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城

标题: 流泪看完《卢旺达饭店》 [打印本页]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17 15:33
标题: 流泪看完《卢旺达饭店》
很少有电影能够像《卢旺达饭店》这样从开头几分钟起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和神经。由于观看时一直紧缩着肩膀,看完后疲惫不堪,颓然倒进了椅子里。

我做国际政治研究,卢旺达事件并不陌生,相关的资料,论文和数据也掌握了不少,可是那时只是冷峻地把其当成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案例,脑子中想的是背后的大国博弈。现在,我鄙视自己,也鄙视美国、法国、联合国,鄙视一切有良知却没有行动的人和国家。这样的人间惨剧绝不应该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时事新闻,《卢旺达饭店》让我看到了其中真实的血和泪、绝望和恐惧。

我本来是想搜索《南京,南京》,无意中打开了《卢旺达饭店》。我们对自己的伤痛记忆犹新,对西方人的灾难也不陌生。我们无数次地检视和反省着南京大屠杀、印尼黑五月、犹太集中营,在灾难历史的回溯中一遍遍安慰自己的伤疤。可是,至少我自己,在看《卢旺达饭店》之前,从未对那个大陆、那个人种的灾难有过切肤的体验。

当惨剧发生时,西方强国的人道主义、人权、和平、民主等等等等一切幌子都丢掉了。因为那里没有石油,没有大国力量争夺,那里也不是咽喉要地,不是世界传媒关注的重要地区。所以那里的人们可以像蟑螂一样成批地死去,丝毫不影响其他地方的人们看着国际新闻咽下精致的早餐。30年代的我们不也是同样的命运?日本军人的刀每天涂满中国人的血,国联却上演着不疼不痒的辩论。

保罗,男主人公,比利时航空公司旗下卢旺达饭店的主管,胡图族人(实施屠杀的民族,但他的妻子是被屠杀的图西族)。他是个小人物,天天讨好着各路权贵,就是为了关键时候能够给自己的家人找条生路。这被一位哲学家称之为“老鼠的智慧”:总能在房子倒塌之前离开。但是当命运将他和1200多名难民联系在一起时,他的智慧升华了。他成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主管,好胡图族,好男人,好人。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能做到吗?不知道,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我只能说,我希望尽量对得起良心。

也希望每个人,都追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当我们这样做时,人性的光芒就会突破世故的茧壳奔射而出。

如果去比利时,我想去拜访保罗。我想亲眼看看这个非洲的辛德勒。
作者: 博文妈妈    时间: 2009-4-17 15:53
我只能说,我希望尽量对得起良心。
作者: 蓝色贝雷帽    时间: 2009-4-17 16:22
因为学习英语的目的,下载这个片子一直放电脑里,但看了后没有楼主的这种切骨之感受,回头再复习复习
作者: 西夏名猪    时间: 2009-4-17 16:36
本帖最后由 西夏名猪 于 2009-4-17 16:39 编辑

看过,虽然也挺难受,但还没达到看南京屠杀的程度,还是做不到世界大同吧 。。。
作者: 炸酱面    时间: 2009-4-20 12:58
也希望每个人,都追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当我们这样做时,人性的光芒就会突破世故的茧壳奔射而出。
排骨鱼 发表于 2009-4-17 15:33


作者: 莲步青云    时间: 2009-4-21 16:44
也是学英语的目的才看的,没想到有深沉的感动。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2 08:05
看此片恐怕会学成非洲版英语了,发音很有意思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9-4-22 09:05
看此片恐怕会学成非洲版英语了,发音很有意思
排骨鱼 发表于 2009-4-22 08:05


没错,发音很有意思。
但看到保罗和司机开着车在一个黎明看到一条布满尸体的路时,语言已经可有可无。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9-4-22 09:11
我是在star movie看到的这个片子。
晚上9点的黄金档,经常能在star movie上看到一些不错的片子,比如昨天晚上播放的《Once》,底层的一对喜欢音乐的男女,邂逅......朴素而哀伤!
还有一个欧洲医生到非洲的题材《The last king of Ireland》(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很震撼。
作者: 喜欢琥珀    时间: 2009-4-22 09:31
拉贝日记 呢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9-4-22 09:38
早晨听新闻说今天上映。
作者: 喜欢琥珀    时间: 2009-4-23 12:54
http://ent.qq.com/a/20090421/000490.htm还原一个被电影涂抹过的真实拉贝:

