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事主题精品转贴专用贴

[复制链接]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5 21:3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一 大炮鸟
他摧毁了150个炮兵阵地,519辆坦克,近1000辆其他车辆,70艘登陆舰,2架La-3战斗机,1架IL-2强击机,击沉了战列舰“马拉”号,击伤了“红色十月”战列舰,还击沉了另外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
在鲁德尔的战斗生涯中,他一共执行了2530次战斗任务(大约400次是在福克尔-沃尔夫190战斗机上,同时他声称赢得了11次空战胜利),他摧毁了150个炮兵阵地,519辆坦克,近1000辆其他车辆,70艘登陆舰,2架La-3战斗机,1架IL-2强击机,击沉了战列舰“马拉”号,击伤了“红色十月”战列舰,还击沉了另外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鲁德尔是如此重创了苏联红军,以至于约瑟夫·斯大林本人悬赏十万卢布要他的脑袋。他一共在战斗中飞行了60万公里,用掉了500万升汽油;他一共投掷了100万公斤的炸弹,发射了100万发机枪子弹,超过15万发20毫米炮弹以及超过5000发37毫米炮弹。鲁德尔认为美国按租借法案提供给苏军的坦克比起T-34来更容易摧毁,但他讨厌它们的防空机枪,因为有一次他就是被这种机枪击落的。鲁德尔是一个杰出的、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他热爱飞行和摧毁。他讨厌回家探亲和因病停飞,甚至在截肢以后他仍然毫不沮丧,凭着假肢继续他的最爱——飞行和摧毁。在他的经历中,他显示了令人惊讶的力量、执著和无畏,无以伦比的决心和勇气。众所周知,战争后期德军作战条件日趋艰苦,但从他的许多照片上你无法找到一丝一毫的畏缩和恐惧,也可以说他自大到了极点。凭借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战绩,他将永远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一位美国官员称他为"the typical Nazi Officer".(最典型的纳粹军官),而他自己最著名的一句话是 "Verloren ist nur, wer sich selbst aufgibt" ("Lost are only those, who abandon themselves").意为:只有那些放弃自己的人才会失去信心。
   
    汉斯·鲁德尔并不是象米歇尔·惠特曼和厄斯特·巴克曼一样的“装甲王牌”。但他击毁的苏联坦克超过了二者的总和。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Ju87“施图卡”飞行员,他的特长就是从空中摧毁敌人的装甲车辆。他击毁的敌人装备数量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包括了519辆(一说530辆)苏联坦克(足够组成5个完整的苏联装甲军!)和不计其数的其他目标(包括“马拉”号战列舰!他还击伤了“红色十月”号战列舰。),这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战绩!(细节见后)。
   
    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1916年出生于西里西亚。他是一个牧师的儿子。在学校他的成绩很糟糕,只受了有限的教育。当纳粹掌握政权时他还是个孩子,所以被灌输了很多纳粹理论。在他这个年纪,他体现出了对体育方面的兴趣,同时在学校中表现却很不好。1936年他参加了德国空军,同时作为一个军校学生继续发展他的体育才能。在通过了飞行训练课程,成为一名飞行员后,他递交了学习俯冲轰炸技术的申请但被退回。作为替代,他接受了侦察机的飞行训练并且在1939年9月的波兰战役中执行长距离侦察飞行任务。1939年10月11日,他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奖章。同时他继续申请Ju87“施图卡”俯冲轰炸机的飞行课程并在1940年5月得到了批准。训练结束后,鲁德尔中尉被派往斯图加特的“施图卡”训练学校,所以在法国战役中他未执行战斗任务。之后,他被调往第2俯冲轰炸联队第1中队,参加了1941年5月对克里特岛的空降入侵,但仍未执行战斗任务。作为对“巴巴罗萨”作战的准备,鲁德尔的联队随后被调往东线。1941年6月23日早上3点,他执行了第一次俯冲轰炸任务。在接下去的18个小时内,他一共执行了4次战斗任务。1941年7月18日,鲁德尔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奖章。
   
    1941年9月23日,鲁德尔的联队(第一和第二中队)袭击了砢琅施塔德港湾(在列宁格勒附近)中的苏联舰队。在袭击中,鲁德尔用1000公斤炸弹击沉了苏联战列舰“马拉”号,炸弹命中了她的弹药库并把她炸成了两截。“我们打中她了……你一定命中了她的弹药库……她爆炸了!”(引自鲁德尔的后座机枪手斯哈诺夫斯基的通讯记录)
   
    1941年12月24日,鲁德尔在圣诞前夜执行了他的的500次飞行任务。12月30日,他从里希特霍芬将军(一战中著名的飞行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兄弟,也是二战中的德国空军元帅)本人手中接过了金质德国十字勋章,然后鲁德尔被派往格拉次去培训新的“施图卡”乘员。1942年1月15日,他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在他自己的要求下,1942年6月他回到了东线。1942年9月,鲁德尔接受了第2俯冲轰炸联队第1中队第一分队的指挥权,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执行战斗任务。那时他的分队经常被派去对付苏联坦克,尽管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炸弹并不是一种适当的反坦克武器。
   1943年2月10日,汉斯·鲁德尔执行了他的第1000次飞行任务并且成为了德国的国家英雄。随后他被派往在布良斯克新组建的特别的空中反坦克单位,试验改进过的Ju-87 D-3型(坦克破坏者)。新的Ju-87 D-3型在机翼下挂载了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从高炮改进而来,装有特殊整流罩并且每门炮配有6发弹药),是德国空军实验局对东线严峻的坦克战形势作出的反应。原型机首先被用于在黑海上攻击苏联登陆艇,鲁德尔在三周内就摧毁了70艘。1943年3月,在贝尔格诺德的一次坦克战中,鲁德尔用他的新型Ju87击毁了第一辆苏联坦克。“……我的后座机枪手告诉我他看见坦克象颗炸弹似的炸开了而且他看见有些碎片撞上了我们的飞机……”(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 之后,更多的Ju-87 D-3被改装成坦克破坏者,同时从1943年10月起,新设计的Ju-87 G-1(在德军中呢称Panzerknacker - Tank Buster or Kanonenvogel - Cannon Bird,可以理解为带大炮的小鸟) 开始陆续抵达东线。
   
    1943年4月14日,空军上尉汉斯·鲁德尔获得了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他的分队共有9架Ju-87 G-1,被指派在“堡垒”作战(库尔斯克会战)中支援第3党卫军装甲师(骷髅师团)。在会战的第一天,鲁德尔在第一次出动中就击毁了4辆苏联坦克,到那天结束,他的战绩达到了12辆。“我们都知道每一辆击毁的坦克都意味着更多的德国兄弟被拯救了。”(汉斯·鲁德尔)同时,鲁德尔分队的战绩也促使了新的“坦克破坏者”分队(Panzerstaffels)的组建。根据他的经验,鲁德尔为“坦克破坏者”分队发展出了新的攻击战术。他发现对付坦克的最佳途径是从后方或侧方袭击它们(T-34的后方安装着引擎和冷却系统,不能安装重型装甲板)。有趣的是这就意味着飞机为攻击敌坦克必须从敌方向我方飞行,不过这对在攻击中受伤的飞机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1943年10月25日,汉斯·鲁德尔被授予带宝剑和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在1944年3月的早些时候,他完成了第1500次战斗任务并被晋升为少校。3月晚些时候,在一次任务中,鲁德尔的分队遭到了一个分队的La-5战斗机的攻击。一架“施图卡”被击伤并迫降在地面上,乘员安然无恙。汉斯·鲁德尔决定降落并把他的同志们从敌占区救出来。降落很顺利,他把乘员们从损坏的飞机中拉了出来,但却发现由于地面过于松软,飞机不能起飞了。他们被迫向着德军战线步行前进,同时逃避着俄军的追捕。鲁德尔和他的同志们到达了德涅斯特河并在冰冷的河水中游了600米,在即将上岸时,他的后座机枪手淹死了。最后,受了伤的鲁德尔是唯一一个成功回到德军战线的人。随后他返回了他的分队,受到了他的同志们的热烈欢迎。1944年3月29日,由于他的勇敢,少校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被授予当时德国最高军事荣誉——带钻石、宝剑和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11月,在布达佩斯附近的一次战斗中,他的大腿中弹。不过几天后,他带着腿上的石膏回到了部队。1945年1月1日,鲁德尔被授予带金橡树叶、钻石和宝剑的骑士十字勋章,成为唯一一名这个德国最高军事荣誉的获得者(也可以说这个荣誉是为他个人创立的)。在2月,鲁德尔在法兰克福附近的一次战斗中飞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右大腿又一次严重受伤,他挣扎着回到了德占区,很快被送往野战医院,并被截肢。然后他被送到柏林的医院,在那儿装上了假肢并很快回到了部队。在战争的最后日子里,空军上校鲁德尔指挥着德国空军的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施图卡”近距离攻击/支援联队——第2俯冲轰炸联队“殷麦曼”(殷麦曼是德军一战中著名空战英雄,“殷麦曼跟斗”由他创立,直到现在仍然是空战基本战术之一),他指挥着联队奋斗在东线直到最后的时候。战争结束时,他想带着他的分队进行一次自杀攻击,但被他的上级阻止了,理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祖国有可能还需要他。”这也是他唯一不进行自杀攻击的原因。1945年3月他也曾自愿要求飞往被苏军包围着的柏林以救出希特勒。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时,鲁德尔上校在波希米亚进行了他在“施图卡”上的最后一次飞行。他与美军接触以安排他和他的队伍一起从苏占区飞往美占区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后来,他先在英国接着又在法国接受了讯问,并最后被送往巴伐利亚的医院以彻底康复。1946年,鲁德尔离开了巴伐利亚的医院,成为了一名公路运输承包商。1948年,他去了阿根廷,为国营飞机制造厂服务,同时也参加了一个由逃脱的纳粹分子组成的类似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组织。
   
    1951年,鲁德尔出版了两本书:《我们前线将士对德国重整军备的看法》和《戳进梦想的匕首》。在第一本书里,鲁德尔认为前线将士是为了反对布尔什维克和东方的“生存空间”而战;在第二本书里,鲁德尔不仅谴责那些企图刺杀希特勒的人为叛徒,而且认为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们也要和叛徒们一起承担失败的责任。鲁德尔谴责那些企图刺杀希特勒的人是因为他们造成的混乱使盟军入侵欧洲成功,谴责那些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们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希特勒的军事天才而且总是在背后反对他。这两本小册子也说明了一些他对战争的看法(太没眼光,为什么人总不能适可而止呢?)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在50年代早期回到了德国并在1953年出版了他的战争日记 Nevertheless (意为尽管如此)。对于是否允许日记出版曾引起一场争论,因为他是一个著名的纳粹分子,1953年正是大多数人民试图忘记过去的时候,纳粹分子们成为了政治家和企业家,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是人们首要关注的。最后日记还是出版了,鲁德尔也继续着他的体育活动并曾担任过一个极端保守党的政治代表,但总的来说,他的政治生涯是不成功的。这位“施图卡王牌”1982年死于德国。1984年他的日记再版,两位伟大的盟军飞行员道格拉斯·巴德和皮埃尔·克劳斯曼为之作序,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相信他们对鲁德尔的政治倾向也不是很清楚吧。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8#
发表于 2007-11-17 20:24 |只看该作者

一个老兵油子教你怎么在真实的战场上生存(绝了)

关键词解释:  

【流弹】就是脱靶射偏后,仍继续飞了较长距离,基本上超出有效射程的弹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baidu
【跳弹】就是以300米/秒以上速度和30度以下入射角打在坚硬物体上或以400米/秒以上速度和15度以下的入射角射到水面时,被反弹改变飞行方向的弹头。  

【穿射弹】就是打穿各种掩蔽物和隐蔽物之后,仍有足够杀伤力的弹头。  

【掩蔽】既能保护自己不被发现,又能使子弹、弹片不能击中或杀伤力降低,起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就是掩蔽物。  

【隐蔽】只能保护自己不被发现,但不能防弹,起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就是隐蔽物。  

【连射】就是把快慢机扳到连射位置,勾住扳机不放直到打完弹夹、弹鼓或机枪弹带中所有的子弹。  

【点射】就是把快慢机扳到点射位置,勾一下板机只能打2发或3发。或把快慢机扳到连射位置,勾一下扳机就松开,再勾一下就松开,即无节奏或有节奏地勾扳机,这样射出的子弹有多有少,多了就是长点射,少了就是短点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扫射】就是以连射和长点射状态下,向前方扇区转变枪口方向进行射击。  

【单射】就是把快慢机扳到单发位置,此时手中的枪只能半自动射击,即勾一次扳机只能打一发子弹。  




本文不只限于步兵,对于任何在陆上战斗的兵种来说都有参考价值。  




现实生活中,究竟是什么人向往战场?  

