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玉玉妮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塔,音乐,他们 The end

[复制链接]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16#
发表于 2011-2-28 23:32 |只看该作者
李传韵
   李传韵李传韵,1980年生于青岛的一个音乐世家,祖籍广东东莞。李传韵11岁赴波兰参加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少年组的比赛,高超的技巧,成熟的音乐表现征服了所有的评委,被一致推举为第一名,成为此项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
     
祖籍东莞,有“小提琴王国中的鬼才”之称的李传韵,是一位与郎朗、李云迪在国际上齐名的年轻一代的中国演奏家,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小提琴国际大师。07年他将登台东莞玉兰大剧院,为东莞父老乡亲演奏。07年李传韵来莞演出,是为完成外祖母的遗愿,届时东莞市民将可在东莞玉兰大剧院聆听“‘春之声’杰出小提琴家李传韵独奏音乐会”,聆听小提琴家李传韵的绝美旋律。   李传韵1980年生于青岛的一个音乐世家,父母都是专业小提琴演奏家。他三岁便随父母学习小提琴并显示出过人的天赋。2001年,李传韵以香港最杰出小提琴家同香港小交响乐团赴法国音乐节演出,被誉为2001年法国音乐节最吸引的音乐会,他被誉为最天才的青年音乐家,此后他活跃于世界各大舞台。   更值得关注的是,李传韵现在使用的小提琴,是于1784年制造的GB瓜达尼尼意大利名琴,这把GB瓜达尼尼小提琴是瓜达尼尼系列名琴中最好的一种,被誉为全球十把意大利名琴之一,由世界名琴协会·斯特拉底瓦里协会主席杰里夫·富什先生提供并让李传韵免费使用。
活动年表
  1986年,李传韵全家定居香港,此后,他每年都会随“香港叶氏儿童音乐实践中心”赴海外演出。   1991年, 十一岁的李传韵在“波兰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年小提琴比赛”上赢得少年组第一名,成为该国际顶级小提琴赛事最年轻的冠军得主之一。   1993年8月,年仅十三岁的李传韵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帕格尼尼专场音乐会”,演奏被公认为小提琴演奏试金石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并录制了该曲目的CD。   1996年,李传韵获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最高奖学金,赴美跟随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多萝茜·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及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深造。自同年夏天起,他每年都参加在科罗拉多举行的“阿斯本音乐节”。   1997年12月,李传韵作为迪蕾教授最优秀的学生,在纽约“Larchmont Chamber Music Circle”上举行独奏音乐会,并于次年在阿斯本音乐节上获“Nakamichi小提琴协奏曲比赛”第一名。   1999年,李传韵获"Salon de Virtuosi"高级奖学金,并开始在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随库尔特·萨斯曼绍斯(Kurt Sassmannshaus)教授学习。在此期间,李传韵在“圣-桑小提琴协奏曲比赛”中夺魁,并与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合作,在全美各大城市举行巡演。   2001年,李传韵以香港最杰出的小提琴家的身份,与香港小交响乐团一起赴法国音乐节演出,被评为音乐节上最受欢迎的音乐家。   2002年,李传韵在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担任背景音乐中所有小提琴独奏部分的演奏,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同年7月,小提琴演奏专辑《预言鸟》由普罗艺术制作发行。   2003年4月,非典时期,作为香港人的李传韵勇敢地从纽约回到香港顶替著名小提琴家所罗门•敏茨的音乐会演出,被人们传为佳话。   2004年,李传韵应鹿特丹爱乐乐团之邀,与著名指挥大师捷吉耶夫成功合作引起轰动。   2004年,通过香港电台推出华人青年音乐家系列之后,李更成为香港人所喜爱的音乐家。同时被香港大学邀请,进行示范、讲解、交流音乐会。   2004年,李氏被荷兰,鹿特丹爱乐约请在世界最著名大师捷吉耶夫得执棒下合作演出。   李传韵现在使用的珍贵小提琴GB瓜达尼尼在意大利的都陵制造于1784年,通过芝加哥斯特迪瓦立协会的慷慨努力,而得以长期使用。古意大利琴拥有者通过此协会选择.支持.提供有特殊天才的艺术家使用,传韵是其中一员。   现在, 李氏在纽约 The Clarisse B. Kanspel 基金会的支持及关怀下, 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各种学习。   多年来, 李氏活跃在世界各地, 并与美国, 加拿大, 中国, 韩国, 新加坡, 日本, 台湾, 冰岛, 法国, 等地的国家交响乐团合作,经常举行独奏音乐会。
艺术生涯
家庭影响
  李传韵,1980年生于青岛的一个音乐世家,父母都是专业小提琴演奏家。三岁便随父母学习小提琴并显示出过人的天赋。五岁时参加北京市儿童小提琴比赛荣获冠军,由此得到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的赏识,收到门下,对其进行长期科学、严格的训练。1991年李传韵赴波兰参加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少年组的比赛,高超的技巧,成熟的音乐表现征服了所有的评委,被一致推举为第一名,成为此项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从此,小小年纪的他便蜚声国际乐坛。  李传韵
“现代的帕格尼尼”
  1996年,李传韵赴美,在当今最负盛名的音乐学府朱丽亚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小提琴教母”多萝茜.迪蕾(Dorothy.Delay)以及当代伟大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1999年获得Salonde.Virtuosi最高奖学金,进入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学习。2001年同香港交响乐团赴法国音乐节演出,被誉为该音乐节最具天才的青年演奏家,由此开始了享誉世界的职业演奏家生涯,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   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这样评价李传韵:“他的演奏比帕尔曼好。许多东西都是从他心底流出来的,这是上帝赋予他的。”李传韵的演奏无论在技术上还是音乐上都堪称完美。他有着无人能敌的辉煌技巧,各种音程的双音、双泛音、左手拨弦、连顿弓、飞弓,这些常人不敢触及的技术在他完成起来真是易如反掌、如履平地。他已不满足于现有小提琴作品的技巧表现,经场在演奏中即兴发挥、创新。特别是在演奏帕格尼尼的《第二十四首随想曲》时,充分继承和发扬了帕氏即兴改编的风格,根据自己演奏时的心境和状态对乐曲进行再创造,使原有的高难技巧得以进一步提高,听众在每一次聆听这首作品时都会发现新意,得到不同的感受。由此,李传韵被称为“现代的帕格尼尼”。
技术高超
  高超的技术是演绎音乐的有力保证。李传韵把自己的技巧充分运用到乐曲表现中,而不是单纯的“炫技”。他的音乐清新自然,深邃成熟。今年四月,李传韵与国交合作演出哈恰图良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是他最喜欢的乐章,也是最检验音乐表现力的乐章。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弓子一触到琴弦,忧郁哀婉的乐句便如云似雾在听众周围弥漫开来,使你立刻失去自制力,随着他的音乐而呼吸。这时的传韵仿佛不是在演奏乐器,而是用他整个身体在歌唱。低沉婉转时,那是他在倾诉内心的忧伤和彷徨;高亢嘹亮时,那是他在宣泄愤怒和希望。他时而带上亚美尼亚古老的面纱独自饮泣,让你好奇地窥探他的神秘;时而露出热情洋溢的笑脸,邀你与他狂欢;时而浓墨重彩,时而又素雅恬淡。高贵甜美的音色,出神入化的运弓,酣畅自然的乐句,这一切都像一只天使的手,引领着你和他一同吟唱,追随着他在音乐的星空中漫步。当第二乐章演奏完,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人们早已把乐章之间不鼓掌的禁忌抛到九霄云外。  李传韵
赤子之心
  在憨厚单纯的面孔下,李传韵有着一颗善良淳朴,对祖国母亲赤诚的心。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一位当今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大师临时毁约,拒绝参加在香港的音乐会。当主办方在万般无奈之下请传韵去救场时,他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从美国回到香港。在地铁里他接受了采访:“我回来就是要用琴声为港人鼓劲,和你们并肩战胜非典。我还要向战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表示慰问和感谢!”在音乐会上他演奏了贝多芬D大调协奏曲,那颂扬人类美好情感的旋律不就是为传韵而做吗?现在已是国际知名人物的他,无论走到哪都不忘宣扬、推广祖国的悠久文化。虽有名琴协会提供的意大利传世名琴,但传韵坚持使用中国提琴制作师制作的新琴,他要让世人认识、承认中国的提琴制作业,并把这个领域推向世界。在各种音乐会上,传韵的演出服都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绣在前胸的龙或是后背上的京剧脸谱,无不在向世界各地的听众传达着李传韵的心声:“我永远是属于中国的演奏家!”   小提琴大师里奇说过这样的话:“中国要想有一位伟大的演奏家,现在已经出现了。”那就是李传韵。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国际舞台
