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玉玉妮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塔,音乐,他们 The end

[复制链接]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1#
发表于 2010-4-14 11:19 |只看该作者
爱的协奏曲-------曾经,每天要听n遍!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2#
发表于 2010-4-14 11:20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3#
发表于 2010-4-14 11:22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ongtaste.com/singer/84709/
夜已安静,快快安睡,夜已安静,快快安睡

每天给女儿唱的。。。。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4#
发表于 2010-4-14 11:24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5#
发表于 2010-4-14 11:25 |只看该作者
舒伯特(Schubert)
舒伯特,奥国作曲家。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生于维也纳;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死于维也纳。 舒伯特的家境很贫穷,其父是摩拉维亚农民出身,曾在维也纳郊区利西腾塔尔(Lichtenthal)任小学教师。而舒伯特最初的音乐印象是来自其父兄们的室内音乐课。他的一位兄长费迪南德(Ferdinand)后来以教堂音乐作曲家而甚为知名。舒伯特在家中接受他最初的音乐教育。六岁时开始上钢琴课;八岁上小提琴课,随后... 全部内容»
舒伯特,奥国作曲家。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生于维也纳;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死于维也纳。 舒伯特的家境很贫穷,其父是摩拉维亚农民出身,曾在维也纳郊区利西腾塔尔(Lichtenthal)任小学教师。而舒伯特最初的音乐印象是来自其父兄们的室内音乐课。他的一位兄长费迪南德(Ferdinand)后来以教堂音乐作曲家而甚为知名。舒伯特在家中接受他最初的音乐教育。六岁时开始上钢琴课;八岁上小提琴课,随后舒伯特受教于教区唱诗班的指挥霍尔泽(Michael Holzer)学习唱歌与音乐理论;十一岁时便在教区教堂唱歌并演奏小提琴。 一八零八年十月,舒伯特被送往维也纳一所附设于宫廷的寄宿学校康维特市学校,一方面学习其它的音乐课程;一方面充当唱诗班歌手。在这段期间舒伯特写了若干作品,包括他的第一首歌曲《克拉斯格的悲歌》。一八一三年,舒伯特十六七岁时,由于变声无法继续在唱诗班唱高音部而不得不离开康维特市学校。之后就读师范学校,而后至其父教书的一所学校担任教员。此时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狂热地进行作曲。此时期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纺车旁的格雷琴》和《魔王》等。 一八一六年,经由一位名叫绍贝尔(Franz von Schober)的朋友的介绍,与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John Michael Vogl)结识。舒伯特的歌曲经由福格尔的演唱很快的传遍整个维也纳。在一八一八年夏及一八二四年,舒伯特受雇于埃斯特哈其伯爵。在他的匈牙利乡间别墅当音乐教师。舒伯特对匈牙利民间音乐和吉普赛曲调的热忱自此开始。于是产生了《匈牙利姑娘嬉游曲》。这段时期完成的作品还有著名的《鳟鱼》和B小调第八号交响曲《未完成》。 从一八二三年开始,舒伯特的健康每下愈况。而在一八二七年初舒伯特的偶像贝多芬逝世,使他遭受严重的打击。在贝多芬去世的前一星期舒伯特曾面见贝多芬,但也是唯一的一次。虽然健康情形不佳且遭受打击,但舒伯特的创造力却很少受到疾病和贫困处境的影响。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仍写出许多作品如:《天鹅之歌》C大调弦乐五重奏《米立安斯即兴歌》等。 一八二八年十月,舒伯特得了伤寒,十一月逝世于维也纳。遵其意葬于瓦林墓地贝多芬近旁。六十年后与贝多芬一起移葬于维也纳中央墓地。 隐藏内容«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6#
发表于 2010-4-14 11:26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7#
发表于 2010-4-14 11:28 |只看该作者
姓名:Franz Schubert (弗朗兹·舒伯特)

1797年1月31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1828年11月19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


               舒伯特与吉他  

  
    舒伯特的一生是许多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这里我们并不想重述那些广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关于他一生的奋斗历程,或是他那不朽的b小调交响曲。这里我们要讲的是他对吉他的兴趣。