一个好人 一个不屈的人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9-4-23 15:23
世界上有这样那样的好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值得信任。
作者: 炸酱面    时间: 2009-4-23 15:57
http://ent.qq.com/a/20090421/000490.htm还原一个被电影涂抹过的真实拉贝:

一个好人 一个不屈的人
喜欢琥珀 发表于 2009-4-23 12:54


不错
作者: 深海芋头    时间: 2009-4-24 15:02
我不是“做国际政治研究”的,卢旺达事件也挺陌生,相关的资料,论文和数据除了新闻联播里的和环球时报之类的几份报纸里的,基本不知道。但我记得几乎看到所有关于卢旺达的报道,最后都要把美国陪绑来骂一顿,大致是说美国只在资源丰富或者战略位置重要的中东、中美洲、巴尔干半岛等地推行民主,其用意无非是用民主当幌子,来干涉对方内政,而对于没有什么资源或者战略价值的地方,比如非洲内陆国家,再怎么出现人道主义灾难也无动于衷。
对于美国到底在非洲执行何种政策,是不是真的无动于衷,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也是这样。毕竟,大家伙儿能看到的媒体中对此实在语焉不详。但是,我始终很奇怪的是,按照这种指责美国无动于衷的观点,美国到底是否应该在非洲的几个国家出现人道主义灾难时有所动作。有吧,干涉人家内政;不动吧,就是美国视资源重于生命,搞双重标准,区别对待。
我觉得,美国其实自己心里很有数,作为超级大国,他认为自己有领导世界的责任。但是,他知道,自己也有着自己的国家利益,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实力是有限的,而不是当真可以在全世界用相同的高标准来维持秩序。所以,就把有限的实力投放到和本国实际利益关系更密切的地方。他一直想达到一种在维护国家实际利益和履行领导世界责任之间的平衡。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警察,看到两起暴力案件同时发生,一个是持枪抢劫,一个是持刀绑架,那么,难道他因为不能同时拯救两个被害者,就只能一声不吭了吗?我觉得他还是应该救一个算一个。
作者: 深海芋头    时间: 2009-4-24 15:39
另外,看范兄的行文,似乎很有些新左派的风格呢。
作者: 水晶骨头    时间: 2009-4-25 23:02
何必总要分派别呢?当面对鲜活而脆弱的生命和淋漓的鲜血,无论何种利益,何种立场,何种派别,都无法对逝去的生命做出偿还而得到救赎!无论做什么研究,政治也好,法律也罢,都不能离开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本质的探究。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4-25 23:37
看完了
几点体会

1 指责美国人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人家算人家的经济账、政治账是人家的事。算完了,介入,是人情也好是干涉也好,都是美国的利益,不介入,是冷酷也好,是双重标准也好,是本分也好,同样是美国的利益。
有朝一日,可能已经开始了,中国要全球、全方位存在的时候,我们不是什么国际义务都要尽的,当然,也不是什么义务都不尽。同样,中国的利益高于国际义务。相一致,就尽,不一致,就不尽,一致到什么程度就尽到什么程度。当然,国际形象评估属于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无论是经济、军事、人道主义啥啥的。
我们的国民要学会像美国人那样有一个大国民的思维方式。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4-25 23:41
2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国家是注定没有尊严的。
当年鬼子把刺刀顶到我们胸口的时候,当时的政府不也积极寻求国际斡旋么。
结果呢,现在正上映《南京!南京!》
数典忘祖的都应该去看看。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4-25 23:48
3 民族、种族,是我们这个星球客观存在的。
民族矛盾、种族冲突是不可能避免的。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都一样。
用教育,用人性,用啥啥的光辉去调和可以,也是个美好的愿景。
但是,作为唯一或者说主要预防手段和措施,那就没办法拯救了。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4-25 23:56
本帖最后由 boy77 于 2009-4-26 00:03 编辑

4 我们目前没有美国人那样的实力可以全球干预
但哪里要是闹起危机,我的同胞们能否靠手里的护照保全性命和尊严?
我的国家能不能第一时间把武装力量部署到前沿,用不着管人家,能把自己的同胞接回来就行。
看来一时半会儿做不到。
航母呀,大飞机呀,海外基地呀,知道除了吓唬人和烧钱之外还有啥用途了吧。
都说中国使馆不管同胞的死活,看看人家美国人
可咋就没人看看人家美国人航母一招呼就靠过来,直升机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带着陆战队到屋顶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4-26 00:14
5 美国需要林肯
俄罗斯需要彼得大帝
德意志需要俾斯麦
南斯拉夫需要铁托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4-26 00:16
本帖最后由 boy77 于 2009-4-26 00:20 编辑