  李传韵现在使的珍贵古小提琴GB瓜达尼尼在意大利的都灵制造于1784年,通过芝加哥斯特迪瓦立协会的慷慨努力,而得以长期使用。古意大利琴拥有者通过此协会选择来支持、提供有特殊天才的艺术家使用,李传韵是其中一员。他同时也使用中国优秀小提琴制作大师的作品.   同年,李传韵与美国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合作,在北京世纪剧院录制《弦鸣,名琴上的精灵之舞》DVD,由普罗艺术制作发行。   多年来, 李传韵一直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除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外,他还与著名指挥家杰吉耶夫、尼米·亚维、欧克·卡本、莱瑞·莱克利夫、水蓝、叶咏诗、余隆,以及众多国际著名乐团合作,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音乐会演。
时尚先生
  李传韵曾与多位国内外著名指挥家合作,并多次与美国、加拿大、中国、法国、冰岛、荷兰、纽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西班牙、韩国、新加坡、台湾、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及地区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经常在国内外举办独奏会。作为香港最杰出的音乐家,他曾参加香港回归五周年、十周年庆典,还多次为中外政要在人民大会堂,政协礼堂,钓鱼台国宾馆演出。并代表中国顶尖级艺术家赴日内瓦及东京为联合国官员和各国驻外官员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李氏也经常参加各种大型演出如:2006上海海外华人音乐家新年音乐会,2007CCTV年度综艺盛典,2008年文化部春节晚会,凤凰卫视首届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等。   李传韵拥有特立独行的气质,还是2007年度时尚先生。
“魔鬼天才”
  李传韵是一个激情的,有实力并最具吸引力的青年演奏家。他的暴风雨式的热烈演奏以及细腻柔和的深情诠释,皆因他无敌的技术的支持,被世人称为:少见的“魔鬼天才”。   凭借李传韵的实力和对艺术的贡献,李氏获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奖年度最佳艺术家奖”。
编辑本段各界人士的评价
国际评价
  西方主流媒体评价李传韵是“一个在琴弦上跳舞的魔鬼天才,一位用技巧征服世界的大师”   李传韵是继伊扎克·帕尔曼之后另外一个伟大的小提琴家。 ——多茜尔·迪蕾(帕尔曼的恩师、人称“现代小提琴教母”、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教授)   这个年轻人必将成就大业,他演奏能力极强,速度惊人却极富音乐感,他具备所有必要的条件。如果中国渴望出现一位伟大的小提琴家,李传韵就是其中之一。——Ruggiero Ricci(意大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他的技术出神入化,被喻为再世的帕格尼尼)   李传韵的演奏太令人震惊了,他是如此优秀、如此有天赋。他用最高超的技巧做到了这一切,他把那么多的情感倾注到了使人感动的音乐上。他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家伙,所以如此动人。——Fushi(著名小提琴收藏家,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创建人)   你可以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一些东西,这种感觉是少有的。他来这里开小型演奏会,平常对这类音乐不感兴趣的人听后也感动得哭了。——Mark Ptasnhe(美国小提琴收藏家,把珍藏的一把价值200万美金的小提琴借给李传韵作演出之用)   我通过迪蕾认识了李传韵,他的演奏立即感动了我,他非常有音乐感,很有才华,是出色的天才。——Carl Battaglia(美国纽约甘普尔基金会行政总监,该基金会目前正资助李传韵发展他的音乐事业)   李传韵的演奏自始至终就像钟摆一样,充满了完美的、无法阻挡的动力。他的表演不仅仅是简单的炫技,而是用人声般细致美妙的演奏阐释出音乐的秘密,换句话说,就仿佛海菲茨和奥依斯特拉赫的琴声一样。梦幻般的精巧乐句摇曳着海菲茨的优雅,结构却异常地严谨端庄,同时音乐和呼吸却又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完美,弓弦所触之处,仿佛就是溪流中的岩石与流水之间的交谈。 李传韵对乐曲的精确诠释让我感到震惊,就像是他在现场谱曲一样,乐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确地呈现在了舞台上。——Chia Han-Leon(著名音乐评论家)   李传韵最大的特质是他拥有卓绝的技巧,他能将音乐理念瞬间变成为表演现实,他的技巧无与伦比,从乐思和到琴声之间可以没有任何障碍。他是我所见过最优秀的。——Kurt Sassmannshuaus(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技巧只是表达自己的工具,我见过无数的演奏家 ,他们的演奏很快、很有力,却不能感动我,我第一次认真听李传韵的演奏,是在一个比赛上,他的音乐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不是正规的风格,但对我而言,这是音乐最重要的元素。我们是朋友,每个认识李传韵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大好人。我真心希望他能够快乐,如果他明天告诉我想当科学家,不再拉小提琴,如果这对他是最重要的,真的能让他感到开心的话,我也一样会支持他。——Bruno(小提琴销售商)
港台评价
  李传韵天生的机能、以及他对音乐的感觉,即便是在全世界的小提琴演奏者中来说,也都是第一流的。他会觉得,现有的小提琴曲目完全不够挑战性,他会即场加好多花,在返场时,别人通常是预先准备好一些曲目,他却临场即兴。在一些非常艰难的、别人要练习很长时间才练成的那些帕格尼尼练习曲中,他还要加花,而且,有时碰到单音的旋律,在他手里竟然全部变成了双音。他的技巧简直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他对所有的声音都非常敏感,虽然没有学过钢琴,但他在琴键上随便一摸,那些和弦就自然而生,像是有人专门写出来的一样。 ——叶咏诗(香港著名指挥家)
日本评价
  听了李传韵的音乐,我认为他的演奏是如此出色,就像过去的某个传奇大师,也许是米尔斯坦或者海菲兹。——原田光一郎(日本的顶尖教师、桐棚大学的教授、前东京四重奏领袖)   李传韵的演奏极具震摄力,他拥有魔鬼般高超神奇的技巧,同时,返场演出中那首充满激情的巴赫无伴奏,也显得洒脱漂亮。《恰尔达什》也是无伴奏的,他一直以双音弹奏。兴之所至时,随手把自己抹过汗的毛巾递给指挥家用,然后搁在指挥台的扶手处继续演奏,这等洒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厉害。——池田卓夫(日本音乐评论家)
国内评价
  2002年12月12日,张国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很多人相比,李传韵属于不会包装自己的艺术家。但从专业角度而言,平时说话极为严谨的这位深交前总监,连用两个“最最”表达了他对这位小提琴奇才的欣赏和赞美之词。他称李传韵是 “中国当代最最好的、最最有才气的小提琴家”。——张国勇(上海歌剧院院长 原深圳交响乐团总监)   我讨厌用天才这个词,李传韵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领悟力强,有潜质。我们应该为有这么出色的中国年轻音乐家而自豪。李传韵是一个很独特的人,许多人猜不透他的潜力,马友友六岁时,我在巴黎见过他,我也意识到这个小孩子有很大潜质,能把学到的东西累积起来,然后再挥洒自如地表现出来,李传韵也一样,他拥有所有才能,可以挥洒自如,一切取决于他想朝哪个方向走,他还很年轻,这是他的世界。——董麟(著名指挥家)   在中国当今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中,首推就是李传韵.主要是他的演奏不是普遍的当代小提琴演奏家---我讲的是有资格的小提琴家所能达到的.这么说吧,他的技巧超过了帕尔曼.确实如此,他超过了帕尔曼!他的很多东西不是做出来的,是他内心深处流出来的,这是上帝给他的。——盛中国(著名小提琴家)   李传韵是我所见过的少数天才之一,他从小就非常有灵感。85年北京的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李传韵报名参加,演奏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那时候他六岁,其实只有五岁。这个小孩子居然演奏拉罗?!不可以,这样不行,这岂不是助长好高鹭远的风气,不打好基础,爱挑战高难度。我想先听一听吧,结果听下去,表现最好的是他。我说这个孩子真棒,我认为他是帕尔曼的材料。他演奏完,我建议不要让他拿第一名,他年纪这么小竟演奏这么难的乐曲,如果其他人都效法他,那便糟了,给他第二名,其实他应该拿第一名。他有一个特点,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很天真,很真,他的音乐是出自真心、真情的。——林耀基(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研究室教授)
编辑本段评论摘要
     
