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玉玉妮妮 于 2010-10-19 00:35 编辑
谈肖邦的夜曲
肖邦短暂的39年生命,是由无数的钢琴珠玉贯穿着.在19世纪前半叶浪漫思潮风起云涌的流行中,他的乐曲恰倒好处的满足了贵族们对浪漫的一切遐想.
人们一提起肖邦,就会想起他的夜曲.这也是他最适合演奏的类型.因为他的性格,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气质,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很好的表达了其内在的深刻情感;因为他的身体,羸弱多病的体质,不太适合演奏高响度的宏伟作品,但其细腻的情感和珠玉般微妙的音乐变化,却构成了夜曲的迷人风格.
至今,肖邦夜曲的优美旋律穿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巨变时代,在蓝色的夜空中闪耀.
作品0P.09的三首夜曲,是肖经常在朋友们的聚会上弹奏的,其中的 降E大调,亦成为当今最通俗,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肖邦1879 年辞世之际,为了感念深厚的友谊,他把第一首<<降B小调夜曲>>.献给了波列意夫人.
在最著名的<<升F大调夜曲>>中,我们甚至可以听到第18小节里的落寞之情,第25---35小节里的心潮澎湃,诠释了肖邦背井离乡的孤独与痛苦,和对祖国和人民的忧心仲仲.
第8号的<<降D大调夜曲>>,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风格,它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一个主题,但左手的伴奏和右手的主题旋律,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甜蜜夏日二重唱,主旋律重复三次,渐弱,极弱,再到强,产生了一种起伏飞扬的愉悦.
1838年冬,肖邦病情恶化,随乔治桑到地中海的马约加岛避寒.作品0P.37就是在这风景宜人的海边完成的.马约加岛上温暖的海风并没有吹散他心中的忧伤.<>速度缓慢,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则纯静优美的让人不敢直视.
肖邦一生钟情于闪耀的繁星和晶莹剔透的美玉,这种唯美的性格充分的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里,他喜欢用装饰音,那是一种简约而优雅的点缀,在所有深思熟虑的装饰音后,闪耀着诗情的高贵典雅和品位的卓而不凡.
1845年,病魔缠身的肖邦,似乎随时听从死神的招唤,HUNNEKE说:肖邦编织着他生命的夜曲,直到死亡之日.的确,我们在肖邦最后四首夜曲-----OP.55和OP.62中,清晰的听到了美丽而安详的生命挽歌.
从1827---1846这些黄金般闪光的年代,肖邦留下了21首风格迥异的夜曲,也反映出他百变波折的生命历程.他近乎病态的美感,谱写出伤感,圣洁,平静,美好的月光之夜.乐曲的风格虽然在变化着,但作品里的高贵和忧伤却甚至始终如一的美丽着.
或许,那旷世奇才所特有的灵气,才是创造永恒的源泉.
永恒的烙印——鲁宾斯坦的艺术
本世纪伟大演奏家中,最得人心、最受敬爱的一位,应该是雅瑟·鲁宾斯坦。的确,活在他的年代之乐迷,心中或有海费兹、托斯卡尼尼,或华尔特。但每当提起鲁宾斯坦的名字时,心头上的亲切温暖感肯定比任何人都多。
鲁宾斯坦这名字,代表了欢乐、自由、无牵无挂,璀璨多姿的人生。卡拉扬的名堂可能更大,荷路维兹可能更传奇,但鲁宾斯坦却是百分百的human。除了音乐之外,对醇酒、美人,和天下间一切美的事物,他都是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鲁宾斯坦是位超级巨星偶像,造型却充满了和谐,平易近人。
少年得志的鲁宾斯坦,凭与生俱来的技巧和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演奏会之前绝少练琴,经常在进入后台更衣室的时候才问人:“By the way,今晚的节目是什么?”
风花雪月,打天才波的浪子生涯,对他的艺术前途当然不会有好处。音乐会后大伙儿花天酒地、通宵达旦的不羁行径,铁人也有散的一日。他的演奏会,虽然继续受群众欢迎,但他的酗酒指法和常常失忆一两句而要“执生”爆肚演奏的误场,招来了乐评家的怨言和吓走了拍档指挥。幸好,在30年代初,鲁宾斯坦终于转性,对全世界、全人类负起了使命及责任。上天赋予他百年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他一定要好好运用,与世人分享他的幸福。
鲁宾斯坦的音乐风格,或者可以用一个字形容——“Grand”。
宽大的心胸,无尽的勇气,永不言止的闯荡,使他的演奏洋溢着海阔天空、上为日月、下为河岳的浩瀚感性。他以至诚的热情去提点晚辈演奏家,但最反对后生仔打因住波:“我最怕的是小儿科。连想都想得小,哪敢做大事!我永远不怕犯错,甚至要错就尽情去错。那些瑟缩一角,害怕体验,害怕闯祸的人,他们要讲也讲不出感情,做也拿不出乐趣”。
所以,鲁宾斯坦的演奏是:情到时,金石为开。他的活力、灵感,对生命的热爱,和优雅潇洒的容态,都给精研在他的音乐里,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世人。
鲁宾斯坦是位被表演欲占据了的艺术家,对他来说,生命中最狂喜的时刻是站在台前接受听众的鼓掌喝彩的瞬间。他的演奏,给人以肯定的权威性,那是来自他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豪放的满足感。身心舒泰的情绪,从音乐上反映出来。悠然自得的形态,一开始就跟台下打成一片。
鲁宾斯坦的指法及技巧,虽然超卓,但比起全盛时代的荷路维兹、甫连尼,和拉赫曼尼诺夫等名技派,他明显的不属于那一辍。他是要做就做地表现出人性的冲动与气质,但决不流于夸张做作。音乐光辉绚烂,琴声优美绝伦。
鲁宾斯坦的一生,在可能的条件下,会不断地录音。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灌录同一作品,但每次这乐曲有了新录音之后,他总是下令唱片公司停刊以前的版本。
鲁宾斯坦的丰盛人生,与留声机的历史相平衡。他的录音,由蜡筒(Wax Cylinder)时代而78SP,33LP,而立体声;就是看不见数码之来临。
他遗留给后世鉴赏观摩的录音,多不胜数。老年鲁宾斯坦的60-70年代录音,技巧当然比不上30年代乐评人形容的“六臂三十指”绝赞,但布局平衡和效果之完美,强烈显示出他热爱音乐的心。他老年的演奏,不但毫不逊于当年,反而更能感动听者,我们不难在他身上发现人性的伟大。
鲁宾斯坦的烙印,千百年后,仍像半世纪之前那么鲜烈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5060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