对于没上过战场的人来说,无论是不是军人,对真实的战场态度都不外乎二种:一个是怕;另一个是向往。怕战场的人多数是女人居多,连看了战争影视都发抖,别说是真正的战场了。向往战场的人以男人占多数,当然也有少数的女性,他(她)们为什么喜欢战争,除了对迷恋军事的原因之外,还有看多了战争影视和战争新闻,受到影视情节和新闻的感染,或对战争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十分敬佩、或受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煽动,自己也幻想着上战场,到战场上发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激情……。也有的人属于“叶公好龙”型的向往战场者,平时向往战场纯粹是一种爱好、一种消遣,一甘真正的上了战场,却十分紧张,还出现“战场心理综合症”,甚至会被战场上的景像吓得精神错乱……。  

至于上过战场的人,几乎90%以上都不愿意再次上战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话题似乎扯远了,下面就说一说本文的话题,真正的战场究竟怎么样,上了战场该怎么生存,相信看完了本文,连没上过战场的军人也会有启发。  




走上战场前的准备工作  

走上战场前,也许可能是没做好任何准备甚至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上了战场。这也是某些有经验的老军官的带兵方法,也就是不告知自己的部下战士们会发生什么事就“开工”。这么做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上战场之前就对部下说明会有什么事发生,可能会在部队中带来紧张心理,即使士气高昂也不会例外,如果部队在心理绷得紧紧地状态下上战场,反而效果不佳。据国外某些老兵们回忆,有时确实是在没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开打了,在极度惊吓之下,反而会把人身上平时没有发挥出来的潜能给逼出来,如果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的话,被逼出来的战争潜能还会更大一点……。但是军官们多数深熟“攻其不备,击无不克”这一道理,并不一定会让自己的部下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就参加战斗的。就算是有意不让部下作准备,他们自己也会在暗中布署一下,直到战争开打时才告知部下。  




如果在上战场前就被军官告知的话,结合了老兵们的经验,个人建议做以下准备:  




心理准备:  

一定要克服不正常的紧张或兴奋的心理。对于从没打过仗的新兵来说,当军官告知要上战场时,通常会有二种心理反应:一种是兴奋,另一种是紧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对于心理兴奋的人来说,一定需要克服兴奋心理带来的影响,上战场一点也不好玩,要小心谨慎!记住平时在训练场和军事演习中学到的战术要领,服从军官的任务布置,千万不能因为心理上亢奋,带来战斗上的盲目性甚至轻敌大意。  

对于心理紧张的人来说,一定要想办法使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使他们相信胜利属于我们一方,我们一定会在战场上存活下来!要是种种手段都没有效果,还是出现有人因为心理紧张不想上战场,想当逃兵的话,可能出现很糟糕的情况:处决逃兵,使一种肃杀的气氛在部队中四处弥漫。相信多数人宁可面对敌人的枪口,也不愿意被自己人打死,那样很不光彩。  




物质准备:  

上战场前,只有新兵才会什么都带、甚至除了武器和弹药以外什么都不带或携带的东西很不合理。如果你是乘坐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人员的话,能满足生存需要的东西带什么都行可以。但如果是步兵那就不一样了,配枪、弹药、军刀、手雷、头盔、军服、腰带、内衣、鞋袜、防弹衣、口粮、医疗自救包、工兵锹、饭盒、水壶、过滤净水器、指南针、GPS(卫星定位仪)、打火机、酒壶、电池、单兵夜视仪、单兵通讯设备、帐篷、睡袋、肥皂、牙刷、牙膏……新兵往往把这些东西装了满满一大包就上战场,这做法往往很不正确,可能会使你在战场上丧命!因为所有的东西加起来足足有30公斤以上的重量,除非你是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人员,否则带着如此沉重的物资上战场,不仅会使你行动不便,在战场移动缓慢,为了加快行动你往往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东西以减轻重量,战场上丢了东西就找不回来了,那等于是白带了;而且为了把你和你的东西运上战场,后勤部队的运力也白白花费了不少……。除此之外,带了那么多的东西会使你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牵挂,这也不利于在心理上轻装上阵。当年伊拉克战争开打时,人们在电视新闻中会看到,一些美国步兵身上背着硕大无比甚至比一个人还大的大背包,事后不少美国老兵们在BBS里发表的言论都嘲笑这种做法。带了那么多的东西,到了战区后,发现后勤部队早已准备好了一切……,就算是后勤工作没有做好,在敌人那里却会有令人兴奋的发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战斗时带着没有用!只能放在驻地的个人辅位,很占地方。不仅仅如此,在行军时背着如此沉重的物资会使你体力消耗很大,极有可能使你掉队或拖慢部队行进的速度……。至于中国军队,上战场前单兵携带物资的自由度没有美军那样宽余,带什么都是严格规定,不在规定范围内的东西不让带。  




对于老兵们来说,最值得带的东西,除了身上穿着的头盔、军服、腰带、内衣、袜子、鞋靴、弹药包等各种军用包裹之外就是配枪、刺刀、弹药、口粮、水壶、工兵锹、打火机,要是有条件的话就带上防弹衣、夜视仪、指南针、GPS。除此之外的什么东西最好不要带。其中弹药和口粮最为重要,最好是尽可能多带一点!  

但要一定要注意:到战场上参加战斗交火时,除了头盔、军服、内衣、腰带、鞋袜之外,身上的东西重量加起来最好不要超过二十公斤!否则过大的负荷使你行动不便,加大了被击中的概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现就老兵们(不只限于步兵,其它陆上作战兵种也有)所选择携带的东西作一评说:  




配枪:  

不用多说,上战场当然要带枪,没有人愿意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赤手空拳地上战场,即使是坦克装甲辆的乘员也需要有自己的配枪,不然万一失去了座骑就只能赤手空拳了。但是,想要用什么枪,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而是部队根据战斗需要和人员素质来决定,你并不能自由选择。真正上过战场的老兵都希望机枪再多一点,越多越好,辅之以加强若干支狙击步枪、单兵榴弹发射器、手雷等等。只有新兵才会选择狙击步枪,实际上使用狙击步枪不一定安全,这种枪械只有拉大距离才能起作用。而且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神枪手才可以装备狙击步枪。注意千万别用狙击步枪攻击200米以内的目标,除非战场上一片嘈杂混乱使敌人难以注意到你,否则开一枪你就被发现,会遭敌方各种火力的重点“关照”!而且用狙击步枪根本无法与使用自动步枪和机枪的敌方步兵在400米以内面对面地硬抗,因为狙击步枪的火力密集性和火力连续性都不够,易遭压制!只要你玩过使命召唤、荣誉勋章之类的战争游戏,就会体会到:用狙击步枪很难在近距离内与冲锋枪、自动步枪、机枪对抗!(详见本人博客中的《如果真上战场,大家会选择什么样的枪械》一文)  




弹药:  

没上过战场的人是不会知道弹药的重要性的。在不少战争影视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枪,敞开了连射,不用考虑弹药容量;手雷,无限扔;枪榴弹,无限射……。例如仅有30发子弹的弹夹,却打了足足100发以上,扔出的手雷还超过了个人携带能力,一次只能打一发的枪挂榴弹发射器,居然打了好几发也不装填。这实际上十分荒诞!根本是不可能的!别被战争影视误导!实战中,老兵们决不会多次连射、扫射和不加瞄准地盲目胡乱射击,那是训练水平差、心理素质差的新兵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尽量采取单射和短点射,少打或不打长点射和连射,尽量仔细瞄准后才开枪。只有在遭遇大群敌人而且是聚集在一起时,才会敞开了连射,连射前一定要保证弹夹中有足够的子弹,否则子弹打光你就没的时间换弹夹了,由此被敌人乘机灭了实在挺冤!无论是连射、长短点射和单射,老兵们在射击时都会默数着、估算着弹夹中还剩下多少发弹药,如果弹夹中的子弹少于10发时,就尽量找掩蔽物并躲藏其后继续射击打完剩下的子弹,或拉大与敌人的距离以避开敌人火力,或暂时脱离交火找个能换弹夹的安全地方。更换弹夹时一定要快!不能慢!而且换弹夹时不要脱离战友们的掩护!多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互相支援,与战友之间互相弥补手中武器的不足。一定要注意节约子弹!!!除非战斗中能保证弹药的后勤供应,或确认交火的时间不太长,才可以短时间连射和长点射,否则尽量短点射或单射。交火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得到弹药补给,但也别忘了把敌我双方尸体上的弹药带拿走,就算是敌人尸体上的弹药不能用在自己的枪上,也要拿走!敌人的枪也拿!一定不要让敌人来收回枪支和弹药,这样做还可以加大敌人的战争损耗。此外,个人的弹药携带量也得注意,弹药携带重量最好不能超过15公斤,带多了会影响战斗行动的灵活性。在实际战场上,即使带上15公斤重的弹药,采取短点射和单射的情况下,连续战斗交火也坚持不到二小时以上,所以一定要注意节约弹药。当身上弹药量减少到只剩一二个弹夹时,就要尽量避免射击或少射击,除非战友分弹药给你或情况危急才继续射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还在交火战斗,没有得到后勤弹药供应就千万不要把弹药打光。弹药全部打光的后果是什么,谁都清楚。  

那些既不仔细瞄准、也不节约弹药、盲目胡乱射击的新兵,是不会得到老兵的同情和帮助的,反而会成多数老兵们人人痛恨和兼弃的对象!因为他在打光子弹后,会向别人索要子弹,结果连累整支部队增大了弹药消耗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刺刀或军刀、匕首:  

别看它是冷兵器,但不会是仅仅限于近身肉搏,它也是野外生存的有用工具之一。开路破障、伪装取材、修建工事、打猎取食、动小手术等等都少不了它。在某些老兵的手中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工兵锹:  

一定要带上,要是自己带不了,也一定得让别人带上。想要很快就有一个好的掩蔽工事或一个休息的好地方的话,工兵锹就能起作用了。不仅仅是用来修建掩蔽工事。当你掉进陷井、深崖中、在建筑物或地下坑道工事中被活埋的话,它就是你的挖出一条生存之路的希望!而且在发生肉搏战时,工兵锹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打火机:  

别看这玩意儿很小,但在野外生存肯定少不了它,生火取暖、野炊饮食、夜间照明、示警求救、纵火烧敌等等都会有很大用场。很可贵的是它占不了多大的空间和重量,一定要自己带一个,还要鼓励别人也带上打火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口粮和水:  

如果确信在战场上不会断炊的话,口粮就可以少带一点以减轻重量。要是在战场上有断炊的可能,那就尽量多带些口粮。口粮尽量不吃或少吃,断炊后一天只许吃一二口!只要还未从战场返回后方,就得尽最大努力避免吃完所有的口粮!对于嘴馋贪吃的士兵要坚决严厉管制!当他吃完了自己的口粮向你讨要时尽量不给或少给,以免他把所有人的口粮吃掉连累大伙一起挨饿!水,无论战场上会不会断炊,每人都一定要装满满的一水壶,上战场后尽量不要喝,无论口渴得再要命也不要喝!只有在坚持不住对口渴的忍耐时,才可以喝一二口,决不能大口地喝。遇上有后勤水源供应或找到自然水源时就可喝多一点,别忘了把水壶装满!在战斗结束后也别忘了把敌我双方尸体上的口粮和水带走。长时间的饥渴之后,切不可暴食暴饮,以免出意外!另外,在战斗交火时,最好把多余的口粮和水壶放在可以找到的地方或留给不参加战斗的人看管,等战斗结束了就回去拿,以免带在身上加重负担,影响战斗行动。  




指南针和GPS:  

如果是跟随军官和大部队一起行动的话,带着它或许有点多余;但如果你掉队了或你的部队行动方向出错时,它就不是多余东西,会成为你和你的部队得以生存和完成任务的工具。  




单兵夜视仪:  

现代战场是一个高科技的战场,夜间战斗少不了,如果没有夜视仪,夜间战斗就会很被动。即使在最理想状态下,夜视能力再好的一双肉眼,能看清目标的距离也就二百米以内,根本比不上用夜视仪看到的距离。另外还要注意节约电池,不到战斗时夜视仪尽量不要开机,除非你在执行前方警戒探路和侦察、放哨的任务。另外,带了单兵夜视仪就得多带点电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身上的头盔、军服、防弹衣、内衣、鞋袜:  

别看是小事,但不多加注意的话,在战场上也会给你带来足够的麻烦!  

