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的问题是罗贯中造成的,<<三国志>>里面并没有诸如反骨,诸葛亮要杀魏延的意思...
子午谷的问题,能否成功确实是不好说了,应该是好办法。奇兵制胜,出其不意...
后来邓艾灭蜀,正是这样,几千军士翻山越岭,走阴平小路,突然出现在成都,刘阿斗就投降了...
这和诸葛亮本人就有关系了...
诸葛亮是个政治家,在军事上面一般,而且过于谨慎,知道魏延的主意好,也不敢用...
另外,诸葛亮在用人,识别人才,选拔,任用人才上面和刘备还是有些差距,这是他的局限...
汉高祖刘邦是个流氓,但是就是会用人,用对了韩信,张良,萧何,就得了天下...
魏延的死直接主谋是杨仪...这两个人不和,势同水火,杨仪以魏延造反为名杀了魏延...
但是实际上,魏延的死也是有他自己的问题的..,(杨仪是个小人,不足论)...
他本人的缺陷在于个人秉性,然后处理不好同事关系: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众官僚)当时皆避下之“ <<三国志,原文>>
这和关二哥的个性有点象了...
魏延本人能力一流,不在关张马黄之下,而且劳苦功高,且是资深重臣...
在刘备,诸葛,关张马黄,庞统,法政等人都死了以后,基本上没有人可以压服得了魏延了,甚至连各个方面匹敌的人都没有了....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三国志.原文>>
这是诸葛亮死后魏延说的话..虽然道理不错,但是却也是骄狂得很..
“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三国志.原文>>
这是说,在诸葛亮死后 - 在导致魏延致死的那场兵乱中,其实杨仪,魏延是在同时的互相指责对方造反,告状信都到了刘阿斗面前。
然后阿斗问大家伙:留谁去谁?
大家的意思就是:保仪疑延.....
然后魏延就挂了..
诸葛亮在生前并没有杀魏延的意思,
但是诸葛亮死后,是不是留下什么意思给刘阿斗和蒋惋他们,也很难说,没有记录...
以诸葛的缜密应该会想到以后的继承人问题....毕竟西蜀的统一团结是大局,
(我本人不太愿意给诸葛抹黑...hehe)
不管怎样,魏延的死确实可惜,但是也有他的缘由,也说不得很冤枉...
性格决定命运...
平反一说,估计多是因为<<三国演义>>,那是小说家言,确实对魏延不公平...
但是流传广泛。
正史的记录,魏延的评价不低,而且也是很受重用,才能有所展现,很有功劳的,待遇也是很高的。
并没有很多针对魏延的特别的打压的事情,至少不像演义中的那么宿命...
下面是<<三国志,魏延>> (部分)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句话很有名气,历史上的豪言壮语....
牛!
不曾推敲,一家之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