李传韵是继伊扎克·帕尔曼之后另外一个伟大的小提琴家。   ——多茜尔·迪蕾(帕尔曼德恩师、人称“现代小提琴教母”、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教授)   这个年轻人必将成就大业,他的演奏能力极强,速度惊人却极富音乐感,他具备所有必要的条件。如果中国渴望出现一位伟大的小提琴家,李传韵就是其中之一。   ——Ruggiero Ricci(意大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他的技术出神入化,被誉为再世的帕格尼尼)   李传韵的演奏太令人震惊了,他是如此优秀、如此有天赋。他用最高超的技巧做到了这一切,他把那么多的感情倾注到了使人感动的音乐上。他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家伙,所以如此动人。   ——Fushi(著名小提琴收藏家,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创建人)   李传韵的演奏自始至终就像钟摆一样,充满了完美的、无法阻挡得动力。他的表演不仅仅是简单的炫技,而是用人声般细致美妙的演奏阐释出音乐的秘密,换句话说。就仿佛是海菲茨和奥依斯特拉赫德琴声一样。梦幻般的精巧乐句摇曳着海菲茨的优雅,结构却异常的严谨端庄,同时音乐和呼吸却又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完美,弓弦所触之处,仿佛就是溪流中的岩石与流水之间的交谈。李传韵对乐曲的精确诠释让我感到震惊,就像是他在现场谱曲一样,乐谱里的每个细节都精确的呈现在了舞台上。   ——Chia Han-leon(著名音乐评论家)      
李传韵的演奏极具震撼力,他拥有魔鬼般高超神奇的技巧,同时,返场演出中那首充满激情的巴赫无伴奏,也显得洒脱漂亮。《恰尔达什》也是无伴奏的,他一直以双音弹奏。兴之所致时,随手把自己抹过汗的毛巾递给指挥家用,然后搁在指挥台的扶手处继续演奏,这等洒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厉害。   ——池田卓夫(日本音乐评论家)   技巧只是表达自己的工具,我见过无数的演奏家,他们的演奏很快、很有力,却不能感动我。我第一次认真听李传韵的演奏。是在一个比赛上,他的音乐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不是正规的风格,但对我而言,这是音乐最重要的元素。我们是朋友,每个认识李传韵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大好人。我真心的希望他能够快乐,如果他明天告诉我相当科学家,不再拉小提琴,如果这对他是最重要的,真的能让他感到开心的话,我也一样会支持他。   ——Bruno(小提琴销售商)   听了李传韵的音乐,我认为他的演奏是如此出色,就像是过去的某个传奇大师,也许是米尔斯坦或者海菲茨。   ——原田光一郎(日本的顶尖教师、桐棚大学教授、前东京四重奏领袖)    李传韵是一位一流的小提琴家,有机会听到他的小提琴演奏,使今晚的音乐会很值得一看。   ——2006年5月11日纽约时报 By BERNARD HOLLAND   李传韵,一位充实的顶级艺术大师。李传韵操琴似戏弄玩具。他在琴上滑翔着,奔腾着,跳跃着,呼啸着,贯穿了整整35分钟那无边际的精力充沛的演奏。   ——2005 年4 月15日 BANGOR DAILY NEWS , by Helen York   李传韵的表演风格具有一种令人钦佩的技术自由度。这使他的表演不拘一格,正是如此,细细地倾诉给他的观众。在演奏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时,他强烈地倾泄着那浪漫的情感,更可说是炫耀那灿烂的和弦以及奔腾的弓弦。他创造了独特的指法,全靠G-弦来描述美丽动人的第二乐章中的柔情和第三乐章的主题,这令人想起Fritz Kreisler。第三乐章于每位观众来说都是大师风姿的欣赏,它似旋风般疯狂而去。这必是与众共瞩的不凡艺术家生涯。   ——2005年3月6日Win Pusey,The Ellsworth American 专评   李传韵首次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合演已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和当时聆听传韵演奏会的观众都清晰地记得那么一件事,在演奏 Khachaturian的最后一个乐章时他的琴弦突然断了,传韵象闪电般敏捷地与首席小提琴手调换了琴,随之又焉然无恙地继续表演。同样的活力与娴熟的滑音,炫耀的韵律及魔力般的技巧都让今晚的Glazunov协奏曲无泄可击。传韵总能在他的乐曲中插入些新意,他优雅流畅的柔弦更为绝妙,尤其体现在他的阿娜多姿的慢板。无论何时他总会使你置身于盛开的音乐蓓蕾之中。我曾听见周围为他表演的美妙慢板所发出的一片嘶嘶惊讶声。无疑,这正是他之魔力所在。   ——2004年 11月26日 海湾广场音乐厅 DEREK   整场电影洋溢著李传韵这位小提琴奇才的乐声。到最后,你很难说得清是什么令你热泪盈眶,是片中温馨的一刻,抑或是李传韵仿如天籁的琴音。他为这场电影添加了美丽动人的背景音乐。   ——2003年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 By Ann Hornaday   真是巨大的失望——由于很多乐迷期待已久的天才麦克西母·温哥列夫生病,使得冰岛交响乐团被迫延期音乐会。但是在一星期内,冰岛交响乐团找到了另一个天才——年轻的李传韵。李演奏的拉罗西“班牙交响诗”,像一个真正的音乐巨匠他伤感的演释贯穿于协奏曲,融于在他自己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是观众被传韵宏伟的演奏所惊呆,他们全体起立为他喝彩。不用说,他是被授予最高赞赏的!技巧的运用,使他那强烈的自我色彩那么柔和,那么温暖,以致使我忘记了音乐厅以外的一切事!   ——2003年9月11日 冰岛早报 By Jon Olafur Siguresson   当李传韵赞扬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同时,陈凯歌导演赞扬提琴家说:“我认为,他是一个超级天才。”   ——2003年6月5日美国 The San Francisco Examiner By Joyce   李传韵对于贝多芬这首协奏曲有着极迷人而高贵的音乐触觉,他对于贝多芬刚强及温柔的风格巧妙地融化在一起,音色光芒而委婉,头脑冷静而热情。他这首贝多芬即合乎典型的标准风格,亦在句子的表达方面有一流的歌唱性他的表现,并非一般享负盛名的大师所能达至。李传韵对于弓子的运用,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能够以一弓之内做出因应“字”与“字”之间的轻重变化,因此他的句子极具灵活性和朝气,而他的“花巧”亦不过火,依然保持贝多芬率直的味道,极之难得。   ——2003年4月27音乐会香港 IATC 网上艺评 付瑰琦   提起李传韵,叶咏诗兴致很高。她说:“……而是说全世界在内,以演奏小提琴的人来说,他天生的机能,以及他对音乐的感觉,都是第一流的。他会觉得,现有的小提琴曲目,完全不够挑战性,他会即场加好多花(一种奏琴技巧),在安哥时,别人通常准备好一些曲目,他却临场即兴。在一些非常艰难、别人要练习很长时间才练成的那些Paganini练习曲之中,他还要加花,而且,有时碰到单音的旋律,竟然全部变了做双音。他的技巧简直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叶咏诗这时才知道,他的脑袋根本就能听出所有声音,他虽没有学过钢琴,但他在钢琴上喜欢怎样摸,那些Chord就自然而生,像是别人专门写出来一样。   ——2003年3月23日 香港星岛日报 女侠叶咏诗   李传韵的超绝技巧一直和谐地融合在他演奏时热情澎湃的内心世界里,不论是饱满的行弓,或是强而有力的拨弦,处处都像是顺手拈来的。能以轻松自然的超绝技巧克服小提琴音乐上的各项挑战,无论怎样都是一件赏心乐事吧。   ——2002年12月 New Citizen Evening   小提琴演奏家李传韵在艺海剧院举行的一台独奏音乐会,向人们展示了小提琴的音乐魅力。如果说,这台音乐会的上半场曲目,是用抒情的演奏来表达乐曲音乐内涵的话,那么,下半场的曲目,才华四溢的他是用炫技和音乐性的结合,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使用的高难度技巧完全融合在演奏的激情之中,琴弓随意大力一挥,手指灵巧轻盈拨弦,都是那么自然。他甚至会在乐曲中的一些高难度乐段上,即性发挥出高难度的技巧,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2002年12月24日新民晚报 杨建国   作为这场音乐会的特约指挥,上海歌剧院院长,原深圳交响乐团总监张国勇的评价也许更有权崴性。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很多人相比,李传韵属于不会包装自己的艺术家。但从专业角度而言,平时讲话极为严谨的这位深交前总监,连用两个 "最最" 表达了他对这位小提琴奇才的欣赏和赞美之词。他称李传韵是 "中国当代最最好的,最最有才气的小提琴家"。   ——2002年12月12日 《深圳晚报》   当他状态来的时侯,整个人都充满了光辉,谈话时,他不停地坐着、躺着、走着、跳着、晃着。音乐是直接、感性而贴切的,他身上的光辉就是音乐。   ——2002年4月7日 《厦门文化周刊》   由李传韵担任独奏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在第一乐章就展现了其扎实的技巧及穿透力极强的音色,乐队似乎也感染到独奏的音乐张力。