头盔不用多说,战场上尽量戴着别脱!因为头部中弹死亡率是最高的!注意不要指望头盔能防得住步枪的直接射击,即使是防弹能力最好的头盔,被步枪子弹在有效射程内击中时,就算是没击穿,也会使你的劲椎受到损伤或出现脑震荡!如果挨枪的距离足够近的话,就会使你的战友们看到头盔打穿、劲椎折断、脑袋开花并贴到脊背上的你那吓人惨状……。  

衣服,无论天气有多热也要多带一点衣服,只要不会增加多少重量都行。即使是在热带雨林地区作战,也会遇到温度低于20摄氏度甚至只有10摄氏度气温的情况;夏季炎热的沙漠地区温差极大,白天正午达40摄氏度以上,但一到晚上就降到零下5摄氏度甚至零下20摄氏度;所以多带衣服以备保暧之需,而且多余的衣服可以让你在战场睡觉时当被子盖。此外穿厚衣服也可以阻挡并降低弹片、流弹、跳弹、穿射弹的伤害。发生肉搏战时,身上穿的厚衣服也能救你一命,因为用刺刀扎穿较厚的衣物时很费力气。遭到炮击和空袭时,穿厚衣服可以有效缓解爆炸冲击波甚至弹片的伤害。要是有条件装备防弹衣的话,不要穿重量太大的重型防弹衣,它的防弹能力或许是最好的,但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因为重型防弹衣重量通常达到30~40公斤,过大的重量负荷会使你的行动能力降低,增加了被多次击中的危险!所以一定要穿重量轻的防弹衣。这还是一个老话:需要在机动能力与装甲防护能力之间取得最佳平衡。还要注意:任何防弹衣都不一定能防步枪子弹的直接射击,只能有效防弹片、流弹、跳弹、手枪子弹。即使是防弹能力最好的重型防弹衣也不一定能100%的防子弹,只要交火距离小于50米,全世界就没有任何一种防弹衣能防得住步枪子弹(将来很难说),别以为穿防弹衣就安全。以AK-47发射的7.62×39毫米M43弹为例,穿防弹衣在100米内挨一发就肯定失去战斗力,100米以上的话,就算是没击穿防弹衣,但子弹打在身上时产生的巨大冲量也够你受的,内脏受损和肋骨折断免不了,这样的伤害常常比被子弹在身上穿一个洞更难救治,只有在距离超过300米时,多数军用防弹衣才能有效防止AK-47发射的7.62×39毫米M43弹。如果敌人用的枪是M14、M40、M24、FN、G3、СБД、79/85式之类发射7.62×51毫米和7.62×53毫米子弹的狙击枪械,甚至是发射变态12.7毫米或14.5毫米大口径弹药的枪械,那就更不能指望防弹衣的保护了,在400米之内挨一枪全都挂!内衣和鞋袜也要关注一下,如果你在战场上经常坐车转移,就不用多加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了。但如果部队车辆损耗很大,几乎无车可乘,那就免不了长途行军了,那就得多关心一下你的内衣和鞋袜,长途行军时一定要把脚塞紧,把鞋扎紧,如果鞋子肥度较大的话,那就要在袜子里塞点棉花或棉布、绢布等质地柔软的填充物,注意不要塞在脚底,应塞在脚背和脚脖子上,总之一定要防止脚和鞋面磨擦,否则走不了二小时脚就被磨破了皮,再走下去够你受的!要是因此掉队肯定完蛋!内衣也不是小事一桩,主要是指穿在下身的内衣,长途行军时要多留意它是否会与裆部皮肤磨擦,一定注意不要穿三角裤衩和紧身短内裤,如果你穿着的不幸是三角裤衩的话,最好脱了扔掉,否则质地再柔软的三角裤衩,走了三小时以上,也可能会把大腿根部那一片皮肤磨破流血,很痛的,会迫使你走路的样子变成很难看的O形步、鸭子步……,要是不想出现掉队的情况,最好在上战场前改穿肥大的棉质内短裤。此外,在夏季或在南方热带地区作战时不要长时间穿三角裤衩和紧身短内裤,除非你有条件洗澡或只洗屁股,否则长时间穿三角裤衩和紧身短内裤会把你的裆部捂出皮肤病!如不及时治疗的话,轻则烂裆!重则断子绝孙!无论男女军人都是一样。所以,军人的裤子之所以肥大,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上战场前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都做了,还要做什么准备呢?当然有!听一听任务简报,了解战场的形势和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也是一个最必要的最后准备,它是你在战场上进行作战行动的指南,否则上了战场不知道任务是什么,只知道消灭敌人,那样盲目行动反而不好生存!  







如何对付战场上的敌人们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炮兵和飞行员:  

自二战以来的历次战争中,大炮和飞机(只限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作战飞机)是给敌我双方带来伤亡最大的武器。说来谁都会不相信!死在大炮和飞机之下的人,多数不是被炮弹和炸弹爆炸产生的弹片击中致死的,而是被爆炸冲击波震死的!战场的真实景象通常是残垣断壁、光山秃岭、黑糊焦炭、赤条条支离破碎还散发出焦肉味的尸体,那是爆炸冲击波的杰作!尸体为什么会是赤条条的一丝不挂?因为爆炸冲击波强度足够大时,不但会把你震死!而且还会扯碎你身上衣服!产生的高温还会烧焦衣服和皮肉!这种现象在夏季最为显著,因为此时人们身上的衣物很少。但在冬季就不会这样了,在冬季战场上死于爆炸冲击波的人会明显减少了一些,因为人们都穿着厚厚的衣物,只要你和爆炸点的距离足够远,穿厚衣服可以减弱爆炸冲击波和碎片对你的伤害,但脑震荡、鼓膜破裂致聋、耳鸣是免不了的。如果与爆炸点足够近,即使穿着厚衣服,也会被炸得只剩下破布条,而且死无全尸了!  

不同口径的炮弹,爆炸冲击波的杀伤距离取决于炮弹中的装药量,榴弹的装药量最大,所以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最厉害。现代西方国家的陆上炮兵所装备的火炮多以三种口径为主:105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军舰主炮多为76毫米和127毫米,坦克炮口径统一为120毫米,少数西方国家装备的旧坦克为105毫米坦克炮,将来还会出现140毫米坦克炮;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制式火炮口径则为: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军舰主炮多为76毫米、100毫米、130毫米,坦克炮统一为125毫米,少量坦克为100毫米、105毫米、115毫米、120毫米,将来还会出现140毫米或135毫米坦克炮。  

对于105毫米榴弹而言,冲击波的有效杀伤距离多在20米以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躲进地下坑道工事,在20米内落一发105毫米榴弹,肯定不仅仅会受到碎片伤害这么简单,还会受到冲击波的杀伤,如果你穿的是厚衣服的话,只要没被碎片击中,距爆炸点超过10米以上基本上可以生还,但脑震荡和耳聋、耳鸣等后遗症是免不了;120毫米、122毫米炮弹的冲击波杀伤多在30米以内;152毫米、155毫米炮弹的冲击波杀伤距离多在50米以内。至于变态的203毫米口径大炮弹,冲击波杀伤多在100米以内,如果你与203毫米榴弹的爆炸点相距30米之内的话,基本上会“粉身碎骨”!再近一点就“人间蒸发”了!如果躲藏在坦克里,最好关紧舱门并祈求203毫米的变态大炮弹千万别落在10米的距离内,因为在这距离之内落一发203毫米炮弹,爆炸气浪足以抛翻重达67吨的M1主战坦克,要是被直接击中的话,就有可能被打回零件状态!所以不仅仅步兵害怕炮兵,连坦克装甲兵也怕,对坦克装甲兵而言,最值得害怕的就是对方隐藏起来的直射火炮。对于坦克装甲兵来说,直接挨一发105毫米榴弹,坦克虽可能不会被击毁,但坦克外表也会被严重破坏,车内的人也会被冲击波震得丧失战斗力!若是152毫米和155毫米的榴弹的话,坦克直接挨一发虽不会被击穿装甲,但也有可能被抛翻炮塔,车毁人亡!坦克是如此,其它装甲车辆就不用说了。  

至于火箭炮,杀伤效果基本上比普通火炮更强一点,射程也更远些。由于没有火炮口径的限制,所以火箭弹的弹头可以做得比炮弹更大些!如美军的273毫米火箭炮,它发射的火箭弹连203毫米炮弹也自叹不如,爆炸冲击波的杀伤距离可以远达150米,它不仅仅是弹头装药量巨大这么简单,而且还有专门杀伤人员的集束弹头(也称母子弹头),就是在100米至500米高度的低空爆炸,向地面倾泻“钢雨”。  

以上所说的炮弹和火箭弹的冲击波杀伤距离,多是假设落在地面,并在地皮上爆炸而言的,如果是在5米以上10米以下的空中爆炸的话,冲击波的杀伤距离就更远了,会在以上所说距离的基础上增加5米至20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如果遭飞机空袭的话,最受罪的就是坦克装甲车辆了,它们会成为重点空袭的目标。如果你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没有任何隐蔽和掩蔽,最好赶快抛车,并远远地躲开!至于步兵(指的是广义上的步兵),所做的事就是尽可能疏散!并远离没有掩蔽和隐蔽的坦克装甲车辆!如果敌机有意轰炸步兵的话,飞行员只会把炸弹扔到人员最聚集的地方,决不会费心用宝贵的炸弹去轰炸稀疏的人群或那么少的几个步兵的,除非有意这样做。应当注意:航空炸弹多数比203毫米的大炮弹更加厉害!西方国家所用的航空炸弹多为500磅(227公斤)、1000磅(454公斤)二种;俄罗斯和中国的航空炸弹多为250公斤、500公斤。用来攻击陆上重要目标时就用227公斤或250公斤实心装药航空炸弹,如果用来杀伤人员和群集目标的话,就会换用集束炸弹(也称母子弹)。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是用来攻击重要的陆上目标的,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员最怕的就是这个!普通的步兵基本上不用关心它们的威胁,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防范地毯式轰炸和集束炸弹。挨一枚227公斤航空弹的效果比挨一发203毫米炮弹还厉害,即使是M1之类的重型坦克,被它直接命中也会被炸回零件状态!不用多说,250公斤炸弹威力肯定比227公斤炸弹大一些。至于454公斤以上的炸弹,多被用来攻击坚硬的目标,或换成集束装药用于大面积杀伤暴露的目标。除了普通的实心装药航空炸弹之外,有一种航空炸弹让所有的陆上作战人员十分害怕,那就是燃料空气炸弹,也称云爆弹。这种炸弹首次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第一次使用时,由于体积较大,连B-52轰炸机也装不下,只好用C-130运输机投放,爆炸后造成2~3公里以内大面积缺氧,使大量人员窒息死亡,连躲藏在地下坑道工事的人员也难幸免(最好装备氧气瓶什么的,但这不可能)。至于重达1吨以上的变态巨型航空炸弹则很难见到,除了燃料空气炸弹(云爆弹)以外,巨型航空炸弹很少用于轰炸地面零散的目标,多被用来轰炸更加坚固的地下工事和大型军舰。  

要对付炮兵和飞行员,对步兵来说除非他们离你们近到步枪有效射程之内,或有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并且敌机进入有效射程,否则根本没办法奈何得了他们。所以对任何国家的军队来说都一定要加强炮兵和航空兵、防空兵的建设!  

对步兵来说,对付不了炮兵和飞行员,就只好在减少伤亡上想办法。如果是防御战,为了保住生命多花点力气构筑防御工事和严密伪装是绝对必要的!如何合理构筑工事,下面就会讲到。如果是进攻战,最好要拉大与战友之间的距离,不要采取“人海战术”,冲锋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好大于5米(除非是丛林战和巷战),以几个人为小集团,各个小集团要互相交替掩护着冲锋,冲锋时要冲得尽可能快!冲锋时要想生存下来基本上只能自求多福,或寄希望于己方部队的掩护能力、防空能力和炮兵压制能力了!  

