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遥远的梦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0

好友

102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4 11: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遥远的梦
——读《美国地方政府》
有的书,就像人们所说的好运气一样,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这样的书,能让人们摆脱头脑中那种禁锢已久,但是从未试图摆脱的禁区。在某一个地域,或者某一个时期所有的人,往往在头脑中都会有类似禁区存在。但是,有的人尽管不知道这种禁区是什么,但是,在内心中总有一种渴望真实,试图不断思考的热情。于是,就像人们在小学时代就能在教师黑板报上读到的格言一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的确如此,当这样的人读到了这种书籍,头脑中的渴望,就像田间的麦苗受到雨水的滋润,成长了起来。甚至,似乎可以听见,自己头脑中有一块巨石,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它已经不可能自己移动了,就那样安静的,无声的伫立在那里。然而,就在一瞬间,它仿佛被一股力量撬动了,在嘶嘶呀呀中中颤动了,苔藓、藤蔓、碎石纷纷从上面滑脱、滚落,这块巨石开始滚动起来,在山谷中惊起了骇人的响声,在群山的峰巅之间传向远处。
从冥想中回到现实。好运气人人向往,但对书的热情就没这么高了,其实,读到这种书,从中获得启发,就已经是一种绝好的运气了。
《美国地方政府》就是这样一本书。
“新英格兰的乡镇不受任何上级行政机关的监护,他们自行处理本乡镇的事务‘县的官员无权指挥乡镇官员的行动,前者只能在与全县有关的事务上领导后者。’如果选举的行政单位乡镇和县之间发生冲突,则由法院出面调停或者裁决。因此,乡镇和其行政政府之间并不存在行政等级关系。”
这样的文字够让人震惊了。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人们仿佛早已认为,古代不同的朝代里,尽管官衔的叫法不同,但一级级的管下来是天经地义的,不管是知县还是知府,都是这一方水土的“父母官”,只要是官员治下的这一方水土,没有什么是“本乡镇的事务”,都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管辖范围之内。时至今日,人们还时常在新闻节目中看到,不同级别的领导纷纷深入基层,指点一个个企业如何搞好科技创新,不断开拓市场。
其实,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个自己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纷纷失守的过程。美国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之高给我以震惊之后,接下来又遇到了新的震惊。
“没有一个单独的指点可以作为行政管理中心”,“在那些制定了地方自治宪章的地方,公民们可以自由地为某个城市或者自治市设计内部结构。”在这里,作者所描述的是这样一样场景,在美国的一处处地方,没有一个我们习惯了的无所不管、面面俱到的行政管理中心。这一处地方的人们,不像我们所习以为常的那样,无论地方大小,总有一个“级”,如省、市、县、乡、镇。我们所认为理所应当的是,是在某一处地方,必须有一个综合的,进行全面管理的中心。然后,由这个中心,把全面管理的职能进行分工,分派出一个个厅或者局,如财政厅、卫生局之类。在美国,非但没有这样一个权力无限延伸、形式千篇一律的中心,而且,如何管理这个地方,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选择。比如,有的地方是“弱市长制”,市长只是向市议会提建议,在一些场合代表整个城市发言,真正的行政管理职能分散在分别选出的具体市政官员手中。有的地方是“强市长制”,市长被选出后,市政官员由此人任命。这样的市长还可以否决市议会的工作。目前,美国的大城市采取这种形式的居多。还有一种是“委员会制”,从整体上看,这个委员会象一个议会一样行动,但其中每个成员都对消防,排污之类的某项具体工作负责。
还有一种,则是目前已经在全美中小城市普遍采用的“议会——经理制”。
当我第一次在这部政治方面的书中,读到“经理”这个似乎仅限于商业领域的词汇时,也感到一种诧异,不知道二者是怎么扯上的。对于这种结构,作者这样介绍:
“市长通常不承担行政管理职责,只在议会里主持会议并在公开场合代表本市。由市议会挑选出来的经理对市政事务负总的指导责任,并根据议会的意志行使职权;接下来,他或者她负责任命下级行政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也必须获得议会的信任。因此,一名经理通常必须具有专业资格,而且可以从社区之外的地方招募。”
这种结构的诞生,正是当地人自主选择的结果。
上联:绿毛龟龟缩半场,横批:国安傻逼。诚征下联。

160

主题

0

好友

102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09-3-14 11:28 |只看该作者
未完待续
上联:绿毛龟龟缩半场,横批:国安傻逼。诚征下联。