第三乐章李传韵拉的速度比一般快,他不时也以稍为浮夸的手法来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李传韵相当懂得利用身体的力量去拉琴,不论再艰难的片段,他都可以清楚无误地表达。   ——1998年台湾《音乐评论》   李传韵的表现几乎无可挑剔,快弓、顿弓、跳弓、左手拨弦,E弦上高难度的技巧在他手里竟容易得如覆平地。指挥梅笳评价:“李传韵的演奏富有激情,他能极大地感染乐队,让乐队随他一起激动”。   ——1996年 《湖北日报》   李传韵在前年的老祡演奏中已充满了蓬勃的青春朝气,去年二十四首帕格尼尼随想曲的演绎,技巧上完全不输于任何唱片版本(应注意,现场上85%的完整,唱片上就可以变成100%)。他的弓从一落在弦上开始,音乐就生龙活虎似地充实在每一小节中。   ——1996年 《香港明报周刊》   他的表情甚至在缅腆中还带着一丝漠然,但是,当李传韵拿起琴弓,手指开始在琴弦上移动起来的时侯,人们会惊呀他的音乐世界原来竟然如此广阔,深远而多姿彩.....虽然李传韵手中的乐器,并不是世界名琴,但他拉奏出来的琴音流畅,通透。   ——1995年 《香港新晚报》   音乐会上最精彩的一笔由来自香港的小提琴家李传韵涂抹而成,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小演奏家在分量极重的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中向人们展示了他成熟的诠释和过人的技巧,使人有理由相信这就是一位未来的大师。   ——1995年 《人民日报》   他俱有优越的先天条件,身体壮得像一头小老虎,双手大而厚,有弹性有韧力,更难得的是有音乐感,有一股小老虎的冲劲。   ——1995年 《香港明报周刊》   李传韵在临到上台前一分中还在连蹦带跳,像泼猴似的淘气。但往台上一站,拉起小提琴,却那样投入,令台下听众为之神往。   ——1991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传韵只有八岁,但他在演奏时俨然就已经是一位音乐大师。   ——1988年奥大利亚媒体   克莱斯勒的灵魂应该对李传韵的小提琴演奏微笑了。这名年轻的小提琴家虽然还不是帕尔曼,但他潇洒地在令人眩目的音乐中翱翔,博得了所有听众的狂热的掌声。   ——1987年美国 《华盛顿邮报》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17#
发表于 2011-2-28 23:48 |只看该作者
大提琴家     
大提琴演奏家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介绍   大卫·波佩尔(捷克语姓名David Popper)(1843-1913) (19世纪大提琴之王,近代大提琴技术派创始人)捷克作曲家、大提琴家。1843年6月18日出生于布拉格,3岁就能模仿演唱名曲,5岁能即兴弹奏钢琴小品,6岁开始学小提琴,12岁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随戈尔特曼(J. Goltermann)学习大提琴。21岁应邀在比洛(Bulow)的指挥下演奏,深受称赞。25岁起担任帝国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演奏之外他开始创作,至1880年已经出版了60部作品。后受李斯特邀请,在布达佩斯的匈牙利皇家音乐院担任第一位大提琴教授。他与学校教师组成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曾与勃拉姆斯合作演奏。当时学校共事者有作曲家多赫纳尼(E. Dohnanyi)、巴托克、科达伊及指挥家赖纳等。1913年获得奥匈帝国国王的奖励。同年8月7日逝世于维也纳附近的巴登(Baden)。   .波泊尔创作了四首大提琴协奏曲,一首三把大提琴与钢琴的安魂曲,以及大量深受欢迎的大提琴小品。其《精灵之舞》是经常加演的曲目。他的48首大提琴练习曲,被称为可以与肖邦的钢琴练习曲相提并论的重要教程。在波泊尔之前,很多大提琴曲需要从小提琴作品改编,在至波泊尔时代,则有许多小提琴家改编他的大提琴作品来演奏。   巴保罗 卡萨尔斯(1876-1974),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作 曲家,被认为是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他以惊人的演奏和表现才能,提高了大提琴儿为独奏乐器的地位,在本世纪的大提琴家中,他的贡献最大,成 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艺术家。他的演奏颇为迷人,无论在技巧、音色还是音乐表现上都达到了异常高超的境界。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们许多作品的录音成 为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   卡萨多(1897-1966),西班牙大提琴家,毕生演出于欧 美各大城市,是当时最著名的大提琴家和室内乐演奏家之一。卡萨多的演奏舒展大方,充满高亢的情绪和诗一般的韵味。   艾森柏格(1902-1972),美国大提琴家。   费尔曼(1902-1942)奥地利大提琴家 有着惊人的技巧, 死于一场失败的手术。   皮亚蒂戈尔斯基(1903-1976),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 ,演奏优美动人,尤其那黄金般的音色更具有醉心的魅力。在感情、理智和技巧三大演奏因素方面从不偏 向任何一方,力求完美、精确地表达作品的全部风貌和精神内涵。   福尼埃(1906-1986),法国大提琴家,本世纪最杰出 的大提琴家之一。9岁因患小儿麻痹放弃学习钢琴。1923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1953年被授予法国国家勋章。他意 志坚强,充满乐观精神,既富理性,又是充满人情, 表演技巧细腻、洗耳恭听练。他的演奏曲目很广包括巴赫的奏鸣曲到现代音乐作品。人们对他的演奏有过许 多生动的比喻。如“大提琴诗人”、“音乐贵族”等。   克努舍维茨基(1908-1963)苏联大提琴家 ,1944年荣获共和国艺术家称号。在排练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的途中去世   斋藤秀雄(1902-1974)日本大提琴家   托特里(1914-1990 ),法国大提琴家、指挥家。以独 奏与室内乐重奏著称。演奏技巧卓越,富有气魄和感 染力。   纳瓦拉(1911-1988)法国四大名家之一,出生在德国南部的音乐家庭中, 1920卡入图卢斯音乐学院 1925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此期间结识许多法国音乐家。1949年期任教巴黎音乐学院。1972年又到捷克的斯皮克耶音乐学院任教。他的演奏风格浪漫感人极为歌唱性的音色和精湛的技巧组成,他辉煌的运弓技巧受到大家的赞赏,拉罗和埃尔加协奏曲是他的代表作。   斯美塔那(SMETANA) 捷克大提琴家   班达(BANDA) 匈牙利大提琴家 教育家   让德龙 GENDON(1920-1991)法国四大名家之一 演奏风格大气豪放   斯塔克尔(1924- ),匈牙利大提琴家,演奏作风严 谨,技巧高超,色彩丰富,富于表情。   夏弗朗 (1923-1997)前苏联杰出大提琴家 ,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同为苏联时期的大提琴翘楚。1937年,夏弗朗以非官方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苏大提琴比赛并夺得第一而一举成名。他获得的奖品是一把1630年制作的阿玛蒂名琴,这把琴伴随了他整个艺术生涯。此后,他分别在1949年的布达佩斯民主青年节音乐比赛和1950年布拉格的哈鲁斯·维汉比赛中与罗斯特洛波维奇并列第一。表演技巧高超,音色朴茂,不过分做作但却不古板,深刻而大气。   罗斯特罗波维奇(1927-2007 )美籍前苏联大提琴家、 钢琴家、指挥家,本世纪最著名的演奏家。1964年被 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演奏风格具有强烈的 个性,音色浓郁,既严谨又高雅,具有火一般的热 情,富于戏剧性的表现力,他的演奏时而温柔,而富有光彩,时而华丽而辉煌,使听众陶醉其中。 2007年4月27日因肠癌医治无效在俄罗斯去世   杜普蕾(1945-1987 ),美国女大提琴家,虽为女性, 但演奏不拘细节,洒脱奔放。 成为世界上女大提琴家之最   马友友(1955- ),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美籍华 裔的大提琴家之一。出生巴黎,七岁时全家迁居纽约 。他的超级巨星的地位已稳如磐石,得到极高评价, 如小提琴大师斯特恩称马友友为“当今稀世奇才”, 更把小泽征尔、马友友同林昭亮(台湾省出身的“最 有成就、最受欢迎、最年轻的小提琴家”,1960-) 一起称为“当今世界音乐舞台上达到某种伟大水平的 三个东方人”。   哈诺依(1965- ),以色列女大提琴家,演奏音色 细腻,婉转秀丽,极上弹性。评论家称她“专为大提 琴而降生的”,实为前途无量的演奏家。   哈雷尔 HARRELL 当今最受欢迎大美国大提琴家之一   尼娜 可朵娃(1959-) 俄裔模特大提琴手   麦斯基 MAISKY(1948-)俄罗斯大提琴家 老罗最得意的弟子 当今大提琴家中的佼佼者   海默维茨(1970-)美国青年大提琴家 师从过著名大提琴家罗斯(美)(1911-1984)和马友友   王健 (1968-)中国当今最出色的大提琴家   秦立巍(1976-)曾获柴科夫斯基大赛二等奖

