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李子勋)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0 23: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子勋简介
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临床指导导师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心理专家;
北京电视台心理学顾问、《心理时间》、《心理家园》心理专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父母必读》亲子关系节目主持人;
《时尚健康》、《女友》、《世界都市》、《上海双周刊》、《光明日报》、《心悦》等十几家杂志心理专栏作家。

1、孩子有坏习惯时,如果妈妈的接纳方式得当,坏习惯会自然的消失。   
2、言语有一种能量,你说孩子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更重要的,你觉得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正好是你内心中认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他就会真的成为你说的那样。  
3、我们对他人的感受,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射。一样的,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
4、不是问题抓住了家庭,而是家庭抓住了问题。
5、父母同样受到文化、家族力量的影响。在孩子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
6、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父母本身的责任,而是父母说话的方式造成的。

问题儿童与家庭
1、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能够改变家庭和夫妻关系。
2、分化不良,不能从原生家庭中分离出来,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
3、告诉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就不要常回家了。
4、东方家庭的孩子比较善良但幼稚一些;西方家庭的孩子更独立,不会因家庭琐事而争吵,他们大多关注一些价值观方面的东西。
5、最初我们对未出生的孩子的态度会影响这个孩子。
6、孩子在5~6岁以后才有心理发展。
7、人生的三个重要时期:2~5岁;11~16岁;18~25岁。一般人过了25岁以后就很难改变了。
8、很多人的创伤都来自妈妈早年对自己的创伤。
9、共病——一个疯狂的孩子后面,必定是一个疯狂的母亲。母亲的很多信息不是通过言语来传输的,母亲通过与孩子共处的生物场去影响孩子。母亲内心的宁静、稳定对孩子十分重要。
10、在太太怀孕之后,到孩子6岁之前,丈夫就是做牛做马也应该,这样可以让太太顺气。
11、中国的妈妈对孩子的依恋比孩子对妈妈的依恋要多。

对错判断与神经症冲突
1、神经症冲突就在于否定自我中的一部分,而又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那一部分。二分法的价值判断造成了对自我构造中的一部分的否定,不喜欢自己的一部分,不接受自己。只有完全的接纳自己的全部才能避免神经症冲突。
2、孩子5岁时突然对外部世界发生很大的兴趣。家长要好奇的、欣赏的看着孩子他在干什么,不要忙着纠正他,阻止他、教育他。用文字去干扰他,而不是去评判他的对错。
3、孩子在5岁前,对语言的理解是比较难的,对孩子太多的价值观、对错的判断会让孩子感觉妈妈不喜欢他。
4、不要过早的把价值系统塞进孩子脑子里,对孩子对错的判断造成了孩子自我的分裂,他的眼睛就会比较暗淡无光。
5、尽量减少跟孩子交流中的非此即彼的交流模式。

左右脑与早教
1、过早的发展左脑比不发展还遭。左脑细胞发展语言思维,历史较短,人的右脑细胞很古老,最早先发育。6岁前,孩子以发育右脑为主,7岁之后发育左脑,7~11岁左右脑共同发展。右脑发展的越好,左脑就会越好。对左脑刺激过强发育太快后劲不足。右脑其实与心脏联通,右脑主管感觉。
2、所有左脑的信息都要经过右脑的处理,所有过早开发左脑的人,在到了初中2年级的时候就会落马。
3、早期聪明的人以后只能成为匠人,很少能成为大师。大师在小的时候,看上去都比较笨。
过早的对孩子进行人类音乐的刺激,会让他缺乏很多,让他多听大自然的声音,更有利于他的创作。
4、左脑的东西都是需要用语言描述的,右脑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当我们过早的开发孩子的左脑时,孩子就习惯于用语言去描述他的所见所闻,但是他所能够描述的仅仅是他感受到了的极小的一部分,所以当他在用语言描述时,他就已经丧失了很多东西。
5、当孩子在涂鸦时,千万不要让他去学画画,因为当他要画出被别人认同的画时,他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
6、我们的教育是让他保留他的那份天份,而不是去发展他的什么潜能。你教他什么,他就会失去什么,因为他丧失了他原初的东西。
7、对于刚出生的小孩,应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保留孩子的敏感力。
8、在孩子没有学会分类之前,不要让他认字。过早的认字会让孩子丧失掉他的图形思维。文字思维是趋向于简单化,这是脑神经的运作机制:它能用两个神经完成的事情,就不会去用10个神经去完成,而图形思维则是需要大量神经参与工作的。一旦孩子过早的认识字,他就会仅仅发展文字思维而丧失图形思维。他就会习惯于用简化的、概括性的文字去描述世界,而这种描述是极不完整的,因为他只能用文字描述,而不能很好的画出来。
9、在孩子3岁前,要让孩子饱受刺激,去大自然中感受信息。教他说话,但不要教他认字。7岁时开始认字最好。
10、人在胚胎中的发育会重复所有生物的演化过程。心脏细胞最古老,最先发育,左脑是比较年轻的细胞,右脑细胞比左脑更古老。不要在右脑饱满之前开发左脑。当我们用语言去描述孩子的时候,就很有杀伤力,应多使用非语言的交流。

