;奥数要一直考入6年级,考试排名要靠前;连续6年被评为三好生……  想想都累!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因为在目前的环境中,只有上了好的小学才有可能上好的初中;上了好的初中才有可能考上好的高中;只有上了好的高中才有可能考上好的大学……按这个轨迹,将来找个好工作应该不成问题。这个逻辑是我在女儿上小学前半年才建立起来的。虽然我小学和初中上的都是普通学校,也并没耽误我考上全国重点大学,但现在形势不同了,我不能逆潮流而动。  

   琴棋书画对孩子和家长都是考验  

   一个朋友前两天对我说,他把家里的钢琴砸了,因为他夫人在陪儿子弹琴时把孩子的手打肿了。“这下清静了。”他说。我能理解他的愤怒,更能理解他夫人的愤怒。我认识孩子妈,她是个敦厚善良的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如今,对孩子进行琴棋书画类的教育对孩子和家长都是考验。它不仅耗费金钱、吞噬时间,还挑战人的意志。有人说让孩子学任何一种技能累积超过1600小时,就可以养成孩子坚强的性格坚韧的品质。因为这一做法的残酷性,我对此深信不疑。

  女儿4岁多,我们买了钢琴。之所以选择钢琴,是因为听说学钢琴的孩子聪明;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想让钢琴成为她的朋友,以后当我们不在她身边时,钢琴能忠实地分享她的喜怒哀乐。如果现在再让我选,也许我会让女儿学古筝或小提琴,考到一定级别,在“小升初”和以后的中考中都有加分的机会。

  钢琴到家的时候,我告诉女儿:“从今以后,钢琴就是你的好朋友了。你要高兴,就弹高音;要是生气,就弹低音。”说着,我拿起女儿的小手示范。到现在我还能想起女儿当时是何等兴奋,用胖乎乎的右手食指在高音区敲着她心中的快乐。但从5岁正式学琴后,更多时候她是在低音区砸出她的无奈和愤怒。

  学琴前,我一直自信是个好妈妈,同事、朋友对我的评价也是温柔平和。以前,我对待孩子从来都是和风细雨式,极有耐心。但在学琴一年后,我紧绷的心弦眼看就要超出弹性限度。

  女儿以进一退二的速度学琴,我开始急躁。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只要一坐在琴旁,用不了5分钟,我俩就会大吵一架。起初,我唠叨个没完,不断纠正她的手型和节奏,说急了她就哭。到后来,每次弹琴我都拿支笔,“手指立住!”“不许折指!”“手指抬高走起来!”每喊一声就用笔敲一下。直敲到女儿哭着跑进里屋关上门。

  现在,她已经学会奋起反抗了。

  两个月前的一个星期五,我发现女儿竟还不能双手合弹老师留的新曲子,我恼火到了极点———第二天就要上课了,肯定要挨训。这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总对女儿说:“你的条件不错,节奏感很好,认谱也快,可为什么总不认真练!”之后,她一般都要婉转地问我:“你是不是工作太忙?”而我总是连连赔笑说,是呀挺忙的,没及时督促她。“要不就把琴卖了!我有这时间歇会儿好不好,我图什么呀!一次课一百多块钱哪!上班累了一天,回来还得陪你练琴!弹成这样,我的面子往哪儿放呀!”一想到女儿班上好几个同学都考完3级了,我就血压上升。此时的我一定像恶魔附体,大发雷霆。我感觉自己无比失败,声浪一阵比一阵高。

  刚开始,女儿被吓住了,一边哭一边说:“妈妈别卖琴,我弹。”可后来,她突然被激怒了,以压倒我的声音喊道:“你就知道你自己!你的面子、你的时间、你的钱!你怎么不想想我,如果我这么对你嚷,你高兴吗?”

  女儿的喊声把我震住了。这难道是我8岁的女儿说的话?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女儿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是个独立的人了。而我,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自诩有着现代教育观念的知识女性这是怎么了?

  “小升初”残酷我们彻底投降

  如果说钢琴、游泳和乒乓球还只是“培养素质”的话,在学习上可是真刀真枪地拼了。

  女儿上的是重点小学,老师很好,作业也不多,考试成绩从不排队。我对女儿的要求并不严,从不要求她得第一,因为我一直认为稳居中上游其实是很舒服的一种状态:压力小且留有冲刺的后劲,就像长跑一样。

  但到了二年级,情况有了变化,虽然我还坚持我的看法,但已经开始有了紧迫感。这紧迫感来源于我对“小升初”的残酷开始有了了解。

  以前媒体关于奥数增加孩子负担的报道不少,所以当周围人告诉我奥数有多重要时,我总说要让女儿有个快乐的童年,绝不给她报奥数。“我又不想让女儿成为数学家。”可我的声音还在脑子里回响,自己就先投降了。二年级一开学,我就给女儿报了奥数,因为她们班同学全报了,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奥数班开学时的家长会上,老师告诉我们只有成绩优良的孩子才可能升入奥数三年级,奥数班经过层层筛选到六年级剩下的孩子就都是数学尖子,“小升初时,一些重点中学会来奥数班挑人。”40多个家长骚动起来,人人都感到了紧迫。就像在股市中一样,恐慌和焦虑很容易互相传染。

