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城

标题: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中亚争夺 [打印本页]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39
标题: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中亚争夺
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扩张、侵略性。所有的所谓的“扩张”都是因为被那些“夷族”骚扰得火冒三丈才不得已出兵灭掉以绝后患。唐朝也是如此。唐朝经营西域,也是因为不堪突厥骚扰而愤起还击。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39
在贞观四年(630年),惊才绝艳的不世名将李靖,仅仅以三千之众,奇迹般使得突厥主力土崩瓦解,而后与另一位大唐名将李世绩的配合之下,一举将东突厥彻底消灭。东突厥汗国纳入中国版图。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军队作为先锋,开始经营西域。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0
在伊吾(哈密)、鄯善等国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贞观十四年攻灭了西域上的绊脚石―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此后唐朝连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几个不听话的西域小国,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当时的安西四镇为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安西都护府则座落在龟兹镇。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0
随着大唐帝国的兴起,同时代也有两个强国正在悄悄崛起,一个就是青藏高原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还有就是中东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这两个国家同唐帝国成为了这段时期西域历史的主角。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1
先由吐蕃谈起,安西四镇的兴旺很快就引起了吐蕃的觊觎,吐蕃于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享元年对安西都护府发动了第一次攻击,拉开了两国争夺西域的序幕。此后唐朝与吐蕃在四镇几番争夺,四镇数度易手,终于唐朝在公元692年武周长寿元年,由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联兵攻破吐蕃,安西四镇的争夺战终于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从唐高宗到武则天这62年间,唐朝在西域与吐蕃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拉锯战,终于将太宗皇帝所打下的基业维持住了。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2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也已经加入了争夺西域的行列,并且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和唐朝有了第一次冲突,西域终于变成三个大国之间的角逐。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3
由于国力的强盛,在西域方面优势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阿拉伯帝国联盟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首先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馀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然后是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大食(阿拉伯)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接着是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吐蕃大军攻打唐朝属国小勃律,北庭节度使张孝嵩率疏勒副使张思礼以步骑四千救援,大败吐蕃军。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4
而阿拉伯方面,首先在被阿拉伯人称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麦立克(685―705年在位)的任命之下,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被任命为掌管东方的最高权利者,在他的领导下,阿拉伯的疆域向东方获得了极大的扩张,由于垂涎中国的富庶,他应许他的两个大将之一,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古太白。本。穆斯林。巴西里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而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但是他俩都没有能跨过中国的国界。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5
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5
突骑施是一个突厥族的部落,可汗名叫苏禄,在中国很有名。中国以前拍过一个电影。这突骑施受了唐朝的安抚,一心一意为唐朝打了好多仗
  
  如:开元六年(718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中国领土,但是被突厥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年(723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6
开元十二年(724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哈利发,再遣穆斯林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从724至727年,突骑施深深地渗入粟特国境,远至康国(撒马尔罕)本土。726年,突骑施为防卫骨咄(帕米尔以西)而与阿拉伯人交战。这一段时间,突骑施在中亚是作为唐朝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6
突骑施败亡之后,大名鼎鼎的高仙芝终于在此时登场了。
  