160

主题

0

好友

102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09-3-17 22:27 |只看该作者
阅读《美国地方政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向托克维尔致敬的过程。甚至,这本书简直可以视为对托克维尔那本不朽著作中关于美国乡镇自治部分的注释。举个例子来说,下面这段文字是托克维尔的原文:
“镇民会议对于自由就象小学对于科学;它们在人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自有带给人们,它们交给人们如何理由以及如何享受自由的福祉。”
对此,《美国地方政府》这样详细阐释:
从组织和参与社区自我管理的经验中,人民学会了结社的知识和技术,而这种结社的知识和技术则是在平等占主导的民主社会里维持自由的基础。地方自治制度为美国民主奠定了基础:它教会人民如何用他们自己的能力去达成他们共同的福利,而同时又保持它们自身的自由。
当初,怀揣着考察美国政治制度的打算,托克维尔从踏上美利坚合众国土地的那一霎那,乡镇自治就成为他关注美国的切入点。在他这个欧洲贵族眼中,这块土地上的情形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从殖民地时代开始,直到美国建国后,在遍布美国的一处处乡镇里,一群文化水准并不甚高,甚至以文盲为主的农夫,聚集在一起,讨论、选举治安法官来负责公共安全,选择财产估价员来稽征税务。关于乡镇的一桩桩事务,一个个公共职务的人选,就在这一片简陋的议事厅里决定下来。乡镇会议散会后,回到各自家中的农夫们,还会自觉地遵守自己商议出来的决定,无论这个决定在当初的讨论中自己是否赞同,农夫们都会不打折扣的遵守。他们也会服从被选出的公共官员的管理——缴纳税款,按照调度参加森林防火等公共活动。当然他们也会有不满,诸如为什么老约翰一家今年的收成比我家好,我却要比他多交了好几个美元的税。但是,却很少有人对此耿耿于怀。因为他知道,管理的根据来自于包括自己在内的乡镇居民的授权。乡镇自治已经为自己提供了陈述不满、表达意见的权利。
比乡镇自治的过程更让托克维尔吃惊的,是乡镇自治的结果。新的移民和老的居民都热爱自己居住的地方,满怀热情地参与乡镇管理,而且,乡镇居民并非是只关心自己蝇头小利的一伙人,他们也服从法律的规定,在更大范围的事务上毫不退缩,允许州的新建道路在自己乡镇里通过,按照州的教育制度建立学校等,“乡镇的行政委员们,也往往监督执行或者亲自执行全州性的法律。”既然人们的权利有所保障,人们知道要为自己负责,同时自己的财富别人无法掠夺,自己也只能从自己双手的劳动所得中获得财富、积累财富,于是,人们靠着自己的劳动,个人的财富在飞快的增长同时,整个乡镇,整个州,整个国家的财富也随之积累起来。
时至今日,托克维尔所看到的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在上文中,《美国地方政府》所描述的几种自治形式,实际上都是古老的乡镇自治观念沿着这条数百年来的道路一路走来的结果。无论哪种新出现的形式,都是大小城市里和数千个小镇里的社区居民——当年那些聚集在乡镇议事厅里农夫的后代——自主选择的决定。变化了的,是居民们所需要的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正如《美国地方政府》中所罗列的,“警察和消防;教育;公共交通、街道和高速公路、机场和海港;排污与固体垃圾的收集;公共保健和医院;公共和娱乐;住房、城市修葺和土地使用控制;公共档案和法庭;供水”等;而不变的则是人们对自治生活的热爱,对地方自治的信心。

比太平洋的宽度更漫长的距离
这和中国的传统观念之间的距离,似乎比两个国家之间的空间距离还要远些。在东方的古老观念里,从来都是从“天下”的范围来看问题的,而天下时刻是需要统治者去“治”的,封建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读书人也时刻鞭策自己要饱读圣贤书,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人们也把所有的期望寄托在明君贤臣身上,能够喜逢盛世当然是好,如果不幸遭遇暴君、乱世,要么自认倒霉,要么揭竿而起,最后由自己来取而代之当一把手,去决定别人的命运。
暴君、奸臣以天下为鱼肉,可以任意凌辱,而那些明君贤臣,也从未有人能够像美国乡村里随处可见的叼着纸烟,穿着粗布花格衬衫的农夫那样,理解每一个个人是自己的事务的决定者,而每一个乡镇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就是乡镇事务的决定者。他们在自治,而不是被高高在上的“圣上”统治。即使这个统治者有着实现“天下大治”的伟大抱负,他仍然不应干涉个人事务,不应干涉完全仅限于具体区域的地方性事务,因为“提出理想化解决方案的分析家假定他们是无所不知的观察者,”甚至,从某种角度看,这些渴望用自己的理想来治理天下的明君贤臣,对个人幸福的戕害还超过了暴君奸臣。因为后者的注意力往往仅限于为了满足个人贪欲而去索取财富,对用某种理想模式来改造国家的每一处角落,社会的每一个细节不感兴趣。
没有了整齐划一,美国五花八门的种种地方自治方式,看起来似乎是有一些复杂,尤其是和那种包揽一切的做法相比较时。然后,在这种复杂的背后,可以看到的是,每一个社区居民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理方式的自由度也提高了。
上联:绿毛龟龟缩半场,横批:国安傻逼。诚征下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长安新城

GMT+8, 2025-1-3 23:11 , Processed in 0.0735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