    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逝世。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吉他的黄金时代。索尔、阿瓜多以及一些西班牙吉他演奏家都集中在欧洲的大城市里,意大利的吉他大师朱利亚尼以其惊人的演奏才华在维也纳掀起了一股狂热。朱利亚尼与胡梅尔(John Nepomuk Hummel)以及后来的莫舍莱斯(Ignaz Moscheles)等创作了一些为吉他所写的协奏曲。胡梅尔曾经创作过一些由钢琴、吉他、小提琴以及大提琴共同进行演奏的小夜曲,并由胡梅尔、朱利亚尼、梅塞德以及莫克等共同演奏。这种四重奏形式经常在当时皇家城堡的音乐晚会上出现。

    在当时的维也纳,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一把吉他的话就不能称之为是完整的家庭,许多音乐家都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来学习演奏这种乐器。当时也是家庭乐队盛行的年代,在经过一天的劳作后一群朋友聚在一起演奏音乐是常有的事儿,而吉他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时期出版了许多为这种小型乐队所创作的作品,如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而其中大部分含有吉他。

    舒伯特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出生的,他从父亲及兄长那里学习了钢琴、小提琴以及吉他的基本演奏技巧。从孩提时代起,他便开始将诗歌配以音乐并边弹吉他边演唱。16岁的时候,舒伯特为他的父亲创作了一首康塔塔(包含三个男声声部以及吉他的伴奏)。当时的诗人以及歌手Theodore Koerner建议舒伯特多花些时间来学习演奏吉他以获得大师级的演奏水平。

    舒伯特一生生活困窘,经常搬家,因此常常没有钢琴供其使用。吉他是经常陪伴他的乐器,并从吉他中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他所创作的大部分艺术歌曲都是用吉他进行构思的,后来才改编为用钢琴进行伴奏。他早期的大部分艺术歌曲以及在1822-1823(或1824)年间的艺术歌曲最初都是以吉他伴奏的艺术歌曲进行出版的。这其中包括《美丽的磨房女》(其中的“忍不住”,“流浪”,“早晨的问候”)、摇篮曲、Mignon之歌、玫瑰等。

    舒伯特为吉他所创作的最伟大的作品无疑是他为长笛、吉他、中提琴以及大提琴所做的四重奏,该作品的手稿于1918年发现,并于1926年出版。从手稿的注释上来看,这部作品最初是以三重奏(长笛、吉他、中提琴)的形式写成的,大提琴部分是后来加进去的。这部四重奏有五个乐章:1)Moderato;2)Menuetto;3)Lento e patetico ;4)Zingara ;5)Tema con variazioni.

    从手稿上来看,该作品缺失了几页,但已经无法找到了,它们可能是最后一个乐章的几段变奏以及一个终曲。吉他在这首四重奏中是仅次于长笛的角色,有许多独奏和伴奏的段落。在这部作品每样乐器都发挥了它们的潜能,同时也证明了舒伯特对吉他技巧的掌握已经达到了颠峰。五个乐章从头至尾体现了舒伯特的音乐创作才华,并含有典型的舒伯特式的优美旋律。这首作品于1925年6月6日在第四届德国室内乐大赛上首演,由吉他大师阿尔伯特(Heinrich Albert)担任吉他部分。1926年5月4日,在维也纳的一次由舒伯特协会赞助的音乐会上,人们再次听到了这部作品。

    舒伯特经常去拜访当时著名的吉他制作家斯塔法(Stauffer)。斯塔法制作的乐器在当时非常流行,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叫吉他型大提琴的乐器,大小跟小型大提琴类似,有6根弦,以四度音程的EADGBE弦调弦。舒伯特为这种乐器写了一首a小调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即,阿佩乔尼奏鸣曲,威廉斯将其改编为吉他协奏曲并灌录了唱片)。

