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玉玉妮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塔,音乐,他们 The end

[复制链接]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1#
发表于 2009-12-21 15:28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2#
发表于 2009-12-21 15:32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3#
发表于 2009-12-21 15:36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4#
发表于 2009-12-21 15:41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5#
发表于 2009-12-21 15:46 |只看该作者

帕尔曼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5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送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移居美国不久,就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获得“以美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教授学琴。1964年,帕尔曼在美国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被人称作“小提琴王子”。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是把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和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试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帕尔曼有一双令人羡慕的大手,但手指却十分伶俐,他的运弓饱满且极富倾诉力,他十分注意声音的歌唱性,其松弛的演奏,带给人们的是情感的波动,人们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尔曼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尽管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合乎逻辑的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职业生涯
  伊扎克·帕尔曼伊扎克·帕尔曼(ItzakPerlman),1945年8月31日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曾就学于特拉维夫舒拉米特学院,师从丽维卡-古尔德加尔特,后进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的提琴教授伊万-给阿拉米安和多罗茜-迪蕾。
  1958年,13岁的帕尔曼在埃的-苏里文的节目中演奏《野蜂飞舞》而一举成名;1964年,帕尔曼获得了著名的莱温特里特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大奖,但让他见诸报端倒不是因为他所获得大奖,而是因为,在领奖的同时,他的瓜尔乃里GESU提琴在后台失窃,这把琴师朱丽亚特音乐学院贷款给他的,好在,后来这把琴在一间当铺中被找到,失而复得。1991年,他为EMI公司古典系列唱片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获得了该年度的格莱美大奖;1996年帕尔曼于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美国专辑》再次获得了格莱美大奖。
  1987年,帕尔曼参加了以色列爱乐乐团对华沙和布拉格的访问演出,90年对前苏联的访问演出和1994年对中国和印度的访问演出,同时,还协助举办了在列宁格勒举行的纪念柴科夫斯基诞辰150周年的纪念演出,1993年,帕尔曼同马友友、弗雷德里克-冯-施塔德一起随同波士顿交响乐团参加了在布拉格举行的纪念德沃夏克的演出。
  帕尔曼有一双灵活的大手,可以在提琴上任意随行,他耳音极好。帕尔曼4岁因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所以只能坐着演奏,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灵活的双手创造物以伦比的天音,他的演奏音色丰富,风格独特,对音乐有着他自己独到的理解。
  在舞台上吸引无数的观众的同时,帕尔曼是一位热情的教师,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下一代音乐家的教育之中,他在纽约东汉普顿举办的《帕尔曼音乐项目》旨在为青年学生提供最高层次的音乐指导。这个音乐教育项目还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天堂,参加这个教育节目的年轻人的年龄从11岁到18岁不等,1999开始,帕尔曼在朱丽亚特音乐学院任教。帕尔曼是非常多产的录音艺术家,在他的生活中,他的家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帕尔曼与他的夫人托比住在纽约,托比本人也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帕尔曼音乐项目就是由托比首先发起的。他们有5个孩子,诺亚、纳瓦、拉米、丽欧拉和阿里爱拉,其中,拉米在大都会歌剧院的童声合唱团中演出。帕尔曼曾经是《勤俭美食家》电视节目的特约嘉宾,而且,帕尔曼擅长烹饪。

帕尔曼的提琴
  帕尔曼的瓜尔乃里GESU是1743年出产的,后来,他得到了一把1714年出品的斯特拉迪瓦里GENERALKYD提琴,但在1980年代中卖掉了,1986年,帕尔曼接受了伟大的耶胡迪-梅纽因曾经使用过的1714年出品的斯特拉迪瓦里SOIL琴。
  1714的斯特拉迪瓦里SOIL的名字取自他原来的拥有者SOIL先生,SOIL是这把斯特拉迪瓦里1902年时的拥有者,后来,这把琴被维也纳收藏家奥斯卡-邦迪收藏,奥斯卡同时还收有一把1679年出品的斯特拉迪瓦里"HLIER",1950年,耶胡迪-梅纽因购得了这把琴,1986年,帕尔曼从梅纽因手里获得了这把琴。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把1714德斯特拉迪瓦里是现存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中声音最好的一把,同时,也是最漂亮的一把。背板上两片云杉的纹理组成的图案,从琴体的边缘向中间沉降,火红色的琴身闪耀着光泽。

个人自传
  作为无可争辩的顶级小提琴演奏家,对于古典音乐家而言,帕尔曼享有着,绝无仅有的"超级明星"的殊荣。人们不仅热爱他的音乐天才,更热爱他的魅力、他的人性,全世界的观众对帕尔曼的肯定,也不仅仅在于他无懈可击的演奏技巧,更多的是因为通过音乐的沟通,帕尔曼带给人们的欢乐。帕尔曼与SONY公司制作的最新的专集《古典的帕尔曼:狂想》,同他录制的室内乐、交响乐和电影主题音乐一样,获得了小提琴家录制唱片的最好销量,1945年,帕尔曼生于以色列,并在特拉维夫音乐学院接受了最初的提琴教育,后来,他来到美国,1958年通过苏 里文"秀"的节目,一下被推到了世界音乐舞台的前沿。在朱丽特音乐学院跟随加来米安和多罗茜-迪蕾,并在1964年,获得了莱文特里特比赛的殊荣,并就此开始了他在全世界范围的音乐生涯。自此,在世界各地,帕尔曼在各种不同的音乐会、艺术节上同世界上所有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1987年,帕尔曼加入以色列爱乐乐团,并对布达佩斯和华沙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这是以色列爱乐和帕尔曼本人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首次访问演出。还是同以色列爱乐合作,1990帕尔曼完成了对前苏联的访问演出,演出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伊扎克·帕尔曼1994年帕尔曼又同以色列爱乐一起访问了中国和印度。1990年12月,帕尔曼再次访问了前苏联,并参加了在列宁格勒举行的纪念柴可夫斯基诞辰150周年的音乐会演出,在特米尔卡诺夫的指挥下,帕尔曼同马友友、杰茜-诺尔曼一起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一起演出,该场演出在欧洲进行了实况转播,后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重播,并出版了家庭录影带。同样的,1993年,帕尔曼连同马友友、冯-施塔德、费尔库斯尼一起同小泽征尔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参加了在捷克的首都布拉格举办的纪念伟大德沃夏克的GALA音乐会,该音乐会也进行了全球的转播,并发行了音像制品。
  帕尔曼已经4次获得了艾米大奖,最近的一次PBS公司拍摄的录片《为未来演奏》,这部影片是为"帕尔曼夏季音乐项目"制作的影片,在影片中,帕尔曼是以提琴教师、指挥的身份出现的。此前,帕尔曼获得的艾米大奖也是同PBS公司合作,在PBS费德勒大厅举行的特别节目中演出克莱兹默的音乐。1995年,克莱兹默音乐项目被录制成了电影,他的影音制品在全球进行了发行,接续下来的克莱兹默巡演的足迹遍及了北美主要国家。
  帕尔曼的唱片一直身居"销量最高排行"之列,他已经获得了15次格莱美大奖。在SONY古典的麾下,帕尔曼录音制品的曲目范围广泛,并且同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合作过,比如:伊萨克-斯特恩、吉他演奏家约翰-威廉斯、波伦波伊姆、指挥家祖宾-梅塔、小泽征尔、朱丽亚特弦乐四重奏等。帕尔曼最近的录音包括两张通俗的电影音乐专集《电影小夜曲》和《电影小夜曲2:金色时代》,都是由5次奥斯卡最嘉音乐得主约翰-威廉斯指挥,都是在布拉格进行的录制。帕尔曼还出现在指挥台上,他的指挥更让他的乐迷们兴奋激动。同时作为指挥家和独奏家,帕尔曼已经同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西雅图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在拉维尼亚艺术节、莫扎特艺术节演出,并同圣包罗室内乐团、纽约室内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等进行过合作。2000年1月,他被任命为底特律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并从2001年9月开始上。
  众多的媒体和研究机构对帕尔曼备加关注,因为他在艺术成就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中占据的重要地位。1980年4月《新闻周刊》把他作为封面人物故事进行报道,1981年,《美国音乐杂志》在它的《音乐与音乐家目录》中,把帕尔曼作为年度最佳音乐家刊发在该杂志的封面上。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在内的著名大学相继授予帕尔曼荣誉学位。1986年,美国总统理根想帕尔曼授予"自由勋章",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帕尔曼颁发了"国家艺术勋章"。
  在电视领域,帕尔曼通过各种电视节目的制作,为成千上万的观众带去了欢乐和艺术的启迪。他所参加过的节目不胜枚举,诸如:THELATESHOWWITHDAVIDLETTERMAN,SESAMESTREET,PBS系列中THEFRUGALGOURMET,TONIGHTSHOW,GRAMMYAWARDSTELECASTS,以及在林肯中心举行的现场直播节目等。1992年PBS公司根据帕尔曼随同以色列爱乐乐团对前苏联进行访问而拍摄的音乐记录片《帕尔曼在俄罗斯》,获得了EMMY大奖的最佳记录片奖。1994年,帕尔曼作为嘉宾参加了THETHREETENORS,ENCORE!,该演出在洛山矶的道吉体育场进行,对全世界进行了直播,亿万观众再一次目睹了帕尔曼的风采。
  在帕尔曼引以自豪的成就中,有一项是与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约翰-威廉斯合作,在著名电影导演斯皮尔博格导演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担任音乐的独奏部分,该片和该片的音乐同时获得了奥斯卡奖项。