  虽然要牺牲周六的半天时间,但想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想想五年的苦学可能在小升初时省几万元的择校费,“值了。”我对自己说。

  当孩子的奥数刚入门,老师夸她进步明显时,奥数班停办了,因为媒体的报道,有关部门统一叫停了奥数班。我很愤怒,奥数纵有千种不好,但它是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我的同事告诉我,她女儿两年前上中学花了5万元,4年后我要花多少钱?一想到这个我就浑身发热血压上升。看来只有上社会上的商业奥数班了,英语也要提上议事日程。

  邻居的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双休日就没休息过,一年总共也就休息十几天。今年3月,当她拿着“北京市科技英语二等奖”、“北京市某某杯英语比赛一等奖”、钢琴8级证书、奥数某某比赛入围等一系列证书去一所所重点中学考试时,发现像她这样的孩子数以千计。“今天去的学校只招两个班,可去了一千多人呢!都拿着一堆证书,比高考激烈多了。”邻居跟我说起当时的场面似乎还心有余悸,听得我深感绝望。万里长征我才迈了第一步就觉得日子过得跌跌撞撞,还有四年,路漫漫呀,我能不急吗!

  女儿目前已经连续两年当选三好生了,听说如果连续六年“三好”,尤其是四至六年级当选三好生,将来的“小升初”又可以多一个砝码。

  我和女儿还有多少架要打呀

  去年底到今年初,女儿几乎一个月请一次病假,症状都差不多,头痛、肚子痛、嗓子痛。开始我没在意,但次数多了,我发现有些时候不舒服更多来自心理问题。这一发现让我很着急,查书,上网,找有经验的同事、朋友聊,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女儿可能患上了厌学症。这是我最怕的,没了学习兴趣,一切都谈不上了。

  我找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搞教育心理的老师咨询。那是今年初春一个寒冷的日子,我的心情就像当时的天,沉闷、阴郁。我带着女儿,怀着虔诚的求医问药的心情走进校门。

  “你喜欢上学吗?”老师问。“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女儿答。“什么情况下喜欢,什么情况下不喜欢?”
  “爸妈急躁的时候不喜欢。”女儿坦然应答。  ……  咨询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心理学老师分别跟我和女儿谈了很多。我没想到女儿会这么大方地应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最后,老师对我说:“孩子非常健康、聪明,没有任何问题。她所有的反应都是压力下的正常反应,不是厌学。问题出在你和她爸爸身上。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聊天中,她提到最多的词是‘急躁’。你急躁,她爸爸急躁。你们把自己的焦虑强加给了孩子。”

  这样的诊断让我震惊。我急躁?我焦虑?有没有搞错,我只是想让孩子更有出息!

  回家后,我反省了很长时间。细想想,觉得自己要面对现实了。

  暑假过完时,我的完美计划只执行了一小半。昨天,当我又逼着女儿弹琴,写附加作业时,女儿不耐烦地说:“我的学习压力够大啦!”

  我不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就真正懂得什么叫学习压力,平心而论,我给女儿的压力虽不稳定,但比起我周围的人来说并不算大,“应该再给她加点儿压,要不只知道玩儿。”老公结论性地说。我觉得好笑,想当年他是坚决反对给他的宝贝女儿报任何班的,可自从他知道邻居的孩子被一所重点中学录取后,就开始变了。“人家都上了重点中学,假期还在学奥数、英语和作文呢。”他这感叹后含着可望而不可即后的焦虑。“我讨厌你们老拿我跟别人比!”女儿被震怒了,“早知道不要你们做爸爸妈妈了。你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吗?”“这是为你好!我不想让你长大了埋怨我。十年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学会什么本事?到时候别人都比你强!现在不好好学将来怎么能考个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我知道我说的这些,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太深了。

  十年以后干什么?我以前想过吗?现在我知道这叫人生设计,我连自己的人生都不曾设计过,就真能设计好女儿的人生?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对的吗?是对女儿的培养还是对她天性的扼杀?  从小学到大学,像这样学下去,我和女儿还有多少架要打呀!
   
来源:《中国青年报》
俺就是一俗人!有时也附庸风雅!

21

主题

0

好友

139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6#
发表于 2007-1-18 17:27 |只看该作者
不容易啊.

105

主题

0

好友

128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7#
发表于 2007-3-2 15:17 |只看该作者
我上初中时赶上电脑派位,去了全市有名的烂校,不照样考上重点高中么,还是实验班。关键得看自己

94

主题

0

好友

1162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38#
发表于 2007-3-23 14:0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669 于 2005-10-27 10:29 发表
  不少受过良好教育并自认为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妈妈,一直标榜将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可是,当孩子陷入升学的压力漩涡中,她们又不自觉地被传统的教育体制所裹挟,对孩子的要求越 ...