    舒伯特生前拥有的吉他有三把保存了下来。其中一把为舒伯特研究会所有,在维也纳的舒伯特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一把为Richard Schmid所有;另一把在维也纳的Major Hans Umlauf手中。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8#
发表于 2010-4-14 11:31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59#
发表于 2010-4-14 11:32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60#
发表于 2010-4-14 11:34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61#
发表于 2010-4-14 11:40 |只看该作者
舒伯特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生平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音乐成就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创作风格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谈到舒柏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
作品赏析
  1、《魔王》
  这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
  2、《圣母颂》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
  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3、《小夜曲》
  舒伯特于1828年他逝世前数月完成这首小夜曲。原为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题名,意借天鹅临死才放喉歌唱之说,暗示这一套曲为作者绝笔。《小夜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
  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明朗,模仿吉它的伴奏,表现了一位青年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
  第一段歌词是对四周幽静环境的描绘。接着是8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
  第二段中部转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使感情变得激动,形成全曲高潮。
  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随着以D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渐远去。
  4、《摇篮曲》
  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如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歌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摇篮曲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而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哼唱着摇篮曲长大。母亲通过摇篮曲,把人生的哲理,未来的希望以及母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灵中开花、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母亲们,不要忽视一首短短的摇篮曲,它会影响你的孩子——祖国未来花朵的一生。
  5、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本曲未完成而终,这为它增添了许多穿凿附会的谣言传说,甚至有人将它杜撰成故事,拍成电影。如此一来,此曲更是家喻户晓。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3/4拍,比较简单的奏鸣曲形式。曲初由低音弦奏出富有暗示性的旋律(片段1),名指挥家温加纳形容为"好像是来自地底世界的声音"。这段旋律,在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中都担任重要的角色。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E大调,3/8拍。整个乐章行如流水,布局和发展都舒缓自然。这一乐章的主题十分出名,是一个旋律优美的典雅主题(片段2),由第一小提琴呈现,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充满幻想的意境。
  6、第九“伟大”交响曲
  舒伯特于1825年开始写作《第九交响曲》,并在1828年3月完稿。他原本希望此曲能由维也纳的“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演出,但是该协会认为作品太长也太难。同一年稍晚,舒伯特去世后,此曲手稿留给舒伯特的兄长费尔迪南(Ferdinand),直到1839年才在舒曼的安排协助下,由莱比锡布业大厅管弦乐团首演此作品。
  虽然发表稍迟,然而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乐曲之一,不仅对舒曼本人有强烈影响,亦对勃拉姆斯略起作用,并以其设计构思之广——如舒曼所说是“像天堂一般长”——大胆地为布鲁克纳与马勒指出了一条明路。在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中,率先使用的许多风格与形式上的处理方式,都再度出现于此曲中。但是两首交响曲最关键的创作观念并不相同;在第九中,舒伯特克制了延长旋律的冲动,而改以简洁有力、可塑性极高的主题,作为各乐章里的基调。
  全曲四个乐章的管弦乐独特色彩,精致得令人惊叹。如同《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将温暖、灿烂的木管及铜管色彩铺陈于弦乐之上,使此曲固守在浪漫派的音域中。此外,他运用这些乐器的独奏能力也同样重要——双法国号温柔地齐奏出乐曲开端高贵的鼓号曲;双簧管亦是抒情地和着弦乐的伴奏,像远处的一支小号,吹奏出行板乐章的第一主题。
  该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节奏活力充沛,以及两组特殊的基本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接八分音符,以及叁连音——在乐曲的进行中逐渐加强。这两种节奏,加上由法国号最先吹出的一个持续的四音符装饰音,变成终乐章的构成要素,正因为节奏素材的力道十足,庞大漫长的终乐章才能够像炮弹一般推进。
  舒伯特晚期作品中的诗意与想象,在此曲达到巅峰,行板乐章里至少有一个值得一提:再现部来临时,舒伯特以长号、木管及弦乐(均为最弱音)奏出圣咏般的模式,两支法国号轻柔地反复吹奏着高音G。法国号音符间的音程中,弦乐释放出沉静而缓慢变化的和声——首先是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接着是中提琴和小提琴,渐渐增强,最后弦乐与法国号一起奏出乐章本调a小调。这个片段充分地展现了作曲家的天赋——后来更不只一次地回响在舒曼与勃拉姆斯的音乐中。
  7、钢琴五重奏“鳟鱼”
  舒伯特这首A大调五重奏与通常的钢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种钢琴加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而是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四件弦乐器的组合,亦即比标准形式少了第二小提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再者,这首曲子有五个乐章,这一点也与众不同。因为第四乐章是采用舒伯特本人的歌曲《鳟鱼》的旋律而作主题与变奏,所以此曲俗称《鳟鱼五重奏》。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舒伯特最美妙动听的室内乐佳作,甚至也是钢琴室内乐这个门类的一顶桂冠。整个基调是浪漫而愉快的,情怀坦荡,自由自在,而且始终充满了歌唱性。第四乐章不用说了,歌曲《鳟鱼》的旋律你应该是很熟悉的,或许还会唱呢。即使是有点激动不安的第三乐章,也是歌唱性很强,还偷空来两句温柔的,带点安抚性的。A大调通常都比较爽朗,而舒伯特此曲又特别流畅。在钢琴与弦乐器,以及大小各提琴之间的轮番歌唱中,年轻的舒伯特想必是自己也深深陶醉进去了。