个人音乐
  1995年,为庆祝帕尔曼50岁生日,帕尔曼在伦敦演出了四场系列音乐会,演奏了最主要的著名提琴协奏曲,同年,帕尔曼成为当年的"EMI年度艺术家",并且,作为提献给当代最著名的录音音乐家,出版了帕尔曼的作品合集。1995年,帕尔曼、马友友、波伦波依姆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了贝多芬的三重奏协奏曲,该录音随后由EMI公司进行了全球发行。
  帕尔曼演奏的曲目范围涉及几乎所有的标准古典曲目,同时,涉猎了很多现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帕尔曼一直为EMI录制作品,同时,也为其他的唱片公司录制作品,其中包括:德国的GD公司、CBS的大师系列、SONY古典、DECCA、RCA,他的录音从来都被列入最畅销唱片的目录,并且他的录音曾多次获得了格莱美大奖。
[编辑本段]个人轶事
  伊扎克·帕尔曼从三岁半的时候,就开始拉小提琴。他娴熟的技巧无人能及。即使他演奏那些现在看起来已经过时的曲目,也会让人心旷神怡。
  伊沙克·帕尔曼1945年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父母是波兰人。三岁半的时候,开始拉小提琴。可一年以后,他的双腿因小儿麻痹症瘫痪了。没有人知道,疾病在多大的程度上阻碍或是激发了他的音乐天赋。人们只是看到,九岁的帕尔曼已经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出。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认为,对帕尔曼来说,在这个竞争激烈、荆棘丛生的行业中,开独奏音乐会实在是太难了。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阻碍帕尔曼演奏水平的提高。他更多的参加音乐会,人们也开始注意到这颗乐坛新星。但是举行完全意义上的独奏音乐会对帕尔曼来说,似乎还是难以完成的。直到十三岁的时候,有一天,美国国家电视台邀请他到“爱德·沙利文综艺节目”中做客,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为了使帕尔曼那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得到更好的发挥,他们全家搬到了纽约。刚来到美国的时候,他和妈妈两个人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住了一天,后来,又到另一家旅馆住了一天,接着就在那儿定居住了一年。他们有一个小厨房,两个人住在一间屋里,就在那时他开始跟家教学习英语。
  帕尔曼一周大概要去朱丽亚特学校上课三四次,学校不在林肯中心,在第120号大街上,已经改名为曼哈顿音乐学校。每次出门,他都在卖酒小铺前的一个角落那里等出租车。下雪的时候,他就滑进车里去,总是刚好倒在出租车前面,然后刚好能滑进车里。在那个时候,沃尔多夫·阿斯托里亚的酒店经常举办舞会,在那种地方拉小提琴和别的场合可不一样。人们在那儿吃晚餐,用甜点,吃完以后,他们就会说:“好了,让我们来听一听年轻的帕尔曼给我们演奏《野蜂飞舞》和布鲁赫的《尼根》(Nigun)”。通常到了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嚷嚷:“天哪,是谁在那儿拉琴呢?”这时候,帕尔曼就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听着服务员收刀叉的声音,开始拉他的《野蜂飞舞》。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不快、更难办的事情了。因为,你得努力去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他当时只有十四岁,在那儿演出也并不是很好,但他还是在那里演奏了好几年。后来,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首演的时候,演奏就要轻松多了。这些人到音乐厅是专门听他演奏的!他们不是在吃东西,喝鸡尾酒;他们没有抱怨那些硬硬的面包卷,也没有抱怨那些添塞了辅料的鸡。他们来这儿就是为了听帕尔曼拉小提琴的,这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多年的磨练没有白费。帕尔曼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大获成功。他轻松地完成了在朱丽亚特学校的学业,并获得利文特里特奖。但他也有感觉受挫的时候,因为他没法儿玩篮球,没法儿去滑冰。实际上很多事情他都不能做。不过他有一套自己的处理办法。他是一个篮球迷,他会在头脑中想像在篮球场里跑来跑去的情景。他很喜欢做教学方面的工作,因为在音乐会上演出时,在听自己的演奏时,就会默默地跟自己说话。他会问自己,为什么有的地方拉得不是太好呢?然后,心里又说,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教导学生的,现在照着做吧,事实证明确实挺有帮助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帮助别人、帮助年轻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认为,如果演奏时没有激情,演奏效果是不会好的。如果在浴室、厨房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演奏时,自己感觉非常兴奋,那就会演奏得很好……对他来说小提琴不仅是件乐器,更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残缺躯体的最好慰籍。听着他弓弦间跳动的”魔鬼的颤音”,看着他面庞爽朗的笑容,赞叹着他精湛的技艺,谁又能把他与”残缺”联系在一起呢?帕尔曼——这个视音乐为生命的犹太人,用自己的行动为”残疾”一词做出了新的诠释。
  1964年3月,在世界著名的爱德加·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上,一位坐在轮椅上演奏的年轻人——19岁的伊扎克·帕尔曼,以其精湛的技艺获得了最高奖,被人们称作“小提琴王子”。然而,他并没有“白马王子”那样幸运。他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不能行走,成为终身残疾。然而帕尔曼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以顽强的毅力学习小提琴。他相信“上帝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美国电视台选中,不久移居美国,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思特恩的赏识,并得到“以美基金会”的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府——朱丽亚特音乐学院深造,从师于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简直无法想象,一个普通的、甚至受人歧视的残疾人,每年都要在世界各地举办一百多场音乐会。帕尔曼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是位难得的全能演奏家。精湛的技巧,丰富的情感,以及绝高的悟性使他在演奏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时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古典主义的严谨性和浪漫主义的热情不羁被他揉捏的恰到好处。帕尔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之一。然而,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他用自己的钱,在纽约和哈瓦那等地筹建残疾儿童医院,为残疾人事业作出了贡献。他是“美国国际残疾人善后组织”成员。有一次,一位残疾妇女见到他感慨地说:“见到你没有自暴自弃,我太羡慕你了。”帕尔曼却幽默地回答说:“太太,我的‘麻痹症’仅仅是在腿上”。