379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18#
发表于 2011-3-1 06:41 |只看该作者
少年和青春是可以探寻和付出的那些时候
其实,它很奢华
奢华到,可以用艺术去解读疼痛

会不由自主地爱了
也会言不由衷地宁愿忍受所有的折磨
在感情的波折里起伏
让自己疯狂一次
丢失一次 ...
玉玉妮妮 发表于 2011-2-25 16:09


少年不知愁滋味,,,
不同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爱是不同,唯有少年时最单纯且青涩。
珍惜眼前  好好过每一天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19#
发表于 2011-3-1 09:59 |只看该作者
马雷夏尔(Maurice Marechal,1892~重964)法国最优秀的大提琴家。演奏潇洒,音色纤细透明。

马伊纳尔迪(Enrico Mainanll,1897~1976)意大利大提琴家。演奏以优美纤细的音色和典雅的风格为特征。擅长演奏巴赫的作品。

瓦列芙斯卡(Christine Walevska,直944~)美国大提琴家。演奏技巧完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卡萨多(Gaspar Cassado,1897~1966)西班牙大提琴家。演奏舒展大方,充满高亢的情绪和诗一般的韵味。

卡萨尔斯(Padlo Gasals,1876~1973)西班牙大提琴家。一生主要从事演奏活动。

让德隆(Maurice Gendron,1920~)法国大提琴家。演奏潇洒辉煌,自然流畅。

皮雅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1903~1976)美国大提琴家。演奏细腻精致,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西尼格罗(Antonio Janigro,1918~)意大利大提琴家、指挥家。演奏明快流利,格调高雅而富于抒情性,以演奏巴罗克时代作品为主。

托特里埃(Paul Tortelier,1914~)法国大提琴家、指挥家。以独奏与室内乐重奏著称,演奏曲目甚广,擅长于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卓越,富有气魄和感染力。

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1945~)英国女大提琴家。演奏不拘细节,洒脱奔放。

沙夫兰(Daniil Shafran,1923~)前苏联大提琴家。演奏洗练、优美、富有抒情性,被称为“大提琴诗人”。

纳瓦尔(Andre Navarre,1911~)法国大提琴家。擅长演奏古典作品,演奏轻快流畅,富于歌唱性。

帕尔姆(Siegfried Palm,1927~)德国大提琴家。演奏柔和优美,富有韵味,丰富了大提琴的表现力。

罗斯(Leonard Rose,1918~)美国女大提琴家。演奏技巧扎实,音色优美。

佩雷尼(Perenyi Midios,1948~)匈牙利大提琴家。演奏技巧稳定,音色优美,反对炫耀技巧,注重表现作品的内涵。

泽尔海姆(Friedrich—JurgenSellheim,1948~)德国大提琴家。与其兄组成的二重奏闻名国内外。演奏技巧完美,音色纯净。

哈勒尔(Lynn Harrel,1943~)美国大提琴家,演奏表情细腻,高音区音准准确。

萨德罗(Milos Sadlo,1912~)捷克大提琴家。演奏质朴稳健,有内在的热情和韵味。

斯塔凯尔(Starker Janos,1924~)匈牙利大提琴家。演奏技巧完美,稳健沉着而富有个性,善于掌握作品特点。

奥涅格•亨利(Henri Honegger,1904~)瑞士大提琴家。演奏摒弃追求现代技巧的时尚,注重情感的塑造和刻画。

富尼埃(Pierre Fournier,1906~1986)法国大提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尤以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著称。演奏以明朗而细腻为特色,反对炫耀技巧,具有浓郁的法兰西风格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0#
发表于 2011-3-1 10:01 |只看该作者
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卡萨尔斯

卡萨尔斯(1876—1973)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曾经在乐谱店

里坐了几百年的冷板凳,直到20世纪初叶,才有一位年轻人慧眼识宝,重新发现了它们的价值。这

位年轻的伯乐就是伟大的西班牙大提琴家、现代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奠基人帕勃洛·卡萨尔斯。卡萨

尔斯的父亲是位管风琴家,他从小跟父亲学习乐器演奏,相继学了钢琴、小提琴和管风琴,却对大

提琴没什么接触。直到l l岁那年,他第一次听到专业大提琴家的演奏,才与这一迷人的乐器结下一

生之缘。据他自述:“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激动得喘不过气来。它的声音是那么温柔优美,

富有人情味,它正是我要演奏的乐器。”于是他拜音乐学院一位大提琴教授为师,确立了做一名大

提琴演奏家的志向。13岁时,有一次他跟父亲在一家寄卖店里找乐谱,在一个布满灰尘的架子上见

到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一偶然的发现影响了卡萨尔斯的整个艺术生涯,也影响了此

后大提琴的百年演奏史。据卡萨尔斯事后回忆:“我那时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作品的存在,也从来没