6 向卢旺达及所有反人类大屠杀中遇难的人致哀
向所有辛德勒式英雄致敬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4-26 00:43
7 第6条这种表达是不是特虚伪
这话说了还不如不说
一看就是辞令不是真情
作者: 天行者    时间: 2009-4-26 16:24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背后是我们伟大善良的政府,所以每个政府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不仅仅是西方社会!
作者: 剪刀手    时间: 2009-4-26 21:02
我觉得看完《南京,南京》或《卢旺达饭店》后,再看一遍《启示录》,会使您仇恨或沉重的心情平静下来。
尤其是片尾的一幕--葡萄牙人的大船登陆了玛雅文明的小岛,本在追杀和互相仇视的两个部族的人停了下来,像见到外星人一样呆视着正往岸上走的葡萄牙人。
当有更大的威胁降临到眼前的时候,人类所有的互相猜忌,勾心斗角,政治斗争,野蛮残杀。。。都显得那么可笑并且毫无意义。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8 09:38
强烈抗议给我扣上新左派的大帽子.
1,左和右是相对的
2,我们需要左的东西也需要右的东西
3,中国现在的新左派搞得有点无耻,不信去"乌有之乡"之类的网站看看,完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8 09:40
楼上众位的分析各有道理,但是看这个电影,针对卢旺达这个事件时,我宁愿抛弃早已习以为常的政治思维方式,只想做一个长着肉心的人.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8 09:45
BOY的第3点不太同意,今天早上坐地铁还琢磨这个事呢.
有本书叫《现代性与大屠杀》,的确,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大屠杀似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还有民族冲突、各族歧视等等。德国,东欧,巴尔干,非洲,东南亚都发生过以种族清洗为目的的大屠杀。
但是更深一层,在西方文明的历史上,这并不稀奇,宗教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战争比比皆是。而中国历史上虽不乏屠杀和暴行,但是以民族清洗为目的的行为比较少见,尤其是现代化以来。建国后的民族政策,也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那么问题可能就出在文化上。
作者: 炸酱面    时间: 2009-4-28 14:10
这当然是文化问题

记得在陈寅恪先生《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有一章,讲“夷夏之辨”,结论是“胡汉分别,不在种族,而在文化”--这样反思历史,才算真的有收获。

文化不是一个民族的私产,乃是世间的公物,文化文化,重点在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作者: 深海芋头    时间: 2009-4-28 14:26
哈哈,范兄的文字多看几篇,当然很就会很清楚的知道范兄的观点,和新左派八竿子打不着,所以我才是戏言只是有些新左派的风格。当初第一次看到乌有之乡,说真的,感觉就和见到外星人一样。
新左派里面也分左中右,虽然确实有公然向当权者献媚讨好的,并不都无耻,也有一大批是因为洗脑过甚,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茫茫然的人云亦云。
作者: 深海芋头    时间: 2009-4-28 14:30
范兄认为,需要左,也需要右。我倒是觉得,胡适当初的“充分世界化”,还是有他的思考的。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8 15:39
胡适有句很不错的话: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4-28 21:29
BOY的第3点不太同意,今天早上坐地铁还琢磨这个事呢.
有本书叫《现代性与大屠杀》,的确,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大屠杀似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还有民族冲突、各族歧视等等。德国,东欧,巴尔干,非洲,东南亚都发生过 ...
排骨鱼 发表于 2009-4-28 09:45

我的观点
屠杀可以避免,民族种族矛盾不可能避免。

何止是不同的民族、种族,哪怕是两个个体,矛盾就不可能避免。无论是什么关系:夫妻、母子、兄弟等等等等。
如何化解、解决、搁置矛盾可以引进文化、人性、法律等等。
但我个人认为,对矛盾本身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
任何妄图彻底消除矛盾这个概念本身存在的想法和努力都是不可想像的,以这种观点指导思维和行为,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人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状态和态度尽量避免生病,但不可能不生病。
人必须认识这一点,同时要掌握对抗各种疾病的手段。光靠善良的心和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
作者: 水晶骨头    时间: 2009-4-28 22:14
BOY的第3点不太同意,今天早上坐地铁还琢磨这个事呢.
有本书叫《现代性与大屠杀》,的确,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大屠杀似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还有民族冲突、各族歧视等等。德国,东欧,巴尔干,非洲,东南亚都发生过 ...
那么问题可能就出在文化上。
排骨鱼 发表于 2009-4-28 09:45

