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逝去的启蒙——怀念陈乐民先生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0

好友

3701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5 09: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单位的老所长去世了,写了一篇怀念文章贴一下

陈先生去世了。我是后来才知道的,那天在所里遇到了沈雁南老师,他表情凝重地告诉我这个消息。一个月前,沈老师说过一陈子我们一起去看望一下陈先生,那时他已经住院了,状态不太好。结果还未能成行,已人去楼空。

说起我和陈先生的交情,浅之又浅。几年前去他家中探望过一次,后来在所里见过两次,听过他一次课。此外都是神交了——他老人家是作者,我是读者。和陈先生交谈的数量可能还不及跟他夫人资老师多。

但是陈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既厚且深。陈先生到哪里都会谈启蒙,我有幸跟他面对面交谈的两次无例外也是谈启蒙。学欧洲史出身的我,对启蒙时代并不陌生,但陈先生讲启蒙却令我如饮美酒,如坐春风。也许,讲什么内容并不那么重要,而是那样一张脸庞,那样一种声调,映衬着那样的人生阅历和人格操守,启蒙讲起来便格外的真实、格外的亲切。

在我从事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并没有很多机会与上上辈的大师们零距离接触,而我接触过的了了几位,却总是能给我以极大的启迪。也许这就是那一代学人的魅力。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最大的或许有四位:刘家和、陈乐民、何兆武、资中筠。我与他们交往都不算多,也就从每人那里学到了一两句话而已:在刘家和先生那里,我懂得了比较历史的魅力,古典时代的中国、欧洲、西亚、北非、埃及和印度,经刘先生几句指点便贯通了,一幅世界文明史的壮美画卷历历在目。何兆武先生那里我听到的也是启蒙,何先生的人与他的书风格不同,他戴着棒球帽,感性地仰起头,目视远方,似无睹物,慨叹道:“启蒙运动那代人很幸福……”。资中筠先生更加政治学,我从她那里听到的是美国的进步主义时代。生活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我时时处处都会想起她的话:“美国媒体和政府的良心使美国走出了那个时代”。而陈先生,我也只记得一句,就是许多人都记得的那句:“要启蒙,不要运动”。

其实,这世界的道理有时候只需要那么一句话点透。今天的学术论文(包括我自己的)变得越来越长、越尖端、越深奥,可是对人心的穿透力总也不如那样淡淡的一句话。

中国需要启蒙。每天报纸电视上的各种社会新闻,每次在网上发贴争论,每次看到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每天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都会让我更深地感到,这个社会需要启蒙。然而,可悲的是,中国的启蒙之路并不平坦。从19世纪末以来,一代代的启蒙者和伪启蒙者在中国的大地上呼喊与实践,然而启蒙始终未能扎下根来,只带来了接连不断的革命和运动。运动过去后,人还是原来的人,文化还是原来的文化。正因为此,顾准才痛感中国应该从理性主义转向经验主义,因为担心理性主义再给这个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可是今天的中国,还有谁屑于再谈启蒙。回顾历史,我们的启蒙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每想及此,陈先生的“要启蒙,不要运动”便跃然耳畔。

具有启蒙情怀的一代人慢慢的都逝去了,但愿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人格没有一起离去。
1

查看全部评分

排骨我所欲也,鱼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排骨鱼是也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09-2-5 09:46 |只看该作者
又一位老辈学人离去, 哀思....

资先生保重!

142

主题

0

好友

3701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09-2-5 09:49 |只看该作者
搜了一下,网上有不少纪念文章,链接如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8051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0188&type=1004
http://www.gmw.cn/01ds/2006-03/01/content_381816.htm

徐友渔的一篇写得不错,贴上来大家分享
http://www.zmw.cn/bbs/thread-93353-1-1.html


徐友渔:热情的启蒙学者陈乐民先生
2008年接近年底,陈乐民先生悄然地、永远地与我们离别了。陈先生和夫人资中筠均属贤德之人,对于生死荣辱早就看得很透和很淡,故亲朋好友、同事同僚,以及像我们这些弟子晚辈都没有机会在正式的仪式或场合向他告别。但是,陈先生的高风亮节、道德文章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不可磨灭的。

