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城
标题:
“3岁看老”对吗?让科学说公道话
[打印本页]
作者:
桉树园
时间:
2009-3-15 19:22
标题:
“3岁看老”对吗?让科学说公道话
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3岁看到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05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3岁大脑开发关键期
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发大脑潜能必须尽早。我们知道,出生时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之后不再增加。刚出生时孩子的大脑共有50亿个突触; 出生后第一年,突触数目会增加20倍; 3岁时大脑大小即是成人的80%;4岁时,脑的代谢达到高峰,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这一年龄的孩子之所以会不停地动,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获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较大,需要的营养比成人要多,身体发育同时也加快。
美国科学家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技术,对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行扫描观察,发现孩子在出生之后,由于视、听、触觉接受大量的信号刺激,脑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且研究表明,3岁以后,大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已经基本定形,并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这时大脑的结构就已经牢固成形。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大脑的发育过程已经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计算机一样,硬盘已经格式化完毕,就等待编程了。
正因为如此,孩子幼时的生活经历将会极大地影响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程度。在一个充满忧虑和紧张气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压垮。相反,那些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的婴儿则会与环境频繁地进行交流,进而促进额叶前部的循环,这样就增加了以后对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3岁学习事半功倍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南希·贝莱博士潜心研究、观察了婴儿的发育、发展,她在《幼儿发展研究》一书中列出了以下8个线索,以提醒父母注意婴儿智力的正常发展。
第一,当某样东西掉落到地板上时,6个月的婴儿会顺着下落的方向看;
第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6个半月的婴儿,会发出表示满意的声音;
第三,7个多月时,婴儿会冲着镜子中的影像微笑,还能去寻找落地的东西;
第四,8个半月时,婴儿会和成人一起玩诸如藏猫猫、拍拍手等简单的小游戏,也会倾听熟悉的词;
第五,9个多月时,婴儿会自己动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词的含义;
第六,10个多月时,婴儿会模仿成人把积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别人把玩具包起来,就不会去拆开;
第七,11个多月时,会模仿词的发音;
第八,12个多月时,会讲几个单词。
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克诺夫认为,婴儿的智力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甚至能够用眼睛跟着做简单的数字游戏。
克诺夫说:“我们给婴儿看不同数量的点。最初他们注视着两个点,等到熟悉了以后就开始失去兴趣。
但当我们接着展示第3个点时,他们的兴趣又来了。”她对13~14个月大的婴儿对复杂事物的长时间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现,如婴儿能够把用以前从未见过的玩具做出的复杂动作记住长达半小时之久,甚至还能模仿这些动作。
从上面的线索和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是怎样的呢?
研究发现: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3岁语言爆发期
父母们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似乎一夜间词汇量有了迅猛增加。科学家研究表明,这很可能是一种“滚雪球”效应。
科学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现象。例如在2岁之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岁之后突然某一天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了。
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无论一种语言有多复杂,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本民族人都会熟练运用,比如拉丁语,现在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那时候连罗马帝国的奴隶也会讲拉丁语,而且当时拉丁语的难度与现在几乎一样。
3岁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通常来说,孩子到了2岁的时候就会表达比较复杂的句子,甚至会使用不同时态和语态的动词或者连词,而且还会使用长句和分句了。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从无意识的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且已经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体和特定社会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
美国心理学教授鲍勃·麦克默里认为,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大多是父母注意不到的,正是在这些不被察觉的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产生了令父母惊异的必然结果。
6岁儿童的语言表述已经非常准确了,他们了解并且能够使用母语的一些规则。可以说,到了这个年龄段,我们的孩子已经独立完成了学习语言的整个过程。如果他们没有这种自觉、自然地学习语言的能力,那么人类历史上就不会取得如此众多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正是语言的不断发展,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孩子1~3岁期间,他们自己能够学习多个词汇,且学习的中等难度词汇比简单词汇多。这就意味着父母无需为各种声称能提高孩子词汇量的“新发明”而花费时间和金钱。抓住这一时期,多跟孩子说话、多读书给孩子听,才是提升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身高增长取决于3岁
几乎每个妈妈都有定期为孩子量身高的习惯。看着那条红色的身高线一点一点往上提升,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怀里的小宝宝一点点长高,慢慢长成少年、青年,每个妈妈的心里都充满喜悦。那么,孩子是怎样长高的呢?
