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华莫言马悦然:论斯特林堡

[复制链接]

374

主题

0

好友

8579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
发表于 2005-10-24 07:51 |只看该作者
提到斯特林堡,我就出汗.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05-10-22 22: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来源: 新京报(北京)

作为“2005-斯特林堡在中国”系列活动的高潮,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瑞典驻华大使馆等主办的“斯特林堡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在北京大学开幕,林兆华、莫言、余华、李锐、赵玫等中国导演、作家讲述了自己对斯特林堡的阅读体验,并和三位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一起研讨斯特林堡对当代文学的意义。话剧导演林兆华认为现在中国排的斯特林堡戏剧“实在太少,太可怜了”,呼吁学术界、戏剧界要多研究、多排演他的作品。

三位诺奖评委参加研讨会

这是瑞典首次和中国合作举办斯特林堡的纪念活动,瑞典文学院也格外重视,史无前例地选派了马悦然、斯图尔·阿兰、博·拉尔夫三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赴北京坐镇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作家余华回忆了自己在1983年前后阅读斯特林堡小说《红房子》的情景,他说自己那时候的工作是干牙医,犹如小说主角阿尔维德·法尔克一样,为了发表自己的小说去拜会出版界人士,“不同的是,法尔克拜见的是一个独断专行的恶棍,而北京的文学刊物主编是一位和善的好人”,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红房子》中写到的证券市场、大出版商操纵作家等现象,而二十年后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场景。

应用今天眼光看斯特林堡

国际斯特林堡学会会长比约恩·迈达尔教授是研究斯特林堡的权威学者,他强调今天的作家、读者应该“用批判的眼光阅读斯特林堡”。

和他的发言呼应,导演过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的林兆华认为应该站在现在的环境中体认斯特林堡,“我今天排莎士比亚,不是为了莎士比亚,今天排斯特林堡,也不是为了斯特林堡,而是为我自己,是为当下的人创作的。如果没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我不会排这个戏”。他还认为现在中国排的莎士比亚、斯特林堡“实在太少,太可怜了”,学术界、戏剧界应更多地研究、演出这些大师的作品。

斯特林堡数部戏剧将上演

为了配合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排演了斯特林堡的室内剧《被焚毁的庭院》,在北大公演,由旅瑞归来的新锐导演赵立新执导的斯特林堡经典剧目《父亲》也将在人艺小剧场公演。

青年导演曹克非向记者透露,她正在排练一部根据斯特林堡的情书改编的话剧《情书》,将于今年12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这是根据斯特林堡写的情书,然后结合南京作家韩东的小说《我和他》的故事,结合起来改编的剧本,参与剧本创作的作家车前子还将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斯特林堡的影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6-26 12:13 , Processed in 0.0464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