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粹教育“很傻很天真”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好友

7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7 21: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按:很喜欢京剧艺术,与转此帖无关。

国粹教育“很傻很天真”

教育部指令在全国中小学教学中开设京剧课,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议。尽管近日有人通过新闻传媒解释,强调此举的意义在于进行国粹教育,并声称传统戏剧和现代京剧(样板戏)的比例,可根据学校试行的效果及反馈意见进行调整,但各种质疑的声音仍然此起彼伏。戏谑或义正词严的批评很多,扣帽子、打棍子也不少。诸如此类的信息充塞于耳,让人不胜其烦,想拒绝都难。足见其不得人心到了何种程度。

教育部的“指令”之所以遭到舆论的强力反击,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一,在被选定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样板戏唱段,让很多人感觉怪异;其二,如此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在全国中小学统一推行一种艺术形式,其方式僵化而教条;其三,有关普及“校园华尔滋”的做法曾经饱受非议并无疾而终,他们不但没有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反而又如法炮制京剧教育。在我看来,“校园京剧”和“校园华尔兹”一样,让中小学生涉及些相关知识很有必要,尤其在“素质教育”、“弘扬国粹”的语境下,有这样的想法本无可厚非,都是他们忽略了国粹教育的现实意义,才惹得群起而攻之。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认为,样板戏是“纹革”的产物,不经改造就进入中小学生教材,对反思历史和教育下一代都会产生严重的误导,是对历史和未来不负责任(参见《南方都市报》2月22日)。我觉得,不管京剧曾经被人强加过多少政治元素,那也只能是操纵者的意图,并不是戏剧本身的过错。问题是,中国人向来喜欢将文艺形式附着上许多政治色彩,如同巴金在《随想录》中说的那样,听到样板戏就立即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政治过敏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嘛,我理解巴金的心理感受,毕竟曾“心甘情愿”接受过“纹革”的洗礼。

但是,如果巴金、朱大可等人的说法正确,那么所谓的“国粹”和“传统文化”就应该受到质疑。就京剧而言,它诞生于清末,盛极于清宫,是清末的專制文化表征之一。不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其主要宣导方向都是忠君或维护纲常教义,这样的“国粹”实在不值得现代的中国人继承和弘扬。从这个角度看,当年“五四运动”提倡废除传统文化并没有错,因为他们看出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弊端,若不能彻底摆脱孔孟的教条,就难以发挥文化的创造力,更不能在自省中重新作出新的价值判断和文化抉择。引申到“开设京剧课”上,关键不在于某种艺术形式是否合理,而是中国的教育改革究竟应该奉行什么主旨。

毋庸讳言,人们热议的核心,说到终极就是教育体制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梁启超、蔡元培等人早在100多年前就提出过。有意思的是,中国的教育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今天突然发现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耳闻目睹的现实是,如今的应试制度越来越像科举考试,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课程、统一教学方式……如果按这样的思维行事,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为民请命,却是死了也白死了,甚至百余年的教育在历史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道理很简单,划一的教育只能培养划一的人,至少举国同唱几个京剧曲目,与当年范进先生学的八股文没有本质区别。

当然,这样说肯定会有人觉得我别有用心,但人们应该知道,在教育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所有的教程教材改革都不过是自欺欺人。具体到教学方面,既然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就应该首先厘清其中的糟粕和精华,否则,所谓的“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学习意识”就等同一句废话。就像去年教育部强令推广的“校园华尔兹”,事后看来无疑是脱离实际的劳民伤财之举,直到今天都不能自圆其说。

遗憾的是,教育部并未从中汲取教训,就此次京剧课的课程安排而言,从剧种到曲目的选择都没有做到因地(人)制宜,又一次暴露了他们的独断心态。有论者说,他们的“指令”缺少调查研究基础,是拍脑门子想出来的,这恐怕是小看了人家的活动量。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又是开会又是调研又是参观访问,对任何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区域文化都了如指掌。他们当然明白中国除了京剧还有昆剧、越剧、豫剧、粤剧、黄梅戏等艺术形式,但宁可把某些糟粕当精髓去贩卖,宁可违背现代化教育规律,也不会去冒风险改弦更张,去损伤自身的丝毫利益,更不能指望他们制订的教育方针去顺应世界先进文化潮流了。

齐白石有诗题官场“不倒翁”云:白面乌纱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倏忽将尔来打破,浑身何尝有心肝。近年来教育行业的怪招层出不穷,其根源在于有些人对教育事业全无心肝,他们鼠目寸光,主观臆断,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教育事业上。而事实再次表明,如果中国要想自强于世,要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还需要让中国人的思想冲破牢笼。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教育制度上革故鼎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原本就缺乏平等观念,缺乏人權意识,向来不顾及受教育者的兴趣和感受,所以曾经被鲁迅称为“吃人的教育”。事实上,这样的传统文化根本就是糟粕,却偏偏被某些权威人士当作优秀文化继承了。恰如“现代革命京剧样板戏”,本是当年用以肃清传统文化“流毒”的文艺武器,今天在不知不觉中又成了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样的教育理念荒唐至极,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信能付诸实施,套用女艺人阿娇的一句话形容,真的“很傻很天真”。

6

主题

0

好友

4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2#
发表于 2008-3-7 23:02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专家惹得祸,这次是教育部的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12-31 03:49 , Processed in 0.0438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