关于孩子的学习与养成教育
1、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不舒服,要让他有快感,不要在孩子学习时批评他的坐姿,写字潦草,等他学完之后再说。
2、投射性认同:妈妈关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你关注他撒谎,而且只关注他撒谎的行为,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他撒谎的坚实的证据,那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liar。
3、陪孩子学习、读书,孩子用的不是自己的智商,而是用了你的智商。你唯一不能帮孩子的是帮他读书。
4、4年级以下的小学教师必须要长得漂亮,要温柔,这样孩子就较少出现青春期逆反。
5、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少的可怜,而且大多数将来都用不着,鼓励孩子多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
6、看书只取所需,不必全部都看,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
7、让孩子的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当智力在某一点上达到优秀时,智力是会拓展的。若孩子厌学,你可以让他专攻某一门他最喜欢的课,其他学科先放弃,当这门课达到优秀时,其他课就会自然也好起来。
8、11岁以前,小学阶段暗示的技巧:当孩子考的不好时,你可以表现出不高兴,但当孩子问你是不是因为他考的不好而不高兴时,你要说:不是因为你考的不好,我只是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不舒服、不高兴。当孩子考的很好时,你可以表现出高兴,但不要告诉他你是因为他考的好而高兴。
9、当我们的孩子被老师骂了,我们应该抚慰孩子而不是成为老师的帮凶。撒切尔夫人,侍者洒汤在大臣身上,撒切尔夫人拥抱那个侍者说:“我们谁都会犯错。”
10、学校里的老师从来不想去理解孩子什么,只会想当然是什么。
11、代币疗法:只针对孩子某一个关键的问题进行奖励,而不是对所有的问题的改善都奖赏。
12、夫妻双方应避免高度一致性的教育方式双方的教育方式应有一定的差异,高度的一致性会对孩子产生压抑。本人理解:大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父亲有父亲的特色,母亲也要有母亲的特色。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双方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尽管不同,都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两种方式都是孩子喜欢的,可以接纳的。双方只是方式的不同,但是不可以存在对立。不同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到世界的丰富多彩,而严重对立的教育方式却会让孩子分裂。

关于规则
1、一个不服从规则的孩子就是一个创造规则的孩子。
2、作为父亲一般不怎么评价孩子,不喜欢对孩子进行价值判断,而做母亲的则经常评判孩子,所以3~5岁之间最好由父亲来带孩子。
3、外在的规则越少,他自身自在生成的规则就越多。
4、只给孩子一条规则——尊重爸爸妈妈就足够了。
北京123中学,校规有200多条。北师大附中校规只有几条。
美国只有一条规则:你的行为不要影响他人。

