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玉玉妮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塔,音乐,他们 The end

[复制链接]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46#
发表于 2011-3-2 17:46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的历史起源和最伟大的制琴师

    小提琴属于弓弦乐器,是现代管弦乐团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作为现代弦乐器中最具份量的乐器,小提琴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煌的声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

    现代的乐器大多数都是历尽历史的考验而幸存下来的。人们从先人那里继承乐器的制作和操持技术,然后自己作出种种改进。中世纪的欧洲,在还没有出现正式的乐队之前,对乐器的标准化没有要求,于是人们对自己手里的乐器不断地进行着试验,一种又一种新式的乐器被制造出来。

小提琴
    制造各种弓弦乐器的工匠对当时各种各样的提琴类乐器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改革(以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为佼佼者),直至17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四种提琴才诞生在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克雷莫纳。

    小提琴有四根弦,从细到粗的定音依次是E、A、D、G。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

    小提琴能自如地演奏音阶,音程跳动和各种装饰音,熟练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许的情况下演奏半音阶。在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小提琴还可以演奏双音,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减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较困难的有:纯四度,增四度,增五度,减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难的双音有:小二度,纯五度。在把位和空弦运用合理的情况下,小提琴还可以演奏3个音或者4个音组成的和弦。并能轻松演奏各种调的音乐作品.

    除了用常规的弓法来演奏外,小提琴还可以用拨奏,跳弓,击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来表演。

    特别的情况下,小提琴还可以通过改变定弦音高来获得特殊的音色色彩。这时,小提琴声部的乐谱就要进行移调处理。

    小提琴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音乐作品中,经常标明单独用G弦来演奏,G弦的特点是音响丰满,浑厚。

    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声的特点,演奏灵活,携带方便,表现力十分丰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也可以作为节奏乐器来使用。无论是在管弦乐队中还是在喜爱音乐的人家中,小提琴都成为一件不可取代的乐器,被人称之为乐器中的皇后。

    一、起源传说

    两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有一个名叫美尔古里的音乐家。一个夏天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散步时无意踢到了一只乌龟,踢出的声音令他感到好奇。揣摩之后他发现乌龟壳内的空气受震动产生的声音甚为独特。于是他据此仿照乌龟壳的外形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类乐器,命名为“列里”。到了11世纪,人们经过改制,将“列里”更名为“微奥里”,还在按手指的地方设有音阶格子。此后逐渐演绎为如今的四弦小提琴。
   
    二、历史

    小提琴最早出现于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北部。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没有保存至今的实物。1550年的一幅壁画上有一把三弦小提琴,这是至今可见的最早的小提琴的形象。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根弦,由此推断,小提琴最初的制作者可能借鉴了其它早于小提琴的乐器,比如中世纪三弦琴(Rebec),这种琴自10世纪开始出现并被使用,它自身源于阿拉伯的雷贝琴(Rebab)。

    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 Jambe de Fer 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

    据说第一把真正的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里亚·阿玛蒂(Andrea Amati)应梅第奇家族之请制作于16世纪。阿玛蒂是当时著名的拨弦乐器制作师,他有一套严格的制作流程来保证他作品的精致优雅。不仅如此,他还率先将拱形结构引入拨弦乐器的制作中,据他所知,拱形结构能明显提升拨弦乐器的音色与听感。

    当时鲁特琴(Lute)在贵族中很流行。而梅第奇家族需要一种与鲁特琴类似,但能用于街头演奏的乐器,故尔向安德里亚·阿玛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来,不论是街头艺人还是贵族都对它青睐有加。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命阿玛蒂组建了一只完整的弦乐队,这便足以说明当时小提琴的热度。

    据琴身所标明的日期来看,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亚·阿玛蒂在1564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默那(Cremon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 “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三、最伟大的制琴师

    1、阿玛蒂家族(意大利),包括:安德里亚·阿玛蒂(Andrea Amati)(1500-1577),安东尼奥·阿玛蒂(Antonio Amati)(1540-1607),西埃罗尼穆斯·阿玛蒂I(Hieronymous Amati I)(1561-1630),尼古拉·阿玛蒂(Nicolo Amati)(1596-1684),西埃罗尼穆斯·阿玛蒂II(Hieronymous Amati II)(1649-1740)

    2、瓜奈里家族(意大利),包括:安德里亚·瓜奈里(Andrea Guarneri)(1626- 1698),曼图亚(意大利北部城市)的皮耶妥(Pietro of Mantua)(1655-1720),约瑟夫·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Joseph filius Andreae)(1666-1739),(威尼斯的)皮耶妥·瓜奈里(Pietro Guarneri)(1695-1762),约瑟夫(Giuseppe)(del Gesu)(1698-1744)

    3、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意大利的克雷默那(Cremona))。

    4、雅各·斯特内尔(Jacob Stainer of Absam in Tyrol)(1617-1683)(蒂罗尔地区)(蒂罗尔是奥地利西部及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东部的一个地区。在古代由凯尔特人居住,在19世纪,蒂罗尔不断地,部分或整体地在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来回转手。现在的划分是从1919年的圣杰曼条约开始的。蒂罗尔阿尔卑斯山区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区)。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47#
发表于 2011-3-2 17:53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48#
发表于 2011-3-2 18:05 |只看该作者
跨入新世纪的伟大旗手――克莱斯勒

文雅、纤细集于一身的法兰西大师――蒂博

"五位一体"的罕见奇才――埃奈斯库

鲜明的个性、非凡的气魄――胡伯曼

美国小提琴家中的光荣元老 ――斯波尔丁

以纯朴的风格体现真挚情感的罕见大师 ――津巴利斯特

魄力无穷的浪漫主义大师 ――埃尔曼

小提琴大师中的"室内乐之王" ――布什

驾驭古典与现代双重风格的全能艺术家 ――西盖蒂

严谨的风格、浪漫的气质――库伦坎普夫

现代小提琴艺术之神 ――海菲茨

小提琴大师中的女性先驱 ――莫里尼

高雅的情调、严谨的风格 ――米尔斯坦

帕格尼尼演奏技艺的正宗传人 ――弗朗切斯卡蒂

意大利小提琴艺术传统的杰出代表 ――坎波利

小提琴艺术史上永放异彩的超级巨星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历经磨难的"双料"小提琴大师 ――戈德伯格