此文我看了五遍,感觉真不容易啊。

123

主题

0

好友

3195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9#
发表于 2007-9-28 13:18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篇文章后,产生了厌世情绪.............................................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香椿树,还有一株也是香椿树。

61

主题

0

好友

5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40#
发表于 2007-9-28 14:02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也在想, 以后不强求孩子学任何东西,让他快乐地过童年。但能坚持下去吗?我对自己打上了问号。

25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41#
发表于 2007-11-20 10:30 |只看该作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看完都想哭,父母的辛苦孩子什么时候才真正明白呢,等明白了也已经晚了,孩子太不容易了,我现在在要不要孩子之间犹豫.

98

主题

0

好友

1125

积分

邻居商家

土豆泥

42#
发表于 2007-11-23 17:00 |只看该作者
邻居中有小升初的同学吗?俺刚刚换个跟小升初沾边儿的工作,如有问题欢迎提问,呵呵(纯属义务劳动,尽俺所能,宗旨是:帮助了邻居,提高了自己

24

主题

0

好友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43#
发表于 2007-12-4 10:56 |只看该作者
孩子在五一小学,今年5年级,在,在校管乐团吹黑管,除了乐器外没参加任何奥数/英语的补习,请教现在应该为小升初做哪些准备?

98

主题

0

好友

1125

积分

邻居商家

土豆泥

44#
发表于 2007-12-5 08:4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的帖子

不知道你的宝贝儿想上哪所中学,就孩子现在的情况看,如果想去重点学校的话,真的要开始努力了。
   
    首先,小升初的考试基本上是分为:笔试、机试、面试;
    通常重点中学的综合测试题,主要包括学科测试(即:语文、奥数、英语的题目测试)、面试和综合能力测试。其中面试和综合能力的测试,一般都要靠临场发挥,提前进行准备的效果不大。所以学科测试的提前备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而学科测试中又以奥数和英语的测试最为普遍。
    如果孩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奥数或英语(尤其是奥数)的训练,那么笔试的结果可能不会太乐观,因为笔试的试题基本上源于书本,但高于书本很多很多,好多都是竞赛真题。
   
    其次,各个重点中学除了考试成绩以外,还有其他的选拔依据,主要归为以下五类:
    A、奥数。竞赛获奖、仁华班次、培训班成绩、面试成绩。
    B、英语。证书、获奖、面试表现。
    C、语文。春雷杯等、面试表现。
    D、学校荣誉。市三好区三好大队委校三好
    E、其它。音乐、绘画、舞蹈、棋类......
    在以上五类中:
    E基本对升学(这里的升学专指进入数学英语实验班)没用,(特长生除外,但学校只是用特长生为本校争得荣誉,除此之外不会太重视的,学习上学校是不会太管的,一般不会放在好班级的);
    D一般来说会帮助你获得面试机会,但必须配合A、B之一才能获得最终得录取机会(也有学校是例外的);
    C不起决定作用,但有比没有好,为锦上添花;
    A、B如有一项突出可大幅提高成功率。
    例如:人大附的标准应该是A要五星(仁华一、二班、竞赛一、二等奖)+BCDE三星以上,其它学校标准降低些。
    所以,“别等太久”的宝贝儿要想上一个好的学校,真的要抓紧了,从现在开始到明年五年级毕业,应该参加奥数或英语(尤其是奥数)的培训,然后参加各种考试,考证、拿名次!(虽然很功利,但是很实际)。我将现在至明年夏天的数学考试列出来,你可以参考一下(基本每年的时间都差不多):
    12月2日 迎春杯初赛 中三、四年级 高五、六年级
    1月2日 EMC 五年级 六年级
    2月4日 迎春杯决赛
    3月中旬 走进美妙数学花园初赛 三、四、五、六年级
    3月下旬 华杯赛初赛 高年级 五、六年级
    3月16日 希望杯初赛
    4月中旬 日本奥林匹克竞赛初赛
    4月下旬 华杯赛决赛
    4月13日 希望杯决赛赛
    7月2X日 走进美妙数学花园决赛(时间待定,就是在二十几号)
    7月29日 日本奥林匹克竞赛决赛 东京
    8月上旬 两岸四地华杯赛决赛
   
    再次,为什么大部分重点中学都喜欢考察学生奥数知识?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重点中学教育专家们针对目前在重点中学中学习优秀的学员进行研究后发现:凡是奥数好的学生,他们的可挖掘潜力极强,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极强,这些学生进入中学后数理化都很好,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人大附中在进行超常儿童培养的过程中特别发现了这个问题和想象。此后其他重点中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开始重视奥数。
    (2)现在小学数学的内容太简单,用小学数学知识考察小学毕业生,很多人都得100 分,分不出学生水平的高低,无法选拔优秀学生。
    (3)奥数学习好的学生,不仅数理化好,而且智商高,语文英语也自然不会太差。
    归根到底就是说,奥数好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潜力。奥数自然就成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别等太久”有点儿用,

24

主题

0

好友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45#
发表于 2007-12-5 10:41 |只看该作者
多谢无产阶级的指导!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我的目标首选是上"十一",主要是离家近,但是要上实验班估计就得加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1-9 00:54 , Processed in 0.0808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