科学研究发现,婴幼儿时期、青春期,是人长高的两个高峰期。人从出生至成年体格的长成,其生长速度不是匀速的,出生至2岁时共长28厘米,其中在4个月以前、5~12个月、1~2岁这3个年龄段各完成1/3。2岁前营养对生长的影响远超过遗传因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2岁后至青春期前每年匀速长5~7厘米直至青春期第2次加速。换言之,一个身高170厘米的成人,其身高1/3以上是在出生至2岁形成的。所以说,3岁前如受到营养、疾病或药物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其对身高的损害将大大超过3岁后。
作者:
风中
时间:
2009-3-15 19:41
中国比他们先进多了,很早的时候,老祖宗就提出:幼年养性(0-3),童蒙养正(4-7、8),少年养志(7、8-14),成人养德。人在14岁左右就基本形成了,再大一些的孩子就很难改变了。
而在中国,尤其是现在的父母,很多都是双职工,没时间照看自己孩子,就把自己的爸妈接过来照看,老人看孩子,主要是疼爱孩子,在“养”上他们做得特别好,但是往往也因为过于疼爱,而忘记了“育”,很多孩子就错失了幼年的性格形成期的教育。另外还有可能因为教育方法不当,我亲眼在楼下看到一个老奶奶看孩子,那孩子也就1岁多点吧,刚刚想学走路,但是却走不稳,一下绊倒在楼下的哪个凳子上了,老奶奶健步如飞的跑过去,把孙子拉起来,然后将凳子揍了一顿,孩子不闹了,其实这个动作不好,因为现在的孩子虽然还小,还不懂什么,但是幼年事情是性格形成期,虽然不懂,但是已经在脑子里留下这个烙印,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假设这孩子长大了,同样在跑步的时候,撞到了一个人,结果别人没事,他却摔倒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不会等奶奶过来把那人揍一顿?当然这个不可能,但是这孩子很可能会认为是别人的错,是别人站的地方不对把他撞倒了,接下来的结果,很可能是不但不道歉,还要说别人一通。当然这些都是假设,但是确实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尤其是有孩子的这些爸爸妈妈,一定不要错过14岁之前的这些机会,一旦错过,将不可逆转。不管多忙,每天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思考一下孩子的教育(教育不是送到哪个学校,人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是环境的产物,孩子生活在家庭里,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男孩,就让他多和父亲在一起,像一个男人一样。有些家长因为喜欢女孩,结果生了个男孩,为了弥补这种内心失落,就将儿子当女儿养,结果,孩子长大了,男孩不像男孩,没有阳刚之气……累了,先打这些字吧
作者:
大头小脑
时间:
2009-3-15 23:39
非常赞同。如果能做全职妈妈就好了,等孩子上了小学再出去工作,这样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较好的解决了。
作者:
喜欢琥珀
时间:
2009-3-16 01:54
我怎么听说 3岁前的记忆多半是记不得的
3岁后重新学起 就该是漫漫学习之路
作者:
呵香手暖
时间:
2009-3-16 09:36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通俗地告诉我们,孩子出生后零岁至七岁之间,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质讲了教育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零至三岁的教育,第二阶段是四岁至七岁的教育,如果在育儿过程中忽略了这两个阶段,就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没有理论知识说得这么具体,却仅用八个字概括了。它简洁地告诉人们,如果在儿童三岁前不进行教育,长大后就不可能成才;如果七岁前不进行教育,这个人终身成才之路就有可能被阻断。当然我国还有一句“大器晚成”的成语,但大器晚成者多是有早期受教育的功底,常常是因不遇时而未能成就事业,一旦机遇来了,早期教育的潜力就浮出水面。这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矛盾。
作者:
小溪涧涧
时间:
2009-3-17 09:09
好贴!学习了!
作者:
皮皮妈
时间:
2009-3-18 21:30
赞同!
有本书叫《捕捉儿童敏感期》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现在早期教育越来越值得重视了
作者:
窗边的小豆
时间:
2009-3-19 09:01
哎,看了这个让我更想回家带孩子了!!
作者:
呵香手暖
时间:
2009-3-19 22:25
人在职场 身不由己啊
欢迎光临 长安新城 (http://caxcnet.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