作品简介
  伊扎克·帕尔曼伊扎克·帕尔曼—《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自从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作品1号)于1820年在意大利的米兰出版以来,就已经成为众多专业小提琴演奏家的最大挑战。该作品还挑衅性的标以“献给演奏家”,但是帕格尼尼同时代的演奏家中,几乎没有人具备能
  伊扎克·帕尔曼作品
  够演奏这些有史以来最令人恐惧的小提琴独奏曲所需的多种技能。进入20世纪,即使乐器的演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录音技术也日新月异,而且编排也越来越有利于演出,我们这个时代也依然很少有人敢录取全部24首随想曲。传奇人物雅沙·海菲兹(帕尔曼称其为“神”)录了3首,耶胡迪·梅纽因也只录了6首。一生都在宣扬帕格尼尼音乐作品的意大利艺术大师鲁杰罗·里奇(RuggieroRicci)是录制了全部24首的第一人。但是,诞生于以色列的帕尔曼于1972年成功录制了权威性的24首随想曲唱片,时年26岁。1/4个世纪以来,他的演绎,已经成为所有其他人演奏的评判标准。
  在这张唱片里,帕尔曼吸收了所有他所受到的影响,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音质,并用敏锐的乐感在这张唱片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帕尔曼取得如此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捕捉到了随想曲中的智慧、个性以及神韵,同时体会到了更深一层的音乐共鸣。演奏的结果给我们的感受是,充满技巧炫耀的表现,却依然能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像一个色彩斑斓的风笛手一样,帕尔曼引导他的听众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帕格尼尼早已认同的变化多端的古老魔鬼的世界。
  帕尔曼于20世纪70年代录制的这个版本是此曲众多版本中演奏水准与录音水准俱佳的经典之作,入选日本《唱片艺术》最佳唱片,可谓实至名归!
  《留声机》评价说:“凝听帕尔曼演绎这些依然困难重重的作品的确是令人愉悦的经历。”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格莱美最佳室内乐演奏奖: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伊扎克·帕尔曼《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1991年格莱美奖)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林恩·哈雷尔&伊扎克·帕尔曼《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全集》(1988年格莱美奖)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林恩·哈雷尔&伊扎克·帕尔曼《柴科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1982年格莱美奖)
  平查斯·祖克曼&伊扎克·帕尔曼《双小提琴乐曲(莫什科夫斯基:双小提琴组曲/肖斯塔科维奇:二重奏/普罗科菲耶夫:双小提琴奏鸣曲)》(1981年格莱美奖)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伊扎克·帕尔曼《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1979年格莱美奖)
  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或合奏奖(管弦乐伴奏)
  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无管弦乐伴奏)
  格莱美最佳古典专辑
  格莱美最佳录音制作,古典类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6#
发表于 2009-12-21 15:50 |只看该作者
伊扎克 帕尔曼
小提琴家,本人的偶像
以色列出生,小提琴大师,小儿麻痹症患者,在轮椅上,用无与伦比的大手,演奏,动人的小提琴

几年前,听他的演奏,在人民大会堂。玉玉的眼眶里,溢满了泪水,
曲终,我站立起来,拼命鼓掌,鼓掌。。。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7#
发表于 2009-12-21 15:51 |只看该作者
伊扎克 帕尔曼
小提琴家,本人的偶像
以色列出生,小提琴大师,小儿麻痹症患者,在轮椅上,用无与伦比的大手,演奏,动人的小提琴

几年前,听他的演奏,在人民大会堂。玉玉的眼眶里,溢满了泪水,
曲终,我站立起来,拼命鼓掌,鼓掌。。。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8#
发表于 2009-12-21 15:52 |只看该作者
你一定曾听过他的演奏。
如果你看过《辛德勒名单》
主题曲,正是,帕尔曼演奏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99#
发表于 2009-12-21 15: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玉妮妮 于 2009-12-21 15:59 编辑

坐在轮椅上,帕尔曼,在小提琴的世界里,却会飞翔
灵动的手指,饱满的激情。
小提琴,琴音,散发出,那么有生命气息的声音,温暖,温暖,温暖。。。

他一定,在旋律里,思考过伤痛,思考过人生,思考过爱
一定思考过
惟其如此,他的演奏才这般动人,动人!

我还是爱你!!!!
那么爱你!!!!!!
真的爱你!!!!!!!

41

主题

0

好友

479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00#
发表于 2009-12-21 16:22 |只看该作者
99# 玉玉妮妮
忽然觉得
玉玉是真正浪漫到骨头里的人
为女虽弱 为母则强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01#
发表于 2009-12-21 16:40 |只看该作者
99# 玉玉妮妮
忽然觉得
玉玉是真正浪漫到骨头里的人
小熊妈妈 发表于 2009-12-21 16:22

不浪漫。很感性倒是真的

小熊妈妈同样让人温暖。。。

41

主题

0

好友

479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02#
发表于 2009-12-21 17:13 |只看该作者
101# 玉玉妮妮
有了论坛
有了水塔
让我们互相温暖
为女虽弱 为母则强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03#
发表于 2009-12-22 12:52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

【乐器简介】
【形状构造】
【发展简史】
【演奏艺术的发展】
【演奏要点】
【提琴派别】
【著名大师】
【经典名曲】
【演奏常识】
【1厘米长小提琴】 【乐器简介】
【形状构造】
【发展简史】
【演奏艺术的发展】
【演奏要点】
【提琴派别】
【著名大师】
【经典名曲】
【演奏常识】【1厘米长小提琴】  
  