听人说起它们。这次发现,对我的生命是一次奇妙的启示……我紧抱着我的宝贝,飞也似地跑回家

,马上以一种无法言传的兴奋开始练习这些作品,整整l2年……你只要听过这些组曲里闪烁着的最

诗意的光辉,谁还能把巴赫视为冷冰冰的呢?……”是卡萨尔斯对巴赫这六部不朽作品,以及他本人

精湛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才能的发挥,使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地位大大提高,直到与钢琴、小提琴

并驾齐驱。卡萨尔斯成名后在欧美大陆到处巡回演出,每年都要举行250场以上的音乐会。除了独

奏演出以外,他与两位来自法国的艺术大师——钢琴家柯尔托和小提琴家蒂博的室内乐组合被人尊

为“黄金三重奏组”,代表了20世纪室内乐演奏的最高水平。卡萨尔斯是一位反法西斯斗士,一位

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当l936年佛朗哥在纳粹德国支持下夺取了西班牙政权后,卡萨尔斯毅然中断了

他的演奏生涯,到西班牙边界的法国小镇普拉德隐居,以示对佛朗哥当局的抗议。l956年以后,他

定居波多黎各,在那儿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卡萨尔斯的演奏技巧精湛,底蕴深厚,有鬼斧神工与

浑然天成兼得之妙。听他拉琴就仿佛听一位好友娓娓叙谈,独有一种亲切感。卡萨尔斯对巴赫的理

解是极其深刻的,他一生都保持着对巴赫音乐的景仰和热爱——“在巴赫的音乐中我看到了上帝”

。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欣赏大自然,然后便是在钢琴上弹上一段巴赫的《平均律》,几

十年如一日。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1#
发表于 2011-3-1 10:02 |只看该作者
是听音乐的习惯
经常要听大提琴
cello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2#
发表于 2011-3-1 10:05 |只看该作者
卡萨尔斯(1876~1973)(西班牙语:Pablo Casals)为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1876年12月29日生于本德雷尔,1973年10月22日卒于波多黎各。童年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887年入巴塞罗那市音乐学校学大提琴。1891年首演成功。1895年在巴黎歌剧院担任独奏 ,1897年起任教于1936年指挥巴塞罗那交响乐团 。1939年移居法国。1956年母校,1898 年在巴黎拉穆勒音乐会和1899 年在伦敦水晶宫音乐会上演出,均获成功 。1905年与A.科尔托和J.蒂博组成三重奏团,成为20世纪初卓越的室内乐小组之一。1919~1973定居波多黎各,并举办卡萨尔斯音乐节 。他的演奏构思明 晰、风格严谨、技艺精湛、感情真挚,且有卓越见解,对现代大提琴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
成就
  卡萨尔斯为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作曲家,被认为是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他以惊人的演奏和表现才能,提高了大提琴儿为独奏乐器的地位,在本世纪的大提琴家中,他的贡献最大,成 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艺术家。他的演奏颇为迷人,无论在技巧、音色还是音乐表现上都达到了异常高超的境界。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们许多作品的录音成 为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   卡萨尔斯之所以非凡,主要是由于他的思想,由于他把具体技巧和伟大理想结合起来的能力。他发现并率先演奏了巴赫的6首大提琴独奏组曲《Cello solo suites》,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卡萨尔斯说,他在巴赫的作品中,看见上帝的存在。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巴赫的音乐。
观点
  卡尔萨斯的观点:“技术的目的是将我们感受到的音乐内容表达出来,要突出音乐的主旨。而任何一部杰作的内涵都是丰富复杂的体系,纸上的音符无法完全反映。演奏者要做的就是让音符变成活的,赋予它生命....而这需要在我们的心中找到共鸣,还要发现问题,这是没有止境的劳动。”   “要对所有的乐句都找到理想的表达方式,已经够困难了,还要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整体关系,又要这一切都恰到好处,该付出多少劳动!”   “有表情的音准”,“自然的渐弱”这样的手法“雕刻”每个音符,用时值的微调给音符摆好“姿势”。又强调“这里必须是有规律的自由。凡是带幻想的地方,都应当符合逻辑和规律。”   “我每天都得重新开始。一定不让长期的实践、惯用的手法和过分的自信危害艺术创作。而演奏就是创作。树叶每到春天来临都要冒出一次,但每年不一样。”   “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他就是年轻的,晴朗的天空,森林和花朵,世界上有多少值得热爱的东西啊!”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3#
发表于 2011-3-1 10:08 |只看该作者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4#
发表于 2011-3-1 10:10 |只看该作者
这个塔,都是 cello,piano,violin---solo,sonata
我绕啊绕啊绕
爱这些
就爱这些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5#
发表于 2011-3-1 10:13 |只看该作者
琴系人生——大提琴家卡萨尔斯  

  1876年,卡萨尔斯出生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在后来卡萨尔斯长达97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完善了大提琴的演奏技巧,提升了大提琴的音乐地位,并发现了巴赫失传已久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总谱,最终卡萨尔斯成为了大提琴音乐艺术的一代宗师。同时,由于西班牙国内局势动荡,卡萨尔斯多年处于流亡的状态,而他所表现的对于和平的向往,以及人道主义精神也都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现在,巴赫的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被称为是大提琴作品中的绝对经典,但是这部巴赫写于18世纪初期的作品,直到19世纪末期才被一个叫做卡萨尔斯的少年完整的发现。

  1889年的一天,13岁的卡萨尔斯和父亲漫无目的的在城里闲逛,两人信马由缰不经意间走进一家寄卖店。卡萨尔斯发现,在一个破烂不堪的角落,赫然躺着一本乐谱,上面还写着:6首大提琴独奏组曲——巴赫作。

  后来,卡萨尔斯这样说到当时的情景:“我那时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作品的存在,也从来没有人向我提起过它们,这次发现对我的生命是一次奇妙的启示。我紧抱着我的宝贝,飞也似的跑回家,马上开始练习这些组曲。”

  当时,巴赫的这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还不为世人所熟知,它只是零零散散地被人们演奏,有时是钢琴改编版,有时则加上钢琴伴奏。卡萨尔斯在13岁发现巴赫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总谱之后,经过12年的练习和研究,在他25岁时,才公开演奏了其中的一首,随即震惊世界乐坛。卡萨尔斯不仅让人们重新听到了巴赫的音乐,并且试图通过自己独特的演绎改变人们对于巴赫传统的看法。卡萨尔斯说:那时,巴赫的这些作品被看作是冷冰冰的学院派的东西,可是,听到这些组曲闪烁着最诗意的光辉,谁还能把巴赫视为冷冰冰的呢?

    在战争年代,卡萨尔斯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受到了人们的尊敬,罗曼·罗兰把卡萨尔斯称作“保持着人道主义和始终为大众捍卫人类信念的伟人”。而作为一位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也受到推崇,一位评论家认为卡萨尔斯的演奏技巧如此完美,以至于让听众忘记了技巧的存在。卡萨尔斯则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尊重音乐。

  卡萨尔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在指挥台上,卡萨尔斯独特的个性展露无遗。通常情况下,他是非常和善的,在指挥之前他会拥抱6,7个甚至是20位乐队成员,以表示友好。但是当卡萨尔斯听到乐队走调时,就会变得怒不可遏,甚至会对着乐队大喊大叫:我是一个烦人的老头。

  卡萨尔斯在从事大提琴演奏,指挥工作的同时,还在从事着教育工作,在他的学生中,包括著名的大提琴家艾森伯格,卡萨多等等。卡萨尔斯创造性的发展了前人没用过的各种指法,力图让每一个音都干净清楚。卡萨尔斯还强调说:为了发挥乐器的全部潜在性能,必须掌握技巧,而为了懂得音乐复杂的各个方面,理解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他身为大提琴艺术的一代泰斗,很多著名的后辈演奏家都受到过他的指导和帮助,比如罗斯特罗波维奇,杜普蕾甚至马友友。

