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沙龙推荐新书之《帝国的惆怅》

[复制链接]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
发表于 2006-1-17 19:29 |只看该作者
历史学是时空坐标中对人的观照,的确如此啊!
研究历史不是研究死的历史,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21

主题

0

好友

4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2#
发表于 2006-1-17 20:22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我看见网上转载一篇你导师关于外国史学史的超强考题,吓得我不轻,看完后更崇拜你了,这样强的老师你都能和他和平共处,不服不行啊。

论述题(请在以下3题中选择2题回答,每题32分,共64分)
以下三题的评分标准完全按照真实会发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我正好做过出版社立项的评
审人、本科学位论文申请报告的评审人和美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的成员)。例
如:第一题:出版社看了你的提要后不想叫你写书了,那你就是不及格;特别想让你写,
就是优。同样,第二题:北大历史系的教师看了你的申请书后,不想指导你了,就是不及
格,特别想指导你,就是优。第三题:外国某大学看了你的statement后不想录取你了,
就是不及格,特别想录取你,就是优。

1 中华书局要求你撰写一本世界通史(40万字),计划印数1-10万册。但是,因为目前已
经有出版过的各类世界通史多部(至少15种以上)所以请你写一篇精彩的内容提要(约
1000-1500字),以说明你将撰写的世界通史同已往的世界通史有何不同,有何独到之处
、有何主要内容、有何编写上的新创意,以便保证你的书被大量印刷出来之后不至于销售
不出去。请你写这样一篇《世界通史》内容提要。

2 为了毕业,你需要向系里提交一份你的毕业论文的开题论证申请书。请你写一份这样的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申请书,内容包括论文名称、该课题研究的学术动态、在这基础上你想
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新观点或新设想、作此研究有何意义、有何可行性、你在
研究方法上有何突破、你将要依赖什么主要原始材料等。(1500-2000字左右)

3 你毕业后准备去美国某重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研究生,该大学历史系的
研究生招生委员会要求你写一份有关你的个人情况和为什么要去该系攻读某专业方向博士
(或硕士)研究生学位的statement,请你写这样一份statement。(1500-2000字)

[s:17]  [s:17]
吉伦特党人拉苏斯:我在人民失去理智时死去,你们将在人民恢复理智时死去。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06-1-17 20:53 |只看该作者
由此看出偶导师最近的新想法,呵呵,跟我们上课时的态度一样。
那MM说的和平共处,的确是深有体会啊!

29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6-1-18 00:21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引用纳兰于2006-01-17 20:22发表的:
前两天我看见网上转载一篇你导师关于外国史学史的超强考题,吓得我不轻,看完后更崇拜你了,这样强的老师你都能和他和平共处,不服不行啊。

论述题(请在以下3题中选择2题回答,每题32分,共64分)
以下三题的评分标准完全按照真实会发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我正好做过出版社立项的评
审人、本科学位论文申请报告的评审人和美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的成员)。例
.......

同样崇拜啊
聊作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

34

主题

0

好友

1751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6-1-18 10:10 |只看该作者
老易的书确实很好看,除了《帝国的惆怅》,还向大家推荐《艰难的一跃》,用小说的形式,记述了美国第一部宪法产生时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刀光剑影,而且知识性很足,比金庸的小说不差。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6-1-18 10:45 |只看该作者
[s:57]  [s:57] 入错了行呀,赶明把论文忙完,我就把论文改成小说,哼,我就不信买不出去 [s:55]  [s:55]

34

主题

0

好友

1751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06-1-18 11:15 |只看该作者
历史学家最具备成为好的小说家的条件
凌力,唐浩明都是很好的例子

143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06-1-18 12:19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推荐,

我看看,,,
今天,我善待自己了,,

158

主题

0

好友

45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06-1-18 12:25 |只看该作者
想看
哪有

196

主题

0

好友

534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06-1-28 10:47 |只看该作者
LZ的论文要买给谁

470

主题

0

好友

6528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06-1-17 19: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帝国的惆怅》:“趣说”历史有何妨?
http://culture.163.com 2006-01-17 10:51:22 来源: 新华网 


学者的著作销量总是有限的,通常仅印行三五千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撰写的《帝国的惆怅》,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印了6次,印数多达几十万册,仅最近的这次(2006年1月)印数即为42000册。据《南方周末》2005年12月8日的一篇报道说,易中天也有“粉丝”(fans)。他们有的自称“意粉”,有的自称“乙醚”。一位学者居然能有近似于影视明星那样的社会效应,实属罕见。

也许有人会说,这部著作是通俗性作品而非学术著作,所以读者多,销量大,这恐怕是一种误解。人们习惯于将通俗性、趣味性与非学术性划等号,实际上学术作品未必不能通俗和富有趣味性。据笔者所见,这部作品不但有相当的学术性,而且有些学术见解颇具独到之处。它不仅提供历史知识,而且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不仅回答“是什么?”,也解决“为什么”。

高明的写作技巧

诚然,该书能够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作者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密不可分。这本书是在那一系列演讲基础上写成的。但是,能够引起畅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它本身的魅力。不好看谁愿意买呢?笔者就是因其“好看”才买下它的。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激起笔者极大的兴趣.,它是这样说的:“晁错是穿着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杀死在刑场的。”好一个开头,让人惊心动魄并回味无穷!按照常规,罪犯应当穿囚衣赴刑场,因为他是从监牢中被押解出来的。