乐器简介】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 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乐器之王”。 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的“王后”了。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小提琴是一个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著名的有:Amati,Stradivari,及 Guarneri;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 d1, a1, e2, 音域超过3 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
[编辑本段]【形状构造】
  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
  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软,或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S捎谝糁?侵г谇俾恚畔乙徊?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振动,并造成共鸣箱的振动。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等演奏技巧。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 Jambe de Fer 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但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一说是起源于“乌龟壳琴“,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在还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现藏柏林的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近代小提琴约在1550年就已为人们所熟悉,系由当时流行的乐器雷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变而来。通常所说小提琴前身维奥尔,在构造、调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现代小提琴的形成都无决定性影响。人们曾普遍认为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威尼斯、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一带是小提琴的诞生地。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业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小提琴制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马蒂父子为代表的克雷莫纳制琴派;另一派是以萨洛的加斯帕罗(1540~1609)和他的学生G.P.马吉尼为代表的布雷西亚制琴派。这两派制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长,经历了几百年,至今仍属上等珍品。
  1650~1750年,是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小提琴制作家,如N.阿马蒂、J.斯坦纳,以及被人们认为最杰出的制作家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尔内里等人。阿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较大,音质好,用来演奏室内乐,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纪后期,G.B.维奥蒂赞扬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维奥蒂的老师G.普尼亚尼与N.帕格尼尼喜爱瓜尔内里琴之后,这两位制琴大师的作品才被人们所欣赏,并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琴具有在大厅中演奏协奏曲时所需要的音响传送力。
  18世纪后,小提琴制作业的领先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这个时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断改进,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质。法国制琴家N.吕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典范,把法国的制琴技术和意大利的制琴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法国的F.图尔特(1747~1835)约在1785年对琴弓的长度、重量、形状、装置等方面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小提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反映了J.海顿、W.A.莫扎特和 L.van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运弓方面的更大变化等对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1820年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换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
  18世纪末,音乐学院在欧洲相继出现,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法国的米尔库、德国的米滕瓦尔德都是大量生产小提琴的地方。法国的J.-B.维约姆是 19世纪制琴业的著名人物。
  维约姆雇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小提琴,并以其名为牌号出售。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许多散失在私人手中的优质琴,把它们送到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馆。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伟大作曲家巴哈曾于1720年为小提琴创作了六首无伴奏作品:三首奏鸣曲,三首古组曲,是小提琴独奏曲的精华。今天请朋友们欣赏的是:巴哈的《 E大调前奏曲》,选自其第三首无伴奏组曲,由20世纪杰出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 于1988年录制。它使用的是Guarneri – Gesu 小提琴,制作于1740年。
  西洋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约1920年代)。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人们对外国音乐发生兴趣。从1920年代开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并随之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立了音乐专科;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是《梁祝》和《苗岭的早晨》等,都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刚先生所作。
  从198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别在众\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奖,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耀基教授,并获得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五名好成绩。请欣赏他1999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由陈刚根据苗族口笛独奏编曲。胡坤现在任教于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和皇家音乐学院,他使用的是一把制作于1734年的小提琴。
  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近年享有国际声誉。广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红棉牌小提琴,1980年获美国第4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小提琴,获1983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
[编辑本段]【演奏艺术的发展】
  16世纪,小提琴开始在意大利出现时,一般用来伴舞、伴唱,或直接演奏歌曲。17世纪初,随着小提琴奏鸣曲的出现,演奏技术也相应发展。C.法里纳(约1600~约1640)在1627年的创作中,就采了用双音、震音、颤音及高把位,并模拟猫叫、狗吠、笛、鼓、吉他等声音。一些演奏家与作曲家也竞相仿效;于是模拟杜鹃、夜莺、公鸡等声音的作品,充斥于当时的乐坛。直到17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家A.科雷利才把小提琴艺术引上了正途。
[编辑本段]【演奏要点】
  小提琴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发出歌唱般的丰满、动听的声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来说,有以下各种主要基本功。
  运弓
  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3种因素的不同结合。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分弓:一弓演奏一个音,音要拉的干净,清楚;②连弓:一弓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用到,是最常用的功法之一;③顿弓:音与音之间断开;④跳弓:弓毛离开琴弦。这4类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纪中期,连顿弓,即在一弓中连续快速演奏许多音与音之间是断开的音,被人视为绝技,随后又出现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听起来或看起来像跳弓一样。所以人们把小提琴演奏艺术称之为“运弓的艺术”。
  音准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乐器的形体结构、音孔位置、张力变化以及空气湿度,都与音准有关。就弦乐器讲,长时间演奏及气温上升,均使弦松弛,因此弦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低。就管乐器讲,虽然气温上升使管体略微伸长,但同时气压降低,声速提高,频率也随之增高(据实测,气温每升10℃可使管乐器发音升高3音分),因此管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高。歌唱及弦乐器、管乐器的音准,当有钢琴伴奏时,都以平均律为准则;但由于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所以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
  揉弦
  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乐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会比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要生动的多。
  揉弦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的技巧,用它可以来表现不同风格和特征的每一个音或每一个乐段。揉弦的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两者都要练习。以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有几种方法,初学者可以试试,可能会有利于学习揉弦:
  1.一是做指端关节前后屈仰动作。先在桌子上练,分别练习各个手指一关节向后躺下(不是完全贴在桌子上),再立起的动作,再分别作左右晃动。由快到慢,最后五个指头一起练习。
  2.首先应学会手腕揉弦。其方法可先将手臂放在大腿上或椅臂上,然后将手腕放松前后摇动,力求平均,待动作习惯自如后,再放到指板上练习。 同时要注意: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动而移位。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三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3.还有大臂揉弦、手指揉弦。大臂揉弦多用于长的重低音,主要体现出乐曲的浑厚和伤感,手指揉弦多用于半拍的高音,可以表现出乐曲的欢快和优美,而想学好这些,前提是熟练的掌握手臂揉弦。
  把位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称之为把位。靠近琴头的把位为低把,靠近琴马的为高把。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称为换把。换把位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空弦换把,同指换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换把等。换把时产生非音乐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训练不足的标志。滑音可以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富于变化,增加一个优美的过度。特别是结合换把使用滑音,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手段。
  双音与和弦
  小提琴可以同时演奏两个音甚至是3个音,也可以分奏4个音的和弦,这不仅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并可不依赖其他乐器的伴奏进行单独演奏。小提琴的三度、六度、八度以及十度双音音阶,是演奏双音的基础,也是小提琴家必须终身练习的一项基本功。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颤音、泛音、拨弦等,都是一些高深的技巧。