这个问题,早有人总结过:然吾闻德相毕士麻克呵李鸿章曰:“我欧洲人以平异种为功,未闻以残戮同胞为功。”------《革命军》邹容
但问题不是文化上,而是政治上的。
中国历史的主流书写,就是一部政治史。为了所谓“江山社稷”,不惜大规模屠杀、屠城,史书记载早已屡见不鲜。
且不说扬州十日,或张献忠的四川屠杀。就说屡遭屠城的南京,1937年的浩劫造成30万同胞丧命,但在1864年7月,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即今天的南京,据最保守估计所杀人数在50万左右。据清人记载,湘军“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 “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 这次屠杀,是历来南京灾难中最惨烈的一次。屠城、焚烧城后,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记载:“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所谓伏尸百万,除了战死者,就是曾国藩在城内外屠杀的平民。“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可到光绪登极的1875年,人口还不到50万。后来李鸿章署理两江,认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复。曾国藩因为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被人们称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现在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9 09:44
中国历史上的屠杀当然并不少见,除了楼上所举的,秦长平之战坑二十万,董卓屠城,满族入关留发不留头,三十年代中原大战,反托派,解放长春等等等等,罄竹难书.但是均不以种族灭绝为目的,也主要不是以民族为分界线.尤其是现代化以来,中国没有出现大的民族斗争,也许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模式起了某种积极作用吧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9-4-29 09:51
曾国藩因为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被人们称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现在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
水晶骨头 发表于 2009-4-28 22:14


"曾剃头"的称呼是在曾国藩攻陷南京之前很早就有了。
曾国藩对付太平军和对太平军支持同情的人奉行的是‘宁可错杀,不可姑息’的策略,湘军参战之后不久就有了‘曾剃头’的称呼

但是南京的杀戮确有其事...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9-4-29 10:01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9-4-29 10:27 编辑
中国历史上的屠杀当然并不少见,除了楼上所举的,秦长平之战坑二十万,董卓屠城,满族入关留发不留头,三十年代中原大战,反托派,解放长春等等等等,罄竹难书.但是均不以种族灭绝为目的,也主要不是以民族为分界线 ...
排骨鱼 发表于 2009-4-29 09:44


这几次的性质还不太一样吧...
反托是政治斗争,中原战争是战乱,长春...sigh,
长平也应该算是战争,秦国养不起,但是又不能放,这四十万赵卒一死,等于解决了赵国,基本上秦国在东方就平趟了...

董卓是屠杀,满族入关在江南是屠杀...
因为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立威以杀戮而屈服...

缘于汉人的种族灭绝在五胡乱华,冉闵的一道“杀胡令”,多个胡族遭难,羯这个民族甚至灭亡了...
不过当时也是因为五胡的杀戮在前,以暴制暴,而且当时汉胡之间的矛盾是广泛的,已经不可调和...
汉族以种族为界的屠杀我也觉得不会轻易发生,汉人信奉的儒释道的都比较讲求占领精神,而不是消灭肉体...
而反过来,汉人数量太多,不然元朝,清初必然会有种族屠杀...


...
作者: 天行者    时间: 2009-4-29 11:26
像看待所有屠杀一样看待南京大屠杀,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9-4-29 13:29
这几次的性质还不太一样吧...
反托是政治斗争,中原战争是战乱,长春...sigh,
长平也应该算是战争,秦国养不起,但是又不能放,这四十万赵卒一死,等于解决了赵国,基本上秦国在东方就平趟了...

董卓是屠杀 ...
玉儿 发表于 2009-4-29 10:01

呵呵,有些本身不能算是屠杀,但里边嵌套的屠杀规模可一点都不小啊
作者: boy77    时间: 2009-5-1 22:28
刚才又仔细琢磨了下排骨兄弟29楼的回复

针对“建国后......”这句话我胡说几句。不晓得是不是你部分想到的。

一个事实是,王胡子在西北杀少数民族杀了不少。
另一个事实是,王胡子之后历任封疆虽然没有到这种程度,但基本保持了比较高压的态势。
还有一个事实是,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还是现在,杀汉人始终是那边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
这种传统往回推能一直推到汉民族形成的时代。

所谓“三区起义”,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利用汉人影响力下降的时机搞民族独立兼种族清洗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不幸的是为了尽快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居然部分默认其合法性。从这点上讲,确实是民族政策的大失误之一。
西北的事情,有机会我们应该叫上玉儿好好聊聊。




欢迎光临 长安新城 (http://caxcnet.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