关于网络依赖
1、网络依赖不是上网太多,而是上网太少。
应该在8岁时就教他上网。他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和快乐,他通过网络会形成他自在的东西。16~25岁是依赖网络的主要时期,当他的自我认同完成之后,他就会离开网络。
2、如何解决上网问题的孩子
*让孩子帮助妈妈上网查“很重要的”资料。孩子通过搜索引擎的运用,会接触到大量其他的新奇的东西。
*跟着他。孩子到哪里上网玩游戏,妈妈就跟到哪里。妈妈就坐在门口,对孩子说“你玩就行,妈妈自己在家里很闷,妈妈也想出来散散心,你玩你的就行”。
*让他找回现实感。用手指拍打他的皮肤,让他的皮肤发红,开始慢慢的,然后逐渐加重,让他喊疼,持续2周的时间。
*学会用不解决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你搬个凳子来看着他玩,不用说话,就是认真的看着他玩游戏。
*让他的座椅不舒服。调整高度、撤掉坐垫等等。所做得这些不要让他感觉到。
*把夫妻关系搞好。孩子在玩电脑的时候,夫妻两个手拉手走到孩子面前告诉孩子:“我和爸爸去看电影了,你自己在家里吧!”让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不要限制他玩电脑。
*分享快乐。假如孩子玩电脑的时候在笑,说明他还是正常的。分享他的快乐。
*学会对孩子示弱。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如果孩子游戏打得好,你要说:“宝贝,妈妈好笨啊,这种事情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当你慢慢地表示出对游戏感兴趣的时候,孩子也许就会慢慢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原因是孩子玩游戏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分离的空间,如果母亲也要玩,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减,当然严重依恋游戏的孩子除外。

关于早恋
1、早恋是中国人创造的名词。
2、进入青春期,性的发育已经很成熟了,在性方面有需求或者感到好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3、搞清楚到底是早恋对孩子产生了影响还是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早恋”的态度在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4、“早恋”本身并不会给孩子产生压力,真正的压力来自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早恋”的态度。做家长和老师的面对孩子的“早恋”大惊小怪、如临大敌,强行压制,这才是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5、对于孩子的“早恋”,家长在内心里要认同,这是一件在人类社会中很普通的事情,不必过于的干扰他。
6、在妈妈的眼皮底下让他早恋,不要对他说NO。让他把女朋友领到家里来,在妈妈所能控制的范围内让他跟异性朋友交往。
7、中学生的早恋不是恋别人,其实是恋自己,是指向自己的。
8、反向技术的运用:破坏早恋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恶心她。妈妈更喜欢、更关心女儿的男朋友,夸奖她的男朋友,总是说那个男孩好,女儿就会说他没没有那么好,还有比他更好的呢,她就会去注意那个男孩的缺点。

李子勋处理个案的一般模式
1、观察来访者的言谈,对问题的描述,通过移情、反移情来体会来访者的心态,判断来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判断他的人格特征对他所描述的问题会造成什么影响。
2、寻找更好的解释系统,看到问题的正面价值。
3、并不直接告诉来访者我能给你解决问题,只是告诉来访者我可以告诉一个方法,你可以去试试。
4、李子勋面对来访者经常半开玩笑的说:“谁知道呢?”

李子勋在咨询方面的思想与技巧
1、扰动:当家庭中存在僵化的状态时,一定不能重复旧的、无效的做法,一定要引入新的因素去“扰动”这个僵化的系统。这个新的因素就是新的方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只要不是原来就有的方法就好。
2、用不确定的方式去思考。面对网瘾的孩子,“谁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假如我认为它一定是坏事,我们就失去了应对的能力,我们就会别无选择。相反当我们认为那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给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3、“你是装的还是真的?”面对有问题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调皮、磨蹭等等,你换一种眼光去关注他,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不会用原来的眼光看孩子,你就不会对孩子产生投射性认同。
4、我假定他是个善的、弱的、软的。我每次都用软的方式与对方内心中软的、善的部分交流,他就会慢慢的变软、变善。
5、想一想是解释在先,还是事实在先。我认为李子勋这里的解释就是一个人的信念系统。
6、是你不断认为孩子在撒谎而造成了孩子最终的撒谎行为,还是孩子的撒谎行为促成了你的解释?
7、真正的归属感并不是我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被什么拥有。
8、一个极端道德的国家,就是一个极端不道德的国家。因为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负罪感。太多的规则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尼采的名言见空间)
9、把他的内心搞混乱,让他重建认知系统。“你心里真的是这样想吗?”“一定是这样吗?”“难道没有其他的可能吗?”当来访者固结在他的解释系统中是,可以这样去扰动他。
10、告诉我你当下来找我做什么,不要扯太多的过去的东西。
11、“你疯,我比你更疯!”——撒提亚
12、生命结束时,我们不会后悔做过了什么,而会后悔那些该做而没有做得事情。
13、你内心能容纳1万人,你就能当将军。你内心连一个人都容纳不了,你连士兵都当不了。
14、有时候我们认为对方紧张,但我们内心不紧张怎么能体验到对方的紧张。
15、当我们不能以当下的方式交流时,我们就把眼光放到未来。
16、家族的问题能预见你的问题。
17、改变你的解释系统,不要使用因果的解释系统。
18、很多精神障碍的人,他们其实很更单纯,更聪明,更适应自然。正常人因为太理性而变得更疯狂和退化。精神病人在自然中的生存能力相当强。
19、人类的灵魂其实真正存在于心脏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大脑。心脏是能量场效应的动力源,全身的毛细血管就是能量场的发射源。
20、所有的物质都是能量的一种状态,世界上不存在有形的物体。
21、汉传佛教被功利化了,所以其地位比藏传佛教要低。

