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93|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终极会员

心理咨询师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3 13:2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卷一

柏杨所著的《白话版资治通鉴》开篇中所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略有偏差,不过看他后来评论司马光的言论,他的翻译也有一定道理。古文中的“卑”与“贱”字与今义所差很大。孔子虽是维护礼教之人,但他为《易经》所撰之文还应单独分析。
至于其后15~18页中他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当然我也知道司马光在历史上是个保守派的代表,但并不代表他所维护的“礼义”就一定不对。历史人还应该放在历史中去看,才能较少的偏离历史主题及原貌。我认为司马光只是学死了书本,若他通晓《易经》就该知道和明白: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能掌握变化和领导变化的人是第一等人;随机应变的人是略次一等的人;最次一等人是意识不到变化,甚至变化来了也不应变之人,这类人还有可能会阻拦咒骂变化。我认为司马光就是这一类的人。
且不说现今的民主思想是何年何月才走入中国,只在当时来看司马光的言论,是很传统的思想,这种思想于古时未必不对,不该全盘否定,毕竟司马光之后的朝代也全部没有脱离这一思想。
皇帝责令司马光著此《资治通鉴》必定有道理,司马光也必定有过人之处。

未完……
1

查看全部评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8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终极会员

心理咨询师

Rank: 8Rank: 8

45#
发表于 2007-11-2 19:2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越狱 于 2007-11-2 19:20 发表
感觉楼主还不错,谦虚好学。
个人认为,如果只把这书当作历史故事书来读,还属于比较外行普通的读法。
如果想深入读,应该采取不同的角度。
比如,可以考察一下,书的作者,对哪些人物,哪些细节,做了什么样的特 ...


我同意。谢谢你的提点。实际上,只看这本书,确实局限性大了些。

但是,唉,时间有限,真的读透一门学问,太难了。学到博士也无法全尽其才啊!人生的遗憾——时间太短;人生的无奈——学海无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

主题

0

好友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44#
发表于 2007-11-2 19:20 |只看该作者
感觉楼主还不错,谦虚好学。
个人认为,如果只把这书当作历史故事书来读,还属于比较外行普通的读法。
如果想深入读,应该采取不同的角度。
比如,可以考察一下,书的作者,对哪些人物,哪些细节,做了什么样的特殊处理,是否在一些问题上着墨很多,而另一些问题又一笔带过。同一个事件,同一个人物,资治通鉴做了什么评价,史记又做了什么评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偏好及立场。
另外,还可以观察,作者写这些历史故事时,参照的资料是什么?参考的是前人传统的正史,还是自己另辟蹊径,参照了不同的史料。
如果读出了这些东西,你会对不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得出不同以往的全新结论。

18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终极会员

心理咨询师

Rank: 8Rank: 8

43#
发表于 2007-11-2 10:3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越狱 于 2007-11-1 20:49 发表
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基本如同现在的中小学历史教材。

但教材不教材无所谓,关键看众人的解读。

感觉楼主的解读还是嫩,肤浅了一些。


我真心地想问一句,我的解读哪里嫩哪里肤浅了?愿问其详。对于能够提高自己的意见,我很乐于接受。谢谢!期待您的回帖或短信。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

主题

0

好友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42#
发表于 2007-11-1 20:49 |只看该作者
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基本如同现在的中小学历史教材。

但教材不教材无所谓,关键看众人的解读。

感觉楼主的解读还是嫩,肤浅了一些。

119

主题

0

好友

151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41#
发表于 2007-10-30 16:32 |只看该作者
“帝王的教科书”(菜姐姐言)...........

[ 本帖最后由 小永表妹 于 2007-10-31 16:38 编辑 ]

18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终极会员

心理咨询师

Rank: 8Rank: 8

40#
发表于 2007-10-30 10:31 |只看该作者
多谢鼓励。其实这几天一直在温故!前几个月都看到卷五了,全忘了,又重读了一遍,到这里!呵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58

主题

0

好友

45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9#
发表于 2007-10-30 10:02 |只看该作者
孙子曰:君之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孙子曰:故用兵之道,知胜者五....(其五)将能君不御者胜




以燕积弱之国竟几乎灭强齐,可见主贤臣能,实为强国之基....

乐毅后代乐乘,乐闲也为良将,可惜燕不能用...

hehe


到乐毅灭齐了,够快的....

鼓励一下...

[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7-10-30 10:24 编辑 ]

133

主题

0

好友

6725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8#
发表于 2007-10-30 09:48 |只看该作者
等我什么时候成臣子了也看看这书,写得不错,看来书看的也很认真。赞一下
什么也不说!
[fly]打死你我也不说![/fly]