[编辑本段]【提琴派别】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
  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而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富于歌唱性的演奏特点,为意大利学派奠定了基础。A.维瓦尔迪是意大利学派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采用乐队为小提琴伴奏的首创者。他的这一创举,使协奏曲具有交响性,并增添了戏剧性。G.塔尔蒂尼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意大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据科雷利作品的主题写了50首变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艺术得到巨大发展。他奠定了由 3个乐章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高峰。
  18世纪中期,小提琴弓还不是现在这种弧度,而是向外拱起,适于演奏巴罗克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更适合演奏J.S.巴赫的复调小提琴作品。到J.海顿、W.A.莫扎特时,音乐作品的旋律线条具有更大的起伏,音量上要求具有更有力的重音,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随之而改变,从而产生了1785年法国人图尔特的现代小提琴弓的创制,在运弓上有了发展与提高。被称为现代小提琴演奏之父的G.B.维奥蒂是巴罗克时期过渡到古典主义时期体现小提琴艺术发展水平的代表人物。他把小提琴的歌唱性乐句和技巧性乐句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使用了E弦的音域。维奥蒂的《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1797)至今仍受到许多作曲家们的赞赏。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学派处于衰落时期出现的新的浪漫主义先驱。他的《24首随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范本。他所使用的新的旋律技法,大胆的转调,丰富的半音进行,尖锐的和声组合,有特点的节奏音型,多种速度变化,对以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很大影响。他的随想曲,被人们誉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书”。帕格尼尼演奏时所使用的许多技巧,如双泛音、连顿弓、抛弓、特殊调弦法、左手拨弦技巧、双音以及复杂的和弦、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远距离大跳等,都是与他同时代的小提琴家们尽力探索的秘诀。
  德国小提琴学派
  1650年以前,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意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意大利人还要难的技巧,特别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调弦法,以及某些描写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1831年,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尔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达维德(1810~1873)在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办时是小提琴系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师,在他的努力下,使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19世纪中叶的小提琴学习中心。达维德编订过许多古典作品,对丰富曲目作出了贡献。著名的演奏家J.约阿希姆的历史功绩,在于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来忠实地再现作品的音乐内涵。巴赫的6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就是由于他的演奏,被现代小提琴家们公认是小提琴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历史功绩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20世纪初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奥尔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约阿希姆的最后一名学生A.魏登堡,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他逃亡中国,旅居上海,并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小提琴与室内乐。
  法比小提琴学派
  1782年维奥蒂第1次来到法国,在他的训练和影响下,法国的P.巴约、P.罗德和R.克鲁采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成立,它成为年轻的小提琴家们向往的学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学,几乎都采用J.-F.马扎斯(1782~1849)、克鲁采、罗德、P.加维涅等小提琴家的练习曲来训练学生,其中尤以克鲁采的《四十二首练习曲》为公认的优秀之作。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H.维尼亚夫斯基、P.de萨拉萨特、F.克赖斯勒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在继承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国小提琴学派强调声音的华丽,有许多手腕的运弓动作,这给他演奏连顿弓带来了困难,后来他终于发现通过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顺利地掌握这种连顿弓法。1862年维尼亚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带到了俄国,为以后出现的俄罗斯演奏学派的宽广发展,打下了基础。出生于西班牙的萨拉萨特,是法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纯净而著称。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宽,他的音准,特别在高音区非常出色,技巧辉煌而流畅。他写的《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很有创造性,技术上难度很大。奥地利人克赖斯勒1887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有着潇洒自如的演奏风格,从不炫耀技巧,运弓优雅,乐句处理得十分巧妙,富于节奏的活力。克赖斯勒继承和发展了维尼亚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个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学派这一名称,是因为这两个学派不仅在形成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又都受维奥蒂的影响。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C.-A.de贝里奥的老师是维奥蒂的学生,贝里奥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他把帕格尼尼的辉煌技巧和法国的优雅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古典的法国演奏学派现代化了。贝里奥不是法国学派的直系门徒,他能突破传统,创造一个新的浪漫主义的法比学派。贝里奥的学生H.维厄唐对比利时学派有很大影响。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贡献是发挥了小提琴在交响乐中的独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约1850)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品,H.柏辽兹称它是一首有着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壮丽的交响曲。E.伊萨伊是维厄唐的学生,他演奏热情而充满活力,威严而又优美,富于诗意,他使用更为强烈的揉音。法比学派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J.蒂博以及现在仍活跃在世界乐坛上的Y.梅纽因。
  俄罗斯、苏联小提琴学派
  L.奥尔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近50年的教学,使他成为20世纪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费茨、M.埃尔曼、N.米尔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奥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他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一书,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美学观点,例如音乐第一,技术第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乐等等。奥尔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不过,早在奥尔之前维厄唐和维尼亚夫斯基等曾长期在俄国教学和演奏,可以说俄罗斯学派是在法比学派的基础上自然地、历史地形成,而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和建树。海费茨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生,他有着火热的感情,钢铁般的控制力,惊人的技巧和强烈个性。他所使用的快速揉音、表情性的换把滑音、强烈的运弓起奏、比较快速的乐曲处理等,这一切都是他那强烈的音乐个性的自然表露。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成立后,敖得萨音乐学院的П.С.斯托利亚尔斯基、莫斯科音乐学院的А.И.扬波利斯基和К.Г.莫斯特拉斯等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事业,形成了苏联小提琴学派。斯托利亚尔斯基在1933年创建了苏联的第一所天才儿童音乐学校,成为苏联学派的创建人之一。他主张从童年起就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技术与艺术训练。他的学生Д.□.奥伊斯特拉赫,是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把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还积极演奏现代音乐。莫斯特拉斯所著的《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小提琴演奏者的节奏训练》、《小提琴演奏中的力度问题》都很有价值。他的学生I.加拉米安在美国成为著名教师。波利斯基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全面发展。极为纯净的声音、精确的音准、高超的技巧、高尚的风格、对乐曲处理的细致而深刻,是这个教学体系的特点。他的侄子И.□.扬波利斯基是《小提琴指法概论》的作者。扬波利斯基的另一名学生□.И.扬凯列维奇,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教学原则,善于对学生的才能作透彻的分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个性。中国著名小提琴教师、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林跃基,曾是扬凯烈维奇的学生;林跃基的学生胡坤曾在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需要提及的还有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I.斯特恩。他与俄国学派有很深的渊源,又曾受法比学派的影响,他善于采撷众长,独创一格,成为当代第一流的演奏家。他曾两次来中国访问,进行演奏和讲学活动,给中国年轻的小提琴家很多教益。
  他的学生I.加拉米安在美国成为著名教师。波利斯基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全面发展。极为纯净的声音、精确的音准、高超的技巧、高尚的风格、对乐曲处理的细致而深刻,是这个教学体系的特点。
[编辑本段]【著名大师】
  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幼年即学琴,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那亚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1岁,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摩西幻想曲》、《主题变奏曲》、《爱的场面》、《魔女》、《小提琴协奏曲6首》。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
  维尼亚夫斯基1835年7月10日出生于波兰的卢布林,父亲是医生,母亲善弹钢琴。他的音乐天份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发掘,当他八岁时有位捷克小提琴家听了他演奏后,马上表示:“He will make his name for himself。”他六岁起便爱上小提琴,八岁已能参加四重奏的演奏。1843年,他八岁时母亲带他投考巴黎音乐学院,这所世界闻名的音乐学院有一条清规戒律,不收12岁以下的外籍学生,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拒绝过少年李斯特的入学请求,但是这次院长奥柏破例收下了维尼亚夫斯基。他被巴黎音乐学院接受,进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 一年后他转到Lambert Massart的门下,1846年毕业时,他以辉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维奥蒂《第17小提琴协奏曲》,获毕业比赛第一名,这时他只有11岁,尚不到巴黎音乐学院的入学年龄。毕业于该校之后他私下 还与Massart学了两年。1848年他与他的弟弟(弹钢琴)一起于巴黎开了一场音乐会之后,他们更前往圣彼得堡开了五场非常成功的音乐会,甚至当时已在宫廷中担任独奏家的比利时小提琴家Henri Vieuxtemps [韦奥当 (1820-1881)] 也称赞不已。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兰,结识了一位波兰作曲家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他开始尝试作曲,同时也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些不足,隔年15岁的他又回到巴黎音乐院学和声,一年后他便毕业。