不拘一格的风格、独树一帜的创新 ――斯皮瓦科夫斯基

罕见的神童、天才的大师 ――梅纽因

帕格尼尼式的现代技艺大师 ――里奇

演奏家、教育家、外交家相结合的艺术大师 ――谢林

英年早逝的小提琴女杰 ――内弗

以自然、质朴、辉煌为个性的天才大师 ――斯特思

新世纪比利时小提琴家中的璀璨之星 ――格雷米欧

刚劲的风格、宏伟的气魄 ――科岗

在奇异的个性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女性大师 ――亨德尔

诞生于作曲世家的超一流大师 ――小约瑟夫。苏克

继承父业、同创伟绩的光辉典范 ――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

享誉世界的东欧女性大师 ――维尔科米尔斯卡

法国小提琴家中的当代旗手 ――费拉斯

才华横溢的新秀、转瞬即逝的流星 ――拉宾

海菲茨精神的优秀继承者 ――弗里德曼

小提琴艺术故乡中的天之骄子 ――阿卡多

前苏联后辈小提琴家中的璀璨巨星 ――斯皮瓦科夫


当之无愧的小提琴王子 ――帕尔曼

小提琴演奏家中的一代天骄 ――克莱默

现代小提琴艺术王国中的新皇后 ――郑京和

天才的弦乐精英、稀有的全能大师 ――朱克曼

美国现代小提琴家的骄傲 ――奥利维拉

被誉为"女梅纽因"的当代小提琴奇才 ――穆特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49#
发表于 2011-3-3 01:45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0#
发表于 2011-3-3 01:50 |只看该作者
金色琴弦小提琴曲
萨拉萨蒂《斗牛士之歌》(月森莲)
舒伯特《圣母颂》(日野香穗子、月森莲及两人二重奏)
戈塞克《加伏特舞曲》(日野香穗子&火原和树)
维尼亚夫斯基《D大调波兰舞曲》(月森莲)
肖邦《离别》(日野香穗子&土浦梁太郎)
帕海贝尔《D大调卡农》(日野)
小维塔利《G小调恰空》(月森莲)
柴可夫斯基《旋律》(日野)
拉威尔《茨冈-音乐会狂想曲》(月森)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NO.24》(月森)

弦乐四重奏
莫扎特《小夜曲》



另外总结的非常喜欢的曲子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高级曲子哦,悲怆忧伤,有气势)

萨拉萨蒂《斗牛士之歌》
(改编自比才歌剧《卡门》)

维尼亚夫斯基的《D大调波兰舞曲》
(就是月森第一次演奏会的曲子,好听啊~~~华丽的波兰舞曲)

维尼亚夫斯基《传奇》
(十级的考级教材上有)

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
(全部都很好听啊,都是高难度的练习曲)

帕格尼尼《无穷动》
(大师的曲子,就不多说了)

克莱斯勒《爱之喜》、《爱之悲》
(姐妹篇哦)

埃尔加《爱的礼赞》
(爱的问候、爱之祝贺)

舒伯特《圣母颂》
(恬静优美的曲子)

马斯涅《泰伊斯冥想曲》
(就是《沉思》,很经典,浪漫的法国风格)

帕海贝尔《D大调卡农》
(小提琴是原版,不过钢琴版的也比较好听,还有弦乐四重奏,等其他乐器的变奏)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1#
发表于 2011-3-3 01:53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以它那美妙而迷人的音色,完美的造型,400多年来透过艺术家的天才想象和探究创作,以惊人丰富的演奏技巧和深度,宽广的音域,强有力的穿透力,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宛如活跃在音乐的广阔星空的女神。人们给它戴上皇冠,称其为乐器世界的皇后.

世代作曲家、演奏家为小提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不少乃久奏不衰、令人神往的传世之作,难以忘怀,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最喜爱的小提琴古典名曲,也是世界音乐精品。

小提琴十大名曲是指不包括大型作品,不超过10分钟的古典作品,其曲目必须是世界公认最具代表性、风格各异、脍炙人口、最为动听、技巧与艺术魅力极佳者。这十大名曲几乎包括了小提琴全部演奏技巧与艺术处理,对每一位小提琴家都是严峻的挑战。因为要成功完美地演奏十大名曲,必须具备成熟坚实高深的功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同一人在同一台独奏会上全部演奏这十大名曲。许天心先生勇开此先河。

1.纪念曲

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因为访问友人,乘电车到维也纳郊区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墓。他见了这位生前并无名气的歌曲之王之墓,油然在脑海中浮起了乐思,急于记载下来,写在电车票上。到了友人家中立即在钢琴上细心研究,完成了全曲。这首曲子追忆怀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为美女深情的回忆,或是幸福美好的纪念。作曲家未给予确切的说明,这就留给欣赏者来领悟吧。全曲由三部分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绝。尤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也使听众引起深切的怀想。

2.圣母颂

这是一首由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根据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给人以崇高意境的圣母形象化作庄重的乐思中,表现出自始自终的质朴高贵。曲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仿佛就是达芬奇的圣母肖像画。那曲调句句层次清楚,深邃而通畅,情感浓重,格律严谨,以虔诚和真挚深深感动人心。起始在G弦上浑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当用八度双音演奏时,钢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进行的琶音。在乐曲高潮中,涌现出圣洁的色彩。全曲在异常宁静中渐渐消失。

3.云雀

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音绝技一气呵成。

4.沉思

这是法国作曲家马斯涅(Massenet)为歌剧泰安司(Thais)所作的幕间曲。女主角Thais在沉沦的深渊中,渴望憧憬着清明湛蓝的天空。作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现深挚悠远的情思,在宁静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寻味。

5.爱之喜悦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是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师。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为三段式,充满喜悦欢乐浪漫的情调,极富沙龙风味。中段十分温厚亲切。本曲在运用三度双音上独具一格,把小提琴的华丽、灵秀表现得韵味深长。

6.匈牙利狂欢节

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十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曾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这首小提琴曲可算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本曲为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华丽的旋律,更有热烈狂欢的场景。在运用连续颤音方面,匠心独具,有着惊人辉煌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表现力。

7.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Mendelssohn)为出身名门贵族的典雅绅士。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协奏曲,一个多世纪以来久奏不衰。它有着高贵温柔的小调色彩,第二乐章是一副怡人的音诗音画。钢琴伴奏好似荡漾的水波。小提琴正如无歌词的船歌,弓弦之间缓缓倾注出柔丽抒情的旋律,显示出小提琴的纯洁、银色而崇高。曲调在进入复调后,其双音技巧得以充分展现,宛如两把小提琴合奏。这是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迷人的柔板乐章。

8.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艺术表现上有惊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顶级。本曲运用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写成,成为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首名曲。乐曲起始于豪放而激动的散板音调,自由奔放,还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装饰,使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之感。乐曲之中段转入慢板,曲调缠绵动人、悲酸忧郁。结尾是极其精彩活泼的快板。这一突然转变把人们带进热闹欢腾的场面,流利的快弓拨弦十分引人入胜。在高潮迭起中结束全曲。