据统计,在二战中死于炮击和空袭的军人,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其中60%以上是炮击造成的,所以炮兵才被称为战争之神。  




步兵:  

这里说的步兵,是狭义上的步兵,即不包括机枪手和狙击手在内的步兵。不用多说,只要你是步兵,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对方步兵也能对你带来同样的伤害。如果你是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斗员,就得小心对方步兵手里是否有反坦克反装甲武器!对付零散的他们最好用己方步兵,遇上大群的敌方步兵时就用机枪和榴弹发射器进行压制,掩护己方步兵与之交火战斗。若兵力处于劣势的话,最好多利用地形与敌周旋,或召唤炮击和空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机枪手:  

也是广义上步兵的一员。老兵怕机枪,新兵怕炮弹,其实这种说法,在过去的年代是正确的,但放在现在,却不正确了。现在的老兵们害怕的不只限于机枪了,还包括炮弹、炸弹、地雷和狙击手。由于通用机枪的火力密集性和持续性、有效射程都超过了自动步枪,如果敌机枪手与你的距离超过400米(多数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你就会陷入被动,而且自动步枪30发的弹夹容量也不利于和机枪比火力持续性,换弹夹时容易遭对方机枪火力的压制,所以决不能用自动步枪和对方通用机枪正面硬抗!解决办法就是避开机枪的正面火力,从侧翼迂回靠近到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内消灭机枪手。要是己方有狙击手的话,最好掩护己方狙击手来解决敌方机枪手。  




狙击手:  

同样也是广义上步兵的一员,其实狙击手和步兵的界限十分漠糊,差别仅在训练水平和所用枪械上。在以往的战争中,他们给敌我双方带来的伤亡或许是最少的,但是给敌我双方带来的心理压力却是最大的!在有敌方狙击手活动的地方行动,最好把隐蔽和掩蔽工作做好,并祈求狙击手的第一枪千万别打在你的身上!当发现有己方人员遭受敌方狙击手袭击时,在开阔地带最好拼命疾跑,迎着枪口或背对枪口就跑Z字路线,侧对枪口就采取时快时慢的跑法,直至找到最结实的掩蔽物躲藏起来。如果你与狙击手距离较近或者对方的枪法很准的话,就别指望靠跑步避免被击中,最好一边跑一边向敌方狙击手的大致方向开火还击进行压制或扔发烟信号弹进行干扰。如果确认了敌方狙击手的确切位置,最好用机枪进行压制,因为机枪的有效射程与狙击步枪基本相近,在机枪的压制掩护下让己方步兵靠近狙击手的藏匿地进行反击。或者以狙对狙,掩护己方的狙击手进行反狙击作战。如果是美军这样的主儿,在伊拉克对付反美武装的狙击手时,甚至会动用炮兵和飞机对狙击手的藏身地来个地毯式轰击。  







什么东西能保护你?  

很遗憾!在现实中什么东西都不象看起来那样结实!能真正防弹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以下所说步枪子弹,如不加说明,均为AK-47发射的7.62×39毫米M43弹。  

在建筑物内部行动时,只有致密的建筑材料比如实心砖块、混凝土、石头、厚瓷砖、粗钢筋等才能基本挡住子弹或减弱子弹的杀伤力,因此可以作掩蔽物来用。至于家具、家电、门窗、楼梯护栏,仅仅只能起到隐蔽物的作用,实际上没有什么防弹能力,不要认为躲藏在家具、家电、门窗、楼梯护栏后面就是安全的!否则一甘被发现,就会连人一起被射个对穿!在建筑内部的墙壁分为隔离墙和承重墙二种,真正起防弹作用的只有承重墙,躲藏在厚实的承重墙后才是基本安全的,除非对手用变态的12.7毫米大口径枪械在500米以内开火。隔离墙能不能防弹,取决于它的结构和材料,如果隔离墙是用实心砖块和水泥构筑的话,厚度在100毫米以上就基本上可以挡住100米以上距离射来的步枪子弹,在100米以内就得小心穿射弹的伤害。如果隔离墙是用木板、复合板、塑料板构筑而成的话,它只能起到隐蔽物的作用,决不能防弹!除非子弹击中的是隔离墙上的坚固承接零件。还有楼板,它也不一定能防弹,其防弹作用等同于用水泥和砖块构筑的隔离墙,只能使你不能被敌人看见,如果楼上楼下的敌人听见了你走在楼板上的脚步声,确定了你的位置的话,向房顶楼板或地面楼板开枪就能打穿并给你造成威胁,除非楼板上的钢筋够多、瓷地砖够厚,否则你会被更致命的穿射弹击中!因为子弹在击穿楼板时会严重变形!加之开枪距离很近,往往不足3米,任何自动步枪的子弹都能打穿楼板。所以在建筑内行动时一定要保持静默。在建筑物内交火时还要小心跳弹,从几何角度上讲,跳弹常常会令人防不胜防,而且发生跳弹时,被坚硬的物体反弹会使子弹变形,杀伤力会变得更大。在建筑物外面行动时更要小心!不到万不得己不要到街道上行动。其实街道和广场是最不值得呆的地方,那是狙击手和机枪手们的“射击训练场”!穿越街道时要快!要出敌不意!最好要逐个转移,或从一间房屋进入另一间房屋地转移,前提是一定要熟悉地形。  

至于民用车辆,除了八十年代及以前生产的老式汽车以外,现在生产的汽车的车体多数没有多大的防弹作用,唯一能防弹的地方只有发动机和车轮。在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警匪汽车追逐枪战的场面,子弹在车体上打出一个个的洞,但车内的人却没事。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有效射程内被任何步枪子弹和手枪子弹击中,车体都会被射个对穿,除非打在发动机上和车轮上!至于客车和货车,它的防弹作用只比一般的汽车强一点点,但都不能防止步枪子弹的穿射。因此躲藏在汽车上时,最好祈求敌人没有发现你(此时起到隐蔽物的作用),如果被发现,你就完蛋了!除非你与敌人之间正好隔着发动机和车轮。八十年代及以前生产的汽车多数“皮糙肉厚”,车体都是用0.8~1.1毫米厚的钢板制造的,旧客车和旧货车的车体是用1~2毫米厚的钢板制造的,所以防弹作用最好,但近距离仅限于防手枪弹和霰弹,步枪子弹只有在距离超过200米时才无法伤害躲藏在旧客车和旧货车内的人,如果距离小于200米就很难说了。如果是狙击步枪发射的7.62×51毫米或7.62×53毫米的子弹,在有效射程内任何车体都基本毫无防弹作用,除非躲藏在发动机和车轮后面。例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一个穿帮的小细节:米勒的寻人小队遭到钟塔上德军狙击手的袭击时,米勒居然躲藏在一辆小汽后面,德军狙击手也在瞄准镜中看见了,但却没向他射击。其实,毛瑟98K发射的7.92毫米子弹在那样的距离上足以打穿米勒藏身的汽车车体!  

树木能防弹吗?答案是不一定。大多数的步枪子弹在通常的交战距离内都能打穿300毫米厚的树木。在所有的树木中,只有桦树和檀树等纹理致密的树木防弹能力最强,但也只限于直径为100毫米以上的。所以在森林中作战要记得防止穿射弹的伤害,茂密的林木只能起到隐蔽物作用,仅仅使敌人无法发现你。对于每平方米一个直径100毫米树木的森林而言,步枪子弹穿过这样的森林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为200米左右,而由于步枪子弹与树木枝叶碰撞穿射时会产生大量跳弹,让人防不胜防。所以如果你的躲藏位置暴露了的话,最好赶快转移,否则在150米以内任何步枪子弹都会毫不客气地穿过树林击中你,除非你藏身于直径超过400毫米的的大树后面、或与敌人隔着极为密集的树木或躲藏在大石头后面。  

构筑坑道工事时,要注意多挖点土方,最好挖深挖大一点,各个坑道工事要有战壕相连,战壕的高度要足够一人露出臂膀的高度,在敌人来袭方向要多堆点厚度超过2米的湿沙包和大石头,这样就可以在任何距离上的防范步枪子弹。坑道工事的顶部最好用厚厚的树木、岩石、泥沙来构筑,有条件就加上钢板或钢筋水泥板,总厚度最好在2米以上,越厚越好,这要看你能不能多花力气去构筑了,否则挨不了几发炮弹,坑道顶部会被抛掉!另外坑道工事的出入口不能太大,最好仅容一个人进出,而且出入口最好有一走廊,走廊内每隔一两米就挂一条沾水的厚帘子,越多越好,这样可以有效吸收和减少爆炸冲击波,防止爆炸冲击波通过坑道出入口传导进来杀伤人员,如果只挂一二个帘子,那么挨不了几发炮弹,那么少的帘子都会被抛掉,使坑道入口失去屏蔽。要不就在坑道工事出入口走廊内构筑相互间隔交错的隔断墙,这样也能屏蔽爆炸冲击波。  

注意:遭到炮击和空袭时,最好要躲藏在坑道工事里,千万别躲在战壕里,因为战壕根本无法防范爆炸冲击波的伤害。只有等到炮击和空袭停止时才出来,出来时最好不能一下全出来,应让少数几个人出去,看一看炮击和空袭是不是真的停止了,看一看敌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发起冲锋了,否则敌人炮兵有可能使诈,假装停止炮击,等你们全部出来时再来个突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要是在战场上用完了所有本文所教的生存方法,还是没有用处的话。那真拿你没办法,只好教你最后一招:装死!怎么装死还是自己看着尸体,模仿着办吧!不过战场的尸体没有几个是全的,也没几个是服装整齐的,敌人要是一看见你这样服装整齐、四肢齐全的“尸体”时,就会明白到什么了……。如果装死成功,骗过敌人后,最好祈求敌人千万别打扫战场收拾尸体,否则你就被发现了!还真是够丢人的!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7#
发表于 2007-11-10 14:22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观点

1 北洋水师不是军饷不足
有人考证过邓世昌的薪俸,换算到现在怎么也比海军司令员待遇高
而且没有任何关于拖欠下级军官和水兵军饷的记载

2 不是慈禧修院子挪用的那点钱断送了海军
种种传说都是老佛爷把海军军费挪到颐和园
现在看来,这有待澄清概念
熟悉军队和军工体系的人都了解
即便是现在,装备的资金来源也是多渠道的
军队的费用包括装备、维修、人员、机关、管理(包括招待吃喝会议)、安置等等等等
挪用装备费和挪用机关管理费是决然不同的概念
就是说,买装备的钱是有保障的
举个例子,我们要买10架飞机,预算5个亿,只要国家批钱,到位的就能买,这钱是不能动的。
每年军委机关有1个亿的“管理费”,就是用于接待、会务等费用。某一天中央讲,这钱你们少花点,挤出一些支持奥运吧。
显然,从前大家都理解为老佛爷用了前一笔,其实老佛爷用的是后一笔。
虽然类比的不恰当,从军队建设讲,用哪一笔也不对,但影响程度是有本质区别的。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大家就更好理解了。国家需不需要航母,需不需要大型水面舰艇,毫无疑问。那国家可不可以把建世纪坛和大剧院的钱拿来造军舰?答案是不可以。
谁都知道部队训练需要费用,有很大消耗,好的操作手都是实弹喂出来的。很多部队讲训练经费有缺口,那好,单从经济角度讲,国庆天安门广场一个花丛就可以买一发导弹进行试射,但是不可能有任何人说:我们今年不摆花了,买导弹吧。)

3 部队装备实力很强
任何一方面的史料都记载即便没有那30万两的支持,北洋水师的装备实力远高于日本
这个问题不存在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6#
发表于 2007-11-10 13:52 |只看该作者

英国海战史学家对甲午战争的考证

关于甲午战争,流传著各种谎言,比如清朝给海军的钱不够,没买新舰艇,没有买最好的开好弹,清朝实力不如日本,等等。英国海战史学家揭穿了这些谎言,他说:“大东沟海战的结果是双方对海战理论无知的产物:假如日本多了解一些海战理论,就根本不敢挑战实力更强,拥有坚不可摧铁甲舰的北洋舰队;而假如北洋舰队多了解一下海战理论,又怎么可能在拥有大舰巨炮的情况下仍然以0:5的悬殊“比分”惨败呢?”。下面我就来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吧。  

梁启超称,自马江败后,“群臣竞奏请练海军,备款3000万……颐和园工程大起,举所筹之款,尽数以充土木之用”,见《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二册,第40页,这个说法,与海军经费筹集的一般规律相差太远。海署除维持海军及年拨100万两充东北练饷外,要在光绪十四至二十年中另外筹款2000万两或3000万两(即平均每年另筹300至400万两)是不可能的。梁启超文章目的在于鼓动反对慈禧,言过其实,不能据作信史。 梁启超制造了很多谎言,戊戌变法,康有为为了掩盖“围园杀后”的计谋,逃到日本后软禁王照,并与梁启超一同篡改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就是在附会梁启超的谎言。  

从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起,慈禧常驻颐和园,说明规模初具。可是工程仍在继续,并开始筹备慈禧六十寿诞庆典,海军衙门经费继续挪用于园工。是年二月十六日奕匡片称:“查颐和园自开工以来,每岁暂由海军内腾挪30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复将各省督抚认筹海军巨款260万陆续解津发存生息,所得息银专归工用。……惟每年拨工之款原属无多,各省认筹银两亦非一时所能解齐。钦工紧要,需款益急,思维至再,只有腾挪新捐暂作权宜之计。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输项下暂行挪垫,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效,陆续提解臣衙门分别归款”。八月二十五日,奕匡、福锟奏:“此次奉报出使经费197万两款内,已于本年四月间准总理衙门咨开奏准,暂行借拨颐和园工程银100万两,由津生息项下按年尽数归还”,见《洋务运动》(三)。  

特别指出,挪用于颐和园工程的,是海军衙门经费,而非北洋海防协饷,而且已经归还。  

就海军经费方面来讲,清政府投入海军的经费一点也不比当时日本投入的少!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27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一亿两白银,每年合计300万两,占年度财政的4%──10%。日本政府从1868年到1894年3月26年间共向海军拨款9亿日元,折合成白银才6000万两,每年合计白银230万两,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投入的60%!  