  此曲乃舒伯特与其好友、男中音歌唱家佛格尔在北奥地利旅行时,受到博文加纳热情款待,因此而受博文加纳委托而作,首演于博文加纳府邸。其5个乐章为:1.活泼的快板,A大调,古典奏鸣曲式。开头以钢琴弹奏三连音音型,起连接全曲的作用。先是第一主题的呈示与发展,然后经过部形成E大调,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小提琴反复后进入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在以附点4分音符及8分音符进行的新节奏伴奏下,小提琴以C大调奏第一主题,展开幻想追逐。再现部第一主题发展音型以D大调由钢琴再现,通过短小的尾奏而结束。2.行板,F大调,由3个抒情的旋律组成。第一旋律为F大调,第二旋律为升F小调,第三旋律为D大调。然后第一旋律以降A大调,第二旋律为A小调,第三旋律为F大调重现,为巴赫、莫扎特的传统。3.谐谑曲,急极,A大调,复合三段体。以弦乐与钢琴对答,再构成赋格。4.小行板,D大调,主题与6段变奏。主题为歌曲《鳟鱼》,先以第一小提琴奏主题,弦乐陪衬。第一变奏把旋律分配给钢琴,弦乐琶音为衬托。第二变奏中提琴主奏,小提琴衬托,旋律移到低音提琴,钢琴奏复杂的快速经过句。第四变奏转调到三连音节奏,第五变奏也有转调,第六变奏和结尾使用原歌曲伴奏中钢琴的波浪音型。5.快板,A大调,不完全的奏鸣曲式,其中流露着匈牙利色彩。
舒伯特的专题演奏会
  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钢琴艺术中心音乐会舒伯特艺术歌曲专场 日期:2009-10-29
舒伯特作品集
  作品类型 - - 作品名 - - 原名 - - 作品编号 - - 创作时间 - - 调式
  交响曲 - - 第一交响曲 - - Symphonie No.1 - - OP.82 - - 1813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二交响曲 - - Symphonie No.2 - - D.125. - - 1814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 第三交响曲 - - Symphonie No.3 - - D.200 - - 1815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四交响曲(悲剧) - - Symphonie No.4 - - D.417 - - 1816 - - C小调
  交响曲 - - 第五交响曲 - - Symphonie No.5 - - D.485 - - 1816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 第六交响曲 - - Symphonie No.6 - - D.589 - - 1818 - - C大调
  交响曲 - - 第七交响曲 - - Symphonie No.7 - - D.729 - - 1821 - - E大调
  交响曲 - - 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 - Symphonie No.8 “Unvollendete” - - D.759 - - 1822 - - B小调
  交响曲 - - 第九交响曲(伟大) - - Symphonie No.9 “The Great” - - D.944 - - 1825 - - C大调
  交响曲 - - 第十交响曲 - - Symphonie No.10 - - D.936A - - 1828 - - D大调
  交响曲 - - 交响曲片段 - - - - D.708A - - 1820 - - D大调
  重奏 - - 八重奏 - - Octet - - D.803 - - 1824 - - F大调
  重奏 - - 钢琴五重奏(鳟鱼) - - Piano Quintet “Trout” - - D.667 - - 1819 - - A大调
  重奏 - - 弦乐五重奏 - - String Quartet - - D.956 - - 1828 - - C大调
  重奏 - - 第一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 - - D.18 - - 1812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二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2 - - D.32 - - 1812 - - C大调
  重奏 - - 第三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3 - - D.36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四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4 - - D.46 - - 1813 - - C大调
  重奏 - - 第五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5 - - D.68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六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6 - - D.7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 第七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7 - - D.9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 第八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8 - - D.112 - - 1814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九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9 - - D.173 - - 1815 - - G小调
  重奏 - - 第十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0 - - D.87 - - 1813 - - 降E大调
  重奏 - - 第11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1 - - D.353 - - 1816 - - E大调
  重奏 - - 第12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2 - - D.703 - - 1820 - - C小调
  重奏 - - 第13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3 - - D.804 - - 1824 - - A大调
  重奏 - - 第14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 - String Quartet No.14 “Der Tod und das Modchen” - - D.810 - - 1824 - - D小调
  重奏 - - 第15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5 - - D.887 - - 1826 - - G大调
  重奏 - - 第一钢琴三重奏 - - Piano Trio No.1 - - D.898 - - 1827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二钢琴三重奏 - - Piano Trio No.2 - - D.929 - - 1827 - - 降E大调
  重奏 - - 弦乐三重奏一 - - String Trio No.1 - - D.581 - - 1817 - - 降B大调
  重奏 - - 弦乐三重奏二 - - String Trio No.2 - - D.471 - - 1817 - - 降B大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一 - - Violin Sonatas No.1 - - D.384 - - 1816 - - D大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二 - - Violin Sonatas No.2 - - D.385 - - 1816 - - A小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三 - - Violin Sonatas No.3 - - D.408 - - 1816 - - G小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四 - - Violin Sonatas No.4 - - D.574 - - 1817 - - A大调
  奏鸣曲 - - 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 - - Arpeggione Sonata - - D.821 - - 1824 - -
  奏鸣曲 - - 第一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 - - D.157 - - 1815 - - E大调
  奏鸣曲 - - 第二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 - - D.279 - - 1815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三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3 - - D.459 - - 1816 - - E大调
  奏鸣曲 - - 第四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4 - - D.537 - - 1817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五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5 - - D.557 - - 1817 - - 降A大调