9.引子与幻想回旋曲

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是一位多才多艺、杰出的高产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乐曲都新颖别致,有风格迴异之感。这首回旋曲曲调节奏十分别致而富于弹性。引子部分是带有忧伤冥想的行板,进而音调像飘落的枫叶在天空中浮动,很有沙龙式的味道。中段的西班牙舞灵活流畅、妩媚动人,接着是豪华的琶音,之后是大段飞速奔驰的快弓乐段,使乐曲越往后越精彩、动人。在音乐上色彩缤纷、争奇斗艳,是最能体现小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一。

10.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这首奏鸣曲正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叙述了它的来历。一天夜里,塔尔蒂尼在睡梦中梦见了魔鬼,魔鬼教他用奇妙的方法演奏了一首乐曲。他惊醒后立即追忆记录下来。后来,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听众。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与魔鬼对话。它的抒情与庄重深沉在曲调中由难度极高的双弦颤音体现出来。那雄浑的气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间留下了绝响。几个世纪过去了,再也没有哪位小提琴家做过同样的梦,记下那样惊世的曲调。


呵,好像还有更多的哦,呵

1、《蓝色的多瑙河》 。“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7年的名曲,合唱曲与管弦乐曲的版本并存,乐曲描写了多瑙河的秀丽景色,被誉为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2、《晨曲》。 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写于1901年的小品,与另一首《黄昏之歌》相对应,原曲是为小提琴及钢琴所作。


3、《印度之歌》。 由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96的发表的歌剧《萨特阔》中第四场印度商人的唱段改编而来,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旋律而让人难以忘怀。


4、《船歌》(选自《霍夫曼的故事》)。 法国著名的喜歌剧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原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二重唱曲,后被改为多种音乐演奏形式,“船歌”又称“威尼斯船歌”,它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门德尔松及肖邦亦有类似体裁的作品。


5、《闲聊波尔卡》。 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波尔卡代表作之一,1858年为其在俄罗斯的演出而专门创作,乐曲生动地描绘了妇女们愉快生活的场景。


6、《伦敦德里小调》。 爱尔兰民谣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后由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改编成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又叫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座小城。乐曲纯朴动人,充满温馨情调。


7、《威尼斯狂欢节》。 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作曲家热南所作,原为长笛曲,其中部分旋律引用了威尼斯的古老民歌。乐曲所描绘的明朗而欢快的节日风景经曼陀凡尼改编后显得更为栩栩如生了。


8、《罗马之恋》。 这是一首以罗马名胜为题材的乐曲,那低缓而略带伤感的旋律表达了游人们对风景名胜依依不舍的心情。乐曲有着意大利通俗歌曲的韵律,使去过罗马的人们对美丽的往事流连不已。


9、《意大利随想曲》 。曼陀凡尼乐队的保留曲目,由《塔兰泰拉舞曲》、《我的太阳》、《弗朗西斯卡》、《桑塔露齐亚》、《玛丽亚·玛丽》、《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等六首曲子的主旋律组成,是其演奏会中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在中国献演时也不例外。


10、《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舞曲》。 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于1830年至1835年间创作的音乐曲集《音乐夜宴》中的第八曲,原为女高音独唱曲。


11、《卡塔丽》。 根据那波里民歌改编的著名男高音独唱曲,又名《负心人》,描写的是男人失去心上人之后的痛苦之情。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洛蒂、多明哥、卡雷拉斯都曾演唱过此歌。


12、《美国组曲》。 由六首美国民谣组成,其中《温柔地爱我》、《牛仔之歌》、《哦,苏珊娜》等旋律都是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


13、《迷人的一瞥》。 又名《奇异的恩典》,作为英国民谣及圣歌而传唱于世,并被多位歌手翻唱。


14、《绿袖子》。 曼陀凡尼的经典作品之一,根据十六世纪传入英格兰的民谣改编,许多影视剧都采用过此曲。


15、《西班牙吉普赛歌曲》。西班牙作曲家N.P.Marquina创作的具有西班牙风格的吉普赛舞曲,因其热烈奔放而通常会作为曼陀凡尼演奏会的下半场开始曲。


16、《墨西哥草帽舞》。 根据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改编,是曼陀凡尼乐队的演奏曲目中编配最好的乐曲之一。


17、《探戈》。 西班牙作曲家阿尔贝尼斯所作钢琴曲集《西班牙》中的第二首,因其旋律优美流畅,有如一首抒情歌曲而广为流传。探戈是由西班牙所特有的民族舞曲探戈·弗拉明哥演变而来的一种在现代社会广为流传的舞曲,曼陀凡尼本人对这一体裁尤为喜爱。


18、《蓝色探戈》 。著名的探戈舞曲之一,是起着古典与现代通俗音乐桥梁作用的美国作曲家安德森1951年的作品,曾被许多乐队改编演奏过。


19、《蓝天》 。德国作曲家J.Rixher创作,是二次大战前欧洲大陆最受欢迎的一首探戈名曲,亦曾得到不少轻音乐演奏团体的青睐。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2#
发表于 2011-3-3 01:56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名琴名家列表2007-04-19 18:28[克里夫兰弦乐四重奏]:他们使用4把1724年到1769年间制造的斯特拉底瓦里名琴,这些琴是帕格尼尼个人的收藏品,其中有一把的琴腹还贴有“我九十二岁所制”的字条,一般相信这是斯特拉底瓦里最后的作品。这4把琴在帕格尼尼去世后一度失散,上世纪初才被美国商人Emil Hermann重新收集起来,后来捐给了华盛顿Corcoran博物馆,克里夫兰四重奏以承租方式使用。

[阿卡多](S. Accardo):目前拥有最多名琴的小提琴家。最初用的是1742年的Montagnana
,接著又在柏林买到一把1717年的斯特拉底瓦里“采夫尔伯”;1976年以后,他开始改用1733年的瓜乃利小提琴。1977年他又买了一把1719年的斯特拉底瓦里“火鸟”,此外他还有一把1734年瓜乃利的“吉布托尔”小提琴;最近他又新购入一把1727年斯特拉底瓦里的“哈尔”。也就是说,他有3把斯特拉底瓦里,两把瓜乃利及一把Montagnana。



[波尔柯維奇](Z. Bolkovic):美籍小提琴家,使用一把名叫“天鹅”的1737年斯特拉底瓦里,此琴即斯氏最后所制的一把名琴。

[巴瑟曼](H. Basserman):德国小提琴家,用的是1712年的斯特拉底瓦里。

[伯纳德](C. Bernard):法国女小提琴家,用的是1720年的瓜乃利。

[布施](A. Busch):德国小提琴家,指挥家,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的老师,他用的是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年代不详。