  在巴黎,卡萨尔斯认识了葡萄牙大提琴家吉列米娜·苏吉娅,两人经常共同演出,关于他们的关系也有诸多传闻,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分道扬镳。吉列米娜·苏吉娅生于葡萄牙,被誉为当时最伟大的女大提琴家,据说她的个性反复无常,狂暴不安。卡萨尔斯比苏吉娅大十二岁,在共同生活了几年之后,苏吉娅突然于1912年离开了卡萨尔斯,其中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团。离开了卡萨尔斯之后,苏吉娅到了英国,并在那里创造了辉煌的演奏生涯。而卡萨尔斯也很快地在纽约与美国女高音歌唱家苏珊·梅特卡夫结了婚,然而在1928年他们的关系宣告破裂。有人说,卡萨尔斯和那位美国歌唱家妻子的最终离异,是因为卡萨尔斯老派固执的性格和美国妻子浪漫的气质难以调和。而卡萨尔斯这种不妥协的态度在对待同事朋友时也不例外。卡萨尔斯曾经和钢琴家科尔托等人组成三重奏,有三十年的合作交情,但是后来由于科尔托对纳粹德国态度暧昧,卡萨尔斯就立即中断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1957年时,卡萨尔斯已经80岁了,在这一年,他做了两个重要的决定,一是和比他小60岁的学生玛尔塔结婚,其次是永久定居在波多黎各。玛尔塔来自于波多黎各,有着极好的音乐天赋,她最初见卡萨尔斯的时候只有14岁,在跟随卡萨尔斯学习大提琴的过程中,两人暗生情愫,结成伉俪。至此,在度过了几十年漂泊的生活之后,卡萨尔斯跟随新婚妻子回到了母亲和妻子共同的故乡波多黎各。

  在和卡萨尔斯结婚之后,玛尔塔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卡萨尔斯的身上,玛尔塔的善良活泼给晚年的卡萨尔斯带来了快乐和安慰。在玛尔塔的照顾下,卡萨尔斯在举行音乐会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上,他开设了大师班,教学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玛尔塔的伴随下,卡萨尔斯的晚年生活幸福而充实。

  1971年,为表彰卡萨尔斯的贡献,联合国授予他和平勋章。在联合国举行的音乐会上,卡萨尔斯动情的回忆起他的故乡——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并演奏了他非常心爱的一首故乡的民歌《百鸟之歌》。卡萨尔斯于1973年10月22日去世,终年97岁。卡萨尔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这些为他的音乐和人生凭添了很多的亮色。他说,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欣赏大自然,然后就是巴赫的音乐。就像对待任何一个人那样,我对待音乐的态度是圣洁的。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6#
发表于 2011-3-1 10:16 |只看该作者
很多经典的旋律,刻在我的大脑里
昨晚,和女儿玩儿的时候,女儿,用勃拉姆斯的调调儿,自己填词,那么轻松自然地给妈妈唱歌

作为妈妈,我静听,静听
这个,就是那些温暖的幸福时刻!!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7#
发表于 2011-3-1 10:21 |只看该作者
音乐里,是有感动元素在,触动听觉的神经
那是奇妙的感受

听音乐,是快乐的!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8#
发表于 2011-3-1 10:35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我已说不清楚,是因为卡萨尔斯而更了解巴赫,还是因为巴赫而更了解卡萨尔斯,我同样也说不清楚,我是因为卡萨尔斯而更喜爱巴赫,还是因为巴赫而更喜爱卡萨尔斯。或许,这样的分辨本身已经没有意义吧,因为不仅在我的心里,我想在整个音乐的世界里,巴赫与卡萨尔斯本身就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这不仅因为卡萨尔斯已把巴赫完全地融于他的音乐及生活,甚至他的生命之中,还因为他泓扬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而且他对巴赫的理解和热爱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位音乐家。在我看来,他是把巴赫的音乐作为宗教崇拜着的。他十三岁的时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郊区的托斯特咖啡馆演奏大提琴,为了拓宽自己的演奏曲目,他让父亲陪他一起去搜寻大提琴的乐谱。在一个小店的架子上,他无意中发现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他立刻象找到宝贝一样飞奔回家,并马上开始练习。直到十二年后,也就是卡萨尔斯二十五岁的时候,他才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演奏了其中的一首组曲,而之前的大提琴家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完整地演奏过任何一首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应该说卡萨尔斯那次找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乐谱,是上天对他的一种特殊眷顾吧,因为此后卡萨尔斯的音乐生活中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些音乐。我收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版本是比较全的,大约有七、八种吧,但是没有哪个大提琴家的演奏可以和卡萨尔斯相提并论,这当然与卡萨尔斯对巴赫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巴赫,是我最好的朋友,巴赫是永远的!他是音乐之神!他的博大精深、多样性,没有任何人可以完全做到。我在睡梦中也在想着他的音乐。他是巨大、让人敬畏、有火山般的热烈气质,也有深情的低语。有喜悦的欢呼也有痛苦的感受。我有一次在德国演出无伴奏组曲时,他们说,那不是巴赫!因为当时,他们只是把它当作练习曲而已。我把他的音乐真意奏出来,他们反而觉得恐怖。今日,把巴赫演奏成练习曲,那才是恐怖!说巴赫的音乐被音乐理论家视为纯客观的并不正确。真正的巴赫,是自由的、是诗的、是有一切的可能性的。”卡萨尔斯说得多么准确,多么好!

如果你真的从内心里热爱音乐,那么你一定可以分辨得出那些从一个音乐家心田里流淌出的乐声,尽管卡萨尔斯时期的录音比较偏干偏涩,但一点不影响那乐声本质上的润泽,因为那乐声明显地是受到了巴赫音乐人文精神的滋润,而且当然是卡萨尔斯几十年受巴赫音乐熏陶而得来的,可以说那乐声中是带着道德力量的。卡萨尔斯曾经说:“我越来越相信任何伟大的创造,必须导源于灵魂深处的至善和道德力量。”他是这样理解音乐的,也是这样将巴赫音乐中的至善与道德的力量传递到世界上的。几十年来,卡萨尔斯坚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清晨,他都是在用钢琴弹奏巴赫的平均律中开始新的一天,然后就是推开窗户,去迎接太阳和清新的空气。我相信,每天清晨与巴赫的这种形式的神交,一定是让他演奏的巴赫有别于其他的艺术家的根本原因。因为巴赫之于卡萨尔斯,已经不是伟大的作曲家那样简单,巴赫是早就已经融到卡萨尔斯的生命之中了的。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一直是我多年来最热爱的音乐作品,有的人形容卡萨尔斯演奏的象是苍劲的铜板画,而罗斯特洛波维奇更似色彩斑斓的油画,我觉得这样的形容也是很有道理的。应该说,罗斯特洛波维奇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色彩更丰富,琴音也更加温暖,但卡萨尔斯仍然是最与众不同的。听卡萨尔斯演奏的巴赫,眼前一片金黄色的温暖,仿佛嗅到的是一阵阵松香的气味,而真切感受到,并沐于其中的,是那深厚的人文气息。