丁汝昌战前提出在主要舰船上配置速射炮,需银六十万两。李鸿章声称无款。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战败,他才上奏前筹海军巨款分储各处情况:“汇丰银行存银一百零七万两千九百两;德华银行存银四十四万两;怡和洋行存银五十五万九千六百两 ;开平矿务局领存五十二万七千五百两;总计二百六十万两。”无款的海军和藏款的李鸿章形成了多么矛盾的对照。  

直到大战爆发前,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北洋舰队的装备北洋舰队都不比日本联合舰队差!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日本联合舰队。当时,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铁甲舰方面的数量比是6:1,中国遥遥领先;非铁甲舰方面,8:9,日本略胜一筹。定远号、镇远号的护甲厚14寸,即使是经远号、来远号的护甲厚也达9.5寸。日本方面,即使威力最大的“三景号”舰,也缺乏北洋舰队这样较大规模的装甲防护。而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设计而成,各装12英寸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寸,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就火炮而言,无论大口径火炮,还是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均占优势。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26:11,我方遥遥领先;小口径火炮方面,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92:50!只有中口径火炮方面,日本稍稍领先,中日比例是209:141!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比我舰快1.44节,优势似乎不像人们形容得那么大。清朝政府正是基于这种力量对比,才毅然对日宣战。  

但问题是李鸿章根本不想打,要保船,战争中如果用了威力最大的开花弹,只"定远"、"镇远"二舰就可以消灭日本舰队,甚至可以说,把中国和日本的舰队全部灭掉,根本不必要再买什么新舰艇。流行的观点是清朝如何腐败,如何不给钱买好弹药,把罪名都加在慈僖头上,现在把这些谎言都揭穿吧。  

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频繁出现炮弹击中日舰不炸的现象,而且弹药不足。在丰岛海战中,济远舰用150毫米口径火炮发射炮弹,击中日舰速度最快的吉野号右舷,击毁舢板数只,穿透钢甲,击坏其发电机,坠入机舱的防护钢板上,然后又转入机舱里。可是,由于炮弹的质量差,里面未装炸药,所以击中而不爆炸,使吉野侥幸免于沉没。在黄海海战中,吉野号又中弹不少,但终未遭到毁灭性打击。当时在镇远舰上协助作战的美国人麦吉芬(Paul W. Bamford,1860-1897,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认为,吉野号能逃脱,是因为所中炮弹只是穿甲弹,参见J.L. Rawlinson,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p.184.。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发射的炮弹有的弹药中“实有泥沙”,有的引信中“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  

  不仅舰炮发射的炮弹不炸,海岸炮台发射的炮弹也不爆炸。据日方记载,清军旅顺口炮台发射的炮弹,“虽其响轰轰,但我兵因之死伤者甚少,之所以如此,无他,海岸诸炮台发射敌之大口径炮弹,其弹中大半填装以大豆或土砂故也”,参见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2页。  

  这些现象表明,击中不炸,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发射的炮弹本身就是未装炸药的实心穿甲弹,只能穿透船体装甲,不可能爆炸;二是发射的穿甲爆破弹装药有问题,装填煤灰、土沙之类。这样的炮弹显然不适宜于与拥有速射炮的日舰激战,只适于平时演习打靶之用。  

  据一位细心的观察家统计,在定远和镇远发射的197枚12英寸(305毫米)口径炮弹中,半数是固体弹,不是爆破弹,参见J.L. Rawlinson,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p.184。战至最后,定远、镇远弹药告竭,分别仅余12英寸口径钢铁弹3发、2发,参见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6-139、343、152、164页。  

  为什么北洋海军在战争爆发后,还把那么多不适合实战、只适于演习用的实心穿甲弹和装药不合格的穿甲爆破弹装载在军舰上?为什么不全部换上最具威力的开花弹?  

  1991年初,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的苏小东先生与海军有关部门,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购得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禀后附有《北洋海军各员优劣单》、《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揭开了这个秘密。 参见:苏小东:《甲午年徐建寅奉旨查验北洋海军考察》,见戚其章、王如绘主编《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6-527页。  

  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7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3431枚。其中,供305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403枚,210毫米口径炮弹952枚,150毫米口径炮弹1237枚,120毫米口径炮弹362枚,6英寸口径炮弹477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360枚开花弹,其中305毫米口径炮弹160枚,210、150毫米口径炮弹各100枚。  

  显然,在3431枚开花弹中,有3071枚早在黄海海战前就已拨给北洋海军。“至于这批开花弹为什么没有用于黄海海战,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们当时根本不在舰上,而是一直被存放在旅顺、威海基地的弹药库里。由此可见,造成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弹药不足的责任不在机器局,也不在军械局,而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身上。”在中日双方开战后,丁汝昌执行李鸿章“保船制敌”的方针,消极避战,“仍心存侥幸,出海护航时竟然连弹药都没有带足,致使北洋海军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与日本舰队进行了一场长达5个小时的海上会战,结果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也加重了损失的程度”。  

  此外,北洋海军各主力舰都设有鱼雷管3-4具,但是,在黄海海战中,并没有对日舰实施鱼雷攻击。丁汝昌在汇报战况时,也只字未题已方发射鱼雷,而只说日舰对经远和致远发动鱼雷攻击。看起来,正象大批开花弹不在舰上一样,购舰时就配备好的大批鱼雷在战争爆发后也一直躺在基地的仓库里。  

  至于弹药中装填沙土、煤灰和大豆之类,影响炮弹爆炸,原因在于天津军械局的办事员被日军收买,充当了日军的间谍,故意破坏。 李鸿章和他的亲属们在日本间谍被抓住了,却释放了他们。联想到丰岛海战,方伯谦逃跑时先打白旗再挂日旗,方的日本旗是哪里来的?是否战前就受了日本的收买?  
总之,英国人的评论是正确的,英国海战史学家评价:“大东沟海战的结果是双方对海战理论无知的产物:假如日本多了解一些海战理论,就根本不敢挑战实力更强,拥有坚不可摧铁甲舰的北洋舰队;而假如北洋舰队多了解一下海战理论,又怎么可能在拥有大舰巨炮的情况下仍然以0:5的悬殊“比分”惨败呢?”  

导致战败的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其以基督教名义开始的邪教组织,对中国造成了惨重破坏,文物毁坏无数,人口死亡上亿,也同时削弱了清朝对地方的控制,军队各自为战,也就是私兵。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比如左宗堂就是爱国者,他收复了新疆,还有赵尔丰扩大了西藏的版图。但遗憾的是李鸿章即不是左宗堂,也不是赵尔丰,李鸿章始终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国家,他的海军没了,但他的陆军却大致保存下来了,他的实力还在,后来,在八国联军入侵时,他凭借这些实力差点当了中国的第一任总统,遗憾的是光绪和慈僖命大没死,他的美梦破灭了。  

但是,一个李鸿章倒下去了,千百个李鸿章站起来了。袁世凯成功让清朝和平退位,更多的“李鸿章”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战斗,这就是波澜壮阔的民国时代,日本入侵了,继续内斗,只有百团大战时除外。民国50年的结果,从清朝晚期可以制造万吨轮船,到50年代的一穷二白。中国和日本的差距不断扩大。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在制造甲午的谎言,在散布谎言。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5#
发表于 2007-11-9 20:45 |只看该作者
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就是林彪

别的不谈
今天看了这篇原子弹的我到有些臆测
就是林彪和聂帅的关系

现在经常有很多军队老同志和林彪斗争的报道见诸报端
当然我也看过聂帅的

不过,仔细想想
这有悖常理

其实,聂帅军事上还是后来的很多工作,和林彪配合的相当好
抗战时,两人搭班子
解放战争时,平津战役又搭班子
建国后,聂帅一直负责军工,彭总管国防部的时候没见什么好配合
林总管军队倒是真配合搞出不少名堂

我没有资格妄揣测些什么
记得从前麦克阿瑟讲过:妈的,五角大楼那帮狗娘养的(不莱德雷主事),要是那个挨千刀的巴顿在国防部就好了。

看来,人际关系都不简单呀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
发表于 2007-11-9 20:35 |只看该作者

60年代初关于原子弹是“上”还是“下”的争论

  最初,中国原子弹比较具体的计划,是在1962年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但制定这一计划的背景比较特殊,时间是1957年,那时苏联答应给予全面援助,并且已经有了具体的实施行动。然而好景不长,后来苏联由暗中到公开停止援助期间,二机部于1959年8月向中央提出了制造原子弹的新的设想:3年突破,5年掌握,8年适当储备。其后在饥饿中经过三年左右的艰苦奋战,中国的原子弹计划在几个重要方面实现了一定突破,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

  但是,原子弹研制最需要加大投入的关口,也正是国家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在国际上,同美国对抗,与苏联交恶,还和印度发生了边境战争;在国内,大跃进等极左思潮泛滥,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各种困难堆积如山。此时,国防尖端技术是上,是缓,还是下?在国防科技系统,甚至在最高决策层也引起了各种议论。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这两种意见尖锐对立,争论的温度不断升高。反对搞尖端技术的意见,主要是出于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忧虑,他们认为研制原子弹困难太大,苏联的援助没有了,技术上有很多困难,国家经济困难,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无法保证,品种规格不全,新材料研究困难重重,搞两弹花钱太多,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影响了常规武器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应该暂时下马,等国家经济好转后再上。不能为了一头牛,而饿死一群羊等等。这样的意见,因为分析得合情合理,也的确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7月下旬,主抓两弹的聂荣臻元帅也来到北戴河。当他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看出来一种对两弹研制怀疑犹豫的趋势正在扩大,深感不安。范济生当时任聂荣臻办公室主任,对那段时期聂荣臻的焦虑有所了解。范济生说,争论的背景就是,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中央各部定出一些条条来,有些需要调整,在这个情况下国防工业在北戴河召开会,会上会外有些同志觉得两弹困难太多,集体主张下马。聂老总是7月中旬我和他一起去的,首先听刘西尧汇报,以后又找了一些其他同志汇报。老总越听越觉得这个问题严重,就又找一些人座谈,一个是了解情况,一个是做做思想工作。

  聂总在会上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发言,基本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第一个是自力更生,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这是中央确定的方针,不能动摇。争取三五年内突破尖端,这是历史的任务,困难是有的,但我们有能力克服。第二个就是两弹为主,并没有排除常规武器的发展,我们应该继续两条腿走路,既搞常规,又搞两弹。老总还提出一些措施,一个是缩短战线,他主要提的是科研战线,这样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大家一同来攻关,我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在这里。再一个就是我们困难多,应该理一理,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我相信我们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林彪讲军队战时打仗,平时就是要搞装备,搞的话必须形成拳头,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是林彪提出来的。聂总还说:就是尖端武器不搞,在新型原材料、精密仪器仪表和技术力量分散的情况下,常规武器也上不去。那就只能搞步枪、轻机枪等等,如果这个也搞不出来,那只有靠梭镖了。

                   毛泽东的直接指示

  毛泽东对这个会议很关心,也注意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在这次会议之前,聂荣臻将一份日本军事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报送毛泽东。毛泽东当时正在杭州,10天后,毛泽东让秘书从杭州打电话转告聂荣臻: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比日本差得很远,我们应取什么方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并说八月毛泽东要找贺龙、聂荣臻等谈一谈。聂荣臻事后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指示,成为解决这一争论的契机。

  刘杰说,1961年春夏的日子多难熬啊!毛主席、周总理的餐桌上几个月不见油水,连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吃不好饭了,这困难就太大了。在一些领导人的心中,疑问、忧虑随岁月的艰难而增长。不能说这些考虑以及下马的主张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在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少奇同志发言了,他说:原子能工业的现状究竟如何,是上好还是不上好,是否把情况摸清楚以后再定。按说当初搞原子弹是毛主席亲自拍板的,是毛主席的决策,但这个时候很特殊,很困难,他也要慎重,所以毛主席表示,同意少奇同志的意见,等调查清楚后再定。