[康波里](A. Campoli):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大师,原用瓜达尼尼,后改用1702年的斯特拉底瓦里。

[德維托](G. de Vito):法国女提琴家,最初使用一把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小提琴,后改用斯特拉底瓦里的“Toscano”。

[杜希金](S. Dushkin):美籍小提琴家,他用的名琴是1707年的斯特拉底瓦里,后为林昭亮所得,后来又以一百万美元让售给台南奇美文化基金会。



[费拉斯](C. Ferras):法国小提琴家,拥有两把名琴,都是史特拉地瓦利,分別是1721年的”President”及1728年的“蒙纳勒特尔”。

[弗朗西斯卡蒂](Z. Francescatti):法国小提琴家,他经常使用的琴是1727年斯特拉底瓦里的“哈特”,此外他还有一把Tononi,一把赫拉芬及一把瓜乃利。

[埃尔曼](M. Elman):俄国小提琴家,奥尔的学生,他拥有三把名琴。包括他童年时用的一把阿玛蒂(大公爵梅厄伯格所赠);结婚時新婚妻子送他一把1727年的斯特拉底瓦里,后来他又改用1717年史特拉第瓦利的“约阿希姆”。

[加拉米安](I. Galamian):美国小提琴家,教育家,先后培养出过帕尔曼、祖克曼、郑京和、迪蕾等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和教育家。他使用1680年阿玛蒂的“华尔顿”。

[戈德伯格](S. Goldberg):波兰小提琴家,1953年入美国籍。他用的名琴共有两把,一把是1734年的耶稣瓜乃利“巴隆维拉”,一把是1711年斯特拉底瓦里的“Liegnitz”。
[格吕米欧]A. Grumiaux):比利时小提琴大师、比利时男爵,使用1744年瓜乃利的“黑米尔”,另藏有一把名叫“Titan”的斯特拉底瓦里。

[韩黛尔](J. Haendel):波兰女小提琴家,用的名琴是1726年的斯特拉底瓦里。

[汉森] (C. Hansen):俄国女人,她使用的名琴是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年代不详。

[海菲兹] (J. Heifitz):他用的是1742年耶稣瓜乃利的“David”,另有一把1714年的橘红色斯特拉底瓦里,这把琴由于背板的花纹的优美弧线,被他原来的一位主人命名为“海豚”。

[海托] (H. Haitto):芬兰小提琴家,使用的名琴是瓜乃利。

[霍尔斯特] (H. Holst):丹麦小提琴家,使用斯特拉地瓦里。

[康德尔] (G. Kander):德国小提琴家,用的琴是1722年斯特拉地瓦里的“埃尔”。

[考夫曼] (L. Kaufman):美国小提琴家,使用1775年的瓜达尼尼,此琴原为康波里所藏。



[克莱斯勒] (E. Kreisler):奧地利小提琴大师,常用的一把琴是1713年的斯特拉地瓦里,令藏有一把瓜乃里和数十把其他名琴,后来晚年除了瓜乃里捐赠给博物馆外,其余的名琴都赠与了年轻的小提琴家,以鼓励后辈。

[玛南] (J. Manen):西班牙小提琴家,拥有两把名琴,一把是名叫“萨拉萨蒂”的斯特拉地瓦里(已送马德里音乐学院收藏),另一把是大作曲家门德尔松过去所珍藏的瓜乃利名琴。

[梅纽因] (Y. Menuhin):常用的琴是名叫“梅菲胡勒尔”的1723年的斯特拉地瓦里,另藏有一把瓜乃利。

[米尔斯坦] (N. Milstein):他用的琴是名叫“当克拉”的斯特拉地瓦里,1945年后改用斯特拉底瓦里的“戈德曼”。

[米沙柯夫] (M. Mischakoff):俄国小提琴家,用1714年斯特拉地瓦里的“亚当”。

[莫里妮] (E. Marini):奥地利女小提琴家,用的是1727年的斯特拉地瓦里,此琴又名“达维多夫”,当时价值是50000美元。

[穆特] (A.S. Mutter):德国女小提琴家,拥有两把名贵的斯特拉地瓦里。常用的一把名叫“乔瑞文伯爵”,另一把斯特拉底瓦里的“公爵”作为备用。




内弗 (G. Neveu):法国人天才的女小提琴家,使用斯特拉地瓦里。可惜在1949年10月28日,第三次赴美演出时,不幸飞机失事。

奥诺波索夫 (R. Odnoposoff):俄国小提琴家,原用1773年的瓜达尼尼,1963年后,又改用1735年的耶稣瓜乃利。

奥列夫斯基 (J. Olevsky):德国小提琴家,使用名叫“罗德”的1722年斯特拉地瓦里,另藏有一把名叫“德杰斯”的瓜乃利名琴。

奥依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kh):用的琴是1719年的斯特拉地瓦里。

弗洛林.保羅 (Florin Paul):1979年帕格尼尼大賽冠军,他使用一把1698年的斯特拉第瓦里

佩茨尼柯夫 (A. Petchnikoff):俄国小提琴家,用斯特拉地瓦里名琴。



普利赫达 (V. Prihada):捷克小提琴家,人们称他为欧洲的海菲茲,他使用1710年斯特拉的瓦里的“康波希利斯”。

莱特 (F.von Reuter):美国小提琴家,用1627年的玛吉尼名琴。

里奇 (R. Ricci):使用1734年的瓜乃利,此琴又名“康谢利什”。

斯特恩 (I.STern):美国小提琴家,原用瓜达尼尼琴,1947年改用1737年斯特拉地瓦里的“阿拉尔” ;但他最喜欢的是两把瓜乃利琴,一把是1737年的耶稣瓜乃里的“威廉特德潘纳蒂”,和一把伊萨伊用过的1740年的瓜乃里。