193

主题

0

好友

514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29#
发表于 2011-3-1 11:00 |只看该作者
街道上的卡萨尔斯
The country was bathed in blood
     ——(H. L. Kirk, in his tremendous biography of Casals)
下午天气还不错,阳光射到屋子里,那地方正混合着新鲜的尘土气息以及罗大佑的音乐
。但午后的空气如同视觉一样庸懒,窒息。在我眼中电脑屏幕以及光标的闪动带着某种
暧昧的诱惑,光线缓慢的蒸腾和光标一样,指示空间感同时指示着时间流走的节奏。
    我在查阅卡萨尔斯。有了INTERNET,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在网络上任意地游荡,随便
你经意或者不经意。一个卡萨尔斯的传记站点,首页上帕勃罗·卡萨尔斯并没有抱着大
提琴,那是一张他在琐着眉头指挥的照片,可是他的表情非常精彩。这张阴郁的面孔让
我截下来了,于是时间—历史在这里汇聚停留片刻。
    目录做得很详细,你可以任意调出历史,19世纪或者20世纪,在阅读和想象中渐渐
复原。不过今天仍然是今天,下午也还是下午。
“内战”CIVIL WAR
“The Spanish Civil War began on July 17, 1936, led by General Francisco Fra
nco, who quickly received large supplies of both materials and troops from M
ussolini in Italy, and Hitler, who had come to power in 1933 in Germany.”
帕勃罗·卡萨尔斯行走在巴塞罗那的大街上,脚步很匆忙。
    街上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乱糟糟一片,卡萨尔斯是沿着来剧场排演的路线往家返回
的,但是他已经快认不出往日宁静而温暖的街道了。7月18日,整个城市都已变得惶惶不
安,大师去排练场的时候,似乎他还并没有那么明显地察觉到这点。
    然而现在,那种尖利的声音已经包围了他。人的叫嚷声,汽车肆无忌惮地倾轧路面
声,每个人的脚下,皮鞋踏在道路上的声音,似乎都在无限放大,混乱,嘈杂,朝着各
个方向因而没有方向地扩散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街角上已经垒起路障,横七竖八的
木栏与铁丝网,这些东西到处都是,像是要把巴塞罗那城密匝匝捆缚起来。
    卡萨尔斯行走在这个城市的大街上,神色有些怅然,刚刚从激昂的乐章中回到现实
中间,他已经忘却了恐惧和紧张,他快速地往家走去,看看家人是否在混乱中有什么伤
害。当然,街上发生的一切,家里人一定比他先知道的:叛军已经快要进入巴塞罗那城
了。
    这个演出季提早结束,因为法西斯已经到来。
    时不时有车辆从自己身边呼啸而过,他不得不加快脚步,整个场景在卡萨尔斯眼里
又有些模糊……
    仅仅一个小时前,卡萨尔斯和他的乐团还在一起为这个演出季紧张地排演。演出预
告已经遍布全城:卡萨尔斯和卡萨尔斯管弦乐团将在7月18日晚为大家演出贝多芬第九交
响乐。
回到今天,一个同样不宁静的下午,我猜想卡萨尔斯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样的作品和这
样的演出,尽管没有更详细的资料说明他是怎样排练的,但我一厢情愿地要将那次排练
赋予终结性的色彩,因为,那是卡萨尔斯最后一次和自己一手创建的乐队一起工作——
这他在当时是不知道的。也许,他会像我见过的一些指挥一样,严格而耐心,他会用指
挥棒敲击着总谱架让乐团停止演奏:“众所周知,先生们,演奏贝多芬第九需要坚定的
气魄,这句抒情乐段在处理上也不能是柔和的,它需要一种骄傲不凡的气质。所以请在
这里留意一下——”然后哼唱一句乐句,“要稳,沉着,不是柔媚。明白了?好,现在
请重复这一小节……”
    这段想象的内容让人无法跳跃,仅仅因为那是贝多芬第九。我无法忽略一个非凡的
作品在一个非凡年代里,被一个非凡的音乐大师所排演——尽管每一个细节在历史中都
是平常的。
乐队在按照大师的意思精心演奏,合唱队也一丝不苟。这时有人急匆匆跑上乐台,递给
卡萨尔斯一封信。他瞥了一眼,信上写着“紧急”的字样。
    乐队的演奏稀稀落落地停了了下来,大家全神关注着卡萨尔斯的脸,因为那上面分
明是越来越凝重和严峻的表情。而卡萨尔斯也全然没有意识到音乐的停止。
    “朋友们”,大师停了半晌对成员们说,语气委婉而镇静,“有件紧急的事情我必
须告诉你们,这里有文化部长温图拉·加索尔给我的消息,他说巴塞罗那马上就要发生
军事叛乱,他已经取消了我们今晚的演出,并要我立刻遣送诸位回家,以确保当叛乱发
生的时候,你们能和家人在一起。”
    战争是前一天开始的,对大多数乐团成员来说,这样的消息也许并不令人吃惊,唯
一没有料到的,恐怕是本城的动荡会来得这样快。
    “我想,这就是说,恐怕我们今天不用再排练了。而且……”卡萨尔斯停顿了一下
,望了望全体乐队和合唱队,“而且我们可能暂时无法进行任何排练和演出。战争就要
降临,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我不知道……”
    卡萨尔斯重低下头,摩挲着手中的指挥棒,片刻失语之后,又抬头说:“按照部长
先生的请求,我必须让大家尽快离开这里。这个国家即将失去和平和自由,而在这样的
土地上演出第九交响乐,是对贝多芬的侮辱。这我做不到。我想我们不得不暂时说再见
了。”
    乐队仍然呆呆地坐在那里,气氛一下变得沉重。艺术家们显然清楚这是必然的命运
,但似乎谁也不想就这样离开。大提琴家兼指挥家这时候换了坚定的口吻:“相信我,
我们会重新走到一起的,我坚信西班牙会有走出磨难的一天。我们只是音乐家,但音乐
也是信仰,是武器,抗争是可以用任何方式存在的。”他摸了摸指挥架上第九交响乐的
总谱,又看了看所有在场的成员,像想起什么来似的说:
    “那么,请你们选择吧,现在,你们是希望立即离开呢,还是全体继续合作一次,
把这部伟大作品的最后一个合唱乐章排演一遍,当作临别时的互相勉励?”
    乐队和合唱队这时候兴奋起来了,他们一致同意,在卡萨尔斯的指挥下,将第九交
响乐的第四乐章完整地演出一遍——这是他们为这个城市,为西班牙,为他们自己表达
情感的最好的方式。
我翻开手边的《音乐圣经》,查到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合唱)”一条:“D小调,o
p.125,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当时贝多芬因失聪无法考虑担
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
伟大的交响曲……”在录音资料丰富的20世纪,几乎所有知名的指挥家都灌录过这部作
品,甚至录制过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指挥我们都可以随便列举出五六位:托斯卡尼尼,
富特文格勒,加德纳,哈农库特,卡拉扬,科林·戴维斯,塞尔,伯恩斯坦……《音乐
圣经》中提到了索尔蒂与克伦贝勒的版本,并且重点推荐了两个现场演奏版:一个是德
国人富特文格勒1951年的现场,另一个是1989年为庆祝两德统一,伯恩斯坦在东柏林的
演出,那场演出中,合唱团把《欢乐颂》改成了《自由颂》。也有人称此版本为“柏林
墙版”。
    我想之所以贝多芬第九会有如此众多的诠释,除了乐曲本身的伟大之外,还因为它
所具有的辉煌的人性魅力,得以用来见证20世纪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当然在不同的历
史时刻,它被赋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个精神却一定共同:对恶的抗争,对正
义与自由的呼唤。1936年7月18日某时,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卡萨尔斯带领他的乐团,在
佛朗哥叛军步步逼近的时候,演奏了《欢乐颂》。没有录音,甚至没有听众,这是只有
表演者的演出。我无法品评判断这次是否精彩绝伦,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为本身,
它已经完全达到了贝多芬的精神。关于它的叙述,资料上只有一句:
“当合唱队唱起席勒的诗句‘所有人类皆兄弟’时,卡萨尔斯眼中涌动着悲伤和挫折的
泪水,他甚至看不清总谱。”
    帕勃罗·卡萨尔斯最后发誓:等到自由重新回到他深爱的祖国,他一定要再次演奏
这部作品。
    帕勃罗·卡萨尔斯和朋友们走出剧院回家,他们发现这时候街道上已经满是路障和
骚动的人群,他们的脚步匆忙。
1936年7月18日已经流走,它作为一个场景则显现于一个电脑终端。今天,2000年10月的
一个普通日子也一样在流走。仅仅在我这里,一个午后的小屋子中,64年前的事件由于
64年后的叙述而获得了在当下的意义。这有点像音乐本身,永远是流走的,消逝在时间
之中的,惟有当再次奏响的时候,才在当时停留下来,昭示出某种永恒不变的主题:因
而音乐就是历史,它展现出过去与现在,彼处与此处的联系。
    场景永远发生在已经过去的某个时刻,然而意义在当下永远存在。否则我们将不选
择叙述。

41

主题

0

好友

479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30#
发表于 2011-3-1 18:06 |只看该作者
我不说话
就是来观摩
为女虽弱 为母则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1-5 22:52 , Processed in 0.053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