18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终极会员

心理咨询师

Rank: 8Rank: 8

37#
发表于 2007-10-30 09:41 |只看该作者
卷四 10月29日晚10:35

  魏人乐毅是在本书中第二个易朝而全身而退的人(第一个是张仪)。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战国时代很好的诠释了这句古语。
    由于战国时代特有的历史特点,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各式各样的人才,他们对于推动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但也正是由于这样严酷的历史环境,使得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难以全身而退。一个君王有一个君王的治国思想,一朝君王有一朝君王推崇的某家之言。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真可谓“百花齐放”,而这同时也给个诸侯国国君出了一道多选一的选择题:这乱世中,究竟哪家之论适合本国国情、民情?在这道选择题面前,大家活跃在这一历史舞台的各个角落,可同时又都可能似“昙花一现”,由于国君的更替、政权的更改、派系的斗争等等原因使某一叱咤风云的人物突然失去一切,甚至生命。因此,所有人面前除了有一条开拓功名之路之外,其实还应该有一条退隐之路。只可惜,看清国际形势容易,认透周围情况却难。正是“当局者迷”啊!
    乐毅帮助燕国几乎灭掉了齐国,报了当年齐国趁燕内乱而打劫燕国的一箭之仇。我不想讨论国际政治中的是非曲直,因为我相信,国际政治无对错!“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所以,燕齐两国之仇也不用分辨谁是谁非!当乐毅几乎完成这一灭国行动的时候,谗言已然出现。而燕昭王内心对齐国的仇恨和对乐毅功绩的肯定使谣言不攻自破。乐毅也一片忠心,至死不悔。
    可是,不久之后昭王去世,惠王继位。乐毅处境岌岌可危,因为当惠王还是太子时就和他合不来。在昭王时期没得逞的奸计,此时发挥了作用,最终使乐毅逃亡赵国。
    乐毅逃了。也许有人会说,他只能逃。但我不同意。他还可以凭借齐国之地、攻齐之师自立为王啊!但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清醒的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全身而退、晚节终保!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书中没有交代乐毅思想的过程,但我推想,也许他在昭王在位斩杀谗臣时就可能想过日后昭王一死,再有类似之事新王会如何待他?
    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言甚对!乐毅在赵国回复燕惠王的信不得不叫我佩服他过人的见识和类推能力。他用伍子胥在两朝王所遇到的事告诉燕王:我不回燕国当臣子了,我回去当臣最终只能悲惨收场,我在赵国安享晚年,看在先王对我知遇之恩,我不会对燕国不利的。这样的一封信完全打消了燕惠王一切的猜疑和顾虑。乐毅太聪明了,他看清了自己的位置,摸透了君王的脉搏,使自己功成身退,晚年还和燕惠王成了朋友,互通友好!乐毅做绝了人臣之道!有大才,也有大智慧,成全了君王,更成全了自己!我欣赏他,更加钦佩他!

    我想这本帝王的教科书,之所以经久不衰,也是因为它不仅告诉帝王为王之道,也告诉臣子为臣之道,更想告诉世人为人之道。只凭各自的悟性罢了!

[ 本帖最后由 菜鸟 于 2007-10-30 09:42 编辑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39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终极会员

新城巡逻猫

Rank: 8Rank: 8

36#
发表于 2007-10-29 18:48 |只看该作者
菜菜太厉害了吧,,,
我要从今天晚上开始读哈七了,,哈哈
我们是猫,快乐的猫
独来独往,没有虚伪,不会讨好

18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终极会员

心理咨询师

Rank: 8Rank: 8

35#
发表于 2007-10-29 15:0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永表妹 于 2007-10-29 14:57 发表


每句话都不离本行


呵呵,精辟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19

主题

0

好友

151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4#
发表于 2007-10-29 14:5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菜鸟 于 2007-10-29 13:19 发表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用今天现代的语言形容应该是:一个好的营销目标和策划可使其富强长久!


每句话都不离本行

18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终极会员

心理咨询师

Rank: 8Rank: 8

33#
发表于 2007-10-29 13:19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儿 于 2007-10-29 12:07 发表
赵主父的评价应该是积极和正面的,
他应该是个很有成就的王...

他的锐意改革完全的改变了赵国,战国七雄里面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和秦国抗一扛,
那就是赵国了,广大如熊楚,悠久如田齐,都是不行的,
赵国在三晋能 ...


玉哥哥的话,对我也是深有启发。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用今天现代的语言形容应该是:一个好的营销目标和策划可使其富强长久!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84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终极会员

心理咨询师

Rank: 8Rank: 8

32#
发表于 2007-10-29 13:1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菜鸟 于 2007-10-27 23:28 发表
卷四(10月27日晚11点)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的行宫里。

说来可能也是巧合吧,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正赶上FM87.6正在播单田方讲的《赵武灵王》。当然,我是听不全的,只有周末两天可以听。小说嘛,自 ...


公元前288年,秦称“西帝”,并让齐国国君称“东帝”,秦想取代周王朝之心随着时间地推移、势力地增强,已逐渐露出苗头。不过时机尚不成熟,齐国听了燕使苏代的话将“东帝”一号归还秦国,此事不了了之。
不过从这件事我们是否可以假设两个本书未涉及的问题:
1、秦已经做好统一天下的准备,并一步步地将计划付之于行动?
2、这件“称帝”一事,让齐缗(输入法打不出正确的字)王也开始考虑“统一天下,取周代之”的可能,为日后他野心膨胀惨淡收场的结局预留了一个伏笔?

公元前286年,宋康王的一系列荒唐行为,除了让自己横死温城以外,还在客观上加速了齐缗王的亡国之旅。公元前285年,与齐国有深仇的燕国国君燕昭王认为报仇的时机成熟,决定召集五国联军灭齐!
从宋康王开始的这一串连锁反应,其实真的值得我们思考一番:
如何一个野心的破灭导致另一野心的爆发?
这是不是可以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什么使一个统治者变得冲动看不清国际形势、好大喜功、刚愎自用?
到底什么地方的一个判断失误导致满盘皆输?
什么才是量变到质变转化的那一个点?
如何避免?怎样反省和补救?
这本皇帝的教科书在今天能告诉我们什么?
书中司马光引用了一段荀子的话,借以告诉皇帝他对这几件事的看法。而其实,我认为司马光引用的这段话没有能够防微杜渐,也体现不出事情发生的本质原因,只是纸上谈兵地讲一些“为君之道”罢了。
昨晚偶翻了几页《史记》,我觉得太史公的一些见解反而能对我们看待这些事有所启发。他对于春秋战国出现的“百家争鸣”中的各家学说有一段论述和看法,我觉得很客观,不似司马光那样完全被儒家学说所局限!有机会可以抄录过来大家借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11-16 16:20 , Processed in 0.0840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