苏克 (J. Suk):使用1710年的斯特拉地瓦里,此琴是1961年捷克政府所赠,当时价格为140000瑞士法郎。



谢霖 (H. Szeryng):波兰小提琴家,后入墨西哥籍。使用的名琴是1734年的斯特拉地瓦里及1743年的耶稣瓜乃利。

齐格蒂 (J. Szigeti):匈牙利小提琴家,用的是亨利佩特所藏的瓜乃利名琴。  

伊萨伊 (E. Ysaye):比利时小提琴大师,他拥有两把名琴,常用的是一把耶稣瓜乃利,另一把是名为“Titan”的斯特拉底瓦里,此琴在1908年在俄罗斯演奏时曾被偷走,直到1947年才又在柏林出现。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3#
发表于 2011-3-3 01:59 |只看该作者
我听小提琴从克莱斯勒开始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4#
发表于 2011-3-3 02:03 |只看该作者
BBC音乐导读
1.BBC音乐导读1 巴赫 管风琴音乐
2.BBC音乐导读2 巴托克 室内乐
3.BBC音乐导读3 贝多芬 协奏曲与序曲
4.BBC音乐导读4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5.BBC音乐导读5 贝多芬 弦乐四重奏
6.BBC音乐导读6 贝多芬 交响曲
7.BBC音乐导读7 柏辽兹 管弦乐
8.BBC音乐导读8 勃拉姆斯 室内乐
9.BBC音乐导读9 勃拉姆斯 钢琴音乐
10.BBC音乐导读10 布鲁克纳 交响曲
11.BBC音乐导读11 库普兰
12.BBC音乐导读12 德彪西 管弦乐
13.BBC音乐导读13 德沃夏克 交响曲与协奏曲
14.BBC音乐导读14 埃尔加 管弦乐
15.BBC音乐导读15 法利亚
16.BBC音乐导读16 杰苏阿尔多
17.BBC音乐导读17 格里格
18.BBC音乐导读18 海顿 钢琴奏鸣曲
19.BBC音乐导读19 海顿 交响曲
20.BBC音乐导读20 蒙特威尔第 宗教音乐
21.BBC音乐导读21 蒙特威尔第 牧歌
22.BBC音乐导读22 莫扎特 室内乐
23.BBC音乐导读23 莫扎特 小夜曲、嬉游曲与舞曲
24.BBC音乐导读24 莫扎特 交响曲
25.BBC音乐导读25 莫扎特 钢琴协奏曲
26.BBC音乐导读26 莫扎特 管乐与弦乐协奏曲
27.BBC音乐导读27 珀塞尔
28.BBC音乐导读28 拉赫玛尼诺夫 管弦乐
29.BBC音乐导读29 拉威尔 管弦乐
30.BBC音乐导读30 舒伯特 室内乐
31.BBC音乐导读31 舒曼 管弦乐
32.BBC音乐导读32 舒曼 钢琴音乐
33.BBC音乐导读33 舒曼 歌曲
34.BBC音乐导读34 施特劳斯 音诗
35.BBC音乐导读35 希曼诺夫斯基
36.BBC音乐导读36 柴科夫斯基 芭蕾音乐
37.BBC音乐导读37 沃恩·威廉斯 交响曲
38.BBC音乐导读38 维瓦尔迪
39.BBC音乐导读39 沃尔夫 歌曲
40.BBC音乐导读40 三重奏鸣曲

乐理与音乐常识
41.曲式分析与写作应用作曲理论
42.音乐入门
43.基本乐理
44.音乐中的物理
45.作曲基本原理
46.音乐心理学
47.二十世纪音乐
48.二十世纪音乐概论 上册
49.二十世纪音乐概论 下册
50.和声的结构功能
51.二十世纪和声 音乐创作的理论与实践
52.音乐声学——音响·乐器·计算机音乐·midi·音乐厅声学原理及应用
53.调性·无调性·泛调性——对二十世纪音乐中某些趋向的研究
54.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
55.邮票上的世界音乐名曲
56.论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
57.实用乐理教程
58.新音乐语汇——现代音乐记谱法指南
59.西方现代音乐概述
60.西洋音乐名作故事
61.现代对位及其和声
62.乐迷闲话 欧洲古典乐坛侧影
63.曲式及其演进
64.音律学(第三次修订版)
65.管弦乐队讲话
66.现代音乐概论及欣赏
67.邮票中的音乐世界
68.和声学学习新法——乐曲写作与分析指导
69.作曲技法的演进
70.键盘和声学教程 古典音乐和声体系的理论
71.对位与赋格教程 上册
72.对位与赋格教程 下册
73.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 上卷 高级和声练习
74.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 下卷
75.和声学教程(增订重译本)上下册
76.管弦乐法原理(第一册)
77.管弦乐法原理(第二册)
78.和声学

音乐家传记或相关书籍
79.二十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
80.二十世纪外国音乐家词典
81.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
82.音乐家心理学
83.现代音乐家评传
84.贝多芬传
85.插图珍藏本 贝多芬传
86.贝多芬及其独创性研究
87.20世纪世界小提琴大师精粹
88.海菲茨
89.卡拉扬自传
90.50位伟大的作曲家和他们的1000部作品
91.强力集团——俄罗斯民族乐派五大音乐家传
92.卡拉扬传
93.大提琴演奏艺术 世界著名大提琴家与名曲
94.格里爱尔的生活与作品
95.斯美塔那的生活与作品
96.普罗柯菲耶夫
97.外国音乐家传记丛书 亨德尔
98.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音乐大师和他的作品
99.钢琴之王李斯特
100.普罗科菲耶夫——文选·回忆录·评传
101.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修订本)

音乐史
102.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
103.西方音乐史
104.欧洲音乐史
105.钢琴文化300年
106.西方舞蹈文化史
107.西方音乐的观念——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二元冲突研究
108.欧洲音乐史话
109.上古时代的音乐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印度的音乐文化
110.苏俄音乐与音乐生活(1917-1970)上、下
111.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
112.强力集团
113.中提琴艺术史
114.交响音乐欣赏丛书 交响音乐史话
115.欧洲声乐史


一家之言
116.辛丰年音乐笔记
117.与傅聪谈音乐
118.傅雷家书
119.钱仁康音乐文选(上册)
120.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
121.傅雷艺术随笔
122.指挥家的境界(灵感形成规程)——与弗·拉日尼科夫的谈话
123.梅纽因谈话录
124.巴托克论文书信选[增订版]
125.威尔第传
126.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 格林卡
127.柴科夫斯基论音乐创作
128.柴科夫斯基论音乐与音乐家
129.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的生活与作品
130.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
131.贝多芬论(译文集)
132.传记名著丛书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传
133.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论文选)
134.沈湘 声乐教学艺术

工具书籍
135.音乐圣经上
136.音乐圣经下
137.钢琴艺术博览
138.现代音乐 欣赏辞典
139.音乐典故小辞典
140.外国著名钢琴家词典
141.新版唱片圣经
142.音乐词典词条汇辑 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

声乐与歌剧
143.外国歌剧荟萃
144.鲍罗丁的伊戈尔王
145.法国著名歌剧 浮士德
146.西洋歌剧故事全集 第一册
147.西洋歌剧故事全集 第二册
148.漂泊的荷兰人(歌剧剧词)
149.外国歌剧 阿伊达——音乐分析·脚本·选曲
150.外国歌剧 威尔第 弄臣——音乐分析·脚本·选曲
151.外国歌剧 奥涅金 音乐分析·脚本·选曲
152.外国歌剧 费加罗的婚姻(音乐分析·脚本·选曲)
153.外国歌剧比捷 卡门音乐分析·脚本·选曲
154.外国歌剧哈尔卡 音乐分析·脚本·选曲
155.外国歌剧普契尼 蝴蝶夫人 音乐分析·脚本·选曲
156.复调音乐 上册
157.复调音乐 下册
158.世界著名轻歌剧 快乐寡妇
159.俄罗斯歌剧故事集