陈乐民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学术专长是在中国与西欧的外交关系方面。我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聆听过他的长篇发言,既为他的思想宏富、立论高远慑服,又钦佩他在国际问题研究中不局限于政治、军事、经济等表层现象而特别重视文化、历史等长久因素。在聚会中、餐桌上也有不少机会向他请教,陈先生不爱高谈阔论,不像有些恃才傲物的学者喜欢把持“话语霸权”,他总是言简意赅、平静沉稳,但讲出的道理却令人深思与难忘。

我不研究国际问题,与陈先生的交流不算广泛、深入,但我与他在思想文化立场上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自视为启蒙事业的传人,在当代中国思想潮流的冲击碰撞中坚决捍卫启蒙的价值。

陈乐民先生言说启蒙的一个阵地是《万象》杂志,从2006年5月号起,该杂志用3期刊登了他与德国学者史傅德(Fred E. Schrader)的对谈录,题目是“启蒙精神·市民社会”。紧接着,他又从2006年11月号起发表多篇以“启蒙札记”为总题目的文章,直至2008年12月号。据此,我要冒着片面与偏颇的风险说,陈先生在告别人世前留给我们的一份思想文化遗嘱,就是伸张、捍卫启蒙。

启蒙,这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揭橥和弘扬,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重新发扬的价值,但自9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大举登陆的语境中,它备受质疑和批判,“什么是启蒙,谁有资格启蒙,启谁的蒙?”一连串问题扑面而来、咄咄逼人。陈乐民先生面对这样的挑战,没有追随时髦和玩新概念,他只是站在常识的立场上,用质朴的语言,借助于启蒙思想发源地哲学家的观念来作回应。他引证伏尔泰的大部头著作《关于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直截了当地说:“启蒙,启蒙,启什么蒙,都在里面了。说白了,从不明白到明白,就叫‘启蒙’,摆脱一切迷信就叫‘启蒙’。”

为了说明启蒙思想的核心,陈先生引用了洛克的话:“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他说,把人和人的权利放在一切政治权力之上,成了以后西方政治文明不能绕过的根本点。不论是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还是近期联合国的一系列关于人权和公民权利的文件,一路下来,究其出发点都在这里。启蒙精神,说一千道一万,根本的根本就在这里。

陈先生说,回溯历史,放眼全球,可以说任何民族要摆脱愚昧、黑暗和迷信,都需要有一个启蒙时期,这是历史的规律。中国自五四以来,历经沟沟坎坎,进进退退,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华民族的命运必定是押在是否“从糊涂到明白”的进路上,而不是相反。这种信念,和他十分敬重的李慎之先生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陈乐民先生论著的一大特色,是利用自己关于西欧启蒙故乡各国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养,使中国读者对于启蒙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法国诸多启蒙思想家中,他最喜爱和推崇的是伏尔泰,在“启蒙札记”系列中,他对伏尔泰也着墨最多。他说,伏尔泰最有人性,因此也最理性。陈先生还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伏尔泰经常和当局过不去,那他是不是爱国者?陈先生的回答是:他爱,爱得刻骨铭心,爱得“恨铁不成钢”。法国至少落后英国60年,一方面蒙在暴虐和愚昧之中,一方面却志得意满、沉溺于物质享受,如果“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祖国的弱点视而不见,那么伏尔泰不爱国,“爱国主义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永远心满意足,连自己头上的疮疤也‘爱’;另一种是通过指陈弊病以求救治之道……伏尔泰自然属于后者。”

陈先生最为赞成和欣赏的是伏尔泰的这句话:“我不赞成你所说的,但是我至死也要捍卫你把它说出来的权利。”他说这确实是伏尔泰性格的深动写照,值得庆幸的是,这句至理名言现在在中国也流传甚广,并为许多人实行。比如,在“范跑跑”和“郭跳跳”的争辩中,大多数人一方面谴责“范跑跑”罔顾教师职责,同时也不同意“郭跳跳”不准对方说话的霸道作风。