  当他学生的日子一结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处表演。1851- 1853年光在俄国他就与他的弟弟举行了200场的音乐会。如此频繁的演出,除了为他们带来好评外,也遭致一些负面的批评,其中包括有位俄国作曲家也是乐评家的Alexander 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这些天才,并认为这两兄弟仅能炫耀技巧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证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创作并出版了有14首作品。
  1858年维尼亚夫斯基与鲁宾斯坦在巴黎合作演出。后来鲁宾斯坦便极力邀请维尼亚夫斯基与他前往俄国圣彼得堡一同推动音乐发展。从1862年到1868年维尼亚夫斯基便在圣彼得堡新成立的音乐院中任教。
  四年后,也就是1872年,维尼亚夫斯基再度展开他的世界巡回演奏工作。头两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与鲁宾斯坦共举行215场表演,结束后二人皆疲累不已,然而维尼亚夫斯基却与Paulina Lucca合作继续次年的演出。如此虽然为他获得财富,却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欧洲,随即继任Vieuxtemps在Brussels Conservatory的教职到1877年止,然而期间仍不断举行音乐会。1876年在德国的巡回表演,更让人将他与Sarasate(萨拉萨蒂,西班牙小提琴家与作曲家)相比较。
  之后维尼亚夫斯基虽然身体状况每下愈况,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为了经济需求,他仍不断巡回表演,最后于1880年死在莫斯科。
  维尼亚夫斯基的一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祖国那时正被沙俄帝国吞并大部分,而是因为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的文化逐渐发达,文学、美术、音乐都有很大发展,彼得堡已成为欧洲的文化艺术名城。从1851年到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罗斯演出,在俄国他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兄弟二人结成毕生好友,他病重时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家里,他最终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乐家一样,维尼亚夫斯基也未能尽享天年,不满45岁就离开了人世。在帕格尼尼之后的众多小提琴家中,维尼亚夫斯基可说是最接近顶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国学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气质。他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另听众感动得落泪。他以强烈的抖音(Vibrato)加强他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鲁宾斯坦称赞他为:“当代无庸置疑最伟大的小提琴家” 。 维尼亚夫斯基的握弓方式与当时的习惯大不相同:他将右手肘抬得相当高,并且以食指第二关节以上部分压紧弓。后来许多小提琴家采用此种方式,尤其是俄国学派。Carl Flesch [傅雷胥(1873-1944),匈牙利小提琴家,教育家] 所称的‘俄国式握弓’应该正是源自维尼亚夫斯基。在作曲方面,维尼亚夫斯基结合了自帕格尼尼之后的崭新技法,并融入浪漫思想及斯拉夫民族色彩。从他的马祖卡舞曲及波兰舞曲便可证明他深具波兰民族主义的思想。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二首小提琴协奏曲。另外则是在练习曲的创作上(L'ecole moderne与Etudes-caprices),可说是仅次于帕格尼尼的24首Caprices而最富有音乐性与挑战性的小提琴练习作品。
  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西元1875年2月2日生于维也纳,1962年1月29日死於纽约,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四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是位医生,同时也是狂热的业馀小提琴家。后来在奥伯(Jacques Auber)的指导下,当他七岁时便获得维也纳音乐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许入学 — 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 他在那里跟随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学习小提琴,并与布鲁克纳(Bruckner)学习乐理共三年的时间。九岁举行第一场演出,并空前非凡地在十岁获得第一名成绩。之后他前往巴黎音乐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师马萨(J. L. Massart)继续学习小提琴。1887年他与四位都较他年长十岁左右的小提琴学生同获首奖毕业,当时他年仅12岁,至此之后他在琴艺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师的指导。 接下来的数年间,克莱斯勒在音乐事业上的发展并不顺利,其间甚至有朝医学及美术方面发展的举动,但在无法忘情小提琴的情况下,再度重返乐坛。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则大获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克莱斯勒返回奥国从军,1914年因伤退伍并前往美国,但因反德情绪高昂,他只好暂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动。1941年他在纽约街头漫步时遭车撞伤而不省人事,音乐界一度认为他没有希望重返舞台。 然而一年后他就重登乐坛,演奏孟德尔颂(F.Mendelssohn)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且技不减当年。
  克莱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为主。年轻时唯恐因自己名气不够大,使人不愿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旧时期音乐家的风格创作许多乐曲,并将乐曲冠上那些知名音乐家的名字,使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广为流传。另外他也改编其他形式的乐曲而为小提琴曲,并为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写装饰奏(Cadenza),为后世留下丰富的音乐资源。
  萨拉萨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一个贫苦家庭。5岁师从父亲学琴,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854年到马德里师从赛斯学艺,并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尔。仅9个月就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学完并获得了一等奖。1857年,视听课获一等奖。1859年,又获得了和声的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的事。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岁高龄仍技艺不衰。萨拉萨蒂的演奏技巧纯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国学派典雅、优美的风格,又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间色彩,音色优雅、飘逸和水晶般的纯净、明亮,听起来宛如优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颤指,使强烈的感情更加激动人心。他的同时代人称他为“本世纪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艺术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艺术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们对他的评价:俄国小提琴教育大师奥尔:“萨拉萨蒂拉琴轻快自然,两只手的运动和配合总是那么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终就像做游戏那样轻松,可是听起来却是那么的理想。……他是个多么走运的家伙呀,不像我们整年整月地当小提琴的奴隶,有一天不练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着练琴,每天在那里舒舒服服过日子。”……“他拥有一种动作十分迅速准确而又能保持长久的颤音(Trill),这种能耐是他技艺高超的绝妙证明。掌握特别动听的琴声的萨拉萨蒂只使用飞跃顿弓(Staccato Volant),这种顿弓不很快,但无限优美。……使他整个演奏闪耀出一种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声虽气魄不够,但动听之极,所以他的演奏总是令人觉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莱什对萨拉萨蒂有过这样的评语:“音色悦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画尽致,代表着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 “琴要拉得干干净净,演奏应该无拘无束,流畅而辉煌,这是萨拉萨蒂教会我们的。现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术上完美无缺,演奏中始终要拉得十分准确而不允许那怕犯一点点错误,这都是从萨拉萨蒂登上艺坛后才随之兴起的风气。……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来在演奏技术上灵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你一面听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绝的份儿。他的颤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确地将运弓当作发出理想琴声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触琴弦总是准确地落在琴马和指板之间那个正中央的点上。”当时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将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题献给萨拉萨蒂,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国作曲家拉洛的《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奥尔说:“通过出色地表演,使广大听众了解布鲁赫、拉洛和圣·桑的这几首杰出的协奏曲的价值,是萨拉萨蒂一生演出活动立下的最大功劳。” 萨拉萨蒂不仅是完美的演奏家,还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时还特别擅长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余首,都很精致优雅。他一生中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据比才歌剧改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奥尔对此给予了最肯定和真实的评价:“他那些独具一格、才气横溢而又真正适合公开演奏的乐曲,如此鲜明地表现出他祖国那种热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调的《西班牙民歌》,无疑是小提琴曲目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珍宝。”这些作品既表现了高难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调,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
  蒂博(1880-1953),法国小提琴家,他与科尔托、卡 萨尔斯组成的室内乐团,被称赞为“黄金三重奏团” ,是本世纪最高水平的室内乐团。
  海菲兹(1901-1987),犹太血统美籍俄国小提琴家, 6岁即在音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 ,对这位演出行程式50万海里的伟大小提琴家的普 遍评论是:海菲兹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炽热的情 感与深邃的智慧熔于一炉,为候控制得恰到好处;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并且做得 出类拨萃、不同一般。他对弓子压力很大,发出宏亮 的声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带来辉煌的辉煌音色。他的 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风格朴实优美, 销量已超过300万张。他改编过150首小提琴作 品。 最近,rca将海菲兹的全部录音制成cd,全集共 46辑65张cd。
  米尔斯坦(1904- ),美籍俄国小提琴家,他的演奏 给人一种严峻的感觉和高贵的气质,技巧极为出色, 跳弓轻巧精确,音色美妙精致、优美,他的精湛技艺 和优美风格使他挤身于当代名家之列。
  d·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苏联小提琴家,他 的演奏技术精湛,风格朴素高尚,表情深刻,气魄豪 放,音色温暖感人,被公认为当代最卓越的小提琴家 之一。
  梅纽因(1916- ),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家、指挥家 、国际音乐活动家,1969年起,三次连任国际音乐家理 事会主席。演奏技巧高超、感情丰富、音色清澈甜美,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