  李旭阁说,不要认为主张下马的人就没有道理,那是不对的。当时我们国家老百姓饿死了多少人!饭都没的吃,搞经济的领导人主张等经济稍微恢复以后再上,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聂荣臻当时身处矛盾中心,十分担心导弹原子弹计划受到冲击。他当即召集出席会议的有关人员开会座谈,分析研究尖端技术的基本情况,认为近程地地导弹已仿制成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正在进行研制,原子弹也在探索性研究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了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因此,只要齐心协力,加上政策、措施得当,经过艰苦的努力,争取三年或再长一些时间,突破两弹技术是完全可能的。8月20日,他向中央呈送了《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

  报告虽说送上去了,但聂荣臻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报告里有原子能工厂可争取于1962年至1964年先后投入生产,随后即可制造一般的原子弹这样一段对中央带有保证性的话,非同儿戏。究竟能不能落实?所以,这年10月,中央军委便指派张爱萍、刘西尧,和刘杰一起到二机部的厂、矿、院、所等建设与科研生产第一线进行实地调查。

  聂荣臻的秘书周均伦说,1961年7月20日前后,聂帅去了北戴河。8月23日,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从杭州打电话,说聂帅有关日本方面军事动向的报告,毛主席已经看了,对日本国内有关企图制造原子武器的争论比较重视,批示要几位老帅考虑,以后再议一下。这个报告是甘子玉起草的,甘子玉原先是中山大学的,1949年时就已经在广州参加革命了,但由于长江有战事,过来不安全,就转道香港,再经台湾回到大陆。后来有人就这一点质疑甘子玉能不能做聂荣臻的秘书,聂帅说,主要看本人的表现。所以,这个报告送上去,毛主席批示过之后,聂帅看了,又分头让几位老帅看了。但是,虽然毛主席支持继续把原子弹搞下去,聂帅不是还有些不放心嘛,就派张爱萍他们下去调查,一个点一个点摸清情况。

  张爱萍说,中央政治局开会,政治局有些人提出了上马,也有人提出下马。有一部分人说,苏联专家撤退以后,我们科学技术不行,因为建国开始,我们的工业也不行,这个没有苏联的援助干不成,所以先下马,等我们国家初步建设起来以后再搞。一部分人就主张上马,主要是几个元帅,陈、聂、叶、贺几个元帅。陈老总在政治局的会议上说:哪怕把我们中国人的裤子当了,都要搞原子弹。刘少奇同志就提出来,现在不要争是上马还是下马,先要把情况摸一下,派人去调查一下,然后再来决定。大家同意。

  在军委会议上传达了这个情况,陈毅和贺老总就叫我去调查。这个时候我就提出,我从来就只知道山药蛋,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子弹。陈老总就冲我了,因为我们很熟悉,他说你不知道就学嘛,就训我了。我想了一下,我一个初中学生,我懂得什么东西?但中央决定、军委决定没有办法,我想总要有个人比我知识高的。正好,国家科委有个副主任叫刘西尧 ,他是大学毕业,所以我说是不是请刘西尧同志跟我们一起去调查,最后军委同意了。

  我们到研究所调查的时候,没让他们讲别的。他们开始是汇报,我说我们来是向你们学习的。我问他们几个问题,我说第一个问题你们直接讲,你们研究之后,还需要给你们什么条件,给你们什么东西,你这个研究就成功?我说在什么情况之下你能把这个东西研究成,你需要国家帮助你什么?然后这样子你就很快拿出来,把这个东西研究成功。每一个地方一开始都是汇报,我们就告诉他们这句话:你们需要国家给你们什么条件,你最早的时候拿出这个东西,在哪一年,什么时候?然后他们根据这个就提出来,你拿什么东西给我,我们什么时候就能完成。到每一处调查,没有了解他们你研究什么样、我研究什么,没管那个东西,就是问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就能够最早什么时候拿出这个东西。转了几个月之后,回来就写了个调查报告。这个报告经军委转给中央,就到了小平同志手里。小平同志把这个报告批给毛主席,还有周、朱、彭真同志。就讲,这个报告很好,如果你们没有时间看,你们只看第一页和第二页半就行了。

                  争论:原子弹能否暂时搁置

  当时曾有一种意见,就是原子弹暂时可以搁置起来,等到国家经济状况稍好一些之后再说,可以推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如果真是这样,那三五计划恰好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了,毫无疑问,历史的面目将会是另外一副样子。

  刘杰说,这次调查我记得一共进行了差不多两个月。我陪同张爱萍同志、刘西尧同志首先在北京了解情况,同时再一个厂一个厂走,到西北,一直到矿山,到湖南选矿场,做了一番了解。那个时候整个工程的进展,当然差得还比较多,但是总的来看,在苏联专家撤离以后,经过几年苦干,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进展。张爱萍实际上不直接管这些经济问题,他这一次去,一面看情况,一面给大家鼓气,鼓劲,他到各地方都是很慷慨激昂的。1962年夏天,中央在北戴河召集工作会议,毛主席曾经讲过一段话,话里边就是说,当今的形势啊,虽然不是一片光明,但也不是一片黑暗。大家要有充足的信心,来更好地完成我们这个任务。这个时候特别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处理好自力更生和依靠外援的矛盾。听了毛主席这个话,我就考虑,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个目标。这个目标以前也提了很多次。

  1959年6月20号,苏联提出来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模型。在庐山会议上总理提出来,我们自己搞原子弹要8年。部里边党组研究,我们争取5年实现原子弹的爆炸。8年呢,进行储备。那个时候说5年,恰好就是1964年。第二次呢,就是1960年8月苏联专家撤走了之后,那时候也曾经讨论过,也曾经有预测,说我们争取看1964年是不是有可能。第三次呢,就是张爱萍同志、刘西尧同志,他们来检查了之后,这是在1961年了,也提出来1964年。这就已经三次了。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考虑,是不是可以定出一个目标。假如没有一个目标的话,很可能就是慢慢来了。

  散步的时候,遇见陈老总,陈老总一见面就问,刘杰,你什么时候交货啊,我现在等得头发就要白了。他说我这个外交部长啊,没有原子弹,这个腰杆子就不硬啊!要争取时间呐!陈老总说,你好好想想。后来陈毅又说,世界各国看中国两件事,一是粮食,一是原子弹。搞不出原子弹这个东西,别的都是空的。我一听这话,就感觉到很有分量。再联想到过去总理在开会的时候,就多次谈到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美国不断地来推断中国什么时候核爆炸,总理也不止一次在开会的时候,笑着说,刘杰啊,什么时候能核实验啊,第一颗核实验什么时候能进行啊?

  我和张爱萍从下面调查回来之后,去向林彪汇报,林彪态度非常坚决,说,原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所以,这就让我们认真考虑,现在应该提出一个比较肯定的目标,而不是过去预测性的目标。我就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在报告里讲,原子弹是世界上已经有了的,只是我们没搞过,没有经验而已。中国人有了四大发明,人家已经有了的东西,这规律难道我们不能掌握吗。后边又阐述了一下我们这两年来核工业和核武器进展的一些情况。我们只要能够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争取1964年或1965年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还是有可能的。报告送上去以后,薄一波同志后来见到我说,毛主席看了这个报告,说很好嘛!

  作为二机部部长的秘书,刘正威跟随刘杰,陪同张爱萍一起到底下去做调查。刘正威说,出去的时间是10月9日。那天一到飞机场,我估计是军委派的专机了,我看张爱萍同志穿着一身灰色的衣服,非常潇洒,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然后就陪他们出去了。出去以后先是从东到西,先从包头起,然后是登高原跨戈壁。大概用了20多天,二机部主要的厂矿都看过,越走兴致越高。回来以后稍事休息,11月2日,就到聂总那作了一个汇报,这次汇报我没参加,是刘杰、刘西尧、张爱萍他们去汇报的。汇报以后,我那时正在办公室坐着,刘杰同志说你代张爱萍、刘西尧他们起草一个这一次行动的调查报告吧。我说那好吧。那时候刘杰倒没作更多的指示,因为沿途刘杰、刘西尧和爱萍总长他们的讲话精神基本上我都了解了,对部里各个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他们出去的思路我也比较清楚,所以我就给他们起草了一个报告。起草完把它誊清了,给刘杰过目后送给张总长。当时文件比较机密,我就坐上车送到张爱萍同志的家里。

  这之后,刘少奇主持会议,由罗瑞卿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原子弹研制的情况。刘杰也参加了汇报。刘少奇说,1964年能爆炸很好,如努力了还不行,1965年也是好的。但不努力就不对了。当汇报到原子弹技术的复杂性和高度综合性,靠一个部门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全国各方面的配合,中央应有专门机构抓时,刘少奇提出:各方面的配合很重要,中央要搞个委员会,以加强这方面的领导,现在就搞,否则就耽误了。你们提出个方案和名单,报中央批准。刘少奇知道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尖端工作,所以说话留有余地。

  会议结束后,罗瑞卿向毛泽东和中央写了报告,其中没有提1965年这个后限,而突出说力争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并且,为了保证实现这一目标,报告还提出了由周恩来总理任主任的15人中央专门委员会名单。毛泽东看了这份报告后,在第一页的空白边沿处批了15个字: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实际上,二机部的一切工作都是按1964年爆炸这个目标做的。刘正威说,罗瑞卿向中央的报告上,把最迟1965年爆炸这一句留有余地的话删掉了,只说定在1964年炸,这也是聂荣臻的意见。那么毛主席就批示了,很好,照办,这就成为一种决策了。刘杰回来传达时就老讲,锣鼓点越敲越紧了。设立中央专委会,历史证明它的作用的确太大了,周总理亲自挂帅,那可不一般啊。

  中央专委除主任由总理周恩来担任外,还有7位副总理和7位部长级领导,即副总理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以及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等。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3#
发表于 2007-11-9 19:14 |只看该作者

斯大林格勒战役残酷的体现:苏处决万余逃兵

看过《兵临城下》盗版或原版DVD的人一定对其中一幕印象深刻:影片开始不久苏军进攻德军阵地,而进攻部队后面架着机枪,对擅自撤退的苏军士兵进行扫射  (我们国内影院放映此片时--这段被电影局审查者剪掉了)......很遗憾这不是美帝(美拍此片)对苏维埃政权的丑化,而事实确实如此......  

  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内务部队NKVD总共处决了13500名军官和士兵,罪名是叛国!  

  --国防人民委员270号命令在1941年8月16日发布,规定所有红军官兵必须战斗到最后,但凡被敌军俘虏,无论事前曾否做过抵抗,事后都将被作为叛国者惩治,连同眷属在内被送往劳改营。至于1942年7月28日发布的227号命令,则是命令"绝不许后退一步",官兵撤退者一律处死。而同期德军在战斗中共计处决了3000名平民,没有处决自己士兵的记录,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俄国士兵(排除掉无法忍受集中营而被迫参军的)宁愿为德军作战而和他们的同胞拼死厮杀直到死亡。  

  "对于斯大林格勒会战,我们俄国人完全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一位退役老军官说。"首先,我们不抱幻想,愿意承受任何代价。"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苏维埃政权和绝大多数的战士们对此不抱幻想。但我们也要记住那些极少数的人,那些不愿意,或是不能够承受战斗造成的极度紧张的人,这不是侮辱他们的勇气,相反,这见证了他们的勇气。  

  苏联当局是冷酷无情的。"在这座燃烧的城市中,"崔可夫写道,"我们不能容忍怯懦行为,我们不能给它以任何生存的空间。"斯大林引用列宁的话来警告士兵和有关平民:"那些不想尽办法帮助红军的人,那些不服从红军命令和纪律的人,都是叛国者,必须毫不留情地消灭掉。"所有的"温情主义"都不可接受。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如同前线部队总要冒被己方大炮或飞机误杀的风险一样,军事审判执法不当的事情肯定存在。  

  执行这种极端残忍的纪律开始是很困难的。直到10月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政治部门才感到可以向莫斯科报告"失败主义情绪基本被消除,叛国事件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阵前当场执行与法庭审判后执行的处决案例共计13500件,表明苏维埃政权对自己的战士象对敌人一样绝不宽恕。包括未经许可撤退,自伤,逃亡(开小差),投敌,*以及反苏行为等等所有罪行,均被政治委员们定义为"非常事件"。如果看到自己的战友准备逃跑或向敌人投降而没有马上向他们开火,也会被判有罪。九月底的一次战斗中,一群苏军士兵投降以后,德军坦克不得不迅速向前开进,以保护这些人免遭苏军射杀。  

  崔可夫最弱的部队是民兵组建的特别旅,主要是斯大林格勒北部工厂的工人。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在他们后面部署了装备精良的共青团志愿者或NKVD部队组成的"封锁组",他们的政委都穿着黑皮夹克,拿着左轮手枪,令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想起了1918年的红色近卫军。在北部的里诺克,第124特别旅抵抗着第16装甲师的进攻,战线后方的"封锁组"迫使那些精神崩溃的人逃向德军一方。多勃雷宁向赫鲁晓夫报告说,9月25日,包括两名军士在内的十名逃兵投向德军。第二天晚上又有5个人跑了。根据德军对第一批逃亡者的审讯报告,他们的连队只剩下55人。"在9月18日的进攻中他们损失惨重,自那以后他们就没有接受新的任务。前线后面是由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的第二条战线,装备有重机枪和手提轻机枪。"  