  奏鸣曲 - - 第六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6 - - D.566 - - 1817 - - E小调
  奏鸣曲 - - 第七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7 - - D.568 - - 1817 - - 降E大调
  奏鸣曲 - - 第八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8 - - D.571 - - 1817 - - 升F小调
  奏鸣曲 - - 第九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9 - - D.575 - - 1817 - - B大调
  奏鸣曲 - - 第十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0 - - D.613 - - 1818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11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1 - - D.625 - - 1818 - - F小调
  奏鸣曲 - - 第12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2 - - D. - - 1819 - - 升C小调
  奏鸣曲 - - 第13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3 - - D.664 - - 1819 - - A大调
  奏鸣曲 - - 第14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4 - - D.784 - - 1823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15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5 - - D.840 - - 1825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16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6 - - D.845 - - 1825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17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7 - - D.850 - - 1825 - - D大调
  奏鸣曲 - - 第18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8 - - D.894 - - 1826 - - G大调
  奏鸣曲 - - 第19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9 - - D.958 - - 1828 - - C小调
  奏鸣曲 - - 第20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0 - - D.959 - - 1828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21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1 - - D.960 - - 1828 - - 降B大调
  弥撒 - - 德意志弥撒 - - Deutche Messe - - D.872 - - 1826-1827 - -
  弥撒 - - 第一号弥撒 - - Mass No.1 - - D.105 - - 1814 - - F大调
  弥撒 - - 第二号弥撒 - - Mass No.2 - - D.167 - - 1815 - - G大调
  弥撒 - - 第三号弥撒 - - Mass No.3 - - D.324 - - 1815 - - 降B大调
  弥撒 - - 第四号弥撒 - - Mass No.4 - - D.452 - - 1816 - - C大调
  弥撒 - - 第五号弥撒 - - Mass No.5 - - D.578 - - 1819-1822 - - 降A大调
  弥撒 - - 第六号弥撒 - - Mass No.6 - - D.950 - - 1828 - - 降E大调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12首 - - Samtliche Walzer for Piano - - D.145 - - 1814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20首 - - - - D.146 - - 1815 - -
  舞曲 - - 舞曲原型36首 - - - - D.365 - - 1816-1821 - -
  舞曲 - - 伤感的圆舞曲34首 - - - - D.779 - - 1823 - -
  舞曲 - - 圆舞曲12首 - - - - D.924 - - 1826 - -
  舞曲 - - 圆舞曲12首 - - - - D.969 - - 1826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兰德勒舞曲 - - Landler for Piano - - D.790 - - 1823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德国舞曲 - - German Dances for Piano - - D.783 - - 1823-1824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埃科赛斯舞曲 - - Ecossaises for Piano - - D.781 - - 1823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 - - Marches for Piano Duet - - D.602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军队) - - - - D.733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6首 - - - - D.819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 D.859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2首 - - - - D.886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 D.928 - - - -
  为四手连弹而作的钢琴作品 - - Piano - - Music for four Hands - - D. - - - -
  音乐的瞬间 - - - - Moments Musicaux - - D.780 - - 1827 - -
  即兴曲 - - 即兴曲11首 - - Impromptus - - D.899.935.946 - - 1827-1828 - -
  合唱 - - 圣母颂 - - Magnificat - - D.486 - - 1815 - - C大调
  合唱 - - 圣母悼歌 - - Stabat Matet - - D175.383 - - - -
  幻想曲 -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幻想曲 - - Fantasie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934 - - 1827 - - C大调
  幻想曲 - - 流浪者幻想曲 - - Fantasy in C “Wanderefantasie” - - D.760 - - 1822 - - C大调
  回旋曲 - - 为小提琴与弦乐而作的回旋曲 - - Rondo in A for Violin and Strings - - D.438 - - 1816 - -
  回旋曲 -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回旋曲 - - Rondo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895 - - 1826 - - B小调
  声乐套曲 - - 美丽的磨房女 - - Die Schone Mullerin - - D.795 - - 1823 - -
  声乐套曲 - - 冬之旅 - - Winterreise - - D.911 - - 1827 - -
  声乐套曲 - - 天鹅之歌 - - Schwanengesang - - D957 - - 1828 - -
  歌曲 - - 歌曲 - - Lieder - - - - - -
  歌剧 - - 费拉布拉丝 - - Fierrabras - - D.796 - - 1823 - -
  戏剧配乐 - - 罗莎蒙德 - - Rosamunde - - D.797 - - 1823 - -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62#
发表于 2010-4-14 11:46 |只看该作者
舒伯特的音乐,带着安详之美,沉静之美
安详,沉静------------怎样的精神境界啊

