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排骨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成为一种新文化的基础吗?

[复制链接]

226

主题

0

好友

3787

积分

终极会员

丸走盘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08-7-16 08:56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8-7-15 17:00 发表
但我想说的也不仅仅是顺其自然。我是有针对性的。
中国的30年来的学术研究不是崇古就是崇洋,多关注理论、体系和思辨层次的东西,对现实的关照太少(经济学和社会学有例外),形成了一种极重理论和规范研究的风格, ...



“崇古”或“崇洋”像清代学术界重考据一样。

建国初期百花齐放遭受严冬后,就只好“崇古”或“崇洋”了。

                                             跑题了?

[ 本帖最后由 七碗茶 于 2008-7-16 09:04 编辑 ]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333

主题

0

好友

69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7#
发表于 2008-7-16 09:10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近些年思想最活跃的倒是三中全会以后的短短几年。
也许是压抑的太久吧。
随后思想被经济的潮水吞没... ...
很崇敬真正的意识形态的研究者,因为多数人提出的“思想”是为利益而存在的。

从来觉得考虑哲学是个最累人的事情,因为人总会有固有的意思形态和世界观。
就像排骨鱼讲到的,研究的前提是“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如果不是呢?角度和结论是否一样?
生长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文化氛围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对事物的看法在角度上是单一、却苦于无法改变的。

所以对于哲学范畴,我总不能跳出我的思维,也只能当成一种科学知识看待了。

62

主题

0

好友

84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18#
发表于 2008-7-17 15:2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儿 于 2008-7-15 17:32 发表




呵呵,其实我明白恐怕最后一段看似题外的越俎代庖 才是长篇现实讨论的真正指向...
对于讨论来说...一个死胡同..... 还是论论其他吧

刻意的将古今,传统和新,进行思维上的强制分野,恐怕也不是一种顺其自 ...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就像血液离不开皮肤一样。

引申一下:一个民族不能决裂他们的传统文化,就像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一样,
跳出红海思维,发现你心灵的蓝海。

290

主题

0

好友

4010

积分

邻居商家

19#
发表于 2008-7-17 17:05 |只看该作者
真的相看
太长了
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287

主题

0

好友

6414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08-7-23 10:35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用有趣的、能够让人了解的方式加以推广。要想让全世界普通的公众能够有机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重视大众文化传播的巨大影响力。
就拿这几天热映的《功夫熊猫》来说,片中充斥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我们比美国人更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吗?不是,是创意,是视野和环境。
所谓的成熟,就是把痛苦的种子种成幸福的花朵。

139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终极会员

新城巡逻猫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08-7-23 13:2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楼 的帖子

五千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非一朝一夕能改变,,,无形的禁锢,,,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反倒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是猫,快乐的猫
独来独往,没有虚伪,不会讨好

158

主题

0

好友

45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2#
发表于 2008-8-22 10:35 |只看该作者
这个题目是很值得讨论的...

183

主题

0

好友

3177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08-8-22 15:55 |只看该作者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人文关怀
半部《论语》治天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2

主题

0

好友

5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24#
发表于 2008-12-12 19:0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8-7-15 13:06 发表
究竟有没有可能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新的科学?


个人感觉,中国传统思想和科学关心的重点不同,这正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伟大和精深之处。
科学只是真理的一部分(科学里面有真,但是并没有仁和爱),很多人想把中国传统思想装进“科学”这个筐里,反而是南辕北辙。

133

主题

0

好友

3583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08-12-31 14:17 |只看该作者
24# 炸酱面

正解

241

主题

0

好友

2302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09-1-2 00:17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
多伦多地产经纪。我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gunsmoke7911

42

主题

0

好友

5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27#
发表于 2009-1-14 13:04 |只看该作者
补充几句:
关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论想建设什么,必然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
几十年前,本朝太祖想完全割裂历史和文化,用XX主义建设一个理想国,结果只能是人间悲剧。

关于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争论,很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争论者本身缺少对这两种文化深入而透彻的了解,现在到处是所谓“大师”,但真正学贯中西的能有几人?

就拿科学和民主来说,似乎这两个观念在5.4时期就深入人心了,但我们真的明白科学和民主的意义所在吗?5.4时期对于科学和民主的启蒙运动并没有完成,很快就被救亡运动所代替了。前些年,不时提出过所谓“用N年时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n<10)的口号吗?我真的很怀疑XX部的官员是否明白科学是什么意思。

关于学习西方文化,不是说要抄袭或要仿效西方的才可以有大成,而是要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度、变化与哲理的感染或启发,最后和传统文化融汇贯通,才可以打开新的局面。

几十年前,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的序言里说,学问本无国界,“国学”一词前即无承,后亦恐不立,只不过是特定时代的特定名词而已。现在我们居然搞起“国学院”来了,地球既然一体化,墨守自己的文化而成规惨过败家。

真的想弘扬传统文化,没有必要搞什么国学院,那是对传统文化没有信心的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4-6-29 14:53 , Processed in 0.0503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