  来自斯摩棱斯克的一名苏军上尉却因另外的原因逃亡。他在8月顿河河曲战役中被俘虏,不久即设法从德军看管处逃脱。但当他向红军重新报到归队时,"他却根据斯大林的某个命令被视作逃兵抓了起来,"送进第149特别旅所辖的惩戒连。  

  另外一些逃亡的原因令德国人产生了错误的乐观情绪。"俄国人的士气实在太糟了,"第79步兵师的一名军士写信回家。"大多数投向我们的逃兵都是因为饥饿。也许今年冬天俄国人会遭受一场饥荒。"苏联方面的记录对这一时期苏军心态做了大量披露。第178后备步兵团三名士兵开小差,某中尉领命去抓三个人来充数,不管是士兵还是平民。即便不是大多数的话,逃兵中也有许多人是被征来充数的老百姓。例如,第15近卫步兵师的93名逃兵中,大部分是"撤退到克拉斯诺阿梅斯克的斯大林格勒市民"。"这些人完全没有接受过训练,有些人没有军装。由于动员太急,许多人的通行证没有收回。"这份呈交莫斯科的报告承认,没有收回通行证是严重错误。"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手里有通行证,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回到伏尔加河东岸。必须马上将所有战士的通行证收回。"  

  有谣言说德国人允许住在德占区的俄罗斯和乌克兰逃兵回家,政治委员们对此大为恼火。"德国特务发现我军缺乏政治教育,他们利用这一点对我军进行腐化,企图劝说不坚定的战士逃亡,尤其是那些家在德军暂时占领地区的人。"这些因德军推进而沦为难民的人对他们家庭的命运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有时逃兵会在与其同一个师的数百名战士眼前被当场枪毙。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判了死刑的人会由NKVD特科所属警卫部队带到战线后面某个舒服点儿的地方。那里,他被要求脱掉衣服,这样军装和靴子还可以重新利用。可即便如此简单直接的任务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第45近卫步兵师处决了一名士兵,心存疑虑的卫生员发现那个该死的家伙还有一口气。他刚要喊人帮忙,敌人的炮击开始了。这个被处决的士兵坐了起来,摇晃着站起身,跌跌撞撞地朝着德军阵地的方向跑去。"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送给莫斯科的报告说,"他是死是活。"  

  第45近卫师特科射手的枪法之差,简直超乎想象,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他们多喝了几杯伏特加之后干出的"绝活"。还有一次,他们受命处决一名因自伤而被判死刑的士兵。象以往一样,那人给脱去军装,毙了,扔在一个弹坑里。尸体上面盖了一些土,行刑队就回师部了。两小时以后,这名本该被处决的士兵,内衣上全是血和泥,又磕磕绊绊地摸回了自己那个营。同一支行刑队不得不再次出动第二次枪毙他。  

  很多情况下,逃兵家庭所在地的政府都能得到通知。根据第270号命令,家属会受到迫害,这是一种额外惩罚,更是一种警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政治委员和特科官员们将对家属的报复作为绝对必要的手段,来威慑其他心存"溜"念的人。  

  NKVD特科在审讯逃亡案件时,肯定对嫌疑人施加了强大压力令其指控他人。(第51集团军)第302步兵师的一名新兵被某个同志指控曾经说过"如果我上前线,我就是第一个投降德军的人"这样的话。"在审讯中,"他据称承认曾劝说其他五个人与他一起走,并"说出了"他们的名字,但这可能是他在NKVD的压力下编造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阴谋。  

  政治委员们认为,对于部队中的逃亡事件,"军官们的粗心大意和慈悲心肠"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作为一种只针对红军军人不执行命令或从战场撤退的极端手段",军官们运用手中权力枪毙下属的事件也是数不胜数。甚至当局也极其罕见地认为军官们过于严厉了。"10月17日/18日夜,(第64集团军204步兵师)两名士兵失踪。团首长和政委命令连长枪毙逃兵所在排的排长。"这名十九岁的少尉五天前才来到这个团,根本不了解那两名逃兵的情况。"连长执行了命令。他到那条战壕,当着指导员的面,朝着排长的头就是一枪。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07-11-8 21:50 |只看该作者
没错。被埋没的何止这些啊。

我们知道的历史,只是冰山一角。

无奈啊。

所以还请BOY逐渐为我们揭开真相。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1#
发表于 2007-11-8 19:14 |只看该作者
其实当年正面战场抗战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相当多哦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0#
发表于 2007-11-8 19:13 |只看该作者

抗战八年:不屈不挠的英雄城市长沙

长沙,湘江上的明珠。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杜甫这首《发潭州》,把我们带到了三湘四水之中的长沙。自古以来,长沙经历了多少战争峰火,接纳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迁徒,孕育出多少雄浑壮丽的诗篇,浸透了多少百姓的血汗。
   
    武汉会战以后,抗日战争从防御走向相持。长沙,以它的特有位置,历史的成为陪都重庆的外围屏障,成为与日寇反复拉锯格斗的主战场之一。4 次长沙会战的磨难经历,在其他任何城市都未曾遇到过。
   
    湘江将记住这段历史,它曾经经过日寇的重创;岳麓山将珍惜这段悲壮的回忆,它告诉后人,长沙是一座不屈不挠的英雄城市。
   
    第一次长沙会战在1939 年9 月,指挥这场战役的薛岳将军,刚担任第9 战区司令长官之职。蒋介石曾经给薛岳指示:决定“不守”长沙。白崇禧消极理解“持久战”,说是“长期抗战,须保持兵力”,意思也是让薛岳放弃长沙之争。
   
    薛岳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老虎仔”的雅号。早年,他曾当过孙中山身边的总统府警卫团3 营营长,大革命中参加过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
   
    抗战开始时,他曾经是“8 ·13”淞沪抗战的19 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曾称他“百战名将”。
   
    能不能守住长沙?薛岳不禁想起了半年多以前的南昌战役。
   
    半年前,也就是1939 年3 月,薛岳凭他多年沙场的直觉,预料日军拿下武汉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南昌。也是那时,他收到蒋介石的电报,电报上要他先发制人,以攻为守,遏制日军攻势。
   
    薛岳参加过淞沪抗战,从上海退到外围,再一路退下来,使他产生了许多思考。他反对以阵地战与日寇硬拼实力的做法,反对搞大兵团攻坚战。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上屡屡挫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战略思想造成的恶果。中国军队要取胜,不是靠硬拼实力,而应该扬长避短,只有靠运动战和阵地战结合,发挥地形熟悉的优势,才能扭转被动局势。
   
    所以,薛岳一面委婉地给重庆去电,说“本战区准备实有不周,当无力取攻势作战计划”,一面却命令前线总司令罗卓英作准备。
   
    罗卓英的准备,寄希望干鄱阳湖和洞庭湖之间的有利地形,凭借这一带大小湖泊交叉的有利地势。他在这一带部署了25 个半师,并把主力放在修水河南岸。他以为,凭这样的阵势,南昌城固若金汤。
   
    没想到,一开始就开局不利。日军调集大量汽艇和浅水军舰控制了鄱阳湖面;加上时值3 月,春雨绵绵,修水河暴涨,中国守军构筑的工事全都“泡汤”。罗卓英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天亡我矣。”在这不利形势下,日军攻势开始了。当时担任日军11 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部署101 、106 两个师团主攻,配以1 个坦克联队、2 个山炮联队、3 个榴弹炮联队、2 个加农炮大队,还有汽艇、军舰助战。
   
    先虚晃一枪,佯攻修水南岸的吴城镇,然后就攻向了修水主阵地。为了速战速决,日军还使用了毒气弹,76 师师长王凌云等一大批官兵中毒。就这样,2 个师团凭借毒气弹的烟幕强渡修水河,一举攻破了3 道防线。
   
    修水告急,直接危及南昌。
   
    罗卓英的部署失误,打乱了薛岳原先的预想。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只好硬顶了。他一面要罗卓英和滩溪前线顶住,一面调援军增援。无奈,大雨滂沱,援军无法赶到,滩溪前线当天就失守。在中国守军的节节败退中,日军机械化部队却长驱直入。
   
    滩溪失守,南昌城便暴露在日军面前,罗卓英赶紧命令32 军回守南昌,并炸毁了赣江大桥,以阻止日军渡江。
   
    南昌失陷惊动了蒋介石,他下令调来了第3 战区的32 集团军。该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在好几次战役中建有战功,这次奉委座命令前来南昌。他先以智取方式准备里应外合拿下南昌,无奈没有成功,于是只好强攻,南昌城下,中国守军伤亡极其惨重,29 军军长陈安宝等相继阵亡。
   
    薛岳一向不主张硬拼,此时便托陈诚婉言向蒋介石进言。恰巧,白崇禧也电请蒋介石下令停止进攻南昌。蒋介石出于无奈,只得下令停止进攻,长叹一声:“就让你小日本再猖狂一时罢。”薛岳想到这里,怒火中烧:“湘省所处地位关系国家民族危难至甚,吾人应发抒良心血性,与湘省共存亡。”这次是长沙,不是南昌;是秋天,不是春季。你小日本在南昌暂时得逞,这次进犯长沙,我定叫你头破血流。
   日军指挥官还是老对手冈村宁次。这次他调集了4 个师团、2 个支队、100 多架飞机、300 多艘舰船,从赣北、鄂南、湘北分6 路进犯长沙。薛岳在赣北、鄂南和洞庭湖畔部署了21 个军、52 个师,主力置于新墙河、汩罗河、捞刀河、浏阳河等正面,重点放在两侧山地。为最大限度遏制敌机械化部队优势,薛岳下令,彻底破坏交通线,铁路拆掉,公路挖掉,乡间稻田全部犁翻放水,整个地区实行坚壁清野。
   
    9 月14 日,赣西、赣北日军首先向中国守军184 师阵地进攻,战斗打响。 敌军初来乍到,定是气势汹汹,只有避其锋芒,将其拖垮打疲,方可出击。
   
    于是,中国守军对日军打起了消耗战。先是湘北15 集团军在关麟征总司令指挥下反复争夺,接着又在草鞋岭一带抵抗。看起来,日军步步得手,实际上正在渐渐向我军口袋里钻。
   
    新墙河一带,日军开始进入中国守军主力圈范围。他们出动大量飞机,对阵地狂轰滥炸,又大量放毒气弹,这才过了新墙河。正面进攻的同时,他们又从侧翼——洞庭湖东岸汩罗河口登陆成功。汩罗河第2 道防线受到了威胁,薛岳下令,反击新墙、汩罗二线敌军。总观这段战局,虽然丢失了第1 道防线,但逐渐消耗敌军的目的基本达到。
   
    9 月底,薛岳准备部署反攻,恰好此时重庆统帅部也电令第9 战区反击。
   
    薛岳获电极其兴奋,他的长官部也从长沙迁到衡阳,他本人率指挥部设在株洲。经过部署,15 集团军从湖北后撤到长沙周围,4 、73、新3 三个军和15军团准备反攻。长沙城内守军也准备向北突围。
   
    经过多日激战,日军已气衰力竭。中国守军已在长沙郊外设置了伏击防线,并派小部队伪装成大部队出没于丛林,声东击西,以乱其阵。9 月28 日,日军主力进入伏击圈,伤亡惨重。
   
    另一路日军越过捞刀河,沿途130 多公里多次遭到伏击。
   
    这时日军已逐渐感觉,自己铺的摊子太大,战线拉得大长。为了收缩阵线,准备后退。
   
    中国守军原先就是以运动战对付日军的阵地战,机动灵活,以逸待劳。
   
    现在,趁日军后退之际,关麟征即率15 集团军变防守为追击。
   
    10 月5 日,冈村宁次下令,为避免不利态势,宜速向原阵地撤退。然而,送命令的飞机被中国守军击落,命令内容也被截获。
   
    本来,中国守军还可猛追穷寇,获得更大胜利,但指挥部担心日军可能是佯撤实攻,致使日军退却极其顺利。
   
    这次战役,日军伤亡近4 万,中国守军伤亡也差不多。日军没能拿下长沙,这就算是失败。蒋介石致电嘉勉第一次长沙会战说:“况此湘江战役,歼敌过半……举国振奋,具见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无任嘉慰。”薛岳终于出了南昌败绩这口恶气。
   