  谢林(1918- ),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他的演奏优 美雅致,风格高尚,音色优美,能很好的表达原著的思 想感情,被认为是一位很敏感、很有修养的艺术家。他录制的6首无伴奏以巴赫奏鸣曲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录音。
  里奇(1918- ),美国小提琴家,技术高超,演奏19 世纪炫技性曲目尤为得心应手。其演奏惊人的准确,以 技巧取胜。他的演奏继承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技巧娴熟,音色清澈。他是第一个录制帕格尼尼的24 首随想曲的小提琴家,是最有特色的小提琴大师之一。
  斯特恩(1920- ),美籍犹太血统的小提琴家。演技 精确无暇,音色温暖,音量宏大,以力度恰到好处著称 。他与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伦纳德·柏恩斯坦 同是当代美国音乐界的领袖人物。
  格鲁米欧(1921-1986),比利时小提琴家,比利时小提 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色纯净圆润,风格优雅, 技法娴熟,乐曲处理洗练细腻,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耐人 寻味的韵律。
  科岗(1924-1982),前苏联小提琴家,擅长演奏帕格尼 尼的作品。他的演奏具有浓郁的斯拉夫风格,感情丰富 ,轻松自如,纯净精确,明快优雅,富抒情性。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都能提示乐曲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
  拉宾(1936-1972),美国小提琴家。音色优美,技巧华 丽而娴熟,曲目极其广泛,对个时期的作品都有深刻的 理解和动人的表演。可惜他英年早逝,评论家说,他若 多活几年可以与海菲兹并驾齐驱。
  阿卡多(1941- ),意大利小提琴家,指挥。演奏技 艺辉煌,感情丰富,能深深拔动听众的心弦,有“帕格 尼纪专家之称”。
  帕尔曼(1945- ),当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 于以色列,不幸4岁患小儿麻痹,双腿残废,坐轮骑演 奏,演奏感情真挚,风格宏伟,技巧娴熟而辉煌。善于 以变幻无穷的音色表现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心理, 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魄力。
  朱克曼(1948- ),当代著名小提琴家,与帕尔曼同 生出于特拉维夫,他的演奏具有火一般的热情,音色 优美、富有歌唱性,技巧和表现力相当出色。他常同妻 子(长笛演奏家)到世界各地演出。
  郑京和,韩国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演奏技艺高超,音色 纯净优美,表情丰富,亲切感人。
  克雷默(1947- )前苏联小提琴家,演奏技巧精湛, 善于细腻而生动的表现内在情感。
  穆特(1963- ),德国女小提琴家,演奏即豪放、冲 动,又温柔、沉静,表现出睿智和较深的音乐感。“ 风格沉静而忠于原作,左手手指十分灵活,颤音妙不可言。”而且经卡拉扬指点后,“揉弦更加饱满、结 实,乐曲的演奏工整完善,一丝不苟”。卡拉扬称赞 她为“自年轻格梅纽因之后的最伟大的青年音乐天才”。
  朱丽亚(1983-),德国女小提琴家,出生于慕尼黑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数学家,母亲是钢琴家。演奏以协乐曲和乐章片断为主。是继穆特后的又一位德国年轻的才貌双全的女小提琴家。发行了多张专辑,并且开始了世界独奏巡回.
  希拉里(1981-),美国女小提琴家,出生于弗吉里亚,受教育于朱丽亚音乐学院。手艺超强,风格独特而出类拔萃。擅长演奏巴赫和帕格尼尼的曲子。是美国的一位年轻的独奏手。
  贝尔(1967-),美国小提琴家,出生于印第安那,受教育于科蒂斯音乐学院。风格浪漫。
【经典名曲】
  1.纪念曲
  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因为访问友人,乘电车到维也纳郊区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墓。他见了这位生前并无名气的歌曲之王之墓,油然在脑海中浮起了乐思,急于记载下来,写在电车票上。到了友人家中立即在钢琴上细心研究,完成了全曲。这首曲子追忆怀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为美女深情的回忆,或是幸福美好的纪念。作曲家未给予确切的说明,这就留给欣赏者来领悟吧。全曲由三部分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绝。尤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也使听众引起深切的怀想。
  2.圣母颂
  这是一首由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根据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给人以崇高意境的圣母形象化作庄重的乐思中,表现出自始自终的质朴高贵。曲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仿佛就是达芬奇的圣母肖像画。那曲调句句层次清楚,深邃而通畅,情感浓重,格律严谨,以虔诚和真挚深深感动人心。起始在G弦上浑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当用八度双音演奏时,钢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进行的琶音。在乐曲高潮中,涌现出圣洁的色彩。全曲在异常宁静中渐渐消失。
  3.云雀
  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音绝技一气呵成。
  4.沉思
  这是法国作曲家马斯涅(Massenet)为歌剧泰安司(Thais)所作的幕间曲。女主角Thais在沉沦的深渊中,渴望憧憬着清明湛蓝的天空。作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现深挚悠远的情思,在宁静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寻味。
  5.爱之喜悦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是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师。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为三段式,充满喜悦欢乐浪漫的情调,极富沙龙风味。中段十分温厚亲切。本曲在运用三度双音上独具一格,把小提琴的华丽、灵秀表现得韵味深长。
  6.匈牙利狂欢节
  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十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曾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这首小提琴曲可算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本曲为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华丽的旋律,更有热烈狂欢的场景。在运用连续颤音方面,匠心独具,有着惊人辉煌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表现力。
  7.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Mendelssohn)为出身名门贵族的典雅绅士。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协奏曲,一个多世纪以来久奏不衰。它有着高贵温柔的小调色彩,第二乐章是一副怡人的音诗音画。钢琴伴奏好似荡漾的水波。小提琴正如无歌词的船歌,弓弦之间缓缓倾注出柔丽抒情的旋律,显示出小提琴的纯洁、银色而崇高。曲调在进入复调后,其双音技巧得以充分展现,宛如两把小提琴合奏。这是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迷人的柔板乐章。
  8.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艺术表现上有惊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顶级。本曲运用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写成,成为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首名曲。乐曲起始于豪放而激动的散板音调,自由奔放,还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装饰,使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之感。乐曲之中段转入慢板,曲调缠绵动人、悲酸忧郁。结尾是极其精彩活泼的快板。这一突然转变把人们带进热闹欢腾的场面,流利的快弓拨弦十分引人入胜。在高潮迭起中结束全曲。
  9.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是一位多才多艺、杰出的高产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乐曲都新颖别致,有风格回异之感。这首回旋曲曲调节奏十分别致而富于弹性。引子部分是带有忧伤冥想的行板,进而音调像飘落的枫叶在天空中浮动,很有沙龙式的味道。中段的西班牙舞灵活流畅、妩媚动人,接着是豪华的琶音,之后是大段飞速奔驰的快弓乐段,使乐曲越往后越精彩、动人。在音乐上色彩缤纷、争奇斗艳,是最能体现小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一。
  10.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这首奏鸣曲正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叙述了它的来历。一天夜里,塔尔蒂尼在睡梦中梦见了魔鬼,魔鬼教他用奇妙的方法演奏了一首乐曲。他惊醒后立即追忆记录下来。后来,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听众。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与魔鬼对话。它的抒情与庄重深沉在曲调中由难度极高的双弦颤音体现出来。那雄浑的气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间留下了绝响。几个世纪过去了,再也没有哪位小提琴家做过同样的梦,记下那样惊世的曲调。
  11.舒曼 <<梦幻曲>>简介
  《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虽然按内容来说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不只是为儿童所写,也是为成人所作,表现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作品手法洗炼,形象刻画生动准确,心理描写逼真,欢快动人,饶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这其中的第七首《梦幻曲》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名曲,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 独奏曲。这首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 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童年情景》的全部十三首乐曲都有标题,分别是:“异国和异国的人民”、“奇异的故事”、 “捉迷藏”、“孩子的请求”、“无比的幸福”、“重大事件”、“梦幻曲”、“炉边”、 “竹马游戏”、“过分认真”、“惊吓”、“孩子入睡”、“诗人的</CA></CQ>
  12. <<梁祝>>
  中国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 共同谱写了这首<<梁祝>>,在全球引起热烈反响成为中国乐曲的代表作。
  13.辛德勒名单
  1940年起,纳粹德国在当时被其占领的这一地区建立了数个集中营和灭绝营。这些营地是大屠杀的主要场所,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在那里,无数无辜的人们遭受着非人的虐待。之后,就诞生了忧伤、凄凉的小提琴乐曲《辛德勒名单》
[编辑本段]【演奏常识】
  ppp最弱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强f强ff很强fff最强
[编辑本段]【1厘米长小提琴】
  广州老琴师花七年时间造1厘米长小提琴为小提琴塑身2.55厘米,广州老琴师陈连枝用了7年时间。2002年1月24日,有报道《欲创蚂蚁提琴吉尼斯》,那时陈连枝可以造出3.55厘米长的小提琴,可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小是2.2厘米。7年后,他倾力打造出的小提琴身长仅有1厘米,已经向吉尼斯申报。
  9岁入行学做乐器
  66岁的陈连枝祖上三代都是琴师,他9岁进乐器店,一辈子都在和乐器打交道,小提琴更是他的拿手之作。7年前,凭着一双妙手,他已经可以造出3.55厘米长的小提琴,马上完工的这一件,琴身长度更是只有1厘米。
  30多个零件一个不少
  从35.5厘米的“正常版”到3.55厘米的“袖珍版”,五六个不同大小的小提琴被陈连枝在桌上摆成一排,就如套娃一般,小巧精致。“别看个头小,零部件可是一个不缺。”陈连枝得意介绍,这些微型小提琴叫做蚂蚁提琴,一般小提琴琴身的30多个零部件,它们都是同比例缩小,却一个零件也不少。
  2.2厘米不光是一道技术难关,也成了陈连枝心头的一道坎。每次制作时,他一双老迈的手,握着仅有0.1毫米细的钻针,在指甲大小的枫木上施展“手上功夫”。
  制作时尤以弯曲的侧板难度最大,十几个半成品都是因为在这一关过不去,最终功亏一篑。
  五脏俱全
  “超级迷你小提琴”用指尖就可稳稳托住,面板仅有1厘米。琴头、指板、面板、音孔“五脏俱全”,所有完工部件最后用胶粘合。
  陈连枝指着拉弦板上穿琴弦的四个小孔,“小孔要用0.1毫米细的钻针来钻,需要的琴弦比头发丝还要细。”只要装上琴弦就算大功告成。
  弦细音弱
  常见的小提琴面板的长度是35.5厘米,可这个“迷你版”的长度只有1厘米,还能奏出声音吗?“当然可以!”陈连枝坦承,因为琴弦太细,琴弓又太短,它奏出的声音可能要打点折扣。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04#
发表于 2009-12-22 12:57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6%8F%90%E7%90%B4
樂器其他語言名稱
英文 Violin
德文 Violine,Geige
法文 Violon
義大利文 {{{樂器義大利文名稱}}}
西班牙文 Violín

