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喻
隐喻(metaphor)中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在明喻中更为密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as, like)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和(be)关系。可以分为认同结构和折射结构。
【认同结构】
这一结构使用一个有形象意义的喻体认同本题,两者在上下问中同事出现。典型的比喻词就是to be
Example One:
Police work on inner-city streets is a domestic Vietnam, a dangerous no win struggle fought by confused, misdirected and unappreciated troops.
市中心平民区的治安工作是一支思想混乱、指挥失误、不受欢迎的部队进行的一场危险的、只输不赢的争斗,犹如一场国内的越战。
注释:
非常典型的隐喻手法。普通人美国人对警察的工作缺乏了解,但对越战的体会却具体而又深刻的。本句中通过三个相似点(confused, misdirected, unappreciated), 陈述了警察的不平和苦衷,希望获得公众的同情。
Example Two: 阿瑟?米勒谈他为什么要写自传
Writing my autobiography was a pre-emptive strike. Three different biographers had inquired about my co-operating with them, and the prospect of sitting, talking to somebody for months was horrible. I figured I could write it more quickly myself and why filter it through somebody else?
我写自传,是一种先发制人的举动。先后有三位作家来找我合作写这部自传。但我一想到在几个月内,面对陌生人坐着谈自己的一生,就不寒而栗。我想与其找人捉刀动笔,不如自己动笔反而快些。
注释:
本句中喻体是pre-emptive strike (先发制人的行动,通常用于军事行动),本体是writing my biography。此处表明:我自己动手写传记,就可以避免其他人找我合作的纠缠。
filter愿意为“过滤”,本句中指出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如果让别人写传记,就要通过他人的理解、取舍、裁剪和表达,正好如“过滤”一样。这还不如自己动笔!filter用词非常的精当,堪称精品。
在折射式的隐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比在认同式中更为密切。折射式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喻体不直接出现,而通过动词间接表示一种感情色彩;另一种是本体不完全直接出现,由喻体充当代表,留有思想的余地。今天先谈谈第一种
【通过动词折射】
Example: 对一代的教育的关注
The nation that sent more than 9 million people to college on the GI Bill is now pricing a college education out of reach of its young people. Instead, we have spawned an unskilled , poorly educated class that requires extensive social support and contributes little to the economy.
根据当年美国根据军人复员法案有超过900万人去了大学。但如今大学费用的大幅增长,使得年轻人无力问津。相反,我们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却造就了一个既无能,又缺乏教育同时对经济鲜有贡献的阶级。
注释:
与spawn可通用的词有很多:develop, cultivate, raise, bring forth, beget, produce, create都可以和宾语class搭配表示中性“培养,造就”。
Spawn这个词指“低等水生动物的卵,而且数量巨大”。动词转意为“产卵”(give birth to numerous offspring),含有强烈的贬义成分。
通过这个词,表达了对这个阶层的极大鄙视和蔑视,同时有强烈的自责:我们如低等的水生动物一样,养而不教
PS: GI=Government Issue 美国军人(政府派遣人员)
【通过名词词折射】
使用这种结构,本体和与体两者不一定都出现,一则其意自明,二则避免过露过直,留下想象余地,别有一种含蓄美。或者出于策略性考虑,不提为好,心照不宣。
Example: 议论国际关系,有时需要含蓄不露,但又不点自明
Form being boss, guardian, nurse and policeman to Western Europe since 1945, the US now faces a future as a plain partner.
The tumbling barriers between the two halves of Europe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ave widened the Atlantic, observes Dominique Moisi of France’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urope seems farther away to the U.S. and vice versa.
美国自1945年以来,一直是西欧的上司、守护者和警察,如今却面对纯属伙伴关系的未来。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莫依指出,随着东西欧间壁垒的崩溃和冷战的结束,已使大西洋两岸的距离越来越远。“欧洲似乎离美国渐远,反之宜然”。
注释: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抽象的,概念性的。
在本句中,前一句用人际关系boss, nurse, policeman 作隐喻,指出美国和欧洲过去的关系。
后一句用地缘关系做比喻,widened the Atlantic(大西洋两岸的距离越来越远),用空间的概念(喻体)比喻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以及心理上的观念(本体)。只见喻体,不见本体,因为意在不言中,留下想像的余地,更有修辞上的含蓄美。通过比喻抽象的关系具体化了,理论性的概念形象化了。也说明了目前欧洲和美国的关系这处于一种变革的时期。
个人体会:本句要对美国和欧洲的相互关系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表明的含义。不加解释比较难以体会其中的妙处。
另:the tumbling barriers可以改写成为 the tumbling of the barriers 与 the end of the cold war形成并列结构。
【隐喻到位】
有些隐喻需要点明喻体,指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点,点清题旨,以免误会或莫名其妙。
Example One:
My life is one long curve, full of turning points.
我的生命犹如一条长长的曲线充满了转折。
注释:
把人生比喻为曲线,共同点在于转折点多,因此点明,避免了误解和困惑
Example Two:
Sometimes you go into what I call a bubble boom. Every bubble bursts.
有时你会进入一种泡沫式的繁荣,但泡沫终究要破灭的
注释:
bubble(肥皂泡),比喻为虚妄的幻影。这个比喻其义自明,本不需要补充说明。但说话人的情感似乎需要彻底的宣泄,故在后面在加一句,切中要害。
Example Three: 撒切尔夫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论
I like Mr. Gorbachev. We didn’t have to do the minutes of diplomacy. We got down to business.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我们不必跳一支外交上的小舞步而是直截了当的切入正题。
注释:
minuet--- 雍容华贵,从容不迫的古代宫廷舞蹈,本句比喻为礼宾仪式,谈判前奏。在这里撒切尔夫人补充了一句(We got down to business.),避免了大家误解当代还真有跳小步舞这个礼仪。
【延伸隐喻】
在本体和喻体之间设立一串铰链(hinges),唤起一系列相关而又不相同的意象,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巩固,加强即定的联想,让读者全面、持续地进入比喻的情景,从而取得更完善的修辞效果
Example:纽约深受暴力之害
Unchecked violence has already dulled the luster of the Big Apple. The daunting task before its leaders is to prevent it form rotting to the core.
肆无忌惮的暴力已经使得名为大苹果的纽约暗淡无光了。领导人面临的令人沮丧的任务就是防止它腐烂穿心。
注释:
本句中有三个联想点支撑一个延伸的隐喻,从不同的角度,用三个喻体说明一个本体。
1)The Big Apple---New York City
2)Luster :
第一个含义是光泽,适合描绘苹果
第二个含义是荣耀,适合描绘大都会等,
句子中用于修饰纽约,可以指大苹果的光泽,也可指大都会的荣耀,两层含义紧扣场景。
3)rot to the core:穿心烂透。
Rot可以说是食物水果的腐烂,也可以说社会机构的腐败。
Core可以指果心,同时可以指最重要的核心。
Rot to core 可以比喻穿心烂透,也可以是腐败透顶,
这里一连串相关而不相同的意象,构成持续完整的联想,强化了隐喻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