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近年来的一大成就和进步,是从以前那种一味重视、推崇法国思想文化转变到同时也重视和研究英国思想文化,陈先生自己的研究未见得是一种转变,但与这种潮流却是同步的,并提供了有启发性的例证。他注意到,中国人在谈欧洲启蒙时,对英国往往注意不够,比如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影响较大,对英国却注意很少。这是什么原因?这可能是英国比起欧洲大陆超前了两个世纪,在政治自由、宗教宽容等方面的问题早就有比较好的解决,当欧陆还在为这些进步吵得引人注目时,英国已经在平静地享受进步带来的繁荣。在这方面,法国、德国比不了英国,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德国的启蒙哲学都有些“异军突起”的味道,而英国则是细水长流,水到渠成。

陈先生具体分析说,英国领先于欧洲大陆的,主要是这三点:一、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二、人的自由和人权观念(包括言论自由、出版结社自由);三、法治。这三点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所必备的,这三点经验从英国开始,很快就传播到北美和西欧,从当代世界的大趋势看,它的普世价值是无可怀疑的。

谈到欧洲的启蒙,一些中国人以为这提供了为我们的国粹自傲的理由,曾经有一阵子,“伏尔泰与中国”成为流行的话题,说伏尔泰对中华帝国和儒教有特殊好感,启蒙思想家把中国制度和文化视为楷模,伏尔泰被说成是西方的孔门弟子。陈先生根据自己对于欧洲历史文化的深厚修养指出,这些都是夸大其辞,反映了某些人的自我中心心理。包括伏尔泰在内的欧洲哲人虽然博学多识,但对于中国的了解却是他们知识结构中最薄弱之处,他们的粗浅看法得自于来华传教士浅陋而矛盾的观察,他们放大中国的优点是拿中国说事以针砭本国的弊病。要说对欧洲的启蒙产生真正的影响,“中国连敲敲边鼓的份儿都没有”。

不过,陈乐民先生并不气馁,更不自卑,他所怀抱的,是立脚于现实的希望,是冷静的自信。而我辈对陈先生的追思与怀念,最好的方式就是沿着他认定的路走下去。
排骨我所欲也,鱼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排骨鱼是也

395

主题

0

好友

693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9-2-5 10:01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赞同
求早上的顺风车,往北四环方向的,往天通苑方向,在5号线的任一站点下车就行
七成饱、三分醉~~~~~~~~~

158

主题

0

好友

45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09-2-5 1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9-2-5 10:40 编辑

排骨做学问是我需要学习的
“要启蒙,不要运动”..
说得好!


现在的人不缺少思考,却又陷入借符驱虎,人云亦云...
启蒙别人, 首先要学会做学生...

1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9-2-6 11:48 |只看该作者
“要启蒙,不要运动”

今天的学术论文(包括我自己的)变得越来越长、越尖端、越深奥,可是对人心的穿透力总也不如那样淡淡的一句话。

学习了,缅怀老先生
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叫故事,发生在自己的...叫真实

42

主题

0

好友

5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7#
发表于 2009-2-11 19:18 |只看该作者
他说,把人和人的权利放在一切政治权力之上,成了以后西方政治文明不能绕过的根本点。不论是美国的《独立宣言》...排骨鱼 发表于 2009-2-5 09:49


《独立宣言》虽然说“人生而平等”,但是这里的人,仅指白人。

黑人要是一直心甘情愿的做奴隶,也不会有奥巴马当总统的今天。

权利要靠自己争取,不能坐等别人施舍。

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初的一步也是几十个农民,签下生死状,决定包产到户才迈出的。

我越来越觉得,很多伟大的变革,不是来自纸上的文字,而是生活中很多细节不断的积累。

“宁可十年不将一军,也不可一日不拱卒”,中国人正需要这种耐性与坚持。

20

主题

0

好友

2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09-2-12 13:22 |只看该作者
学术界的前仆后继似乎并不那么壮烈,前仆地安详,后继地低调。
缅怀陈先生!
糊涂难不?糊涂不难,不难糊涂,难不糊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1-7 14:14 , Processed in 0.0489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