音符,抚慰宝宝的心,音符,写着妈妈对孩子的深沉的爱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永远摇着你
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夜已安静,
快快安睡。。。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63#
发表于 2010-4-14 11:51 |只看该作者
在维也纳,感受舒伯特的淡淡哀伤
  假如时光可以倒退213年,后天便是“歌曲之王”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呱呱落地之时。这位杰出的作曲家,与维也纳这座音乐名城渊源深厚。他生于斯,卒于斯,在短短31年的生命航程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10部交响曲等作品。


  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齐名的音乐大师。

  音乐史上最不幸的三个人都与维也纳有不解的干系。如果说莫扎特的悲哀令人沮丧,贝多芬的不幸叫人绝望,那么在我看来,舒伯特短暂的人生遭际就是最典型的夜空火花,虽然转瞬即逝,却光华耀眼,使人迷离。

  舒伯特的音乐生活是当时流行的毕德麦耶风格,就是今天的典型“小资”。不过这种“小资”充满了知足的趣味,朋友之间的友情与交流的幸福甚至可以抵消生命短暂的厄运。

  寻访舒伯特的故居遗迹,成为我每一次奥地利音乐之旅的主要内容,只可惜看到的还是复制物居多;它虽然影响了考古,却不妨碍我做感同身受的凭吊。当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小品946、钢琴奏鸣曲664或960持续在耳际回响时,舒伯特在维也纳山水之间的流连忘返,都会以一种虚幻缥缈的梦境在我周围复活。在舒伯特的音乐中,那永远是老样子,节奏,色彩,被忧伤环绕,又那样自得其乐,心满意足。

  舒伯特在维也纳的诞生故居位于努斯多尔菲大街54号。和贝多芬及海顿故居一样,这也是一个带有宁静天井的二层楼屋,当年共16户人家居住,每户一间厨房和一间大屋。因为舒伯特的父亲是学校的校长,所以占了两户,其中一户用来给学生讲小学课程。