  高仙芝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跟他爹的官职一样大)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7
首先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与之联姻,由于小勃律地处西域要冲,小勃律的转向使得西域诸国向唐朝进贡的通道被堵死,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吐蕃重兵驻扎于此,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于是在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高仙芝行军百余日,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东北),再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翻过葱岭(今帕米尔),过播密川,抵达小勃律特勒满川,最后会师于吐蕃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此时吐蕃连云堡有万人吐蕃兵防守,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唐军,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了。由于监军边令诚畏惧而不肯行。仙芝只好留下三千兵,让边令诚领着守城,自己率兵继续深入,进逼坦驹岭。坦驹岭山口,海拔4688米,是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登临山口,必须沿冰川而上,别无其它蹊径。最后终于以千余人大破小勃律,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8
天宝八载(749)十一月,吐火罗(在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伽罗(来自梵文Sri Man- gala)上表唐廷说,?师国(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王亲附吐蕃,此王切断了小勃律与克什米尔之间的交通,所以失里伽罗欲发兵击破?师国,请求唐朝调发安西兵助战,来年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进至大勃律。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奉命出军,遂于翌年二月击破?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高仙芝的胜利也标志着唐朝中国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在库车驻地上,其行为俨然是中国在中亚的总督。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48
就在高仙芝忙于对付吐蕃的时候,阿拉伯的国内发生革命,在750年4月26日攻陷首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中国称之为黑衣大食)建立了。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50
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开始采取手段对抗阿拉伯的势力。在阿拉伯帝国的压迫之下,中亚诸国均臣服于阿拉伯,虽然有突骑施曾经和阿拉伯对抗过一阵子,但是突骑施败亡之后,阿拉伯迅速的恢复了在中亚的统治地位。
为了打破阿拉伯的统治,高仙芝以石国(昭武九姓之一)无蕃臣礼节为由,发动了对石国的战争,其实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为了打击阿拉伯在中亚的势力.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52
其实攻石国乃同大食重新争夺河中。志在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干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规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政治主权。
天宝十载(751)正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突厥酋长、石国王、师王,加仙芝开府仪同三司。可见高仙芝主持的西域反攻确已取得了初期的胜利。
高仙芝旨在恢复唐朝在河中地区势力的行动自然会遭到阿拉伯帝国的反击,怛罗斯(今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战役终于在天宝10年(公元751年)爆发。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53
怛:读“达”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54
高仙芝消灭石国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天宝10年四月(公元751年),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Aulie-Ata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中国人是极其善战的,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高仙芝曾经占有很大的优势,中国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中国军队战斗到傍晚之后,葛逻禄(Qarluq)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中国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而阿拉伯联军乘中国军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中国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由于对中国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的惊人的战斗力印象深刻,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再后来因为阿拉伯军的主将阿布·穆斯林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其余部于是叛乱,呼罗珊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中国方面由于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55
怛罗斯中葛逻禄部族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折点,关于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这显然是和阿拉伯人交易的后果,葛逻禄人帮助阿拉伯人打败唐朝军队,而阿拉伯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

[ 本帖最后由 逸云 于 2007-1-2 13:20 编辑 ]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55
安西都护府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55
怛罗斯之战的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造纸术由是西传,撒马尔罕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关于唐朝最后退出中亚的争夺,即是唐朝的退出不是因为怛罗斯之战,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逸云 于 2006-12-30 17:58 编辑 ]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6-12-30 17:56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唐朝在西域的辉煌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只留下那些不朽的诗篇还在被后人传唱……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6-12-30 19:32
唉,忆昔开元全盛日......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6-12-31 03:00
我觉得安史之乱不单是唐朝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封建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之后中国再也没有达到过盛唐的气概,的确是件憾事,令人扼腕.
宋,明曾经有过繁华的市民社会,但对外关系是不堪回首,元,清曾经有过赫赫武功,可是却牺牲了内部的文明和发展.读唐以后的中国历史,总有沉重得难以呼吸之感,读到近百年,更是不忍卒页,常是一卷未尽,泪已潸然.
何时才能重现唐朝盛相,一睹华盖烟云,升平盛世,霓裳翩跹,歌赋相闻,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6-12-31 03:22
几大古代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由于地理上的关系,这种冲突的核心出现在西亚,北非和南欧,因而地中海周边从古至今都是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
中国其实并未完全隔绝于这种竞争环境,从战国末到元,中国与希腊,罗马,波斯,大食,印度都发生过紧密的联系,也催动着我们文明不断维新,并且一直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最高层次的发展水平.
后来为什么衰落了呢?各家说法都有其道理,但我一直认为其中有一点起了很大作用,那就是地球的宏观地质气候的变化.
从第四纪冰川期以来,地球在不断地变暖变干,中亚自然环境也相应发生了急剧的恶化.这个曾经有望成为文明碰撞焦点的地区却最终成了文明的沙漠.而它恰恰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所有伟大文明交通的必由之路,除了这一地区,中国受到高山,海洋和西伯利亚荒芜地带的环抱,几乎无法维持经常性的大规模文明交流.这便是悲剧的开始.
但我不赞同据此推论中华文明已经衰落而且会继续衰落,既然文明交流是一个相关变量,那么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交流的便利同样也会重新塑造我们的文明.
命运就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现在不少人号称要复兴传统文化.其实他们所谓的传统文化恰是唐以后不断衰落和停滞之中的文化,儒学经过了理学的过滤,道家从汉唐以后再也没能以一种大哲学的面貌出现,魏晋玄学中所包含的珍贵的思辨精神和本体论哲学因素也随着理学的兴盛而沉寂.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6-12-31 03:41
虽然我们的科学有先天不足,未能建立起有利于交流,积累和加速的生长体系,但在历史上还是有过惊人的成就.我们的文学也曾经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这些都在最后的1千多年落寞了.我认为中国也存在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
如果要说复兴,那么应该复兴的是上古文明的精髓,就象欧洲的文艺复兴跳过了中世纪而追寻希腊罗马古代的古典精神.
可是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复兴,欧洲的文艺复兴也不过是打着古典的幌子呼吁现代的精神.
说了半天,究竟应不应该复兴,或者如何复兴呢?
我的观点:文化很难由一代人加以塑造或"复兴",相反,却很容易由一代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只要我们接受历史的教训,不再对文化加以人为的束缚和毁灭,她就像植物一样,会自动朝着温暖光明的方向生长.只要我们这代人,我们的后代人,不再自信自大到用一已之念来改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那么中化文化想不复兴都不可能.因为我认为我们的文明内含着伟大的基因.
到那一天,我们就可以看到梦想中的盛唐,当然,更文明,更繁荣.
作者: 排骨鱼    时间: 2006-12-31 03:49
朱熹有首诗
昨夜江中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柱费推移力
此日江中自在行
(记得不一定准确,请指正)
我们的文明也是如此,只要得到了合适的水土,必然会回到世界文明的颠峰.
做梦都想见到这一天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7-1-1 17:19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6-12-31 03:00 发表
我觉得安史之乱不单是唐朝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封建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之后中国再也没有达到过盛唐的气概,的确是件憾事,令人扼腕.
宋,明曾经有过繁华的市民社会,但对外关系是不堪回首,元,清曾经有过赫赫武功,可是却 ...