身为朝廷高官(据书中解释,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的晁错,却是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匆匆押赴刑场的,该书说这是“草菅人命”。朝廷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置晁错于死地?作者设置了一个悬念,然后笔锋一转,切入问题的要害,引出当时(西汉景帝时)的一大政治事件,也是对其后漫长中国历史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个事件,即“削藩”。书中说:“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是他说服汉景帝下削藩令,试图削减或取消藩国的辖地,由此触怒了那些藩国的主人们,即刘姓的藩王。诸侯王不甘心权力和领地被剥夺,便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矛头直指皇帝身边的“小人”晁错。汉景帝急于退叛军,遂将忠臣晁错当作替罪羊杀死,但是吴楚七国之乱并未因晁错之死而平息(“清君侧”实际上只是起兵反叛的一个借口),朝廷在用武力平叛之后才终于实现了晁错削藩的意愿。

然而,问题是为什么要削藩?这就牵涉到秦汉以来的一项制度。秦灭六国后,取消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刘邦采取“一个王朝,两种制度”的方针,即郡县制与郡国制(也就是封建制)并行。但是分封的刘姓藩国尾大不掉,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的统治,所以到了景帝时朝廷痛下决心削藩,这是历史的必然。削藩的结果是其后的国家制度基本上以郡县制为主,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按照通行的教科书或学术著作的写法,这件事的叙述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先交待制度的背景,说明朝廷为什么要削藩,然后引出“削藩”以及“七国之乱”这两大事件,它们的过程及其结果。晁错之死只是这两大事件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不会单独将它提出来大做文章。这样的写法恐怕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通常人们关心人及其命运要胜过关心制度。因为人是活的,制度相对来说则是死板的。易中天不这样写。他先写晁错之死,由人物的命运引出事件,继而引出制度。

这种写法不仅大大增强了可读性,也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制度是人制定的,也会因人的努力而改变。事件也是人造成的。一切从“人”说起,恰符合历史的逻辑。正如作者在“跋”中所说:史学与文学一样,都是人学。“没有人,就不会有历史,也不会有文学。”“因此研究历史也好,讲述历史也好,都必须以人为本,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以人为本,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这本书由10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有的以历史事件为主要对象,例如第1、2、6、7章,分别讲述汉代的“削藩”和由此引起的“七国之乱”、宋代的变法运动、清代的鸦片战争以及清代一个涉及官场腐败的事件。其中既有大事,也有小事。有的以论述人物为主,例如第4章《荒唐的正义》就是以严嵩和嘉靖为主线,纵论中国历史上的奸臣与昏君。还有专门对制度的探究,即第8章《好制度,坏制度》。除历史题材外,又有文学题材。第3章专门论述《水浒》,第10章则是以文史结合的方式,分析武侠以及武侠理想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

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个章节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各有千秋。第1章的写法在上面已经介绍过了,的确十分赢人。论述北宋变法的第2章,也是从人物入手,先介绍变法和反变法的三个主要人物:宋神宗、王安石以及司马光。将他们的政治理想、政治能力和人文及道德修养等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结合,多方面分析变法成败的原因。第6章对鸦片战争的论述则是另辟蹊径。它紧紧抓住在战争中大多数中国将领造假,向朝廷谎报军情这一奇特现象,从中探究战争失败的原因。该书不仅在写法(结构安排)上引人入胜,而且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例如说“七国之乱”时这样描述:“事实上,吴王造反,事前并无证据。‘七国之乱’平定后,政府军在他们那里也没找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里套用了目前国际问题上常用的一句话。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从而增强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隔行者”趣说历史

该书的成功是作者多年来刻意追求的结果。在“跋”中作者说:“历史总是让人惦记,也不能不让人惦记。”他认为历史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于是就有了对历史的多种说法。最常规的是“正说”,最流行的是“戏说”。“正说”难懂而且乏味。“戏说”好看又有趣。“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这就产生了矛盾。他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趣说”。“所谓‘趣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这当然很难,但并非做不到,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便是典范。”经过趣说后,“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我们面前才可能变得鲜活起来。这些鲜活的故事和生命将促使我们反省历史,反省社会,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

这种积极探索和追求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责任心。在该书第9章《从“出入两难”到“进退自如”》中,作者提出对知识分子的要求,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与良心”,而不仅仅是脑力劳动者或“文字操作工”,甚至是“文字篓”或“传声筒”。可见,正是为了社会上广大读者能感受到学术的魅力,才有这样的成功作品问世。

除易中天外,还有一些学者力图让学术走向社会,例如写了《太平杂说》的潘旭澜,发现“潜规则”的吴思等。他们多是非历史学专业的学者,这一现象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自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一直强调历史学应该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历史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但是这些主张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真正付诸实践的很少。易中天、潘旭澜等人却以“隔行者”的身份(有人讥讽潘旭澜“隔行论史”,因他是文学教授。所以潘旭澜索性称自己是“隔行者”)做到了历史学者没能做到的事。

社会上有不少有文化的人喜爱历史并关心历史学,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学者只顾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较少念及史学圈外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历史学的成果在圈内循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有点像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一样。再重要的突破与发现也只限于学术界这个狭小的范围里。潘旭澜说,历史学的功能正在萎缩,的确击中了要害。公众是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有人需要普通的历史知识,有人需要高层次的学术成果;他们不满足于仅仅接受专业人士的结论,还希望有所参与。他们关爱历史,也关注历史学,希望能促进历史学的发展,这完全符合历史学的性质。因为,历史学本来就是属于全民族和全社会的,不是少数专业学者所专有。

希望我们历史学工作者像易中天、潘旭澜那样,心里装着社会上的广大读者,写出大家喜欢看的学术著作来。(书评人 黄敏兰)

(《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文汇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006年1月第6次印刷/26.00元)

yz2.jpg (12 KB, 下载次数: 21)

yz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1-7 10:26 , Processed in 0.0511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