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被领导忽视有妙招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0

好友

87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20 0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职场中,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一些被忽视、被忽略、甚至觉得受了委屈的时刻。有人会抱怨自己变成了“透明”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引不起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就更别提升职和加薪了。

  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

  郁闷一

  一直以来,王一澜都习惯在早上提前10分钟到公司,替大家简单打扫一下卫生。一来是干净清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效率。二来,小王期待通过默默的表现,有朝一日可以获得领导的好评。结果,领导确实表扬了“雷锋”,可是却没有点到他的名字,而是将功劳记到了同屋的小赵身上。

  专家支招

  传统意义上讲,小王是个懂得服务大家的好同事,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是,他期望通过“学雷锋”,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来博得领导欢心,却是职场理念中所不提倡的。这类人往往缺乏自信,又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他们不愿将功夫花在提升业绩上,因而容易在一些小事上做文章。

  导致这场郁闷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领导从主观角度出发,按照“第一印象”对员工进行了并不客观的分类。当某个人在别人眼中的“特质”恰巧吻合了小王的“贡献”类型,就会使领导轻易地产生了一种源于“原始依据”的判断,从而将功劳“张冠李戴”。另一种原因是,领导对于事情的真相其实一清二楚。但是他认为小王“不务正业”,将表现的重心和过多的心机投放在与工作无关的琐碎小事上。所以他越打扫得起劲,领导越发觉得这个人只适合当“清扫工”,非但不会赞赏,反而会故意视而不见。

  郁闷二

  张雨在开会的头一天开夜班车,好不容易整理出一份可行的计划书,准备第二天好好表现一把。结果在会议的自由发言阶段,这份计划并未受到上司的任何关注和肯定,但经过同事Alice“换汤不换药”的转述后,反而被大加赞赏。

  专家支招

  小张肯花业余时间做计划书,应当肯定他积极的工作态度。但是,为什么那么容易地就被人“侵权”?

  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由他的不自信导致的。他在发言时,声音和表达方式都欠火候,使领导单从他的状态上就将那份计划书划入“初级水平”,失去了仔细聆听的耐心。第二种情况是,领导心中肯定了计划书的内容,也非常明确计划书真实的归属。但是由于小张“人微言轻”,领导实在怀疑他的执行能力和在团队中的号召力,故而牺牲掉创意者,而将计划书人为地判定给自己相信和依赖的下属。

  郁闷三

  李萌参与的一个项目,在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后,终于圆满完成。项目的负责人兴致高昂地邀请很多合作的同事去KTV消夜狂欢,却唯独忘记通知他。小李很失落,不知道自己是要去还是不要去。

  专家支招

  任何一个人,在完成了一项阶段性的工作后,都渴望得到领导的鼓励和认同。但是,小李在此时,面临的是“被遗忘”和“被忽略”。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他在项目中的表现平平,与每个人的交往和沟通程度都不深。所以领导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其划入“伙伴”的行列;另一方面,小李可能没有给领导“通知”的机会。他处于一种相对于“被动”的状态,认为只要低头默默做事,荣誉和溢美之词就会“顺理成章”地接踵而至,从而忽略了和领导的交往,在领导发出邀请的时候,他并不在场。你不能指望领导满世界找你,只为拉你唱一首歌或者喝一杯酒。领导“不重视”原因在个人

  资深咨询师赵劭袆指出,其实这种“被忽略”的感觉只是当事人的主观臆断,不是必然和绝对的发展结果。问题的根源出现在行动本身,而不能归罪于领导的“不重视”。

  企业咨询师张丽同时表示,我们不排除有些领导会依赖主观印象给员工的行为进行定位和划分,从而屏蔽掉一些真实的信息。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员工的“懦弱”和“甘于平庸”也助长了这种情况的恶化。

  在谈到这群“透明人”的时候,赵劭袆认为,这类人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自信,希望通过依赖别人的赞赏来肯定自身的能力。但表现手法又往往欠缺力度和火候,并且一般不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和巩固,傻傻地卖命到头来却不能引起相关的重视,人就会相应陷入一种矛盾和痛苦的状态。

  “透明人”在老板眼中往往办不成大事

  透明人有没有想过,你在老板心目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高级心理咨询师、治疗师,高级职业指导师陈阳认为:其实领导也对这些人“无可奈何”,他们大都习惯同所有人“等距离外交”,游离在任何一位领导的班底之外。所以对领导来说,这些人都是可有可无的,完全不用太操心他们的声音和意见。

  陈阳表示,任何领导身边,都有一群忠实的骨干,也就是领导的“夹袋中人”。这个班底无时无刻不发挥着作用,甚至主导着领导的判断和决定。

  就小王而言,他每天积极主动打扫卫生,但在领导眼中,他的个性比较“甘于现状”。对他好一点,或者也不可能将其纳入自己的班底。对他恶劣一点,因为他与同事“等距离外交”,也没有人会实质性地为他出头争取。

  由于领导在行事之前,往往会优先考虑自己经验中已有的对象。而小王这样的人,虽然属于良性员工,但是影响力也相对很小,办不成大事。因此,到了最后,领导往往会习惯于“张冠李戴”,或者“视而不见”,而在这个过程中,“透明”的程度也就越发地严重。

  “透明”转“磨砂”要学会积极交流

  毋庸置疑,每一个“职场透明人”都想尽快摆脱这种状态,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变成“焦点”,但至少也要从“透明”转变成“磨砂”。

  以张雨为例,他失手的关键或许不在于声音的分贝和重复发言的次数,而在于他忽略了同团队的沟通和协作。

  如果他在策划阶段,就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获得了众人的支持和帮助。那么领导自然就会心情舒畅地“论功行赏”。同时,这种谦让的态度也让班底里的伙伴有安全感,消除了他们的敌意和不满。当每个人都能相对心平气和地看待你的成绩,你就避免了“有功而树敌”的危险。在和谐的氛围中,彼此友好彼此支援,整个部门才能健康地运转下去,而“透明人”的状态也一定会得以改观。

  ■专家简介

  赵劭袆:北京东明成功人生心理咨询所咨询师

  张丽:北京闻心斋心理咨询所心理咨询师

  陈阳:作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治疗师,高级职业指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1-7 11:12 , Processed in 0.0426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