演奏技法
160.小提琴指法概论
161.小提琴演奏者手册
162.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 (一)
163.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 (二)
164.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 (三)
165.如何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作品
166.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
167.小提琴八大名家的演奏——从伊萨依到梅纽因 (这本书很好看喔!)
168.小提琴演奏艺术 第一卷 第一分册 一般技巧部分
169.小提琴演奏艺术 第二分册应用技巧部份
170.小提琴经典作品的演奏解释
171.小提琴节奏训练
172.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
173.钢琴家论演奏 近现代外国著名钢琴家采访记

音乐哲学美学
174.音乐美学史学论稿
175.音乐美学通论
176.音乐美学问题讨论集
177.音乐美学——外国音乐辞书中的九个条目
178.音乐美学原理
179.音乐美学新稿
180.音乐美学问题概论
181.文艺美学丛书 音乐的情感与意义
182.现代与传统丛书 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思考
183.美学袖珍丛书 音乐美学
184.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增订版)
185.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音乐美学卷


其它
186.卖掉文章买音乐
187.音乐学名著译丛之一 匈牙利民歌 试论匈牙利农民曲调的体系化

音乐欣赏
188.音乐欣赏丛书 卡巴列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
189.音乐欣赏丛书 卡巴列夫斯基的歌剧《塔拉斯一家》
190.音乐欣赏丛书 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一、二十七交响曲
191.音乐欣赏丛书 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十三弦乐四重奏
192.音乐欣赏丛书 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 舍赫拉查达
193.音乐欣赏丛书 拉科夫的小提琴协奏曲
194.音乐欣赏丛书 哈恰图良的小提琴协奏曲
195.音乐欣赏丛书 哈恰图良的舞剧《斯巴达克》
196.音乐欣赏丛书 柴科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
197.音乐欣赏丛书 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
198.音乐欣赏丛书 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
199.音乐欣赏丛书 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
200.音乐欣赏丛书 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01.音乐欣赏丛书 格里爱夫的声乐协奏曲
202.音乐欣赏丛书 普罗科菲耶夫的“保卫和平”与“冬日的篝火”
203.音乐欣赏丛书 普罗科菲耶夫的《阿历山大·涅夫斯基》
204.音乐欣赏丛书 德瓦利奥那斯的小提琴协奏曲
205.音乐欣赏丛书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206.音乐欣赏丛书 萧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协奏曲——巨大构思的体现
207.音乐欣赏丛书 萧斯塔科维奇的森林之歌
208.音乐欣赏丛书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209.贝多芬的小提琴曲
210.德彪西的管弦乐曲
211.帕加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
212.西方艺术鉴赏丛书 天籁之声 ——西方音乐欣赏
213.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214.世界著名圆舞曲欣赏
215.外国音乐名作分析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216.世界名曲欣赏 德·奥部分
217.世界名曲欣赏——俄罗斯部分
218.世界名曲欣赏 法·东欧部分
219.世界名曲欣赏——美国、北欧和西欧部分
220.德沃扎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221.德彪西的钢琴音乐
222.巴赫的小提琴曲
223.音乐博览会
224.管弦乐名曲解说(上册)
225.管弦乐名曲解说(下册)
226.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从《英雄》到《热情》
227.美国文化丛书 音乐欣赏
228.柴科夫斯基的舞剧
229.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230.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乐作品
231.音乐论文、译文集之一 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注释
232.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
233.肖邦的叙事曲
234.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

爱乐人丛书
235.爱乐人丛书 我的音乐生活 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
236.爱乐人丛书 金色音乐厅——世界著名交响乐团与歌剧院
237.爱乐人丛书 乘着歌声的翅膀——世界著名声乐艺术家
238.爱乐人丛书 键盘上的奇迹——世界著名钢琴演奏艺术家
239.爱乐人丛书 弓弦上的辉煌 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

音乐自学丛书

240.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 和声应用教程——《和声学基础教程》续编
241.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 音乐美学基础
242.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 东方音乐文化
243.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 音乐学概论

视听指北丛书
244.视听指北丛书 唱片里的著名歌唱家
245.视听指北丛书 唱片里的瓦格纳
246.视听指北丛书 唱片里的世界

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247.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马勒(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
248.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德彪西
249.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德沃夏克
250.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舒曼(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
251.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舒伯特(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
252.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普罗科菲耶夫
253.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普罗科菲耶夫
254.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勃拉姆斯(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
255.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拉赫玛尼诺夫
256.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里夏德·施特劳斯
257.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肖斯塔科维奇
258.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李斯特(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
259.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西贝柳斯
260.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瓦格纳(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
261.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巴赫(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
262.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巴托克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5#
发表于 2011-3-3 02:06 |只看该作者
262.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 里夏德·施特劳斯