与孩子沟通的八大要点
第一、无知
孩子十岁前,妈妈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岁青春期来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孩子十五岁后如果还表现出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听我的,就极其糟糕。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妈用无知的方式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二、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兴趣是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如果在一个部门当领导,对大家保持兴趣、好奇,就会是受欢迎的领导,如果满脸都是价值判断、好恶,别人跟你在一起就会觉得不舒服。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结果是觉得是在为别人活着,为别人学习。让青春期的孩子品尝逆反情绪给他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好奇地、用欣赏的眼光分享他自我选择的价值观、美感、哲学概念与逻辑。当然,幼稚在所难免,但这些幼稚的思想打着孩子自己的标识,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尊重这些就是尊重孩子。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来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第三、积极假定。使用正面的解释系统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
第四、非语言交流
第五、重视感觉。当孩子做错了时,表达你难过、着急、紧张、担心的感情,而不要直接说孩子错了。
第六、坦诚
第七、改译孩子的行为。五岁的小孩偷拿幼儿园的书回家。改译他的行为:“老师是不允许把书拿回家看的(不是想占有,而是想继续阅读),你要把书还回去,明天在幼儿园里接着读。”母亲可以收起书,在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托付孩子把书带着,并微笑着让孩子在自己面前把书交还给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并说放学后妈妈要听孩子讲书中的故事,看他是否把这本书看完了。处理孩子的破坏行为或出错,只有两个原则。一是要孩子自己承担责任:让他把书交还老师。二是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仔细阅读这本拿来的书并回家给父母讲述。要实现这两个目的,有两种方法。一是避免说孩子错了,更不能说“偷”这个字眼。因为这样的词极容易引发孩子的焦虑,感觉妈妈不喜欢自己。要说“不怎么好”,或“这样不太好”,可以隐含一种委婉的责备。
当然,首先还要把他的行为导向一个良好的动机,而非一种糟糕的动机,使他好的意愿被强化。二是要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孩子觉得虽然自己干了件不太好的事,妈妈仍旧是爱自己的。
第八、Yes——Maybe——No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啊,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家长可以先说“yes(是的)”,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maybe(也许)”,尽量不说“no(不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实现要求,而是要看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

孩子应该经历的8件事情
1、独处
2、受到挫败并学会自我安慰
3、友情与分享
4、养育小动物和植物,最好是狗,兔子也不错。
5、犯错并为之负责。负责但并不一定要坦诚,通过做正确的事,好的事情去补偿他的错事就足够了。
6、为父母做一件事
7、一项爱好(音乐、绘画、模型、运动等)
8、一项体育运动:如游泳等

25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终极会员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3-3-11 19:14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很喜欢他的书.
人这一辈子总是要经历过几次生死别离的,所以我选择坚强的面对,因为我是妈妈,我是我孩子们的依靠!!!

写给我深爱着的苏胖胖和巴克利:有你们陪伴的日子里我很快乐和幸福,在你们未来这2年的老年生活中,我祈祷你们能少受病痛的折磨,能在那一天来到的时候走的不痛苦!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更长更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1-8 15:21 , Processed in 0.0679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