    南昌败绩令主将有愧的,不仅是薛岳,罗卓英更感无地自容。长沙会战的胜利,给他很大鼓舞。以后,一系列捷报传来:第5 战区杜聿明的第5 军在昆仑关取得大捷,南宁失而复得;八路军在华北获得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
   
    罗卓英坐不住了,他下决心要报仇雪耻。刚好此时,赣北日军发动了“鄱阳扫荡战”,目标正对着罗卓英的19 集团军。
   
    1941 年3 月15 日晨,日军向19 集团军阵地3 路进攻。一开始,日军攻势很猛,很快就把奉新打了下来。少有的顺当,使日军误认为中国守军空虚,不禁飘飘然。经过3 天激战,日军又推进到高安一线,进入中国守军第2 道防线。罗卓英此时心中已有数,日军已开始衰竭,便转入对其包围合击的部署。
   
    18 日,日军援军赶到,企图对中国守军左翼实行反包围。王耀武的74军乘势退到上高东北阵地。至此,罗卓英全面反攻的计划部署完毕。薛岳对此十分满意,电令其“务将人捣乱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
   
    19 日,反攻开始。预9 师、19 师、新15 师、新14 师和74 军、26 师分别形成对高安、上高一带日军的包围态势。日军33 师团主力进入伏击圈后,损失惨重,后撤时又陷入19 师主力和预9 师的合力包围。形势急转直下,日军赶紧设法从北路全线撤退。
   20 日,日军池田20 独立旅团向锦河南岸的51 师阵地进攻,意在为北撤大部队开辟一条路。51 师给予池田旅团迎头痛击,堵住了日军北撤之路。无奈,日军的出路只得寄希望于中路的34 师团。34 师团是日军主力,它一直被王耀武的14 军困在上高。罗卓英立即调两翼部队增援74 军主阵地。
   
    范围越缩越小,最后决战集中于上高的74 军主阵地。战场上拼杀极其残酷,双方的消耗每天都在4000 人以上。日军、已作狗急跳墙之势,尽管他们有飞机助阵,但就是拿不下上高。24 日,日军出动100 多架飞机最后一搏,74 军主阵地大部工事被炸毁。57 师余程万师长激励官兵:“弟兄们顶住哇,小鬼子的末路就要到了。”58 师廖龄奇师长对罗卓英立下誓言:“人在阵地在,我廖某决心战至最后一人。”最后关头仍有曲折。日军又急调援军从九江赶来,奉新之敌33 师团215 联队也在赶来之路上。然而,这已于大局无补。26 日,雨雾交加,飞机无法起飞。中国守军利用这个机会发起进攻,日军也借助毒气弹企图突围。面对困兽犹斗,罗卓英下令穷追猛打,彻底歼敌。
   
    28 日,107 、58、57 师向官桥一带挺进,官桥很快被收复,日军34 师团岩永少将被打死。29 日中午,70 军、49 军分左、右两路向高安、安义追击。
   
    30 日,高安收复。
   
    上高战役取得了胜利,全歼日军15000 余人。
   
    重庆军委会和第9 战区长官部通令嘉奖19 集团军。罗卓英也终于出了南昌败绩这口恶气。
   
    日寇不甘长沙之败。2 年以后的1941 年9 月,新任第11 军总司令阿南惟几调动了4 个师团、2 个独立旅团共15 万人,加上100 多架飞机、200 多艘舰艇集结于岳阳,这次,日军吸取了上次分散用兵的失败教训,改为主力集中向长沙突破的策略。
   
    薛岳有了上次长沙会战成功经验。他还是老套套,部署了17 个军、20万兵力,准备诱敌于汩罗河以甫和捞刀河一带地区歼灭之。
   
    一开始,情况还算好。9 月7 日,日军第6 师团分3 路包抄大云山,激战2 天攻克之。敌40 师团从湖北南下,准备与第6 师团联手,却设想到一路上尽挨打,在甘田、港口、白羊田连续遭中国守军新40 师、59 师、新10 师的打击。阿南惟几闻讯后,急忙派荒木支队增援。又是一路遭阻击,损失惨重。
   
    但是,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次战役。战场上的成功经验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眼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9 月18 日,日军平野支队从洞庭直穿而过,在湘江口强行登陆;19 日,日军4 个师团强渡泊罗江。薛岳赶紧部署对汩罗河的防守,但日军破译了这一部署后,立即改变计划,于捞刀河北面企图反包围中国守军,形势非常不利。
   
    在日军猛烈攻势下,中国守军溃散严重。9 月26 日,薛岳命令:“各部组织督战队,于重要路口收容离队士兵,使其归队或重新编组,如有不服从收容者,就地枪决。”尽管如此,溃散之势一发而不可收拾,长沙外围防线已失去作用。27 日,日军没费多大劲就渡过了浏阳河,接着便轻而易举地攻占了长沙。
   
    然而,日军毕竟已打了20 多天,弹尽粮绝。即使打下长沙,也只得到一座空城。中国守军早就坚壁清野,日军得不到补给。出于无奈,只得退出长沙,准备后撤。
   
    转机出现了!这时,重庆军委会命令薛岳:“立即开始追击!”中国守军经过重新组合,对日军予以全面追击。在捞刀河一带,98 师重创日军早渊支队;在路口番,99 军猛追日军第3 、第6 师团。日军无力招架,只得退守新墙河北岸。原先守军丢失之地全部收复。
   
    第二次长沙会战可说是险胜。
   
    两次长沙之战,值得冷静总结经验。战役后不久,第9 战区开了官兵代表大会。薛岳在会上总结了2 次长沙战役的经验教训。他提出了自己的新设想——“天炉战法”。
   
    什么是“天炉战法”呢?薛岳解释说:“在预定之各作战地带,构成网形阵地,配备必要的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诸手段,逐次消灭敌之主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带,使用优势兵力,炽热之火力,施行反包围及反击,用优势之态势,子敌以歼灭性打击。”日军11 军总司令阿南惟几是典型少壮派军官,他对长沙战役未取得全胜颇为遗憾。2 个月后,他再次下达攻打长沙的命令。这次调集了6 个师团7 万多人,准备快速解决。12 月22 日,阿南把指挥所从汉口迁到岳阳。23 日,日军40 师团主力推进到新墙河,第3 次长沙会战拉开战幕。
    本来,12 月的湖北,晴天居多,谁知这年的冬季却一反常态。连日的雨水,造成道路十分泥泞,加上这些道路原先已破坏殆尽,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阴沉沉的天,飞机无法助战,这对中国守军又减少了一重压力。
   
    日军打了将近4 天,才到了汩罗河,防守汩罗河的37 军和99 军吸取了上次战役的教训,在汩罗河一带布置了可攻可守的纵深阵地。99 军不敌日军第3 军团进攻,被迫后退;但37 军防守极其顽强,连续几天打下来仍能保持着良好态势。
   
    这时,消息传来,12 月25 日日军已占领香港。本来,日军第11 军在湖北的行动是为了牵制中国守军主力,以保证香港战役,现在已失去打下去的意义。按计划,日军该撤军了。可是,阿南坚持要攻占长沙。日军已连续作战一周,再发动新的攻势,肯定会有不少新问题。但阿南对长沙志在必得,命令部队主力全力挺进长沙。
   
    第9 战区已作好迎击进攻长沙之敌的准备。薛岳部署10 军守长沙,其他部队在东、南、北3 方集结,待机缩小包围圈,一鼓作气全歼来犯之敌。
   
    1942 年的元旦早晨,日军第3 师团在飞机助战下,渡过浏阳河向长沙近郊中国守军阵地挺进。日军攻势虽然猛烈,但弹药已严重不足。当天下午,中国守军从被击毙的日军大队长加藤身上搜到一份文件,得知这一情况,异常兴奋。
   
    长沙郊外的激烈战斗,已遍及东、南、北各战场。日军在攻破第1 道防线后,倾其主力攻第2 道防线,却始终不能得手。形势对日军不利。1 月3 日,阿南在幕僚的劝说下,不得已才作出停止进攻长沙的决定。
   
    薛岳闻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长沙郊外守军从各方面追击,把最后决战战场定在汩罗河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19 集团军罗卓英指挥73、26、4 军从南面进攻,27 集团军杨森指挥58、20 军从北面进攻,30 集团军王陵基指挥37、78 军从东面进攻,99 军从西面截击,包围圈越缩越小。
   
    这下,日军成了瓮中之鳖了。第3 次长沙会战以漂亮的围歼战告捷,共歼敌5 万多。这次胜利,为多年来国民党战场所罕见。捷报传来,重庆震动了,英美也为之震撼。罗斯福、丘吉尔致电蒋介石表示祝贺,蒋介石非常高兴,授予薛岳青天白日勋章1 枚。
   
    平静了2 年多后,日寇又再一次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长沙。漫长的战略相持,使日寇处处受困。从华北、华中一直到亚大战场,日军一蹶不振,处处受困,时时挨打。1944 年1 月,日军大本营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1 号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意在打通中国战场的铁路大动脉,重点在平汉、粤汉、湘桂等干线,以扭转被动局面。
   
    5 月,按“1 号作战”计划,日军在豫、湘同时展开攻势。第9 战区面临的敌军,还是老对手冈村宁次为首的第11 军,指挥官中还加入了当时的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权垣征四郎。5 月25 日,日军以8 个师团共20 万人集结于岳阳,外加600 多架飞机配合作战。
   
    第9 战区已有3 次长沙会战的成功经验,薛岳决定再次运用“后退决战”、“分取外围”的方针,准备将主力集结于后方,诱敌深入,再围歼之。
   
    5 月27 日,日军分3 路发起进攻。这次从战役数量上看,日军占绝对优势。它一路长驱直入,新墙河、汩罗河、捞刀河防线先后被突破。第9 战区72、58、44、73、99 等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其中也有局部胜利,如在宁乡一带对日军包围攻击;然而从总体上说,日军仍居于主动地位。中国守军部队明显不够,调集援军又受到日军阻击,无法到位。最后,日军突破浏阳河后,从背后对长沙实行包围。湘潭、株洲等周围城市相继失陷,6 月19 日,长沙失守。第9 战区又组织了反攻,无奈未取得成功。8 月8 日,衡阳又落敌手。
   
    长沙虽遭失陷,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军取得了最后胜利。从整个大局来看,这是疯狂的最后一跳,是黎明前的黑暗。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9#
发表于 2007-11-8 19:08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
这两天我正准备自己做一架施图卡

做好了上PP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07-11-8 19:0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灌汤黄鱼 于 2007-11-8 14:24 发表

一战的时候有4万美国黑人归到法国麾下,是因为英美将领都不愿用黑人.不过这些黑人中的两个敢死队员是首次获得法国最高的"铁十字驾"的美国人

黑人从南北战争时就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
不过法国人对外籍人员的运用可以说超级老道
前几天刚看了一个美国青年志愿参加法国空军的片子,很感人呢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76

主题

0

好友

274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07-11-8 14:2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oy77 于 2007-11-6 09:40 发表
法国历来有使用外籍部队的传统。1831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命令成立常备编制的外籍军团,专门征集外国人入伍,从此出现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雇佣兵组织。目前该军团有100多个国籍的士兵,官兵约8000人,他们穿着标准法 ...

一战的时候有4万美国黑人归到法国麾下,是因为英美将领都不愿用黑人.不过这些黑人中的两个敢死队员是首次获得法国最高的"铁十字驾"的美国人
msn:rastusly@126.com

106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6#
发表于 2007-11-8 13:59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永无止境 于 2007-11-7 17:29 发表

关东军这个问题,的确是个很大的历史误解。或者是后来写史人故意所为。

很多东北的老人对当年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老毛子”的苏联军队,在解放东北的旗号下,烧杀淫掠,很多见 ...

这到真听过不少东北的同事们讲过

自己没亲眼看见
不过原先斯大林还是米高扬有个故事到说明些问题

好像是有一次请“老大哥”同事看戏
梁山伯与祝英台

结束后,苏联同志对中国式爱情很不理解
原话忘了,大概意思是,这要搁苏联,早就×××了
按照中国的传统
苏联士兵们一定要犯错误的

看来还是很有些自知之明
一定要把红旗插上台湾。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07-11-7 17:29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oy77 于 2007-11-5 21:40 发表
严肃的说:战力强大的日本关东军不是苏军干掉的,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被调走去和美军作战去了,剩下的都是重新编成的部队,战斗力及差,还比不上日本在和我党和国民党战线上作战的中国派遣军。
   
    消灭关东军贡 ...

关东军这个问题,的确是个很大的历史误解。或者是后来写史人故意所为。

很多东北的老人对当年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老毛子”的苏联军队,在解放东北的旗号下,烧杀淫掠,很多见证当年情景的老百姓提到这段历史,依然咬牙切齿,似乎比对日本人的仇恨还要深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11-16 16:31 , Processed in 0.0596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