其它(11部,共169MB)
263.卖掉文章买音乐
264.音乐学名著译丛之一 匈牙利民歌 试论匈牙利农民曲调的体系化
265.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个教师的随笔
266.青年必知音乐知识手册
267.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
268.外国音乐辞典
269.中国古代音乐史
270.中国古乐.exe
271.中国通俗歌曲博览 (1979-1993) 上册
272.中国通俗歌曲博览 (1979-1993) 下册
273.中国音乐词典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6#
发表于 2011-3-3 02:09 |只看该作者
.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返乡后,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又遍及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法国著名小提琴家罗多尔夫·克罗采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大获成功,收入颇丰,可是源源而来的金钱,又因他嗜赌的恶习而输的精光。据说他父亲也是个赌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赌注输掉了。在帕格尼尼为演出无琴发愁之际,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国商人借给他一把瓜尔内里制造的名琴“卡隆珀”,这使演出大为增色,获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动,对帕格尼尼说:“这把名琴就送给您了,但请切记千万不可给别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这一约定。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把小提琴交于日内瓦博物馆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忽然隐居起来,据说在练习吉他和务农,也有人说是为了与一位年长而富裕的寡妇之间的恋爱而躲避起来。此间,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奏鸣曲。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复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被拿破仑的妹妹莉萨·波拿巴·巴乔基聘为皮昂比诺的音乐指挥。三年合同期满后,帕格尼尼的踪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复出,在意大利许多城市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1828年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轰动。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马赛,然后去尼斯,并于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
帕格尼尼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备受疾病的折磨。他从小就病魔缠身,一生中几度死里逃生。46岁时,突然牙床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严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儿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后,他的演出越来越少。过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只能靠儿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译来与人沟通,可见他一生的成就来得多么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杰出,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一、独弦操圣手  
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传奇式的人物,他创作和演奏过不少小提琴"独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议的绝技,据说是在监狱里练就的。他曾因杀妻坐牢,看守准许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为消遣,他就在这根G弦上练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仑的姊妹卢卡和皮翁博公主埃丽萨·巴切科契请他到她的宫廷里当乐长,每两星期在宫廷音乐会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经,常常不等他演毕就离席,但还是十分欣赏他天才的创造力,经常鼓励他发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当时有一个贵妇人和他相恋,要求他写一首只用两根弦演奏的《爱情场面》。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爱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热情的回答;最后, G弦和E弦上的双音结合成爱情的二重唱。贵妇人听了他的演奏大为感动。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转的语气对他说:"你刚才演奏了在两根弦上无与伦比的东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发挥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应试试看。几星期后,他果然写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军队奏鸣曲(作品31号),标题是《拿破仑》。8月,在广大宫廷听众之前演奏了这个作品。他后来所作的《玛丽-路易丝奏鸣曲》(作品65号)、《宣叙调和三首咏叹调的变奏曲》等,也都是专用G弦演奏的"独弦操"。  
二、吉它艺术的忠实探索者  
帕格尼尼这个名字,总是与小提琴有着不解之缘。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诣,则鲜为人知。事实上,帕格尼尼不但会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为了潜心研究吉它,曾放弃了公开的小提琴演奏活动达数年之久。  
欧洲的古典吉它艺术在十八世纪曾盛极一时,这与当时的几位吉它艺术家如索尔、阿瓜多、朱里亚尼的努力倡导是分不开的。这几位杰出人物作古之后,欧洲古典吉它艺术一时趋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得以复兴。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时代,正是古典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他将许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机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强了小提琴的表现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称艺术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几乎都以技巧艰深而著称,但他的吉它曲却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优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留下了几首堪称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对吉它艺术苦心扶植,为吉它艺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

        维尼亚夫斯基1835年7月10日出生于波兰的卢布林,父亲是医生,母亲善弹钢琴。他的音乐天份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发掘,当他八岁时有位捷克小提琴家听了他演奏后,马上表示:“He will make his name for himself。”他六岁起便爱上小提琴,八岁已能参加四重奏的演奏。1843年,他八岁时母亲带他投考巴黎音乐学院,这所世界闻名的音乐学院有一条清规戒律,不收12岁以下的外籍学生,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拒绝过少年李斯特的入学请求,但是这次院长奥柏破例收下了维尼亚夫斯基。他被巴黎音乐学院接受,进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 一年后他转到Lambert Massart的门下,1846年毕业时,他以辉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维奥蒂《第17小提琴协奏曲》,获毕业比赛第一名,这时他只有11岁,尚不到巴黎音乐学院的入学年龄。毕业于该校之后他私下 还与Massart学了两年。1848年他与他的弟弟(弹钢琴)一起于巴黎开了一场音乐会之后,他们更前往圣彼得堡开了五场非常成功的音乐会,甚至当时已在宫廷中担任独奏家的比利时小提琴家Henri Vieuxtemps [韦奥当 (1820-1881)] 也称赞不已。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兰,结识了一位波兰作曲家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他开始尝试作曲,同时也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些不足,隔年15岁的他又回到巴黎音乐院学和声,一年后他便毕业。
当他学生的日子一结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处表演。1851- 1853年光在俄国他就与他的弟弟举行了200场的音乐会。如此频繁的演出,除了为他们带来好评外,也遭致一些负面的批评,其中包括有位俄国作曲家也是乐评家的Alexander 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这些天才,并认为这两兄弟仅能炫耀技巧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证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创作并出版了有14首作品。
1858年维尼亚夫斯基与鲁宾斯坦在巴黎合作演出。后来鲁宾斯坦便极力邀请维尼亚夫斯基与他前往俄国圣彼得堡一同推动音乐发展。从1862年到1868年维尼亚夫斯基便在圣彼得堡新成立的音乐院中任教。
四年后,也就是1872年,维尼亚夫斯基再度展开他的世界巡回演奏工作。头两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与鲁宾斯坦共举行215场表演,结束后二人皆疲累不已,然而维尼亚夫斯基却与Paulina Lucca合作继续次年的演出。如此虽然为他获得财富,却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欧洲,随即继任Vieuxtemps在Brussels Conservatory的教职到1877年止,然而期间仍不断举行音乐会。1876年在德国的巡回表演,更让人将他与Sarasate(萨拉萨蒂,西班牙小提琴家与作曲家)相比较。
之后维尼亚夫斯基虽然身体状况每下愈况,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为了经济需求,他仍不断巡回表演,最后于1880年死在莫斯科。
维尼亚夫斯基的一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祖国那时正被沙俄帝国吞并大部分,而是因为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的文化逐渐发达,文学、美术、音乐都有很大发展,彼得堡已成为欧洲的文化艺术名城。从1851年到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罗斯演出,在俄国他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兄弟二人结成毕生好友,他病重时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家里,他最终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乐家一样,维尼亚夫斯基也未能尽享天年,不满45岁就离开了人世。在帕格尼尼之后的众多小提琴家中,维尼亚夫斯基可说是最接近顶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国学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气质。他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另听众感动得落泪。他以强烈的抖音(Vibrato)加强他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鲁宾斯坦称赞他为:“当代无庸置疑最伟大的小提琴家” 。 维尼亚夫斯基的握弓方式与当时的习惯大不相同:他将右手肘抬得相当高,并且以食指第二关节以上部分压紧弓。后来许多小提琴家采用此种方式,尤其是俄国学派。Carl Flesch [傅雷胥(1873-1944),匈牙利小提琴家,教育家] 所称的‘俄国式握弓’应该正是源自维尼亚夫斯基。在作曲方面,维尼亚夫斯基结合了自帕格尼尼之后的崭新技法,并融入浪漫思想及斯拉夫民族色彩。从他的马祖卡舞曲及波兰舞曲便可证明他深具波兰民族主义的思想。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二首小提琴协奏曲。另外则是在练习曲的创作上(L'ecole moderne与Etudes-caprices),可说是仅次于帕格尼尼的24首Caprices而最富有音乐性与挑战性的小提琴练习作品。