  根据可靠的材料,1797年1月31日,音乐奇才舒伯特是出生在厨房里的!既然他们家连厨房在内只有两个房间,那么,孩子出生在厨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到舒伯特这所故居时是下午,推开那扇沿街的木门,只听见有歌唱声从那个院落的某间房间里传出来。仔细一听,原来就是在大门左旁楼下一间房里有人在唱歌。从窗口望进去,才发现左边那几间公寓好像已经打通改成了一所小型的音乐厅。

  这所故居的房间墙上挂着几张图片,大多是我以前在书本上见过的。玻璃的小陈列柜里有些复印的信件和手稿,当然都是德文的。唯一的实物是舒伯特戴过的眼镜,那是舒伯特故世后他的朋友作为纪念品保存下来的。据说,舒伯特生前任何时间都戴着这副眼镜,连晚上睡觉也戴,因为他常常半夜有了灵感就要马上起床作曲。

  最令人揪心的展品,是31岁即夭折的作曲家的“死亡证书”。我坐在音乐播放系统前,用耳机十分私密地接连听了 《冬之旅》《罗莎蒙德》等选段。梦一般的陶醉,今生难忘。

  舒伯特去世的故居在凯滕布吕肯小巷6号的三楼。这是他兄弟的房子,他在临终前几周来此做客时一病不起,直到1828年11月19日去世。舒伯特在这里创作了他最后的作品,其中包括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

  在第一次维也纳之旅最后一天的早晨,我一个人急匆匆赶到这里,虽然已经进到大楼里,却因未到开馆时间进不了房间。在身边友善的目光问候中,也获得了一种心随所愿的满足感。在我看来,维也纳不仅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它更应当属于舒伯特。这个音乐之都因舒伯特而真实,而富于人性,而具体化。

  当我徜徉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在任何一间历史悠久的餐馆或咖啡馆里闲坐的时候,我都有与舒伯特随时相遇的感觉。舒伯特创作了将近1000首作品,它们的背景可以在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信步而至的地方。维也纳独特的气质孕育了舒伯特的才华与命运,他生于斯,长于斯,最后逝于斯。

  离开维也纳城区,到近郊也可以轻易寻得舒伯特足迹所及之处。维也纳森林西南部的默德灵,有一条小路通往欣特布吕尔。那里靠近格罗特地下湖,山峦起伏,溪水潺潺,是郊游登山的好去处。一个叫“荷尔德里希斯缪勒”的旅店就在一条小溪旁边,它在舒伯特时代是一个磨坊餐馆。舒伯特非常喜欢来这里,坐在磨坊前的菩提树下写下了不朽的歌曲《菩提树》。据说联篇歌曲《美丽的磨坊女》的音乐灵感和歌曲意境也来源于此间的感受。

  现在磨坊已经被很现代化的大型建筑所取代,“荷尔德里希斯缪勒”已经是四星级酒店,不过在一层大堂还是摆放着舒伯特的塑像和文物仿制品展柜。酒店窗外的菩提树下是舒伯特真人大小的彩塑,旁边是磨坊的水车和吊水桶,一群可爱的孩子被老师领来嬉戏。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64#
发表于 2010-4-14 12:08 |只看该作者
转载:死与少女——有感舒伯特弦乐四重奏作品