分類
弦樂器 (弓)

音域

相關樂器
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古提琴

相關條目

小提琴結構
小提琴演奏
小提琴製作和維修
小提琴歷史
音樂類型


小提琴屬於弓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作為現代弦樂器中最具份量的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比它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結構
3 演奏
4 著名小提琴家
5 著名作品
6 參見
7 參考資料


歷史

1505年威尼斯的壁畫
現藏柏林的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最早出現的弓弦樂器可能出自中亞,並逐漸傳播到中國、印度和中東。

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最早出現於16世紀早期的義大利北部威尼斯等港口。它本來在義大利文中稱為「violin」,意為「小中提琴」(「viola」)。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藝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沒有保存至今的實物。1505年的一幅壁畫上有一把三弦小提琴,這是至今可見的最早的小提琴的形象。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根弦,由此推斷,小提琴最初的製作者可能借鑒了其它早於小提琴的樂器,比如中世紀三弦琴(Rebec),這種琴自10世紀開始出現並被使用,它自身源於阿拉伯的雷貝琴(Rebab)。

目前對小提琴最早的明確記載是 Jambe de Fer 於1556年出版於里昂的《音樂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時小提琴已經傳遍歐洲。

最古老的4弦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里亞·阿瑪蒂(Andrea Amati)應梅第奇家族之請製作於1555年。阿瑪蒂是當時著名的撥弦樂器製作師,他有一套嚴格的製作流程來保證他作品的精緻優雅。不僅如此,他還率先將拱形結構引入撥弦樂器的製作中,據他所知,拱形結構能明顯提升撥弦樂器的音色與聽感。

當時魯特琴(Lute)在貴族中很流行。而梅第奇家族需要一種與魯特琴類似,但能用於街頭演奏的樂器,故爾向安德里亞·阿瑪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來,不論是街頭藝人還是貴族都對它青睞有加。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命阿瑪蒂組建了一隻完整的弦樂隊,這便足以說明當時小提琴的熱度。

據琴身所標明的日期來看,現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亞·阿瑪蒂在1560年製作於義大利北部城市克雷默那(Cremona)。而至今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應該是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製作的「彌賽亞」(Le Messie),也作「Salabue」,這把琴現藏於英國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館。

從16世紀到18世紀最著名的製琴師有:

阿瑪蒂家族(義大利),包括:安德里亞·阿瑪蒂(Andrea Amati)(1500-1577),安東尼奧·阿瑪蒂(Antonio Amati)(1540-1607),西埃羅尼穆斯·阿瑪蒂I(Hieronymous Amati I)(1561-1630),尼古拉·阿瑪蒂(Nicolo Amati)(1596-1684),西埃羅尼穆斯·阿瑪蒂II(Hieronymous Amati II)(1649-1740)
瓜奈里家族(義大利),包括:安德里亞·瓜奈里(Andrea Guarneri)(1626- 1698),曼圖亞(義大利北部城市)的皮耶妥(Pietro of Mantua)(1655-1720),約瑟夫·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Joseph filius Andreae)(1666-1739),(威尼斯的)皮耶妥·瓜奈里(Pietro Guarneri)(1695-1762),約瑟夫(Giuseppe)(del Gesu)(1698-1744)
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家族(義大利克雷默那)。
雅各·斯特內爾(Jacob Stainer)(1617-1683)(蒂羅爾地區)
結構

小提琴的結構(分解)
小提琴的結構(正面)
琴馬
f孔
琴弓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頭、琴頸、指板和共鳴箱)、琴弦系統(包括弦軸、掛弦板、琴馬和琴弦)和琴弓。琴身為木製結構,以槭木和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琴弦為金屬絲;琴弓由馬尾製成。

琴身
back 背板:琴身背部的硬木
bass bar 低音梁:靠琴馬低音腳一側縱向粘在面板裡面
bee-sting 蜂針:飾緣伸入琴角,經過斜接縫的黑色部分
bottom block 尾木
bouts 段:小提琴兩側的弧形部位;琴頸末端外弧為上段,腰部內弧叫做中段或C段,琴尾部外弧為下段
chin rest 腮托
endpin 尾柱
eye 眼:琴頭外側部件,一圈螺旋形上升的終止點
f-holes f孔:又叫音孔,面板每一側的f形開口
fine-tuner 微調鈎
fingerboard 指板
front 面板
mortice 榫眼
neck 琴頸
neck block 琴頸木
ribs 側板(琴框)
saddle 尾枕
scroll 琴頭
soundpost 音柱:在琴馬高音腳一邊,垂直立在面板和背板之間
table 琴板
volutes 旋首:琴頭的螺旋形部分
琴弦系統
bridge 琴馬(琴橋):支撐琴弦的薄木片
nut 弦枕:保持琴弦位置的木塊
peg 弦軸:拉緊琴弦
pegbox 弦軸箱:琴頸上挖空的部位,以使四個弦軸穿過
tailpiece 系弦板(拉弦板、弦總),系琴弦的硬木
tailgut 弦尾繩:將系弦板掛在尾柱上的羊腸線或尼龍繩
琴弓
演奏

帕爾曼在演奏中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粗到細的定音依次是G、D、A、E。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小提琴能自如地演奏音階,音程跳動和各種裝飾音,熟練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許的情況下演奏半音階。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雙音,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減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較困難的有:純四度,增四度,增五度,減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難的雙音有:小二度,純五度。在把位和空弦運用合理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3個音或者4個音組成的和弦。並能輕鬆演奏各種調的音樂作品.

除了用常規的弓法來演奏外,小提琴還可以用撥奏,跳弓,擊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來表演。特別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通過改變定弦音高來獲得特殊的音色色彩。這時,小提琴聲部的樂譜就要進行移調處理。

小提琴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音樂作品中,經常標明單獨用G弦來演奏,G弦的特點是音響豐滿,渾厚。

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聲的特點,演奏靈活,攜帶方便,表現力十分豐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滿技巧性的華彩樂段,也可以作為節奏樂器來使用。無論是在管弦樂隊中還是在喜愛音樂的人家中,小提琴都成為一件不可取代的樂器,被人稱之為樂器中的皇后,而小提琴亦在流行音樂中代表二胡。

[編輯] 著名小提琴家
參見小提琴家

[編輯] 著名作品

小提琴維瓦爾第 四季
帕格尼尼 二十四首隨想曲
帕格尼尼 魔鬼的笑靨
莫扎特 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Opus 24: F大調第五號春天小提琴奏鳴曲
貝多芬 Opus 47: A大調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
勃拉姆斯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門德爾松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西貝柳斯 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馬思聰 思鄉曲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05#
发表于 2009-12-23 17:04 |只看该作者
维瓦尔第  《四季》
http://www.songtaste.com/song/2438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6-27 03:03 , Processed in 0.0808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