3.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西元1875年2月2日生於维也纳,1962年1月29日死於纽约,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四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是位医生,同时也是狂热的业馀小提琴家。后来在奥伯(Jacques Auber)的指导下,当他七岁时便获得维也纳音乐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许入学 — 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 他在那里跟随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学习小提琴,并与布鲁克纳(Bruckner)学习乐理共三年的时间。九岁举行第一场演出,并空前非凡地在十岁获得第一名成绩。之后他前往巴黎音乐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师马萨(J. L. Massart)继续学习小提琴。1887年他与四位都较他年长十岁左右的小提琴学生同获首奖毕业,当时他年仅12岁,至此之后他在琴艺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师的指导。 接下来的数年间,克莱斯勒在音乐事业上的发展并不顺利,其间甚至有朝医学及美术方面发展的举动,但在无法忘情小提琴的情况下,再度重返乐坛。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则大获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克莱斯勒返回奥国从军,1914年因伤退伍并前往美国,但因反德情绪高昂,他只好暂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动。1941年他在纽约街头漫步时遭车撞伤而不省人事,音乐界一度认为他没有希望重返舞台。 然而一年后他就重登乐坛,演奏孟德尔颂(F.Mendelssohn)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且技不减当年。
克莱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为主。年轻时唯恐因自己名气不够大,使人不愿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旧时期音乐家的风格创作许多乐曲,并将乐曲冠上那些知名音乐家的名字,使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广为流传。另外他也改编其他形式的乐曲而为小提琴曲,并为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写装饰奏(Cadenza),为后世留下丰富的音乐资源。

4.萨拉萨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

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一个贫苦家庭。5岁师从父亲学琴,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854年到马德里师从赛斯学艺,并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尔。仅9个月就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学完并获得了一等奖。1857年,视听课获一等奖。1859年,又获得了和声的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的事。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岁高龄仍技艺不衰。萨拉萨蒂的演奏技巧纯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国学派典雅、优美的风格,又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间色彩,音色优雅、飘逸和水晶般的纯净、明亮,听起来宛如优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颤指,使强烈的感情更加激动人心。他的同时代人称他为“本世纪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艺术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艺术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们对他的评价:俄国小提琴教育大师奥尔:“萨拉萨蒂拉琴轻快自然,两只手的运动和配合总是那么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终就像做游戏那样轻松,可是听起来却是那么的理想。……他是个多么走运的家伙呀,不像我们整年整月地当小提琴的奴隶,有一天不练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着练琴,每天在那里舒舒服服过日子。”……“他拥有一种动作十分迅速准确而又能保持长久的颤音(Trill),这种能耐是他技艺高超的绝妙证明。掌握特别动听的琴声的萨拉萨蒂只使用飞跃顿弓(Staccato Volant),这种顿弓不很快,但无限优美。……使他整个演奏闪耀出一种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声虽气魄不够,但动听之极,所以他的演奏总是令人觉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莱什对萨拉萨蒂有过这样的评语:“音色悦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画尽致,代表着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 “琴要拉得干干净净,演奏应该无拘无束,流畅而辉煌,这是萨拉萨蒂教会我们的。现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术上完美无缺,演奏中始终要拉得十分准确而不允许那怕犯一点点错误,这都是从萨拉萨蒂登上艺坛后才随之兴起的风气。……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来在演奏技术上灵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你一面听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绝的份儿。他的颤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确地将运弓当作发出理想琴声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触琴弦总是准确地落在琴马和指板之间那个正中央的点上。”当时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将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题献给萨拉萨蒂,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国作曲家拉洛的《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奥尔说:“通过出色地表演,使广大听众了解布鲁赫、拉洛和圣·桑的这几首杰出的协奏曲的价值,是萨拉萨蒂一生演出活动立下的最大功劳。” 萨拉萨蒂不仅是完美的演奏家,还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时还特别擅长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余首,都很精致优雅。他一生中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据比才歌剧改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奥尔对此给予了最肯定和真实的评价:“他那些独具一格、才气横溢而又真正适合公开演奏的乐曲,如此鲜明地表现出他祖国那种热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调的《西班牙民歌》,无疑是小提琴曲目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珍宝。”这些作品既表现了高难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调,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一个贫苦家庭。5岁师从父亲学琴,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854年到马德里师从赛斯学艺,并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尔。仅9个月就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学完并获得了一等奖。1857年,视听课获一等奖。1859年,又获得了和声的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的事。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岁高龄仍技艺不衰。萨拉萨蒂的演奏技巧纯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国学派典雅、优美的风格,又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间色彩,音色优雅、飘逸和水晶般的纯净、明亮,听起来宛如优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颤指,使强烈的感情更加激动人心。他的同时代人称他为“本世纪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艺术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艺术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们对他的评价:俄国小提琴教育大师奥尔:“萨拉萨蒂拉琴轻快自然,两只手的运动和配合总是那么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终就像做游戏那样轻松,可是听起来却是那么的理想。……他是个多么走运的家伙呀,不像我们整年整月地当小提琴的奴隶,有一天不练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着练琴,每天在那里舒舒服服过日子。”……“他拥有一种动作十分迅速准确而又能保持长久的颤音(Trill),这种能耐是他技艺高超的绝妙证明。掌握特别动听的琴声的萨拉萨蒂只使用飞跃顿弓(Staccato Volant),这种顿弓不很快,但无限优美。……使他整个演奏闪耀出一种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声虽气魄不够,但动听之极,所以他的演奏总是令人觉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莱什对萨拉萨蒂有过这样的评语:“音色悦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画尽致,代表着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 “琴要拉得干干净净,演奏应该无拘无束,流畅而辉煌,这是萨拉萨蒂教会我们的。现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术上完美无缺,演奏中始终要拉得十分准确而不允许那怕犯一点点错误,这都是从萨拉萨蒂登上艺坛后才随之兴起的风气。……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来在演奏技术上灵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你一面听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绝的份儿。他的颤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确地将运弓当作发出理想琴声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触琴弦总是准确地落在琴马和指板之间那个正中央的点上。”当时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将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题献给萨拉萨蒂,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国作曲家拉洛的《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奥尔说:“通过出色地表演,使广大听众了解布鲁赫、拉洛和圣·桑的这几首杰出的协奏曲的价值,是萨拉萨蒂一生演出活动立下的最大功劳。” 萨拉萨蒂不仅是完美的演奏家,还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时还特别擅长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余首,都很精致优雅。他一生中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据比才歌剧改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奥尔对此给予了最肯定和真实的评价:“他那些独具一格、才气横溢而又真正适合公开演奏的乐曲,如此鲜明地表现出他祖国那种热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调的《西班牙民歌》,无疑是小提琴曲目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珍宝。”这些作品既表现了高难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调,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7#
发表于 2011-3-3 02:10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8#
发表于 2011-3-3 02:13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59#
发表于 2011-3-3 02:19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60#
发表于 2011-3-3 02:21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10-1 00:23 , Processed in 0.0665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