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仅仅是这几个关键字,就足以诱使我去参加下午的第53期的“阿申爱乐”现场音乐会。其余的什么,似乎都没太在意。不过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演出的团体:哈巴(Haba)弦乐四重奏团,团内成员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以演出现当代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这次的音乐会属于难得的比较正统的主题音乐会,风格统一。曲目不多,但都精。弦乐四重奏的这种体裁,我个人以为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音乐表现形式,它需要的是一种高度和谐与均衡,需要一种极高的艺术修养。上半场是莫扎特和Haba的弦乐四重奏,下半场就是这次音乐会的重头戏,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莫扎特的那部G大调,作为演出开场的热身,奏得应当是不错的;只是在听慢乐章的时候,我却差点儿迷糊过去。至于Haba的作品,一向是不怎么听近代的东西,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舒伯特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位作曲家。在平时的音乐欣赏中,很少触及浪漫派的音乐家,也不太有兴趣去深入研究,但舒伯特是个例外。种种言语无法尽述的极度微妙的情感上的变化,在他的音乐中都能够得到非常细致入微的体现。在运用音乐语言的灵敏度上,我个人以为无人能及舒伯特。除了艺术歌曲,舒伯特的室内乐也是堪称极品的。“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是与“未完成”,“冬之旅”齐名的,舒伯特的代表作品;还是在念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这部传世的名作。这部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则是根据舒伯特的一首同名艺术歌曲改编而来,做的一个主题变奏,旋律非常优美。每一个乐章都是引人入胜的。今天的这个演奏会,非常喜欢大提琴的音色,异常沉稳;而在舒伯特的音乐中,无论是缠绵的思绪,还是阴暗的幻想,都被诠释得出神入化。第一乐章的开头,起势感觉似乎没有爆发出来,所以影响到了后面整个乐章的走势;但随着乐章的发展,感觉在慢慢地恢复,找寻正轨。严峻的主题,惯常的舒伯特作品中的阴沉的幻象,与甜美如歌的旋律,展现一种神秘的梦幻般的意境。

第二乐章是全曲的精华,也是最最凄婉动人的哀歌。听过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恒定缓慢的节奏,低沉压抑的旋律,令人难以承受。但每每读那段歌词,心中却有一种奇特的非常温暖而安详的感觉,而并不是恐怖。甚至可以说,这样的描述,并非是一种痛苦,而是获得恒久安宁的解脱一般。在四重奏中,因后面进行了若干变奏,使得乐曲显出了一种难以描述的凄美。由艺术歌曲主旋律延伸过来的主题过后,在大提琴均衡的拨奏和其他弦乐器所铺就的背景之上,第一小提奏出了一段异常凄婉的旋律(应该是代表少女),是典型的舒伯特的纤弱的柔美。而最喜欢的是紧接下来的大提琴的那个变奏,平日与乐友开玩笑,称这段变奏,是叫做“死神的忧伤”;他所代表的形象,并不是可怖的,而是极端的安详,沉静与忧郁。这段我觉得演奏得实在是太美了,温暖的音色。可以这么说。非常的宽广的气息,流畅的线条,是如此的优美而动人!当然,阴森压抑的幻象,会再次地重现。但乐章发展到最后,是趋于一个似乎是安详而幸福的结束。

情绪波动的谐谑曲与惊悸不安的急板将绝望而躁动的情绪推到了一个顶峰。舒伯特从来就不是胜者。面对痛苦与现实,他永远选择逃避,永远屈服。也许面对苦难,他不够有勇气来反抗,来打破;而是以惊人的耐心去忍受,克制,却不是斗争。精神上的敏感,细致入微与软弱,无法战胜自身的绝望。没有理由责怪。不得不认同他的悲哀,不得不同情他的软弱,无力抗衡。而这一切终究将归结为无力的呼告,隐没在黑暗中消逝。


现在是深夜。凌晨4点。四周静寂,除了唱机里传出的“死神与少女”。将音量调到最小,一个人听。很久没有过这样日夜颠倒的日子了,就放纵自己两天。因为现在能够这样做的日子,已经为数不多。很久没有这样静心下来写文章了。很久没有在论坛上发表东西了。很久很久。那么,就让我在这个深夜,做一个这样的补偿。只有在深夜,音乐才能够走进内心的深处,才能够无所羁绊。不想去安睡,不想停止思绪。哪怕现在的意识已经有些模糊了。现在耳边是第二乐章,听起来有些无奈,和力不从心的感觉。舒伯特的音乐应该是用无奈而绝望的感觉去演奏的,即使是目前运转已经不太灵活的大脑,也是隐隐感觉到了乐曲中的幻象,如梦魇一般的诡秘,不可捉摸。但那却是美的,即使是在残酷主题所营造的氛围中,即使是在没有任何希望的结局中徒劳挣扎——这是无与伦比的,极致的美;因为,它是始于生命终结之时。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65#
发表于 2010-4-16 13:18 |只看该作者
今天,连着3封farewell,搞得好不伤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1-12 08:58 , Processed in 0.0613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