同意。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其实再没有达到完全意义上的辉煌。
康乾开拓了现代中国的疆土,但从中却怎么也找不到。。。。。。
作者: 美人鱼    时间: 2007-1-1 22:00
我很喜欢读二位的文,,,,

让我慢慢看啊,,,,
作者: 美人鱼    时间: 2007-1-1 22:01
我想接逸云的29,

文化,文化的神采,,,,
作者: 美人鱼    时间: 2007-1-1 22:02
文明,文明的力量,,,
作者: neighbor    时间: 2007-1-4 14:21
没错,是文明的力量,盛唐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高点,所以会影响整个世界
但是文明有起有落,不论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世界来看都是这样
作者: 3721    时间: 2007-1-4 16:02
慢慢看......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7-1-4 16:29
八年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实际上进入了藩镇割据的状态,人口也剧减三分之二,无力扩大影响了。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7-1-4 16:33
节度使制度促进了边疆的安全,却也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地方军阀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7-1-4 16:37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7-1-4 16:49
盛极必衰...

李唐是中国历史的极盛,
李唐之后的五代是中国历史的极衰,

历史乱世有很多次,没有五代时期这样的..
不仅乱,而且脏...

[ 本帖最后由 玉儿 于 2007-1-4 17:07 编辑 ]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7-1-4 17:54
李隆基算是个很有作为的帝王了,却终于没逃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以及盛极必衰的魔咒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7-1-5 18:44
原帖由 排骨鱼 于 2006-12-31 03:49 发表
朱熹有首诗
昨夜江中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柱费推移力
此日江中自在行
(记得不一定准确,请指正)
我们的文明也是如此,只要得到了合适的水土,必然会回到世界文明的颠峰.
做梦都想见到这一天

:victory: :victory:
作者: 君子    时间: 2007-1-8 09:43
当时唐朝战士的单兵能力、武器装备应该是那个时代的天下第一了,可惜长途跋涉加上寡不敌众,使历史上两个伟大帝国战争最后以唐帝国战败告终。
作者: 玉儿    时间: 2007-1-8 10:02
原帖由 逸云 于 2007-1-4 17:54 发表
李隆基算是个很有作为的帝王了,却终于没逃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以及盛极必衰的魔咒


唐明皇前半截比较英明,开元盛世还是很有功绩的
后半截就有点倦怠了...

看他的前期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无论功过大小,但都是正人..
后期昏愦,任命了李林甫,杨国忠..
最后迫走成都,马嵬兵变,无奈逊位....
晚景比较凄凉...

当皇帝太久的大都如此,志得意满开始好逸恶劳...

李唐有突厥血统,因而对突厥将领少了很多戒心,养成了安史之乱,
多少也有此原因
作者: 逸云    时间: 2007-1-9 12:18
说得有理!




欢迎光临 长安新城 (http://caxcnet.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